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來襲,廣東河源34個鄉鎮受災。新華社發
葛曉威是武警河源支隊僅有的兩名反恐狙擊手之一。通訊員尼亮/攝
葛曉威讓出來的這件救生衣救了劉阿婆。 通訊員尼亮/攝
「婆婆不怕,我來幫你穿上這個衣服,出來就沒事了……」6月16日18時許,面對孤零零地被洪水圍困在屋頂的劉阿婆,武警戰士葛曉威溫柔地勸說著。他脫下自己身上的救生衣,給瑟瑟發抖的阿婆穿上,再把阿婆抱下來,一步一步送上救生艇……阿婆最終獲救,葛曉威卻在回程中被捲入洪水中,再也沒有回來(詳見本報昨日A10版)。這名來自江西上饒的武警戰士,今年才21歲。
脫下救生衣讓給阿婆
6月14日至16日,河源市普降暴雨,山洪暴發、山體滑坡、房屋坍塌等險情頻發,41個村莊受災。6月16日,災情最嚴重的藍口鎮變成了一片澤國,困住了1800多名群眾。16日16時15分,武警河源支隊支隊長黃福民率葛曉威等27名官兵組成救援分隊火速趕赴藍口鎮,救援和轉移這1800餘名被困群眾。
18時10分,官兵正準備撤離,突然獲悉藍口鎮鐵場埔村還有21名群眾被困。包括葛曉威在內的6名戰士再次跳上衝鋒舟,頂著激流衝進了滔滔洪水。
此時,天色已完全黑了下來,雨勢卻沒有減弱,洪水水位仍在不斷上漲。官兵們逆水前行,三四公裡的路程,足足花了他們半個多小時。由於村莊斷電,救援官兵無法馬上發現受困群眾,只能逐屋逐戶地搜救。
吳國慶是和葛曉威同乘一艘衝鋒艇重返洪水現場的。吳國慶向記者回憶道,當時天色昏暗,他們搜救了半天,發現劉阿婆是最後一名被困群眾。獨守屋頂的她遲遲不敢接受官兵的救援。而此時,救生衣已全部發放完畢了,葛曉威不顧自己水性差,一下就脫下了自己的救生衣,幫阿婆穿上,將阿婆背出,而他自己,只套了艇上的一個救生圈。
通信光纜絆翻衝鋒舟
當晚8時30分,21名被困群眾終於全部脫險。當葛曉威一行駕駛衝鋒舟返回時,衝鋒舟發動機突然被落水的通信光纜絆翻,船上6人全部落水!
「同志們還在嗎?安不安全?」葛曉威的聲音第一時間在激流中響起來。幸虧大家當時都在衝鋒舟邊上,安然無恙。接下來,大家緊緊抓住船舷,想方設法靠岸,但水流太急,一直未遂。為了保存體力,6名官兵分為兩組,4人輪流站到船上,2人在船下抓住船舷負責平衡。但湍急的水流,還是推著官兵們向下遊的水電站飄去……
水壩前翻船人不見了
很快,衝鋒舟飄到了水壩前,高達6米的落差,把6名官兵連人帶船全部打落。
「我一下子被打到了水底,十多秒都浮不起來,我心裡想:壞了!」吳國慶說,當時他是穿著救生衣的,「要是沒有這身衣服,恐怕我是完了!」他當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赤手空拳」的葛曉威。
好容易浮上水面,面對的又是漩渦又是激流。「大家堅持住!要冷靜!」葛曉威的聲音再一次響了起來,吳國慶心中一寬,卻發現身旁的葛曉威身影一晃,不見了!
吳國慶伸手一抓,抓空了,旋即被漩渦激流打了個暈頭轉向。在水中飄蕩了數分鐘後,他幸運地被橋墩攔住,最終獲救。另一頭,帶隊的副支隊長劉興凱也幸運地抓到樹枝,最終爬樹上岸。
救援分組在洪水前方的小橋上會合,發現獨獨少了葛曉威!沒有救生衣的他,失蹤了!
尋英雄群眾搜索一夜
劫後餘生的官兵們立即吹哨求援,並沿岸開始搜救,一遍遍地喊著葛曉威的名字。很快,第二梯隊、第三梯隊趕到,當地民警、上千名群眾趕來了,一場緊急搜救行動在黃村河沿岸展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葛曉威卻杳無音信,大家的心越來越沉重。
雨漸漸變小,洪水也漸漸退去,天邊泛起一絲微亮時,17日6時15分,搜救了一夜的人們,終於在流向東江的支流——藍溪河齊坑大橋附近的雜草叢中發現了葛曉威。這裡離水電站約一公裡,是一處小小的拐彎河道,葛曉威靜靜地躺著,任憑大家拼命搖晃、呼喊,他年輕愛笑的臉龐,再也沒有一絲回應。
現場回訪
「他比我的孫子還要親」
「那麼大的水,我們都以為沒人會來了!」回憶起當時被困的情景,鐵場埔村村支書嚴老伯至今仍心有餘悸。
「解放軍叔叔」送來希望
當時,嚴老伯和20多名村民被困在自家圍牆上、屋頂上,眼看著天色一點點黑下來,洪水一點點漫上來,心中充滿了絕望。「突然就看到他們跌跌撞撞地衝了過來!『解放軍叔叔』來救我們了!」回想到那一刻,嚴老伯的眼睛突然亮了起來,滿臉的褶子變得生動異常。
昨日傍晚,記者在藍口鎮鐵場埔村口見到了葛曉威用救生衣救下的劉阿婆。矮小瘦弱的劉阿婆今年69歲,她佝僂著背,緊緊地拽著一個蛇皮口袋,裡面整齊地放著那身救命的橙色救生衣。
「我的命是他換來的,這麼年輕這麼漂亮的娃,來抱我這個老太婆……」一聽到葛曉威的名字,老人滿臉的皺紋就狠狠地擠成一堆,眼淚不斷地滲出眼眶,「我沒幾年活頭了,可惜了這麼年輕漂亮的娃……」
旁邊的鄉親告訴記者,老人獲救後一直借住在親戚家,直到昨日中午有記者前來探訪,她才得知,那個救她出來的「年輕漂亮的娃」沒了。當時,老人愣愣地站在路旁的山坡上,久久沉默,淚流不止,不理會任何人。
他用身體護住阿婆
劉阿婆有3個兒子,連家帶口都在珠三角打工,家中只剩下她和老伴。她說,在船上,葛曉威雙手張開抓住兩邊船舷,用身體完全護住阿婆,並認真叮囑:「阿婆,你別回來啊,還有兩天會下雨,回來很危險的……」阿婆說,「比我孫子還要親」。
印象:開朗外向的反恐狙擊手
說起葛曉威,河源支隊副支隊長劉興凱連連搖頭嘆氣,又連連點頭。
今年21歲的葛曉威入伍4年,雖然年紀輕輕,卻是隊裡數一數二的好手。他不僅是河源支隊僅有的兩名反恐狙擊手之一,軍事擒拿也是全支隊第一,更連續三年代表支隊參加全省武警反恐大比武……失去他,是支隊的巨大損失。
吳國慶和葛曉威是親密戰友,在平日生活中也是密友。吳國慶告訴記者,葛曉威是副班長,平日開朗外向喜歡開玩笑,關鍵時刻又很仗義,很有老大精神。出事當天,原本是派另兩名戰士去轉移那最後被困的21名群眾的,但葛曉威考慮到那兩名新戰士剛來,主動要求用自己一個換下了他們兩個。
「這是個很懂事的孩子。」葛曉威所在中隊的嚴指導員告訴記者,葛曉威還有2個哥哥,雖然是家裡的老么,但他對自己要求近乎苛刻。「他最大的願望是能在部隊長期幹下去,他以身為一名戰士而自豪,」嚴指導員告訴記者,葛曉威去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新快報記者 黃瓊 通訊員 祝俊業 鎮一 陸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