趣店Q3總收入下降近7成 金融、電商之後 教育能救得了趣店嗎?

2020-12-17 財經網

12月14日,美股上市金融科技公司趣店集團(NYSE:QD)發布了未經審計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趣店總收入8.49億元,同比下降67.2%,淨利潤5.92億元,同比下降43.2%。截至2020年9月30日,趣店累計註冊用戶數8,125萬人,服務用戶數環比下降18.2%至407萬人。

截至美股周一收盤,趣店股價報收於1.25美元,跌幅達6.02%,目前總市值約3.17億美元,距離最高點跌去了96%。

曾備受資本青睞的趣店,面臨持續下降的利潤,不斷縮水的市值,日趨收緊的監管,不斷減持和退出的股東與合作商,以及頻頻「流產」的業務線,將何去何從?

灰色往事

趣店前身為「趣分期」,依靠遊走在監管灰色地帶的「校園分期消費貸」業務,趣店迅速發家。2017年10月,趣店赴美上市,股價一度高達35.4美元,市值達到115億美元。隨著針對「校園貸」的監管政策出臺,羅敏不得不將「趣分期」暫停,宣布退出校園市場,並更名為趣店,趣店退出校園市場後,轉向消費貸和現金貸這兩塊業務。

按照現金貸的監管要求,貸款需要有場景支持。本身擁有強大用戶基礎與豐富消費場景的淘寶、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早已在每個場景的賽道上遙遙領先。趣店若想夾縫求生,與之競爭,主要需要依靠兩個途徑:第一,擴大用戶數量,但這有可能會讓部分資信狀況不好的用戶進入,影響趣店的信貸風控質量,第二,提高每個用戶的貸款額度,但提高額度這一途徑,並不難保證用戶的信用水平跟履約能力。

另外,趣店持有的是包括融資擔保在內的地方性金融牌照,只能進行借款擔保等業務。隨著監管收緊,對於趣店來說,「現金貸」這塊肥肉很難再持續吃下去了。

放貸規模難持續

財經網了解到,趣店曾獲批兩張網絡小貸牌照,分別為贛州快樂生活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和撫州高新區趣分期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趣分期小貸"),這兩家小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與疑似實控人均為趣店創始人、CEO羅敏。

2019年5月,趣分期小貸發生工商變更,經營範圍由"通過網絡平臺開展線上小額貸款業務和債權轉讓業務"轉變為"在撫州市高新區及其市內周邊縣域開展小額貸款業務"。

也就是說,趣店手中的兩張網絡小貸牌照已經縮減為一張,其中一張小貸牌照已變更為區域性小貸牌照,僅能在註冊地開展小額放貸業務,且線上業務不可跨省。受到放款槓桿倍數的限制,其表內放款規模也將出現調整。

趣店也表示,業務規模的收縮是平臺基於行業環境做出的主動調整。同時,"鑑於當前疫情對宏觀經濟及行業環境的影響,趣店和其合作夥伴將會繼續保持嚴格的信審標準,收縮業務規模,加快去槓桿進程"。

這在2020年三季度報中體現更為明顯,三季度趣店融資收入4.87億元,下跌38.9%,財報解釋是由於資產負債表內貸款餘額減少;貸款撮合收入下降69.6%至1.77億元,原因是第三季度貸款交易量減少。

從放貸到電商再到教育

上市之後不久,大白汽車這一項目曾被羅敏寄予厚望。71天175家大白汽車自營門店開業,660名管培生被派赴各地,大白汽車曾經以21.75億元的收入貢獻了趣店集團2018年總收入76.9億元的近三分之一。

然而,這一計劃被螞蟻的退出徹底打亂。

2018年8月24日,螞蟻金服不再與趣店續籤相關商業協議,至2019年4月30日,螞蟻金服不再持有趣店任何股份。趣店的前6大股東,除了趣店CEO羅敏之外,前六大股東中的五大股東都已經清空、減持了趣店股票。

關於與螞蟻金服的合作終止,趣店在之前的財報中表示,「如果我們進入支付寶這一渠道受到限制或終止,我們吸引新借款人的能力將受到重大負面影響。」

螞蟻金服曾是六大股東之一,對趣店上市助力頗多。除了資金支持,趣店還從支付寶獲得了流量入口和技術支持,旗下產品全面接入螞蟻金服旗下第三方徵信機構芝麻信用,使得獲客成本大大降低,風控能力大大加強。

與螞蟻的合作終止後不久,2018年10月,趣店的大白汽車被曝出大規模關店的消息,將從179家門店關至48家,此後又傳出裁員消息。2019年5月,羅敏創造的大白汽車神話徹底終結。

在大白汽車之後,趣店還又嘗試過「趣學習」、社交項目「相同」、高端家政項目「唯譜家」等,但這些項目在後來的財報中幾乎都沒有再提到。

在探索新業務的過程中,趣店開啟了開放平臺業務

根據趣店的解釋,即旨在服務合規金融科技平臺的流量分發,以及服務持牌金融機構的交易分發。簡單來說,就是「助貸」。

蘇寧金融研究院網際網路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平臺缺乏原生流量,轉型做助貸機構不具有差異化競爭力。在存量借款人資源挖掘乾淨後,最後很可能陷入買賣流量的困境,做流量的二道販子,沒有前景。」

實際上,對接機構資金、為金融機構提供助貸服務的這種模式,已經成為一種行業趨勢。除了趣店,樂信、360金融等公司也都在向助貸業務轉型。

2020年三季度報中,趣店交易服務和其他相關收入減少到0.06億元,這是因為開放平臺交易量大幅度下降。

也就是說,開放平臺業務對於應收的貢獻其實很有限

2020年3月,趣店開始尋找新業務,推出了奢侈品平臺萬裡目,定位為全球跨境奢侈品電商平臺。同時,趣店在第二季度還投資了寺庫,希望通過與老牌奢侈品電商平臺的合作來為趣店爭取更多的品牌資源。

三季度財報顯示,趣店的銷售收入從第二季度的1.35億元增加到了1.39億元,財報也專門指出,這主要是由於萬裡目電商平臺的推出,部分抵消了大白汽車業務收入的減少。

也就是說,趣店信貸業務在下滑,而新業務萬裡目雖然貢獻了一定的營收,但這部分業務佔總營收的比例僅為15.9%,還遠未成為趣店的重要增長點。

並且,因為萬裡目的啟動,也帶來了趣店成本的上升

財報顯示,二季度趣店銷售收入為2.93億元,同比增長了136.3%,但萬裡目的啟動使得二季度趣店的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同比增長101.7%至1.57億元,而這也進一步導致了其收入成本同比增長28%。

在本季度的財報中,趣店又宣布探索一個新業務——少兒教育。

趣店集團投資者關係副總裁祝祺表示,「鑑於今年宏觀經濟和整體信貸周期的不確定性,我們一直堅持保持嚴格的信審標準,同時,繼續努力探索新的市場機會,包括但不限於兒童素質教育行業。」

短短幾年內,趣店的業務從最初的放貸,轉成助貸,再到奢侈品電商,再到本季度提到的少兒教育,跨度之大令人咂舌,未來趣店能走多久,新業務是否能救得了趣店,只能靠時間檢驗。

資本可以在短時間內催熟一個又一個稚嫩企業,當資本撤退後,企業是否還有持續造血的能力,可能影響著企業的生死。

相關焦點

  • Q2淨利下滑超8成,趣店奢侈品電商的表現讓人意外...
    在一季度經歷首個單季虧損後,趣店還需要更長的喘息期。  面對老對手樂信的穩步發展勢頭和「新消費」戰略轉型,趣店的奢侈品電商平臺助力銷售收入達到了近3億,出乎意料的是,趣店這一全新戰略布局沒有上一次「開放平臺」的驚豔,沒能釋放出一鳴驚人的效果。  但金融業務的持續收縮,正給趣店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
  • 趣店羅敏的第九次創業,能救命嗎?
    財報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趣店總營收為19.32億元人民幣(約合2.775億美元),同比增長7.1%,環比下降25.4%;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調整後淨利潤為1.5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3.3%,環比下降85.2%。截至2019年12月31日,趣店累計註冊用戶數7946萬,同比增速為10.67%,環比增速為1.48%。
  • 虧損5億的趣店發力奢侈品電商新業務,萬裡目會是其「解藥」嗎?
    強勢進軍奢侈品電商領域,並非趣店的第一次「跨界」。自2017年10月上市後,在消費金融主業之外,趣店曾馬不停蹄地嘗試了十多個新業務,包括汽車零售、在線教育、校園社交、高端家政等,但均無疾而終。此次押寶奢侈品電商能否「中籤」,也依然有待觀察。
  • 營收腰斬、副業受挫,趣店還有多少錢試錯?
    在金融調控的宏觀背景下,網際網路金融的風口漸漸縮緊,貸款的準入門檻不斷提高,同時趣店也表示在用戶的審核上更加嚴格,這導致貸款作為趣店主營業務持續下滑。 趣店一直在燒錢嘗試新業務,今年3月趣店推出萬裡目奢侈品電商平臺,大量的廣告鋪下去,卻沒能取得預期回報,隨後趣店逐步縮減在電商平臺上的市場推廣費用。
  • 趣店到底缺什麼?羅敏「燒」出未來?
    想來,趣店的2020更有些五味雜陳。 12月14日晚間,趣店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總收入8.49億元,同比下降67.2%,淨利5.92億元,同比下降43.2%,經調整後的淨利潤同比下滑45.7%為5.76億元。
  • 趣店是個什麼店?「現金貸」失速 百億市值變4億
    2016年7月,趣分期品牌升級正式更名為「趣店」,並啟用了2015年收購的品牌雙拼域名qudian.com。2017年10月18日,趣店在紐交所上市,成為繼宜人貸、信而富之後在美國上市的第三家中國金融科技公司。趣店招股說明書顯示,從2014年創立到2015年末,趣店一直虧損。
  • 趣店尚未更改新貸款利率定價:Q3批准率近於零 擬入少兒教育領域
    金融虎訊 12月15日消息,趣店(NYSE: QD)公布第三季度財務業績顯示,總收入為8.4940億元(1.25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67.2%;經營收入7.678億元(1.13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2.196億元同比降37%。
  • 「鳳凰男」羅敏,「野路子」趣店
    離職後,羅敏追逐過各式風口,試過團貸網、網購、在線教育、社交網站、電商、外賣等各類創業,但都全盤失敗。此時,屢敗屢戰的羅敏更加混沌迷茫。不過,在旁人眼中已經成功無望的羅敏,隨即走上了一條野路子。而恐怕連他自己也沒想到,這條野路子竟然帶領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赴美上市。2013年8月,羅敏從肖文杰創辦的分期樂離開,創辦了趣分期。
  • 趣店的2019:「大白」退場,開放平臺降速,資產質量下滑侵蝕盈利能力
    2018年,趣店收入76.9億元,淨利潤24.9億元,在涉及網貸業務的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中均位列第一;2019年,趣店收入88.4億元,位列樂信(106億元)及360金融(92.2億元)之後,淨利潤32.6億元,仍位居第一。 但是,業績上的輝煌,連同在資本市場上曾經的輝煌正在落幕。
  • 我為什麼始終反感趣店 | 衣公子
    此外還有,團購、在線教育、汽車團購、社交網絡、外賣,羅敏的創業全部失敗。搞不懂他是在創業還是在向這個偉大時代致敬。8年依舊是零,每當北京華燈初上,少年內心迷茫得一塌糊塗。 直到他從江西老鄉、騰訊財付通畢業的肖文杰手下辭職,按照同樣的商業模式,創辦趣分期。多年後,面對記者的求證,正彼此殺得眼紅的兩位當事人,不置可否。
  • 年內已暴跌70%,趣店最壞的時候還沒到來
    所以,要弄 懂趣店當期損益變化的原因,首先得了解集團的資產表現→規模變化→財務指標的傳導路徑和傳導邏輯。目前來看,趣店的貸款業務可以分為兜底和不兜底、表內和表外兩大類,其對應的損益、撥備(及擔保負債)以及資方如下圖所顯示。開放平臺業務是集團的轉型方向,近期業務規模佔比不斷上升。
  • 螞蟻退出趣店旗下趣校園公司,曾合資運營「支付寶校園生活」
    此次股權變動之後,贛州趣校園股東從三位變為兩位,即北京快樂時代和贛州快樂分享,分別持股90%和10%。2015年9月螞蟻集團(彼時稱螞蟻金服)投資入股了趣店;11月,兩者成為重要合作夥伴。市場認為,螞蟻集團對趣店的貢獻主要為支付寶的流量和芝麻信用的風控能力。2016年,螞蟻金服將「支付寶校園生活」交給趣校園公司運營。
  • 趣店從未拋棄「校園貸」
    「校園貸鼻祖」趣店的前身是成立於2014年3月的趣分期,從當年3月到6月底,趣分期地推覆蓋全國15個省,7月幾乎覆蓋全國所有省份,9月覆蓋180個城市。2015年,趣店獲得由螞蟻金服領投的2億美金E輪投資,螞蟻金服就此成為趣店的「流量靠山」。
  • 360金融、樂信、趣店……誰是一季度金融科技公司獲客之王?
    在市場大多數玩家停止買量、獲客成本相對較低時,樂信選擇增加營銷力度,能低成本獲客。不過,這需要對自家風控有信心才行。而且,這與其具備電商場景相關。從數據上分析也可以看到,疫情期間加大線上獲客力度,也更有利於商城業務的提升。當然樂信只是個例,360金融、信也科技、趣店們壓縮營銷費用模式,才是2020年第一季度的市場主流做法。
  • 趣店羅敏推「萬裡目」重回電商圈 三重概念傍身仍存三大隱憂
    如今「萬裡目」的問世,頗有羅敏重拾電商夢的意味。趣店業績低迷市值蒸發超九成,亟需講述新故事作為「萬裡目」倚靠的大樹,趣店上市以來境遇每況愈下,股價不斷下跌,市值不斷縮水,多次跨界轉型也收效甚微。在此環境下,趣店亟需講述新故事來打動市場與資本,「萬裡目」似乎充當這個角色。
  • 趣店集團三季度淨利潤11億增53% 轉型汽車分期市場失敗股價跌八成
    報告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趣店集團錄得總收入25.9億元人民幣(3.6億美元),同比增長34.3%;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調整後淨利潤10.6億元人民幣(1.5億美元),同比增長52.9%。截至2019年9月30日,趣店累計註冊用戶數增長至7830萬,服務用戶數增長至627萬。
  • 趣分期新上線的大學生創業平臺「趣店」做什麼?
    校園分期平臺趣分期最近大動作不少,除了D輪融資將近1億美金以外,還在4月2號上線了基於趣分期的大學生創業平臺——「趣店」,鼓勵大學生開店創業並承諾前期不抽取佣金、提供補貼和線下資源協助。然而,為什麼趣分期要做「趣店」呢?我們帶著這個問題採訪了趣分期的CEO羅敏。 趣分期推出趣店首先迎合了大學生創業的熱潮。
  • 趣店推出App「萬裡目少兒」 將開辦培訓樂園一體線下店
    鯨媒體訊(文/常晉)據Tech星球消息,趣店在推出奢侈品電商「萬裡目」10個月後,近日再推出獨立App「萬裡目少兒」,並將開辦培訓樂園一體的線下店,嘗試開拓少兒教育新場景。目前,位於趣店總部所在地廈門的第一家已在裝修,即將開業。
  • 與支付寶分道揚鑣之後 趣店再度破局靠的是什麼?
    趣店是中國領先的在線小額消費信貸提供商。 該公司利用技術,向中國的年輕消費者提供現金信貸產品。由於缺乏傳統信貸數據,傳統金融機構無法為年輕消費者提供足夠的服務。 幾乎所有趣店的交易都是通過行動裝置進行的。
  • 趣店向左、樂信向右:賽道和起點相同,卻為何漸行漸遠?
    羅敏善戰,進入校園市場後,趣分期迅速佔領了大部分省市的校園市場,而肖文杰只得步步緊跟;2016年「校園貸」負面頻出,在受到監管之後,羅敏轉戰「現金貸」,而肖文杰認為校園用戶依然是自己的用戶;羅敏在趣店上市之後,先後嘗試了十幾個新項目,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肖文杰則帶領樂信穩紮穩打,幾乎沒有改變過金融科技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