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我們應該怎麼做?

2020-09-05 布奇樂樂園

孩子六個月大後,開始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產生害怕和焦慮,怎樣減少孩子因分離時,所帶來的不安全感呢?父母每天撥出時間陪伴孩子,唱歌、看故事書、擁抱等,通過簡單的親子互動和遊戲,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心和愛,減少因分離產生的不適感。

一般而言,孩子在未滿六個月以前,只要有人能細心照顧他的需要,不論是由誰來照顧似乎差別不大。但是到了六個月之後,孩子開始會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產生害怕的情形,而他也會開始對他有反應的人,如和媽媽、保姆之間產生一種特殊的「連接」,而當孩子和某一特定個人產生密切的連接後,才會有所謂的「分離焦慮」產生。

分離前應有緩衝期

所謂分離焦慮是指:當孩子和對他有反應的人面臨分離時,會產生一種不適應行為,而這種不適應行為,依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的行為反應,例如:越小的孩子,會表現出來緊緊抱著父母不放、害怕、非常愛哭;而較大的孩子,則會有懼怕的表情出現、情緒非常不穩定、又叫又跳的、耍賴、哭躺在底上不起來等等。

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分離焦慮的,有些孩子面對陌生人或陌生環境,絲毫沒有陌生害怕的情形,而且還能和別人玩得很開心。此外,在和孩子分離的時候,應該注意一些事項:

1、要有一段分離緩衝期:當父母需和孩子分離時,應有一段緩衝時間,讓父母和接替者之間有角色的傳遞,一方面讓接替者產生信心,另一方面可讓接替者了解你照顧孩子的方式和態度。如果接替者能充分配合,則能減少孩子面對分離時所帶來的焦慮和不適應行為。

2、有父母完整的照顧:如果父母給孩子完整的照顧,讓他對外在世界深具信心,則孩子比較樂觀,對幸福較有把握,這樣就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分離。如果父母平日對孩子疏於照顧,他的依賴的心理沒有獲得滿足,所以當孩子面對分離,會感到害怕、悲觀,對環境的變動也比較不能適應。

克服孩子分離焦慮的方法

以下介紹一些方法,接替者可依照孩子的不同年齡和所在地方,選擇最合適的方式。

1、培養孩子獨處的經驗和能力

讓孩子獨處,並不是意指丟下他一人,讓他真正的「獨處」,而是在喝過牛奶、換過尿片之後,把孩子安頓在媽媽的房間裡,或客廳中,讓他自己玩。剛開始孩子可能會玩自己的手,或注視某一個物體,慢慢地父母可以幫孩子準備一些玩具。只要他能專注於自己的活動,父母都不要去打攪他。

萬一孩子遭遇挫折,也儘量讓他自己面對。如果孩子開始吵鬧,父母可以先和他說話,用和緩的聲音安慰他,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需求並不是毫無反應,但也讓他知道,父母有需處理的事情,等我們把事情告一段落後會去抱他,他必須學習等待。

而父母則需遵守諾言,只要我們忙完了,一定過去抱抱他、好好陪他玩,使他對等待具信心。當孩子脫離幼稚期,行為能力逐漸發展成熟時,會慢慢表現獨立的傾向。父母如果能配合這些傾向,多方引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時耐心等待孩子成長,並且也包容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造成的缺失。

2、轉移目標

當孩子有分離焦慮出現時,接替者可採取轉移目標的方式,讓孩子轉移對父母的思念,例如:抱他去找他喜歡的動物,像小狗、小貓、烏龜、小金魚等;玩各種玩具、積木、扮家家酒等;或者去公園散步、看看路上車子、行人、玩公園裡的設施,讓孩子轉移目標。

3、給予認同和擁抱

當孩子哭得很傷心時,接替者可採取擁抱方式,抱著孩子、拍拍他的背,和他說說話,

讓他了解你知道他很傷心,你和他是同一線上的,你可以陪他、幫他打電話給媽媽,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4、一起看全家福相片或父母相片

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口袋中,放置全家福照片,當孩子想念父母時,接替者可以拿出來陪

孩子一起看,接替者也可以放一張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告訴孩子他也是非常想念父母,然後兩人一起看全家福照片,藉此抒發情感,同時也彌補想念父母之情。

良好親子關係降低分離焦慮

孩子的分離焦慮,來自和父母長期分離和缺少安全感所致,所以父母如果要改善孩子的分離焦慮,應避免長期託兒,如周末、假日才把孩子接回家裡的方式。較理想的方式是,白天交給接替者照顧,晚上則將孩子接回家中,由父母親自照顧,這樣父母不但可以了解孩子的發展情形,同時也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對降低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所帶來的焦慮,有很大的助益。

其次,雙薪家庭的父母,每天可撥出一小時時間做親子互動,增加和孩子相處的機會,專心和孩子做伴,保持一種親密的聯繫。讓孩子充分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這樣也可以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

總之,父母希望和孩子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則需自己用心找尋機會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多多接觸。父母千萬不可有補償的心理,覺得自己給孩子時間太少,而做出超越孩子年齡該有的合理獎勵,或者過度偏袒溺愛。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早日脫離分離所帶來的焦慮和不適應

相關焦點

  • 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你做對了嗎
    我們的一生都在經歷著分離,重逢,在分離的過程。有人說分離是為了更好的重逢。但對於孩子來說,分離在他們的世界中是什麼樣子?要怎麼做才能讓他們可以獨自等待分離後的再次重逢?見過太多的寶媽跟我說自己如果離開寶貝一會,孩子就哭鬧不停。
  • 寶寶「入園難」,開學產生分離焦慮,寶媽應該怎麼做?
    寶寶「入園難」,開學產生分離焦慮,寶媽應該怎麼做? 金秋九月,天氣爽朗,又到了孩子們開學的季節。被疫情困在家中幾個月的神獸終於能夠返校了,家長也算能夠放鬆一點,但是家長們又要開始憂心一件事情,那就是寶寶的分離焦慮。尤其是對於新入學的幼兒來說,大多數幼兒都會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雖然這是很普遍,並且正常的情況,但是分離焦慮處理不好,會對寶寶產生很大的影響。無論是情緒上的變化,還是入園以後的學習狀況,甚至之後對於學校的喜愛和厭惡,都會受到影響。
  • 如何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許多孩子都會遇到分離焦慮問題,令這個問題讓很多家長非常不知所措,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最經常遇到這個問題的情況時是孩子要上幼兒園的時候,大部分孩子在進入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哭嚎著,拉著這父母的衣角,這也是分離焦慮的一種表現。那我們應該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
  • 寶寶一和家長分開就痛苦,這種分離焦慮我們應該怎麼做?
    很多家長都覺得讓孩子上幼兒園,感覺比斷奶還難!其實提前準備好,或許我們面對的問題不會這麼多!因為這都是分離焦慮惹的禍。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是正常的,但是認為其正常就完全放任不管也不行,因為分離焦慮過度,也是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的
  • 幼兒園開學,如何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你最擔心孩子的適應及分離焦慮的問題,我連夜趕了一份大補帖送媽媽們,新生入學,說對10句話就可以幫助孩子降低分離焦慮。我們原本的方向應該是告訴孩子,學校是一個輕鬆遊戲學習的地方,而不是會瞬間變成冒險犯難的地方。
  • ​開學季:寶寶「入園難」,開學產生分離焦慮,寶媽應該怎麼做
    寶寶「入園難」,開學產生分離焦慮,寶媽應該怎麼做?被疫情困在家中幾個月的神獸終於能夠返校了,家長也算能夠放鬆一點,但是家長們又要開始憂心一件事情,那就是寶寶的分離焦慮。尤其是對於新入學的幼兒來說,大多數幼兒都會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雖然這是很普遍,並且正常的情況,但是分離焦慮處理不好,會對寶寶產生很大的影響。無論是情緒上的變化,還是入園以後的學習狀況,甚至之後對於學校的喜愛和厭惡,都會受到影響。
  • 分離焦慮:家長處理好分離時刻,讓孩子在分離中學會成長
    三、分離焦慮的影響孩子在面對分離時往往會表現出不安焦慮,如果家長無法幫助孩子緩解這種負面情緒,那麼這種情緒就會轉化為情感創傷,甚至會對孩子成年以後的人際關係、情感維繫和婚姻造成影響。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並不把與孩子的分離放在心上,所以有些家長會因為忙於工作或是其他原因與孩子分開。其實不然,弗洛伊德在《哀傷與憂鬱》中就曾指出,母嬰時期的分離會對孩子一生造成重要影響。對於孩子而言,孩子在被剝離母愛時感受到的痛苦,就相當於成年人面對至親的離世。
  • 面對分離焦慮,大人小孩都應該從現在起克服
    被抱腿的家長也是一臉無奈,聽著孩子哭,心也碎了。即使沒被抱腿的,走出園門也放心不下。這是個世界性的普遍問題,在心理學上,這種入園時的焦慮被稱為「分離焦慮」。分離焦慮不應該做的兩件事1、不辭而別這是最最不可取的行為,很多家長選擇用其他東西吸引寶寶注意力,自己悄悄離開,其實這會對寶寶造成非常大的心靈傷害。
  • 疫情之後,我們如何面對分離焦慮,如何實現無為而為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則是兒童不可選擇的第一任教師,也無可替代。正是有著這層不可逆的教育關係,竭盡所能讓每個家庭為孩子的成長做好「第一站」準備,也成了赫德幼兒園老師們的責任與心願之一。近期,寧波赫德幼兒園又將推出兩場線上主題公益講座,攜更多家長為孩子的成長助力!
  • 幼兒園開學季/面對孩子的哭鬧、分離焦慮,幼兒教師教你這樣做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於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是嬰幼兒焦慮症的一種類型,多「發病於」學齡前期。第一次離開父母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加入一個陌生的群體,開啟另一階段的人生,這無疑對孩子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 如何陪伴孩子應對分離焦慮
    每年這個階段,我都會接到很多媽媽的諮詢——如何應對小朋友們的分離焦慮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什麼是分離焦慮以及我們怎麼提前做好準備。分離焦慮絕不僅僅存在幼兒孩子身上。我們看看小朋友剛入園那幾天揮淚送別的家長,或者是恨不得把幼兒園的欄杆掰斷,拿著手機屏幕想每分每秒都把孩子的喜怒哀樂錄下來的家長們就知道,分離焦慮也在我們成年人身上發生。我們為什麼會產生分離焦慮呢?本質上講,人都是渴望情感聯結和確定性的。這兩者都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基本生存需要。
  • 孩子處於焦慮期,不想上幼兒園,家長應該怎麼做才正確?
    孩子出於焦慮期,家長應該怎麼做才正確?引言孩子上幼兒園是邁出家門,走上社會的第一步,心中自然是充滿了牴觸和恐慌,所以絕大多數的孩子在被送到幼兒園的前幾天都會哭鬧著拒絕,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適應,才能夠從心底裡接受上幼兒園這件事情,關於這個現象我們稱之為入園焦慮症。
  • 孩子太粘人怎麼辦?面對「分離焦慮」,聰明的家長有方法
    隨著復工復產,不少需要出門的上班的爸媽開始在網上求助,到底應該如何面對自家孩子這種「一刻也不與你分開」的甜蜜煩惱。不少網友在下面吐槽:「你家孩子那還叫好的,我家娃的才真是名副其實的『腿部掛件』,走到哪兒跟到哪兒,連我上廁所都要看著才安心。」其實,孩子的這種表現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做:分離焦慮。
  • 李波育兒說: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我們應該怎麼辦?
    李波育兒說: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我們應該怎麼辦?獨自在家帶娃的寶媽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那就是抱著孩子上廁所,或者是上廁所的時候開著門,孩子呢,就像是一個監督者一樣站在衛生間的門口...儘管媽媽們一再強調說「媽媽等會就來」 可孩子們還是「不相信」,必須要看到你。
  • 面對嬰兒的「分離焦慮」,聰明的父母會這樣做
    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他們的興趣愛好可能會更加廣泛,感興趣的事情也會越來越多,就像我朋友家女兒喜歡畫畫,這就是她為之著迷的事情。孩子的很多興趣愛好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不斷的發掘、引導再進行培養的,當孩子們能夠花時間去專注的完成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的時候,很可能就不存在「分離焦慮了」。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怎麼辦?你知道什麼是分離焦慮嗎?
    分離焦慮: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焦慮。一般在嬰幼兒10個月左右開始發現。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應該怎麼辦呢?很多媽媽為了避免孩子哭會悄悄走開,這是不對的。應該在離開孩子前要明確告訴他媽媽要去哪,什麼時候回來,最關鍵的是媽媽心態要調整,很多時候媽媽比孩子更加捨不得,這會進一步加強孩子的分離焦慮。其次,分離要有儀式感。分離的完整體驗是分離的悲傷和重逢時的喜悅,大家往往會注重幫助孩子處理離別時的難過,卻忽視強調重逢時的快樂。
  • 面對焦慮的孩子,除了「等待」我們還能怎麼做?
    難道面對孩子的猶豫不前、退縮、逃避和放棄時,我們除了等待,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我們不妨去《遊戲力Ⅱ——輕推,幫孩子戰勝童年焦慮》找找辦法。《遊戲力Ⅱ》這本書給出了一套專業、可行、有效的解決方案,幫助孩子(尤其是1-12歲的孩子)擺脫童年焦慮的困擾。我們在開頭提到的那種情況就是孩子童年焦慮的表現,那我們到底可以怎麼辦呢?01.童年焦慮與大腦安全系統科恩博士在《遊戲力Ⅱ》中提出一個安全系統的理論,他把孩子遇到威脅、危險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察覺危險—拉響警報—理性評估—解除警報。
  • 快開學了,如何解決分離焦慮?
    孩子有這種表現就說明處在分離焦慮期狀態。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種情緒體驗。特指當孩子面對與媽媽或者主要照看者分離時,所體驗到的一種痛苦焦慮的情緒。孩子6~8個月左右時,會比較明顯地表現出分離焦慮,18個月時達到高峰,之後會一直持續並逐漸減少直到3歲。3歲後,當孩子面臨一些新的環境或壓力時,才會激發出他們的分離焦慮。比如:要去上幼兒園。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父母應該怎麼辦?4招幫助孩子排解焦慮
    都說孩子依賴父母,其實時間久了,父母也會依賴孩子,儘管照顧孩子很辛苦,但是當自己要離開孩子的時候,會感到特別不舍,尤其是看到孩子哭著鬧著不讓父母離開,父母會感到很心疼。孩子不讓父母出門,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怪,幾乎所有的小寶寶都會產生這種焦慮,父母面對這種情況時,要妥善處理,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父母應該怎麼辦?4招幫助孩子排解焦慮
    都說孩子依賴父母,其實時間久了,父母也會依賴孩子,儘管照顧孩子很辛苦,但是當自己要離開孩子的時候,會感到特別不舍,尤其是看到孩子哭著鬧著不讓父母離開,父母會感到很心疼。孩子不讓父母出門,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怪,幾乎所有的小寶寶都會產生這種焦慮,父母面對這種情況時,要妥善處理,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