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強:用煙火連接通往天國的路

2021-01-13 網易

  

  2020年12月14日,由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主辦的「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於在故宮博物院開幕,展覽於 2020年12月15日至 2021年2月5日舉行。

  

  2017年,蔡國強踏上了他的「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與世界各地最重要的美術館館藏進行對話:包括普拉多美術館(馬德裡)、國立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莫斯科)、烏菲齊美術館(佛羅倫斯)等。這次「旅行」將在這次北京大型展覽中達到高潮,藝術家恰如其分地將其命名為《遠行與歸來》。

  

  2020年9月16日,當全球疫情逐漸穩定之際,中國當代藝術家蔡國強和其團隊在法國幹邑的夏朗德河,通過直播,為世界帶來白天煙花爆破項目《悲劇的誕生》,這也是蔡國強首次在實施白天煙花項目時進行直播。

  

  

  夏此次白天煙花藝術項目,受到了哲學家尼採《悲劇的誕生》啟發,朗德河上150個橡木桶中兩萬發煙花噴薄而出,以萬般絢爛致敬人類的堅毅、勇氣和希望,為正在經歷疫情的世界帶來振奮與治癒。這是藝術家第一次向世界實時呈現從水中迸射白天煙花的奇觀,而其中一首詩、一幅書法和一場戲的三個篇章設計,則是他面向世界的關於中西文化的又一次對話。

  

  

  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第一次接觸蔡國強都是來自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那些在天空行走的大腳板煙花,就是由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和擔任視角特效藝術總設計的蔡國強一起合力創作設計的。

  

  蔡國強出生於1957年,福建省泉州市。他的父親是在書店工作的書法家和傳統畫家,所以小時候在書店的他很早就接觸了西方文學以及中國傳統藝術形式。在80年代,「傷痕美術」的衝擊下,中國當代藝術開始各顯神通,各種西方藝術思潮流派與中國的藝術思潮進行了碰撞,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藝術是不受限制的,藝術可以放開。」

  

  

  「我的藝術一直都在尋找與看不見的力量之間的關係。」——蔡國強

  

  1984年,蔡國強嘗試用火藥作為載體和材料進行創作。隨後的日子裡,他越發對火藥痴迷,進行了火藥藝術的實驗。正是因為火藥的難以把控和不確定性,讓他如同一個孩子一般,瘋狂迷戀於此。

  

  1995年9月,蔡國強被亞洲文化協會邀請來到美國,從此定居紐約,走向世界廣闊舞臺。從黑色火藥到彩色火藥,從平面到立體,蔡國強不斷刷新著作品的爆破規模和形式,也不斷突破著自己。

  

  

  2014年,蔡國強從自己的家鄉泉州運來一隻漁船,在上海的黃埔江面完成了《九級浪》。

  

  

  

  整場煙花分為三個篇章,以黑白煙花開幕的「輓歌」,五彩煙霧瀰漫的「追憶」,以及「黃柳」漫天的尾聲「慰藉」。

  

  

  

  呼應此次展覽的生態環保主題,焰火主要以食用色素、食品粉、衣服色料等無毒成分構成。意外的天雨讓煙霧散發變得緩慢,產生了比預期更虛無的效果。

  

  

  

  2015年6月的一個凌晨,泉州小漁村惠嶼島海邊,一座寬5.5米、高500米的金色焰火梯子嘶吼著拔地而起,從地面直聳入深藍天幕。巨大的白色氫氣球緩緩升起,帶著長長的鋼絲繩梯,升入雲霄,隨之燃起的火焰,一層一層地向上燃燒,仿佛要燒到天際。這個名為《天梯》的作品,是蔡國強獻給奶奶百年壽慶的賀禮。

  

  「我做過那麼多次煙花表演,但沒有一次是給奶奶的,這一次,我想把天燒給奶奶看。」

  

  

  其實,《天梯》早在二十多年前就一直根植於蔡國強心中。1994年,《天梯》的前身巴斯計劃曾在英國進行過第一次嘗試,因為氣候惡劣,被迫取消。2001年,在上海進行第二次嘗試,又因為911事件的影響而取消。2012年,在洛杉磯進行第三次嘗試,因為野火風險而被撤銷許可。

  

  雖然蔡國強最終在遙遠的福建泉州惠嶼島海邊努力完成了這件作品,但對於奶奶病重而無法親見作品上演的擔憂從未消失。最終,由於年事過高,奶奶未能親自來到現場,只能通過手機觀看,並於表演完成一個月後去世。蔡國強試圖連接未知世界的作品《天梯》,成了給奶奶最好的告別禮物。

  

  對於中國人而言,自宋代以來,煙火便成了我們節日裡的尋常。從初始的歡呼雀躍,到後來的習以為常,再到起伏沉澱後的平靜欣然。在蔡國強的「煙火之路」上,既有感性和浪漫,也有哲理和思辨,有博採列國的開闊,更有根植於傳統文化的深厚。

  

  如果說火藥是蔡國強的藝術語言,情感就是其藝術的基點。在他的藝術之路上,火藥無疑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爆發出絢爛的煙花,而作品中的細膩情感往往被絢麗遮蓋了起來。

  

  蔡國強曾經說過:「藝術家是很渺小的,藝術能做的貢獻也很渺小,我們就是苦苦地掙扎,做一點小夢想、小幻想,他的渺小和脆弱是他的力量和價值。」身為當代藝術家,蔡國強的力量不是來自火藥,而是來自他恣意不羈的創意奔流、切中要害的溝通力道,以及固執的浪漫信念,滋養著歷史洪流中每一個渺小的存在與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真的有通往天國的路?
    果然,他們在通往被稱為「皇后室」的途中,即由上升通道底端延伸出的水平通道中點下方發現了異樣,這表明該處有房間存在。正當他們準備鑿洞確認時,卻因從底下湧出大量沙土而不得不暫時停工。  1987年2月,日本考古隊攜帶電磁波地下雷達裝置前往埃及。在探查胡夫金字塔內部前,他們先探查了周圍地區,結果在「第一太陽船」所在之處的西側,又發現了「第二太陽船」的墓穴。
  • 走一條通往天堂的路
    通往天國的路崎嶇窄又陡多少人看了看多少人瞅了瞅有人走了一半有人走了個頭還有人走了十分之九由於失去了信他們才把主丟到底還是倒在了天國的城門口可嘆小信的人哪你白信又妄求>到底還是死在了罪孽的深溝溝叫主愁悠悠哦叫主愁悠悠通往天國的路看著是不好走主說你莫要看主說你莫要愁你說是不好走主說是也好走這條路是信心的路信心人才能走
  • 遊十三朝古都西安,找尋通向天國的路
    坐在這趟開通不久,卻連接大半個中國的動車上,眼前閃過一幕幕景色,思緒也像幻燈片一樣頁頁翻過,不僅遐想,這條路到底通向哪兒?它會不會一直走下去,通向天國。這條古城牆的路很寬,很結實,可以抵禦很強大的攻擊,容納大量士兵在城牆上防禦外敵,只是我不知道,此刻腳下的石頭,在這一千多年的時光內,到底染了多少將士的鮮血,他們在這條城牆之路上,通向了天國。站在城牆上看去,不僅想起李白那首詩: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這種歷史的沉積會把人不自主帶回到古代的時光中。
  • 蔡國強:我的遠行從未離開,歸來人在路上
    「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故宮展覽現場後來,我們看到了蔡國強用中國發明的「火藥」作為藝術繪畫的材料,在世界各地的震撼爆破與焰火現場。我們看到他去西班牙追尋格列柯、畢卡索,看到他到義大利對話文藝復興,波提切利;看到他在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大展,在多哈的沙漠放過「白日焰火」;在千年龐貝古城,用爆破喚醒世界最古老的羅馬鬥獸場的記憶;在法國的幹邑夏朗德河畔,以三幕煙火致敬人類的不屈、勇氣和希望……整整34年的遠行,而後歸來,蔡國強帶著他世界藝術史的旅行與對話,回到了北京故宮。
  • 津川雅彥去世 為了追隨妻子而踏上了通往天國的旅程
    對擔心身體狀況的記者們說:「沒關係啊」,一邊說「我對所有的事情都很感謝」,並談了對天國的愛人的想法。從採訪到還不到3個月。為了追隨妻子而踏上了通往天國的旅程。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
  • 通往天國的路灑滿愛
    送老人去機場的路上,徐林戀戀不捨地攙扶著老人,老人也用親切的眼神撫慰著他。飛機轟鳴著衝向天空,漸漸消失在徐林的視線中。仰望陰雨朦朧的天空,他的心裡是一片陽光。重返校園的他像久旱逢甘霖的樹苗,如饑似渴地吸吮著知識的養分。
  • 蔡國強藝術展在故宮博物院正式對外開展
    昨日,「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在故宮博物院正式對外開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作為福建鄉賢長期關注蔡國強的發展足跡,他觀看展覽後感慨道:「蔡國強就是從古泉州港走向世界的藝術家。」範迪安說,宋元時期,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千帆競發,萬國客商雲集,泉州文化鄉愁很好地在蔡國強的作品中體現,讓參觀者感受到藝術家海洋般寬闊的胸懷和愛拼敢贏的精神。
  • 中國「最美」公路,被外媒稱「通往天堂的路」,網友:適合自駕遊
    中國最美的道路,被外國媒體稱為「通往天堂之路」,網友:適合兜風,現在很多人空閒的時候喜歡出去旅行,特別是一些網絡紅國很受遊客歡迎,例如,泰國,土耳其、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去國外不僅能體驗到異國的氛圍,還能開闊視野放鬆心情,實際上現在也有很多人喜歡自己開車兜風。
  • 世界知名華人藝術家蔡國強
    「用火藥重塑西方藝術」  在演講的結尾,蔡國強講述了父親畫火柴盒的故事。在他看來,一個個小小的火柴盒「方寸之間、天涯萬裡」,不僅表達了他和故鄉之間最深沉的聯繫,「更重要的是讓我帶著『故鄉』這個火柴盒,行走世界到處『點火』。」  據悉,此次回鄉過年期間,蔡國強與紀錄片《藝術怎麼樣?
  • 看蔡國強父女走過的路
    剛開始覺得設計有意思,是因為設計的產品可以跟很多人有交流,可以用很低的價錢把作品帶回家。這個方面跟我爸爸不一樣。後來選擇做當代藝術,我也是一直很搖擺,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找到一個方向,不用在美術館和畫廊做展覽,可不可以跟大眾有一個討論的空間。」她指著手上的書說,「我寫的一本書,我覺得它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大家可以拿回去讀,可以看得出我跟別人相關的地方、不相關的地方、成長的過程。」
  • 「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亮相故宮博物院
    本次展覽共展出泉籍著名藝術家蔡國強的作品180件,以對話東西方文明的創作形式,呈現蔡國強近年來「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的精選作品,及以冬奧為主題和以紫禁城為靈感創作的新作。其中,作品《銀河嬉冰》以故宮博物院館藏《冰嬉圖》為靈感,連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主題,呈現在銀河中溜冰的景象。
  • 汪暉︱潛流——從蔡國強的「十月計劃」說起
    同一年,蔡國強在福建泉州出生,兩者無交集。十歲那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的1967年,在蔡國強家鄉,駐紮當地的解放軍官兵在山崖巨石上,雕刻了一幅巨大的毛主席像。五十年後,2017年,蔡國強應俄羅斯國立普希金美術館邀請為十月革命百年紀念舉辦展覽,並在紅場上空籌備白天焰火。
  • 去往天國的路,是何等的容易
    然而,我們似乎已沒有了回頭路,只能一路向前,再向前。所幸,佛祖和我們講了許多的方法,這些方法在現代社會已變成了書,可以放在我們的家裡,放在我們的背包裡,也可以放在我們的手機裡。你的心中是否還留存著那一份善良佛國本為眾生開,想去必有通天路。《大藏經》裡就記載了無數的方法,只要真心想修行,佛祖自然會看得見。只要用心,必定會有佛菩薩來加持。
  • 蔡國強遠行而歸,藝術展在故宮開幕
    「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在故宮開幕 蔡國強的第一部VR作品同時展出 「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在故宮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蔡國強藝術作品180件,以對話東西方文明的創作形式,呈現藝術家近年「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的精選作品,及以冬奧為主題和以紫禁城為靈感創作的新作。
  • 蔡國強將「炸」到古龐貝,個展「在火山裡」對話古羅馬文明
    昨天,藝術家蔡國強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的個展「花曲」正式落幕。義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Naples)近日宣布,將於2019年2月22日至5月20日舉辦蔡國強個展。
  • 天國的來臨 07_10
    『introduction』導論耶穌的信息的主題,就是透過馬太、馬可、路加三福音傳到給我們的信息,就是「上帝的國」的來臨『The coming of the kingdom of God』。或者用馬太通常表達的方式,就是「天國的來臨」。『Ridderbos』說,這個是耶穌基督所傳講信息的中心的主題。這件事情不單單是因為「天國」、「上帝的國」常常出現而非常的突出。
  • 蔡國強藝術展亮相故宮
    本報電(記者鄒雅婷)由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主辦的「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近日在故宮博物院開幕。此次展覽是繼今年發布第一屆優秀冬奧歌曲、開展倒計時500天活動之後的又一文化力作,旨在進一步提升北京冬奧會影響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鑑。
  • 2020,通往春天的路
    2020,通往春天的路 2020-04-05 0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對話|蔡國強:34年後的回歸故宮,帶著「西方藝術史之旅」
    澎湃新聞了解到,展覽展出蔡國強藝術作品180件,呈現藝術家近年「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的精選作品,及以冬奧為主題和以紫禁城為靈感創作的新作。其中,《銀河嬉冰》以故宮博物院館藏《冰嬉圖》為靈感,連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主題,呈現在銀河中溜冰的想像。
  • 蔡國強澳大利亞個展《歸去來兮》詮釋昆士蘭靈感
    昆士蘭旅遊部長珍·斯塔基(JannStuckey)女士提出:《蔡國強:歸去來兮》展覽對昆士蘭的遊客而言,是一次獨一無二的體驗。他們可以藉此機會欣賞到當代藝術領軍人物蔡國強先生對昆士蘭自然美景的讚嘆。邀請蔡國強先生這位國際知名藝術家在世界一流的藝術殿堂展示他對昆士蘭壯麗奇景的理解,這與將「文化之旅」的概念作為旅遊的重點發展與推廣的DestinationQ策嗎,略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