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頭的「桃」就是桃符,是古時最早的春聯,而所用到的材質就是桃木,可想而知桃木在民間的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事實上,作為流傳最為廣泛的伐邪制鬼神木,桃木有著響亮的名頭,如降龍木、鬼怖木,正可謂闖蕩異界的絕佳神料。
上古年間,神魔故事流傳甚廣,夸父逐日、后羿射日便是現如今依舊耳熟能詳的傳說,「天有十日並出,堯命羿射落九日」,桃木與這二位就有著聯繫。
上古年間,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生活著巨人部落,而首領便是夸父,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孫兒。據說那時天上有著十個太陽,也就是十隻金烏,一時間土焦草枯,這對於農耕時代可是致命的打擊,因此有了往後的故事。
夸父逐日目的便是為了馴服十日,比后羿更早發起了進攻,然而我們也知道,夸父最終倒下了,不過也留下了山川河流以及一片桃林。
夸父徵服金烏的行動失敗了,但始終記掛著族人,便將手中的木杖拋了出去,頓時渭河上遊就化作了一片桃林。夸父可謂是大能,因此邪魔妖道對於桃木也產生了畏懼,這也是桃木劍制邪的一大緣故。
與夸父相比,晚輩后羿(大羿)就顯得更為強悍,作為帝堯的射師,一連就射下了九隻三足金烏,贏得了時人的稱道。後來,后羿被徒弟逢蒙暗算,但功績使得后羿死後上升為宗布神,而手中的法寶便是桃木杖。宗布神后羿手牽猛虎,成了統領萬鬼的鬼王,因此桃木也成了闢邪的法寶。
事實上,西王母是上古神話中至高無上的女仙之首,而她也與桃木有著很大關聯,西王母的蟠桃園便是一處桃花源。據傳聞,古代修煉仙道有兩個方法,一個是自身的苦修,另一個就是西王母的蟠桃。不過,凡間有幸吃的瑤池蟠桃的只有兩位,即周穆王、漢武帝。
西王母的蟠桃園赫赫威名,正是制服邪魔歪道的所在,因此道教人士也多用桃木劍,以彰顯自己的正統性。神話故事更多是古時人們的一種依託與藝術加工,畢竟周穆王、漢武帝早已作古,並沒有吃了蟠桃就得道。
不過,神話故事作為我們的文化,本身也有她存在的道理,就如同西方的普羅米修斯盜火一般,我們也有著夸父逐日、后羿射日,這些都是先民在惡劣自然環境下奮鬥的精神內核的衍生品。
桃木被稱為「降龍木」,不過這得是肥城的桃木才最為純粹。
南極仙翁手中捧著的仙桃就是產自古肥子國的肥桃,而肥城栽培桃子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
肥城以西,有陶(桃)山,在陶山與小泰山之間有著72洞,夜幕來臨則有妖魔作祟。因此,東海度朔山的神荼、鬱壘二神出來主持正道,將妖魔打的抱頭鼠竄,手中武器便是就地取材的桃枝,因此妖魔一看到桃枝就聞風而逃。
漢代時期的百姓就有除夕夜裝飾桃人、刻桃印的習俗,宋代則刻神荼、鬱壘二神像或大名在兩面門板上,這就是「桃符」、「門神」。
結語:
桃木有著鎮災避邪的說法,至於說是否如此就見仁見智了,畢竟還沒有人以切身經歷來說道。這些神話典故可以是我們文化的載體,多了解並沒有壞處,但本末倒置的偏聽偏信也沒必要,抱著一份「敬而遠之」的敬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