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是新生兒寶寶的語言。
因為不會說話,只能用哭表達。要是寶寶不停哭鬧,怎麼哄都不行,估計很多人都會抓狂。
此時,面對寶寶的不停哭鬧,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找到寶寶哭的原因,準確判斷寶寶哭的含義,才能讓他們停止哭。
今天詳細介紹下嬰兒寶寶的20種哭聲,寶媽們多學習這些育兒的常識。
讀懂寶寶的哭聲,才能更好地照顧他們,並且育兒之路也會輕鬆很多。
一、寶寶身體健康時的哭聲
對於新生寶寶來說,哭有時是一種健康的信號,有助於增強肺活量,媽媽要學會讀懂這種哭聲。通常健康性的啼哭不刺耳、有節奏、而且聲音響亮、沒有眼淚,這種情況下,媽媽只要給予及時的安撫,比如摟抱、輕拍,寶寶就會慢慢停止啼哭。
01生理性哭
寶寶有話說:「媽媽,看我多健康!」
聲音抑揚頓挫,很響亮,並有節奏感,哭而無淚。
這是正常的哭聲,有助於增強肺活量,加快血液循環,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
雖然哭,但進食、睡眠及玩耍都很好,每次哭的時間很短,一天大概能哭好幾次。
這種情況下,只要給予及時的安撫,比如摟抱、輕拍,寶寶就會慢慢停止啼哭。
如果你輕輕觸摸他或朝他笑笑,或把他的兩隻小手放在腹部輕輕搖兩下。
02意向性哭
寶寶有話說:「媽媽,我呆膩煩了,抱抱我吧!」
啼哭時,寶寶頭部左右不停扭動,左顧右盼,哭聲平和,帶有顫音。
這是正常的哭聲,是寶寶想得到大人的安撫,來到寶寶跟前,啼哭就會停止。
寶寶的雙眼會盯著媽媽或來人,很著急的樣子,有哼哼的聲音,小嘴唇翹起,這是讓抱抱的意思。
二、寶寶身體不適時的哭聲
除了健康性啼哭外,大部分時候,寶寶啼哭都是有具體原因的,有的是餓了、有的是困了、還有的是尿了等等。針對寶寶不同的哭聲,媽媽要做出及時的應對:餵奶、換尿片等。如果寶寶大哭不止,而媽媽一時還無法判斷原因的話,可以先把寶寶抱起來,讓他靠在自己的左胸上,傾聽自己的心跳聲,這對於1月齡內的寶寶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安撫方法,能讓寶寶回憶起子宮內的環境。
03飢餓性哭
寶寶有話說:「媽媽,我餓了,快給我奶吃吧。」
哭聲帶有乞求感,聲音由小到大,很有節奏。
只要用手觸及寶寶面頰或嘴邊,他會馬上扭轉頭,張開小嘴做出找東西吃的樣子,並有吸吮動作。如果把手拿開,沒有給餵奶,寶寶會哭得更厲害。
一旦餵奶,哭聲嘎然而止,吃飽後 不再哭,還會露出笑容。
04口渴性哭
寶寶有話說:「媽媽,我口渴,餵我點水喝吧!」
此時寶寶的表情不耐煩,嘴唇乾燥,時不時地小舌頭舔嘴唇。
當給寶寶餵水時,啼哭立即停止。
05過飽性哭
寶寶有話說:「哎呀,媽媽把我撐著啦!」
多發生在餵奶後,寶寶哭聲尖銳,同時亂蹬兩條小腿。
如果月嫂貼著他的小肚子抱起,寶寶會哭得更厲害,嘴裡往外吐奶或溢奶,甚至出現嘔吐。
06尿布溼了哭
寶寶有話說:「我尿褲子了,給我換換吧!」
這種啼哭,強度較輕哭聲不太大,無淚。
大多在睡醒時或吃奶後啼哭,哭的同時兩腿蹬被,大多發生在睡醒或吃奶後。若是給換了乾淨的尿布寶寶就不哭了。
07吸吮性哭
寶寶有話說:「這奶頭今天怎麼回事!」
這種啼哭,多發生在餵水或餵奶3~5分鐘後,哭聲突然陣發。
原因往往是因為水、奶過涼或過熱,奶頭孔太小,吸不出來奶水,奶頭孔太大嗆奶等。
08冷了哭
寶寶有話說:「媽媽給我蓋得太少了,好冷啊!」
哭聲不太響,較低沉但有節奏。寶寶哭時不怎麼動身體,小手小腳摸上去有些涼,嘴唇有些發癢。
當給寶寶加被子,衣物,或是把他放在暖和的地方時,寶寶不再哭泣。
09熱了哭
寶寶有話說:「媽媽給我蓋得太多了,不要這麼惦記我啊!」
寶寶哭聲很大,神情不安,小胳膊和小腿直舞動,脖子額頭上有很多汗。
一定給寶寶減掉衣或被子,安放在涼爽之處,寶寶馬上就會安靜下來。
10肚子不舒服哭
寶寶有話說:「媽媽,我肚子不舒服!」
寶寶突然劇烈地哭鬧,且為陣發性。
這種哭鬧非同尋常,一陣一陣的,怎麼也哄不住,哭鬧時面色蒼白,表情痛苦,呈屈腿臥位。
過一會兒寶寶可玩耍或安靜入睡,但間隔一段時間又再次劇烈哭鬧。
寶寶可能是腸絞痛或患上腸套疊,應趕快帶寶寶就醫。
11大便哭
寶寶有話說:「我要便便了!」
大便前,寶寶腸蠕動加快,感覺腹部不適,哭聲低,兩腿亂蹬。
12疼痛性哭
寶寶有話說:「什麼東西扎著我了!」
寶寶本來好好的,突然發出尖利的哭聲。
可能由於被異物刺痛、蟲咬,或硬東西壓在寶寶身上,應仔細檢查寶寶的被褥和衣物有無異物,皮膚上有無蟲咬傷。
若寶寶發出尖叫般的哭聲,臉陣陣青紫、四肢肌肉抖動,可能是有腦出血或缺血性腦病,趕快去醫院。
13疝氣哭
寶寶有話說:「媽媽,我好難受啊!」
若寶寶以往有疝氣,突然哭鬧起來,寶寶可能是發生了疝氣嵌頓,需及時到外科就醫。
14疾病性哭
寶寶有話說:「哎,晚上睡不好!」
寶寶在夜間總醒,哭一會兒,睡一會兒,很不安寧,如同受了驚嚇。哭時常呈睡狀,閉著眼睛哭,同時肢體抖動。
寶寶可能缺鈣,需要及時補鈣。
15哭時伴抓耳撓腮
寶寶有話說:「媽媽,我耳朵裡面不舒服!」
寶寶哭聲大而高,在夜間更甚,哭時總晃動著頭,或抓耳撓腮。
可能患上了急性中耳炎,外耳道癤腫,如果耳道裡膿性分泌物留出,更證實患有此病,需要馬上找醫生治療。
16哭時伴咳喘
寶寶有話說:」好難受,快喘不過氣來了!」
寶寶連續短促的急哭,並口唇發紫,出氣很費勁,有時還伴有發燒。
寶寶可能患上了肺炎,馬上去醫院進行治療。
17「亮光性」哭
寶寶有話說:「我已經睡醒了,怎麼天還沒亮呢?」
寶寶白天睡得很好,一到晚上就哭鬧不止。當打開燈光時,哭聲就停止了,兩眼睜得很大,眼神靈活。
這多是白天睡得過多所致,應逐漸改變過來。
18睏倦性哭
寶寶有話說:「我困了,快哄我睡覺吧!」
啼哭呈陣發性,寶寶一陣一陣地發出不耐煩的嚎叫,這就是習慣上稱的「鬧覺」。
寶寶鬧覺,也可能因室內人太多,聲音嘈雜,空氣汙濁、過熱。
讓寶寶在安靜的房間躺下來,很快就會停止啼哭,安然入睡。
19傷感性哭
寶寶有話說:「我感到不舒服啦!」
哭聲持續不斷,有眼淚。比如寶寶養成了洗澡、換衣服的習慣,當不洗澡、不換衣服、尿布不柔軟時,寶寶就會傷感地啼哭。
20啼哭伴流涎
寶寶有話說:「我嘴巴裡面是不是有東西,好疼啊!」
寶寶開始流涎,或比原先流涎大為增加,並一給餵東西吃就哭鬧不已。
檢查一下寶寶的口腔,可能黏膜上有潰瘍、皰疹。
三、這些哭聲,一定要馬上看醫生
拍打頭部、大哭、噴射性嘔吐、痙攣;
哭聲顯得有氣無力;
每隔10分鐘左右,就全身扭動,並發出類似悲鳴的哭聲,尤其在晚上;
突然大哭不止,越哄哭得越厲害。
最後,提醒寶媽們,寶寶哭鬧時可以先嘗試安撫,要是哭聲仍停不了,就得考慮孩子是否有身體不適的因素,應該進一步帶寶寶就醫。
四、10招告別寶寶哭鬧安撫法
寶寶哭泣時可以先嘗試下面的安撫方法,要是其哭聲仍是停不了,就得考慮孩子是否有身體不適的因素,應該進一步帶寶寶就醫。
1.使用包巾舒適地將寶寶包住,讓寶寶有如回到媽媽子宮內的安心感。
2.哭鬧抱起時,儘量將寶寶的腹部朝向大人。
3.吹口哨或發出輕輕的噓聲、開慢速吹風機或電扇等方式來安撫哭鬧的寶寶,如此一來將讓寶寶感覺到有如在子宮內感覺脈搏或血流的嘶嘶聲。
4.輕輕搖晃嬰兒,就像胎兒在子宮內感覺媽媽在走動的感覺,但不能過度搖晃以免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
5.雙手像按摩般輕摸寶寶的臉蛋、背部、腹部和腳,長時間輕撫的安慰效果其實大於短暫拍動的效果。
6.輕聲和寶寶說話或唱首歌來與寶寶互動。
7.開車帶寶寶繞一繞,感覺很類似子宮內的震動與聲音,他會很快就睡著。
8.試著幫寶寶洗個溫水澡,流水聲以及和媽媽的皮膚接觸會讓寶寶很安心。
9.試著用新玩具或嬰兒床上的擺飾來轉移的寶寶的注意力。
10.寶寶哭鬧時,媽媽不要緊張生氣,不良情緒的感染將會造成寶寶更難過。
內容整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