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牛村中「石牛」石(劉錫豪/攝)
農曆牛年將至!牛年說牛,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說說泉州都有哪些「牛」地名。記者通過市民政局查閱泉州各縣(市、區)地名錄及相關資料後粗略統計,發現咱泉州含「牛」的地名真不少,全市共有百餘個,含「牛」的山峰尤其多,其中光石牛山就有高矮不等的3座。
含「牛」地名大多為山峰名和自然村名
近日,記者查閱1981年和1982年出版的泉州市區及各縣(市、區)的地名錄,共找到了百餘個含「牛」的地名,大多為山峰名和自然村名,還有少部分為巷子、島嶼、沙洲、礁石名稱等。
山峰中,大多因形似而得名。例如黃牛山、大牛山、牛頭山、牛屎石山、牛嶺山、水牛山、牛肚山、牛角山、牛大寨、看牛山、牛山、小石牛、牛舌尖、困牛山等等。
其中,德化的「石牛山」為大眾所熟知。據《德化縣地名錄》記載,石牛山因山腰石壺池中有一石牛和頂峰有一巨石狀似牛頭而得名。石牛山山體屬近代死火山,由噴出巖和侵入巖構成,山巔由火山噴出物——含鎂、鐵成分多的基性巖漿形成盾形火山錐,因此境內巒石競秀、巖洞多姿、景物玄奇。記者翻閱地名錄發現,除了德化的石牛山,惠安和晉江還各有一座石牛山。
此外,永春牛姆林也廣為人知,被譽為「閩南西雙版納」。牛姆林又名「姆林山」,因其「勢若牛姆,孕崽懷寶,樹木蒼翠,石皆靈秀」而得名。據了解,牛姆林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4年,保護區內野生動植物品類繁多,是閩南地區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的原始森林群體,有「牛姆林歸來不看林」之美談。
牛姆林省級自然保護區(吳嘉曉/攝)
惠安「牛」地名最多 市區三巷子含「牛」
根據查閱的地名錄不完全統計,比較泉州市區及各縣(市、區)發現,惠安縣含「牛」地名最多,有26個;德化次之,有20個;安溪緊隨其後,有19個;南安為17個;泉州市區、永春、晉江則都為個位數。
在泉州市區,有三條巷子名稱中含有「牛」:新門街路段有「牛尾巷」,中山南路有「牛皮巷」和牛巷。其中,「牛皮巷」因以前巷子裡有一家賣牛皮和做皮鞋的店鋪而得名。
在泉港南埔鎮塘頭村有一個石牛自然村。據市民劉錫豪介紹,石牛自然村因山間花崗巖「石牛」石而得名,巨石酷似一頭肥碩的大黃牛。
惠安以前還有一個牛坑村。據《惠安縣地名錄》記載,清代黃氏居民由張坂山頭村遷來此地定居,傳說當時有一位欽差路過此地,稱「御經」,故此村名叫「御經村」,後訛為「牛坑村」。又說古時有一地理先生稱,村之東北側田墘山為牛穴,後以穴為名,改稱「牛坑村」。
另外,據各縣(市、區)地名錄記載,含「牛」的村名還有牛角坑、牛路、牛寨、牛角壤、牛肚、牛運、牛路溝、牛屎壟、牛心侖、牛角灣、牛頭、牛欄、牛林口、牛心石、殺牛墩、石牛頭、牛坪等。
德化石牛山美景(陳小芬/攝)
「牛」地名這麼多 與傳統農業分不開
通過比較,記者發現,泉州含「牛」的地名真不少,而且作為十二生肖之一,相較於其他動物又多些,這是什麼原因呢?對此,記者採訪了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泉州師範學院教授陳桂炳。
陳桂炳介紹,牛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二,稱「醜牛」。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是辛丑年,通常稱牛年。從大的方面看,與我國歷史上長期以農立國的國情有很大關係。在中國傳統農業社會中,「牛是農家寶,耕田少不了」。牛甚至被認為可關乎國運,《唐書》裡記載,「君所恃者在民,民所恃者在食,食所資在耕,耕所資在牛。牛廢,耕則廢;耕廢,則食去;食去,則民亡;民亡,則何恃為君」。從小的方面來說,顯然與牛堅韌不拔、開拓進取、任勞任怨、為民造福的品格有關。由於牛與人們的現實生活關係密切,所以在考慮地名時,人們才較多地想到了牛,即使有些是顯得略為粗俗的地名,也不會讓人感到有惡意。
相關連結 泉州含生肖地名
老鼠:老鼠田山、老鼠拖雞、鼠母宮、老鼠坂等。
虎:虎山尾、虎坪頭、虎岫、撥死虎、虎邱、虎咬豬山、跌死虎、虎榜、虎巖寺、虎乳巖、虎窯、虎窟、虎母山、虎井等。
兔:鷹仔兔山、黑兔、英仔兔、兔嶼等。
龍:龍美、後龍、龍地、龍坑、龍堀、龍津、龍涓、龍象、龍中、龍通、龍腳壕、龍坪、墓龍、龍閣等。
蛇:石蛇、大蛇、蛇頭、老鷹啄蛇、蛇山等。
馬:馬後、馬前、馬前洋、馬宅、馬泉、馬坑、馬頂、馬獅、馬踏石、馬鼻嶺等。
羊:羊山尾、羊公巷、羊尾山等。
猴:猴仔頭礁、猴山頂、猴公山等。
雞:雞奄山、老鼠拖雞、雞髻旗山、雞腳痕、雞壟山、雞母山、雞母抱寨、啼雞厝、雞母壽、雞母石、雞髻旗、雞魚礁、雞母莊、雞髻壕、雞角寨、樓雞山、雞母窩、雞鳴山等。
狗:狗屎巷、狗空巷、麝狗垵、狗慄坂、落狗坑、狗咬雷、狗頭山、狗丘仔、困狗山、狗九尖、狗蹄礁、狗仔尾、殺狗礁等。
豬:豬母穴、豬母石、風豬母、豬寮、山豬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