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思想歷練、生活體驗定高下

2020-12-19 每日甘肅網
  高考、中考作文給新高三、初三生的啟示

  晨報記者楊 虹王 婧[高考作文]

  寫地震也有思想、立意高下之分

  今年高考作文《他們》,有一半左右考生寫地震中的人和現象。由於考前一個月鋪天蓋地都是關於地震的報導,反思也需一段時日後才能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只要點題「他們」,然後寫出崇高精神,就可打到三類卷中上層的分數。然而有關專家指出,大多數寫地震的作文流於一般的讚美、歌頌崇高的精神,立意一般,拉不開差距。其實即使同樣是寫地震,也有膚淺、應時與有思想深度的高下之分。「他們」是從我的眼光中看出,因此,好的作文應該從我的獨特視角看「他們」。如寫地震,不能簡單、直接地寫地震,可以抓住「範跑跑」寫,寫人性中一瞬間的閃現。固然「範跑跑」有坦率、真性情的一面,但一剎那反映出的是本性的暴露,為什麼其他的老師、小英雄能捨己救人?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他們不同的表現展露出不同的「人性」,平時只是耍嘴皮子,缺少人性上的歷練,而危難之際一剎那就暴露出了真實的人性。

  像這一題材的作文可以達到三種境界。最低層的就是簡單地批評「範跑跑」;第二層是與譚千秋等人的優劣對比;第三層才是寫為什麼,看出社會問題、挖掘出問題的根源。要達到較高的層次,需要考生有平時人性上的歷練,經過思想的加工、觀察問題的不同角度來提煉立意。這也提示新高三、初三學生,一個人的世界觀不能放在嘴上,平時就要歷練自己的世界觀,多對受苦受難者有真實的舉動,有了思想、材料、文字上的積累,才能厚積薄發。

  今年還有高考作文聚焦像髮廊小姐、「二奶」之類的社會底層與邊緣人群,也提示我們,社會中的一些糟粕現象同樣值得關注。社會上的人與事魚龍混雜,但也給有思想的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寫作空間及素材,何況現在寫作的寬容度是前所未有的,視野寬廣的學生是很容易寫出好文章的,學生平時就要「走入」社會的每個角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批評不是簡單的諷刺、挖苦,而是為了激發大家對社會現象加以改進。

  [中考作文]  今年作文套材料情況不少

  今年上海中考語文作文題是以《我眼中的色彩》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目前,中考作文的閱卷已經結束,雖然閱卷過程中已經湧現了滿分和高分作文,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今年出跳的文章並不多。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是,有一些文章因為是在套材料,打分不高。

  據介紹,套材料的一種表現結構便是片段式+小標題式。因為比較格式化,像「八股文」,一般就會給個平均分。閱卷老師表示,對不善於寫作文的學生來說,用這樣的結構起碼不容易偏題,且比較容易發揮,學校這幾年都教過,看得出學生事先也準備過、背過,有套路在裡面。

  閱卷中發現,現在的學生生活體驗太少,反映在文章中可以看出,許多學生的生活中沒有「色彩」。學生的生活就是學習,每天晚上7、8點鐘回到家裡,視力越來越差,看世界也變得越來越模糊,眼中的色彩因此也變得「灰暗」。

  另外,今年中考作文中寫地震題材的同樣不少,但是水平自有高下。一些打分不高的文章問題出在直接將報導搬到文章中去,作者變成了「搬運工」,諸如譚千秋老師、「敬禮娃娃」、「可樂男孩」等人物事跡都在不同文章中被多次引用。錯別字問題也在作文中頻頻出現,常見錯別字包括了「畢竟」的「畢」寫成「必」;「震撼」的「震」寫成「振」等。

  總體來看,今年的中考作文學生寫得相對比較平,滿分作文並不多。其實今年的作文題《我眼中的色彩》,這「色彩」是帶有比喻意義的,什麼都可以拿來比,什麼都可以拿來寫,閱卷的要求也比較寬。閱卷老師關鍵是看材料是否新鮮、文筆是否流暢優美、立意是否比較高,如果能滿足以上三個條件,哪怕是寫地震、寫身邊的小事,同樣可以得到高分。

  [名師提點]

  原靜安區教師進修學院教研室主任、語文高級教師辛冠東提醒:首先,寫作的本質是「我有話要講」,這個話是平時點點滴滴積累的、積壓在心中不得不說的,是觀察社會後自己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其次是寫作的首要技巧是「借題講自己的話」,表達自己要說的話,作文的命題也是建築在此基礎之上的。

相關焦點

  • 壹粉寫高考作文|勞動,是歷練人生最好的課堂
    6月7日,2019年高考首場語文已經結束,作文題目出爐——以"熱愛勞動"為題寫演講稿。作文作為每年高考的重頭戲,總能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壹粉「005661」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自己寫的演講稿,原文如下:勞動,是歷練人生的最好課堂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辛勤勞動、不斷積累的過程。
  • 專家點評上海高考作文題:讓語文介入生活的世界
    圖說:今年上海語文高考作文題17年來第一次,將高考從6月挪到了7月;上海的近5萬名高三生,經過了史上最長寒假的堅持和史上最大規模網課的歷練。一系列的意想不到「轉折」,肯定能觸動考生們的心緒。今天上午的上海語文高考作文題,恰是在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思考一個人生大問題——在重大轉折面前,我們應該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上海市楊浦區教育學院高中語文教研員、高級教師王瑋說,這道作文題關注當下而不拘一事一點。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會在人們心裡中留下深刻印象。「重要的轉折」「意想不到」會直擊人的內心,所以題目是貼近學生生活的。
  • 「龍門陣」這篇晦澀的高考滿分作文撕扯著朋友圈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光是在第一段中考生就使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典故和生僻字。對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其後兩位老師均給了55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徐江寧:內化生活,外展思想——江蘇高考作文的歸本性備考策略
    江蘇即將進入全國高考統一命題,2019年高考前各市模擬卷在部分題目上已有相應變化,作文命題上,2019年江蘇卷「五味調和」依舊延續自己的風格,2021年由江蘇卷的命題風格轉為全國捲風格,則必然有較大變化。最近兩年註定是江蘇作文不平凡的時期。但實際上,對於考生而言,洞悉時代寫作的內涵,領會國家教育的戰略精神,回歸寫作之本,以不變應萬變,才是真正的應對策略。
  • 丁啟陣點評09高考作文:我給湖南作文題排第一
    文學史上稍微像點樣子的作品,沒有一篇是命題作文。因此,我們不能指望高考作文出現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高考作文,不過是為了選拔人才而設定的一種文字遊戲。  憑一篇作文來選拔人才,其實相當冒險,優秀考生馬失前蹄、欠佳學生僥倖得高分,荷花塘著火——藕燃(偶然)情況在所難免。
  • 街訪:市民點評上海作文題 稱歷練後方知何為「最重要」
    視頻:街訪:市民點評上海作文題稱歷練後方知何為「最重要」 新民網田小冬製作   【新民網·獨家報導】今天(6月7日),上海高考作文題出爐: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總還有更重要的事。
  • 對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淺析和所引發的思考
    請看,這是一位高中生所寫的作文。 大多數人讀它的第一印象是:語言艱澀難懂!進而懷疑其文有譁眾取寵的可能,再進一步又進入各種批判和所謂的思考等等。就如這位高中生作文裡所說:「對過去觀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但願我們廣大的網友不會被這位高中生從內心裡發出如作文一樣的感嘆:「缺乏體驗與閱歷去支撐自己的認知。」
  • 解析江蘇高考作文:切近學生個體獨特的生活體驗│我蘇高考聚焦
    高考作文,又稱全國網民段子手大賽。各地高考作文題都已新鮮出爐,段子手們表示都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顫動的手了。   為啥大家都如此喜歡討論高考作文呢?因為畢竟那是畢業多年的大家唯一能看懂的東西了。二是從整體風格上看,今年的作文題延續了江蘇卷作文題一貫的宏大命題+詩意表達+時代生活「三結合」的特色。作文材料聚焦於智能網際網路時代個人成長的命題,詩意的語言表述設置了真實體驗的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未來,規劃人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廣闊的寫作空間,有助於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感悟與思考,並做出創造性、負責任的表達。
  • 一個以往高考作文滿分者談今年浙江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舢人/2020.08.15《生活在樹上》作為一篇考場作文,能否給滿分近來引起很大爭議。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福建省高考作文滿分獲得者,當年的作文題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成績還未公布時,我便從貼在學校公告欄上的《高考通訊》報上看到了我的高考作文,後來登在《福建青年》雜誌上,後面還配有了評卷老師的點評文章。之後又收進了《全國高考優秀作文選評》。順便說下,當年的刊物還是很負責,我在大學時還收到雜誌寄來的5元稿費,在當年可是半月的飯菜金。
  • 廣東高考第二年考新材料作文 考生淡定
    昨日出爐的廣東高考作文題目與去年同是新材料作文。去年廣東考生首試新材料作文,全省作文平均分為近年來較低,尤其是低於20分的作文比例還創新高。不過今年考生們與新材料作文再次「碰面」後卻淡定不少,大多稱比較簡單,專家也預計今年廣東考生作文分數不會比去年低,並稱該題目自由度頗高,審題難度不大,這是高考作文的進步。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看懂了嗎?
    浙江某考生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因其引用較多的外國哲學家文學家的名言名句或人物,用了較多生僻的詞彙,多數人因看起來吃力,所以對給滿分有看法。下面本人把自己的理解給大家說一下,看看這位考生高考作文拿滿分是名至實歸還是浪得虛名。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公布,《生活在樹上》給我們的哪些教育啟示?
    8月2日,&34;發布文章《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系列文章第一篇,讓浙江省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作文成為了全網熱點。作為高考分值最高的題,每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都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並湧現出不少才華橫溢的文章。在我看來,今年的這篇《生活在樹上》是完全能夠配得上滿分的評分的。
  • 《生活在樹上》高考滿分作文現象引發的思考
    語言表達是作者與讀者思想交流的橋梁,語言不在華麗,關鍵是準確、真實,現代的優秀文學作品往往讀起來琅琅上口、耐人咀嚼,而非以以文辭華麗繁複,生澀難懂為上。語言表達反映在文筆上,文筆好的基礎是準確性和真實性。看懂是準確性的基本標準,情緒或想法的理解和感同身受是準確性的高層次要求,但這篇文章成為人們討論熱點的因素之一也在於初讀的晦澀難懂,沒有直觀地表達和傳遞作者思想。
  • 透過《生活在樹上》看高考作文!
    今年高考浙江省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甚至出現了實名舉報利益輸送。作為一個多年關心高考語文作文的看客,說實話,這篇作文讓我開始擔心。 近年來,高考語文漸漸擔起了「拉開分值檔次」的重要角色,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樣的。改革開放幾十年,英語及其它小語種的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英語教學,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產業,好像沒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似的。
  • 高一作文:高中生活初體驗
    高一作文:高中生活初體驗 2012-04-05 12:31 來源:[標籤:來源] 作者:
  • 2020北京高考英語:作文聚焦疫情下的學習與生活
    答題需要善於從文本提取關鍵信息,並掌握排除幹擾性的能力:比如無證據、太籠統、太片面的選項,符合高考一直以來的能力要求。應用作文體裁是信件,主人公依然是李華,內容是李華學校英國戲劇指導Jim因為疫情困在英國,李華請求Jim推薦一位指導人選,並說明條件要求。關鍵在條件要求及內容展開要求條理清晰,內容充實,這對學生的詞彙儲備提出了要求。
  • 給《生活在樹上》打滿分,是對高考作文的侮辱
    拜浙江高考一篇奇文所賜,高考的熱度多持續了幾天。 很多人在討論的,是一篇浙江高考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我們塑造生活的同時,生活也在澆鑄我們。既不可否認原生的家庭性與社會性,又承認自己的圖景有輕狂的失真,不妨讓體驗走在言語之前。用不被禁錮的頭腦去體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與風帆,並效維根斯坦之言,對無法言說之事保持沉默。
  • 高考作文從零開始:一張表告訴你高考作文怎麼練
    導讀都說學好作文不怕語文,高考作文有多難?怎樣寫好一篇作文?今天,我們用本平臺微信公開課模式首創人猛師老徐的這篇《一張表告訴你高考作文怎麼練》,與同學們家長們分享寫好作文的秘密。如上一節所述,我們的課程將從三個高考作文的審題立意、構思謀篇和行文表達三個方面進行,儘可能全面的給大家一些實用的方法技巧。那麼為什麼要這麼來劃分?
  • 思想界 | 晦澀艱深的高考滿分作文,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記者 | 林子人編輯 | 黃月『思想界』欄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欄目,我們會選擇上一周被熱議的1至2個文化/思想話題,為大家展現聚焦於此的種種爭論與觀點衝突。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高考滿分作文爭議與留守女生選考古專業爭議。
  • 滬高考作文是一道很溫暖的題目 體現了立德樹人的價值引領
    據《勞動報》報導,昨天上午,高考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後,市教育考試院第一時間公布了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目: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體現自身的價值。這種「被需要」的心態普遍存在,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