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參考消息微信公眾號(ID:ckxxwx):
又是一年高考到!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許多人最關注的,是今年高考地作文題。
話說,雖然高考的作文題目大都立意深遠、讓大部分學生能夠揮灑自如,但總有一些題目會被拿來「吐槽」:比如有的被認為「太複雜」而不好下筆,有的又被認為「太簡單」而過於抽象……
還記得去年出現在全國卷上的這道漫畫作文題嗎?
2016年高考語文全國1卷寫作題目漫畫圖:獎懲之後
雖然漫畫的意思不難理解,但想以此成文似乎並不簡單。不少網友就發出感嘆:
其實,作文「燒腦」的不止內地高考,下面這些地方的高考作文也不遑多讓——
香港:實用主義——「請以旅遊局推廣主任的名義呈交一篇建議書」
香港人的務實,從香港「高考」的作文題目中可見一斑。新聞稿、建議書、演講辭……這些明顯打著「實用」標籤的題目,正是近年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即大學入學考試)的作文題。
香港學生在大學報考諮詢會上(圖片來源:參考消息網)
香港「高考」的作文題一般是「三選一」。2010年的考題之一,是要求考生以旅遊局推廣主任的名義呈交一篇建議書,提出振興旅遊業的策略和方法;2011年則是讓學生「化身」為關注食物衛生委員會的成員,應邀發表演講,評論食物安全的新規和教育。
這樣的題目如果能夠寫好,學生是不是分分鐘可以「走向社會」了?
一些作文題目不僅實用,還很有「人情味」。如2011年的一道作文題就直接將考生「送入大學」:「有些國家的大學,容許學生入讀大學前休學一年,利用這一年追求夢想或體驗生活,為大學生活作好準備。假如大學已錄取了你,並給予一年休學年,你會如何善用?試談談你的構思。」
有香港教師介紹,實用文體考查不出來一個學生的文採如何,但能看出他對待事物的認真程度和表達能力。
不過,也有一些題目是比較感性的,方便考生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與價值觀娓娓道來。
例如:
孩子不是等待被填滿的瓶子,而是盼望化作燃燒的火焰。試就個人對這句話的體會,以《成長》為題,寫作一篇文章。(2013年)
一個寒冷的冬天,幾隻刺蝟擠在一起取暖。他們彼此戳痛了對方,所以不得不散開。可是,寒冷的天氣又驅使他們擠在一起。不要太近,也不要太遠,最好彼此保持一定的距離。試就此寫一篇文章。(2012年)
試以「熱鬧過後,我卻感到失落。」為首句,續寫這篇文章。(2016年)
有人在活動中找到快樂,有人在大自然之中找到快樂,有人在某個時刻、場景之中找到快樂……你在什麼之中找到快樂呢?(2016年)
2016年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語文作文試卷(圖片源自公眾號「香港傳真」)
這些作文題,或許更值得成年人琢磨玩味。
臺灣:小確幸——「漂流木的獨白」
與香港的部分作文考題相似,臺灣地區的「高考」作文題中也有很多「雞湯」。
比如,讓人無比嚮往的「詩和遠方」:
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對遠方的憧憬,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個遠方在召喚?也許是個神秘的國度,也許是一種嚮往的生命型態,也或許是一個人生的目標。請以「遠方」為題,寫一篇文章。(2013年)
請想像自己是一株躺在海邊的漂流木,以「漂流木的獨白」為題,述說你的遭遇與感想。(2010年)
夢,可以是憧憬、心願,也可以是抱負、理想,只要好好努力,夢境往往也會成真。如能推己及人,甚至還可以進一步幫別人圓夢。根據親身感受或所見所聞,以「圓一個夢」為題,寫一篇文章。(2014年)
相比於香港「高考」,臺灣地區的不少考題中,「勵志」意味相當濃:「自勝者強」、「我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逆境」、「惑」……讓人頗有種「頭懸梁,錐刺股」的衝動。
有趣的是,臺灣地區近年的作文考題似乎更接地氣了。比如,2015年8月8日,蘇迪羅颱風來襲,臺北市龍江路有兩個郵筒遭強風吹落的招牌砸歪,因而被戲稱為「歪腰郵筒」,2016年的作文考題就是「我看歪腰郵筒」。
資料圖片:2015年8月,幾名臺北市民擺出造型與「歪脖子」郵筒合影。(圖片來源:新華社)
不過,作文在臺灣地區考試中的重要性,似乎正在下降。據臺灣媒體報導稱,2018年起,臺灣高校每年兩場的大學入學考試中,只有一場考試保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