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藝術家對話臺灣青年 從傳統文化中挖掘創作源泉
數十年來,不斷行走在世界不同國度,穿梭在多元文化之間,今年回老家福建泉州過年的華人藝術家蔡國強感慨萬千。「泉州一直影響著我。這座特別的城市裡,不同的宗教、文化、矛盾共存,與此同時,泉州人仍然堅守著自己的信仰、風格。」蔡國強表示,這種「開放自在」不只是對泉州,對於大國的文化自信乃至全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都是有價值的。
「打開藝術的想像空間」
從1995年為威尼斯雙年展所做作品《把馬可·波羅所遺忘的東西帶回威尼斯》,到北京奧運的「大腳印」、上海黃浦江畔的白天焰火,再到巴黎塞納河上的觀念焰火《一夜情》……日前,蔡國強以《談談我的藝術怎麼樣》為題,將作品創作前後內心的脆弱、掙扎、妥協,對家人、故鄉、祖國深沉的家國情懷向20名臺灣藝術青年娓娓道來,分享藝術的感悟,發表新春的暢想。
臺灣師範大學碩士生劉苡柔從事繪畫設計,主攻油畫的她是蔡國強的「粉絲」。2009年,還是高中生的劉苡柔在臺北市立博物館參觀了蔡國強「泡美術館」個展。「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蔡國強老師的作品,十分震撼。」劉苡柔說,使用焰火、火藥等形式表現藝術的蔡國強對其影響深遠,「讓我對藝術有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受臺灣公益組織邀請,春節期間來到泉州與蔡國強面對面交流,劉苡柔激動之餘亦受益匪淺。「老師追求的自由、自在、自然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我也在反思,當我們急於追求某一個東西時,需要怎麼好好平衡。」
「帶著故鄉走天涯」
1957年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市的蔡國強,1995年移居美國紐約至今。他是近年來在國際藝壇上最受矚目的中國人之一,其火藥藝術創作對西方藝術界產生了巨大衝擊力,被西方媒體稱為「蔡國強旋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蔡國強讓29個腳印以煙花的形式,綻放在北京中軸線的上空,贏得廣泛讚譽。
一直以來,「帶著故鄉走天涯」的蔡國強從不吝惜對泉州的讚美與感激。泉州的古船、古塔、陶瓷,甚至燒香的金紙等獨具特色的元素,都能在蔡國強的作品裡尋得「蛛絲馬跡」。
當談及如何將泉州有機地融合到當代藝術創作中時,蔡國強表示,「泉州文化元素再豐富,在當代藝術創作中可以展示的東西也是有限的。因此,與其盯著本土文化元素不放,還不如從泉州的精神層面去挖掘,從更宏大的視野創作當代藝術作品,特別是泉州開放和自信的文化精神,這也是自己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用火藥重塑西方藝術」
在演講的結尾,蔡國強講述了父親畫火柴盒的故事。在他看來,一個個小小的火柴盒「方寸之間、天涯萬裡」,不僅表達了他和故鄉之間最深沉的聯繫,「更重要的是讓我帶著『故鄉』這個火柴盒,行走世界到處『點火』。」
據悉,此次回鄉過年期間,蔡國強與紀錄片《藝術怎麼樣?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導演夏姍姍在泉州影劇院舉行觀影會。「目前,我正在進行『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和西班牙、義大利、俄羅斯等眾多知名博物館開展對話,用火藥重塑著名的西方油畫作品,並由此產生新的靈感創作新作品,舉辦個人展覽。」
暢想未來十年,60歲的蔡國強笑著說:「希望70歲的我能夠更自由、更自在、更自然。」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2月22日 第 04 版)(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華人藝術家蔡國強故鄉過年談藝術
中新網泉州2月20日電 (記者 孫虹)20日,世界知名華人藝術家蔡國強在故鄉福建泉州暢談「藝術怎麼樣」,並與20名臺灣藝術青年對話交流,分享藝術的感悟,發表新春的暢想。
知名華人藝術家蔡國強在家鄉福建泉州出席紀錄片《藝術怎麼樣?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觀影會。 戈德 攝
數十年來,不斷行走在世界不同國度,穿梭在多元文化之間,再次回家鄉過年的蔡國強感慨萬千。「泉州一直影響著我。這座特別的城市裡,不同的宗教、文化、矛盾共存,與此同時,泉州人仍然堅守著自己的信仰、風格。」蔡國強表示,這種「開放自在」不只是對泉州,對於大國的文化自信乃至全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都是有價值的。
從1995年為威尼斯雙年展所做作品《把馬可·波羅所遺忘的東西帶回威尼斯》,到北京奧運的「大腳印」、上海黃浦江畔的白天焰火,再到巴黎塞納河上的觀念焰火《一夜情》……當天,蔡國強以《談談我的藝術怎麼樣》為題,將作品創作前後內心的脆弱、掙扎、妥協,和對家人、故鄉、祖國深沉的家國情懷娓娓道來。
「穿越」蔡國強歷年來的代表作品,現場觀眾仿佛暢遊在「蔡國強的藝術世界」。臺灣師範大學碩士生劉苡柔從事繪畫設計,主攻油畫的她是蔡國強的「粉絲」。2009年,還是高中生的劉苡柔在臺北市立博物館參觀了蔡國強「泡美術館」個展。「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蔡國強老師的作品,十分震撼。」劉苡柔說,使用焰火、火藥等形式表現藝術的蔡國強對其影響深遠,「讓我對藝術有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受臺灣公益組織邀請,春節期間來到泉州與蔡國強面對面交流,劉苡柔激動之餘亦受益匪淺。「老師追求的自由、自在、自然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我也在反思,當我們急於追求某一個東西時,需要怎麼好好平衡。」
1957年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市的蔡國強,1995年移居美國紐約至今。他是近年來在國際藝壇上最受矚目的中國人之一,其火藥藝術創作對西方藝術界產生了巨大衝擊力,被西方媒體稱為「蔡國強旋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蔡國強讓29個腳印以煙花的形式,綻放在北京中軸線的上空,贏得廣泛讚譽。
一直以來,「帶著故鄉走天涯」的蔡國強從不吝惜對泉州的讚美與感激。泉州的古船、古塔、陶瓷,甚至燒香的金紙等獨具特色的元素,都能在蔡國強的作品裡尋得「蛛絲馬跡」。
2月20日,知名華人藝術家蔡國強在泉州1915藝術空間進行藝術講演。 孫虹 攝
當談及如何將泉州有機地融合到當代藝術創作中時,蔡國強表示,「泉州文化元素再豐富,在當代藝術創作中可以展示的東西也是有限的。因此,與其盯著本土文化元素不放,還不如從泉州的精神層面去挖掘,從更宏大的視野創作當代藝術作品,特別是泉州開放和自信的文化精神,這也是自己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蔡國強以父親畫過的火柴盒作為演講的結尾。在他看來,一個個小小的火柴盒「方寸之間、天涯萬裡」,不僅表達了他和故鄉之間最深沉的聯繫,「更重要的是讓我帶著『故鄉』這個火柴盒,行走世界到處『點火』。」
據悉,此次回鄉過年期間,蔡國強與紀錄片《藝術怎麼樣?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導演夏姍姍在泉州影劇院舉行觀影會。影片記錄了蔡國強受卡達博物館局委託,歷經三年構思、策劃同名大型群展的過程。片中,蔡國強自述策展目標,並走訪15名參展中國當代藝術家,還有一輩子與藝術摸不著邊的農民。影片萃取了蔡國強與藝術家和專家等直擊人心的問答,利用攝影機聚焦中國當代藝術遲遲未被正視的挫折與焦慮,影片中步步緊逼的悲觀背後也讓人看到希望。
「目前,我正在進行『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和西班牙、義大利、俄羅斯等眾多知名博物館開展對話,用火藥重塑著名的西方油畫作品,並由此產生新的靈感創作新作品,舉辦個人展覽。」
暢想未來十年,今年60歲的蔡國強笑著說,「希望70歲的我能夠更自由、更自在、更自然。」(完)(來源:中國新聞網)
蔡國強對話臺灣青年:藝術創作強調宇宙視角
蔡國強在泉州1915藝術空間以「我的藝術怎麼樣」為主題,講述藝術歷程。
臺海網2月22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昨日,國際藝術大師蔡國強在故鄉泉州暢談藝術,與20名臺灣藝術青年對話交流。
從1984年第一次在畫布上用火藥做實驗,到1995年創作《馬可波羅遺忘的東西》參與第46屆威尼斯雙年展,到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藝術設計「大腳印」《歷史的足跡》、美國休斯頓火藥草圖製作、2014年為北京APEC所作的大型景觀焰火《自然頌》……蔡國強在分享會上展示了自己的藝術創作歷程。蔡國強講述藝術啟蒙時說道:「小時候我坐在父親的腿上,看他在一個個火柴盒上繪畫山水。小小的火柴盒上,卻飽含著父親對世界很深的情感。這是我的創作根源。」
分享會上,蔡國強以一張圖解說自己,圖中心的小人代表他,上方寫著「宇宙」,下方寫著「藝術史」。蔡國強表示目前正在進行「西方藝術史之旅」,和西班牙、義大利、俄羅斯等博物館交流,用火藥重塑西方藝術史上的著名作品。「我就是宇宙外星人。在我的藝術創作中,永遠都不能忘記宇宙,它大得使你謙卑。」蔡國強在與臺灣藝術青年對話時表示,他的藝術創作強調宇宙視角,是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看待事物,抒發情感。
「我希望自己的藝術創作能像我14歲的女兒一樣,保持興奮、緊張、自我的情緒。」蔡國強鼓勵藝術青年時說,「藝術家就是要有點『壞』,這『壞』指的是面對事物要有很多想法和激情。」
來自臺灣師範大學的碩士生劉苡柔表示其藝術創作受蔡國強影響很深,「高中時,我第一次在臺北市立博物館參觀了蔡國強的『泡美術館』個展,感到十分震撼,老師使用焰火、火藥等形式表現藝術,讓我有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臺灣公益組織負責人王淑貞告訴記者,組織臺灣青年參加此次活動,希望能促進兩岸青年交流,使其共同成長。讓兩岸藝術青年感受蔡國強在創作歷程上的家國情懷,懂得藝術道路阻且長,懷著初心走下去。
蔡國強在故鄉泉州對話臺灣青年(來源: 東南網)
蔡國強:我就是個16歲的小男孩
東南網2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肖榕 文/圖)
行走世界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今年我正好60周歲,但感覺自己就像一個16歲的小男孩。」20日,在泉州市西街1915藝術空間的草坪上,泉州籍當代藝術家蔡國強說起了一個盜火者的彷徨與執著。
和蔡國強一起回到故鄉的還有他的第二部紀錄片《藝術怎麼樣?》。遺傳了父親過分謹慎性格的蔡國強,玩了大半輩子火藥,是為了給自己帶來冒險乃至革命。這一次,他想通過這部紀錄片給中國當代藝術「扔塊小石頭」。他想問一個真正的問題:把中國藝術家外套拿掉,中國藝術怎麼樣?
當然,蔡國強自己同樣也要面對詰問。於是,就有了他當天演講的主題——「說說我的藝術怎麼樣?」 此次演講也是他將大半生藝術歷程同粉絲的一次分享。
蔡國強說,喜歡做讓自己很感動的事情。而他把自己的感動給了兩個讓他蜚聲世界的作品。
2015年在泉州的惠嶼島,延宕了二十多年的作品《天梯》終於在泉州上空綻放,這是蔡國強從年輕時就一心想要放給奶奶看的「最厲害的焰火」。同樣,「天梯」也是他多年藝術創作的初心, 「泉州這個城市太信風水也太信看不見的世界,我個人就是從這裡出發,所以我的藝術一直都在尋找與看不見的力量之間的關係。」
從1994年的英國巴斯,到2001年的上海,再到2012年的洛杉磯,他的希望曾一次又一次落空。蔡國強表示,之前在國外那麼多次失敗,都是對這件作品的成全,「只有在泉州,這一把『連接地球和宇宙』的《天梯》才是真正的藝術巨製,而非一場令人驚嘆的奇觀」。
除了情感需求之外,在蔡國強看來,《天梯》還是一個足以和《大腳印》媲美的作品。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擔任開閉幕式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師時,呈現於天空中的29個「大腳印」是蔡國強為中國觀眾熟知的作品。蔡國強坦承這是自己很難超越的一道藝術高峰,這件作品不僅展示「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迎來了中華民族」,同時,還讓世界看到中國的時空觀。
北京奧運會後的十年,蔡國強在東西方的影響力日漸超出了藝術圈。這個被西方媒體稱為「Cai」的人,每兩三年便來一次令全世界目眩的巨型展覽和表演,他所獲得的大眾認知也因此更具普遍性。
他的個人巡迴展遍及世界各地每一個頂級藝術機構,每到一地,無論紐約、巴黎、東京還是多哈,都是政府要員和王公貴族想要宴請的人物——這樣描述可說並無誇張。
即便如此,蔡國強說,自己是從泉州駛出的一艘船——從泉州的港口出發,在世界港口漂泊。同樣,他也提醒後來者們,「其實,沒有必要在上海、北京才能仰望星空、關懷宇宙」。
蔡國強的故事始於泉州,在經歷了大半個地球之後,最終又回到泉州。泉州對他而言意味著家人,同樣是創作的源泉。一直以來,「帶著故鄉走天涯」的蔡國強從不吝惜對泉州的讚美與感激。泉州的古船、古塔、陶瓷,甚至燒香的金紙等獨具特色的元素,都能在蔡國強的作品裡尋得「蛛絲馬跡」。
演講的結尾,蔡國強說起了父親畫過的火柴盒。在他看來,一個個小小的火柴盒「方寸之間、天涯萬裡」,不僅表達了他和故鄉之間最深沉的聯繫,「更重要的是讓我帶著『故鄉』這個火柴盒,行走世界到處『點火』」。
「目前,我正在進行『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和西班牙、義大利、俄羅斯等國眾多知名博物館開展對話,用火藥重塑著名的西方油畫作品,並由此產生新的靈感創作新作品。」展望未來十年,他也希望,「自己能夠更自然、更自在、更自由,只有更自然才能更自在,只有更自在才能更自由。」這位喜歡「樂中作苦」的藝術家,始終表達著對未來的樂觀,也許因為他是個實踐家,而實踐家大多是樂觀的。
在演講的時候,一架無人機從草坪上騰空而起,蔡國強笑著說:「無人機啊,有這個必要嗎?」
那神情,的確像極了一個16歲的小男孩。
新聞人物>>>
蔡國強,國際當代藝術領域中最受矚目和最具開拓性的藝術家之一,藝術表現涉及裝置藝術、行為藝術、觀念藝術、多媒體藝術等多個領域,尤擅以火藥創作作品,對西方藝術世界產生巨大衝擊力,西方媒體稱之為「蔡國強旋風」。(來源:東南網)
泉籍藝術家蔡國強寄語家鄉青年
紀錄片《藝術怎麼樣?》在泉州影劇院首映,蔡國強和這部電影的導演夏姍姍與大家分享了創作情況和新春感想。
在市區西街1915藝術空間,蔡國強向廣大鄉親與海峽兩岸藝術青年分享大半生的藝術心路。(陳起拓 攝)
泉州網2月22日訊 (記者 張素萍 吳嘉曉 文/圖)正月初四、初五,古城泉州沸騰了!這不只因為如今古城文化遊備受青睞,更多是因為蜚聲國內外的泉籍當代著名藝術家蔡國強的到來。在這兩天裡,蔡國強亮相紀錄片《藝術怎麼樣?》泉州首映會,在位於西街的泉州1915藝術空間演講《說說我的藝術怎麼樣》,向泉州的鄉親和海峽兩岸藝術青年分享他大半生的藝術心路。
「行走世界半生歸來,泉州是我的福地,我對家鄉充滿了感恩之情。」「鮮花送給我的太太,她是永遠的泉州美女!」「泉州的精神層面即古代開放自信的精神,這對我是取之不盡的。」……藝術家在首映會和演講時金句頻頻,一時間關於蔡國強的消息刷爆微信朋友圈。
【首映會】
紀錄片:歷時三年 聚焦中國當代藝術
正月初四下午,紀錄片《藝術怎麼樣?》在泉州影劇院首映,吸引了上千名觀眾賞鑑。首映結束後,蔡國強和該片導演夏姍姍登臺,與觀眾交流分享創作情況。
「如果不穿中國外套,究竟藝術怎麼樣?」「中國藝術家的招在哪裡?」這是蔡國強一直想問的問題。有趣的是,這個追問的過程被夏姍姍記錄了下來。
原來,三年前,在籌備卡達同名展覽時,導演夏姍姍和攝影機跟隨蔡國強走訪了全中國,記錄下他從200多個藝術家到15個藝術家的篩選,最終展示了15位(組)在中國大陸出生的在世藝術家的作品。紀錄片中有著蔡國強對策展目標的自述,亦萃取他與藝術家和專家直擊人心的問答。值得一提的是,夏姍姍也是蔡國強紀錄片《天梯》的副導演。
談幕後:
紀錄片中,蔡國強給中國當代藝術「扔了塊小石頭」,激起無限漣漪。紀錄片外,蔡國強現場解釋為何討論中國當代藝術怎麼樣。
「我扮演的是剝下皇帝新衣的那個人。」蔡國強說,他到全世界各地舉辦展覽時,發現很多人不大願意談中國當代藝術,這給他帶來很大刺激。於是,他對話中國頂尖的藝術家,希望探討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問題。
觀影會結束後,現場觀眾將鮮花獻給蔡國強時,他立即轉贈給心目中「永遠的泉州美女」——其愛人吳紅虹。蔡國強在回首藝術創作道路時,一再感謝家鄉和家人對自己的幫助與支持,特別是其愛人吳紅虹,他們從小一起在古城畫畫,後來攜手走向世界。
【現場演講】
講作品:《天梯》是獻給奶奶的禮物
正月初五上午,蔡國強以《談談我的藝術怎麼樣》為題,將作品創作前後內心的脆弱、掙扎、妥協,和對家人、故鄉、祖國深沉的家國情懷娓娓道來。
從1995年為威尼斯雙年展所創作的作品《把馬可·波羅所遺忘的東西帶回威尼斯》,到北京奧運的「大腳印」、上海黃浦江畔的白天焰火,再到巴黎塞納河上的觀念焰火《一夜情》……「穿越」蔡國強歷年來的代表作品,現場觀眾仿佛暢遊在「蔡國強的藝術世界」。
蔡國強最為中國觀眾所熟知的,是他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擔任開閉幕式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師時,呈現於天空中的29個「大腳印」。2015年,屢次失敗卻在家鄉成功完成的作品《天梯》,感動了很多人。蔡國強說,《天梯》是可以與「大腳印」媲美的作品,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之一,這也是他獻給奶奶的禮物。
念故鄉:「我對泉州充滿感恩」
數十年來,不斷行走在世界不同國度,穿梭在多元文化之間,再次回家鄉過年的蔡國強感慨萬千。「泉州一直影響著我。這座特別的城市裡,不同的宗教、文化、矛盾共存,與此同時,泉州人仍然堅守著自己的信仰、風格。」蔡國強表示,這種「開放自在」不只是對泉州,對於大國的文化自信乃至全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都是有價值的。
蔡國強多次說,西街凝聚了自己太多的文化記憶,小時候常在東西塔前寫生,得到了泉州開放文化精神的哺育。當被問及如何將泉州元素有機地融合到藝術創作中時,他表示,泉州文化元素再豐富,在當代藝術創作中可以展示的東西也是有限的。因此,與其盯著本土文化元素不放,還不如從泉州的精神層面去挖掘,「這也是自己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
一直以來,「帶著故鄉走天涯」的蔡國強從不吝惜對泉州的讚美與感激。在他看來,作品《天梯》嘗試多次卻屢屢失敗,最終在家鄉泉州成功了,「泉州接地氣,我一直對泉州充滿感恩,泉州是我的福地」。
寄語青年:
「在泉州也可以胸懷宇宙」
在去年6月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首映會上,蔡國強曾動情地說:「我希望歸來時還是少年。」對於蔡國強來說,家鄉是他藝術的起點,奶奶是他人生第一個粉絲和收藏家,父親是他最好的啟蒙老師。他則是從泉州這一「東方第一大港」駛出的一艘船——從泉州的港口出發,在世界港口漂泊。
「在自己的村莊就可以仰望星空,胸懷宇宙。」蔡國強說,他少年時代就經常在家鄉仰望星空,廣大藝術青年播撒藝術種子不一定要到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在泉州也可以胸懷宇宙。
蔡國強還與來自臺灣的20名藝術院校學子交流。他鼓勵臺灣青年藝術學生要勇於實現自己的藝術之夢,「有野心,就要大膽地去實現」。藝術家不要受太多束縛,要將自己的「七情六慾」解放出來,通過不斷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表達方式。(來源: 泉州晚報)
回家過年 蔡國強邀你鑑賞《藝術怎麼樣?》
新紀錄片歷時三年製作,將於今年春節正月初四在泉州影劇院首映 正月初五蔡國強還將在西街1915藝術空間講演,與觀眾對話當代藝術
2016年,蔡國強作為策展人的群展「藝術怎麼樣?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在卡達多哈展出。
正月初五上午,蔡國強將在泉州西街1915藝術空間進行藝術講演。(林勁峰 攝)
■早報記者 張素萍 實習生 歐陽文婕
他是當代藝術家,他的焰火驚豔全世界。今年春節正月初四,應泉州1915藝術空間邀請,泉籍著名藝術家蔡國強將攜紀錄片《藝術怎麼樣?》登陸泉州影劇院,並與泉州觀眾和20名臺灣青年面對面暢談當代藝術。昨日,紀錄片《藝術怎麼樣?》鑑賞會及相關活動新聞發布會在西街116號的1915藝術空間舉行,活動策展人、泉籍當代藝術家吳達新在發布會上介紹活動緣由及安排。
新紀錄片歷時三年製作 《藝術怎麼樣?》將在泉首映
去年6月,《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在泉州影劇院上映,這是蔡國強的首部電影紀錄片。事實上,當時還有一部關於蔡國強的紀錄片也在同時攝製中,這便是將於今年春節在泉州首映的《藝術怎麼樣?》。
據介紹,紀錄片《藝術怎麼樣?》由夏姍姍執導,33Studio製作,記錄了蔡國強受卡達博物館局委託,歷時三年構思、策劃的同名大型群展的過程。片中,蔡國強走訪15位參展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其中不僅有藝術界的大牛、已展露天賦的年輕藝術家,還有一輩子與藝術摸不著邊的農民,通過蔡國強自述策展目標,亦萃取他與藝術家和專家直擊人心的問答,利用攝影機聚焦中國當代藝術遲遲未被正視的挫折與焦慮。值得一提的是,該片總導演、製片人夏姍姍也是《天梯:蔡國強的藝術》的副導演,曾獲得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新人獎。
蔡國強將作藝術講演
與觀眾對話當代藝術
活動策展人、當代藝術家吳達新,也是泉州1915藝術空間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今年春節蔡國強將回泉州過年,在與他溝通商量後,最終首映地點選擇在泉州影劇院。「蔡國強小時候常和父親在泉州影劇院看電影,他心心念念希望在影劇院放映他的電影,雖然這在客觀上將使活動更加辛苦,但我能理解也很感動!」吳達新說,此次紀錄片的放映是蔡國強回家過年,給家鄉帶的一份禮物。
正月初四紀錄片放映當天,蔡國強將與影片導演夏姍姍一同亮相泉州影劇院;正月初五上午,蔡國強將在泉州西街1915藝術空間進行藝術講演,講演將在網絡平臺上同步直播。據悉,此次活動得到臺灣公益組織SOZOTEAM的大力支持,經該組織募集,屆時20名臺灣青年藝術家和大學生將齊聚泉州。
■聲音
舉辦有文化含金量的活動
□活動策展人、當代藝術家 吳達新
「一提到泉州,很多人想到的是東西塔、老君巖、木偶、南音,但沒有一個是當代的。」吳達新說,這不是說傳承不好,而是我們需要在傳承基礎上有所前進。在他看來,文化是需要承載物的,身處網絡時代,只有注入文化DNA,找到恰如其分的出口,形成一種新的文化體驗,才能讓人產生文化認同感。
「蔡國強很支持,如果活動做得好,今後他將把更多國際資源對接進來。」吳達新說,通過舉辦有文化含金量的活動,讓百年洋樓迎來最閃耀的時刻,並將其打造成泉州的文化新地標。
盼藝術火種滋養兩岸青年
□臺灣公益組織SOZOTEAM負責人 王淑貞
蔡國強蜚聲海內外,從他的藝術可讓人看出泉州的內斂和輝煌。這些年來,他一次又一次地在世界舞臺上展示泉州,而我們也要培養後繼人才,讓泉州這個「寶礦」繼續出現在世人面前。贊助此次活動,我有兩大初衷:一是希望臺灣青年能了解泉州對蔡國強的藝術創作影響深遠,讓他們知道藝術道路雖阻且長,但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去走;二是希望兩岸的青年能有更多交流與互動,借著互動能讓藝術的種子萌芽直至茁壯成長。
■活動安排
1.《藝術怎麼樣?》紀錄片鑑賞會
時間:2月19日(正月初四)15:00
地點:泉州影劇院
2.蔡國強藝術講演
時間:2月20日(正月初五)10:00
地點:泉州西街1915藝術空間(來源:東南早報)
蔡國強走遍海角天涯 留下「泉州印記」
泉州網8月9日訊(記者 陳智勇 通訊員 鍾立敏 文/圖)隨著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泉州海外遊子加入到泉州文化的宣傳和傳播隊伍中,著名泉籍當代藝術家蔡國強就是其中一位。他一再強調自己是從泉州這一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駛出的一艘船——「從泉州的港口出發,在世界港口漂泊」。
蔡國強與其作品《故鄉》
6月底,蔡國強帶著其首部電影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回泉,與家鄉人民分享三十載藝術道路。上世紀80年代,他從泉州出發,走上國際舞臺在五大洲不同文化間成長,崛起為蜚聲國際的藝術家,在世界「點火」的精彩藝術人生,包括北京奧運開幕式、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回顧展等。隨著蔡國強走遍天涯海角,「泉州印記」留在了世界各地。
從泉州揚帆起航 開啟藝術旅程
蔡國強生在刺桐古港,對船有很深的感情,泉州海船的意象也影響了他的藝術創作。1995年威尼斯雙年展開幕當天,蔡國強駕著一艘從家鄉泉州起航的中國帆船駛進了威尼斯大運河。這件充滿詩意的作品出現在世界最負盛名的雙年展上,顯得浪漫而引人注目,蔡國強也自此開始了在世界各大頂級藝術殿堂的璀璨旅程。
1998年,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首次展示中國當代藝術,蔡國強帶去了《草船借箭》。這艘來自泉州的小船已有百年歷史,渾身上下插滿三千支箭,船尾插一支小紅旗,被電風扇不停地吹著……後來這件作品被紐約現代美術館收藏,成為其十萬件藏品中的精品,頻頻在世界各大藝術舞臺上亮相。
2011年,蔡國強應卡達博物館管理局主席卡達公主之邀,在中東舉辦首次個展《海市蜃樓》及大型焰火爆破計劃《黑色儀式》時,他也帶著泉州海船和一批泉州宗教石刻複製品到卡達首都多哈,向中東國家展示和宣傳泉州文化。
常到泉州景點寫生 最愛畫東西塔
蔡國強年輕時經常到泉州景點寫生,還攜手其夫人吳紅虹暢遊開元寺,走過東西塔,留下許多美好的記憶,東西塔是他最喜歡畫的景點之一。
「站著像東西塔,躺著像洛陽橋」。蔡國強畫了大半輩子東西塔,2013年,他首次爆繪作品《故鄉》時,東西塔就是這幅爆繪畫的主體意象。在長達7.44米、寬2.42米的作品中,東西塔屹立其中,清淨寺、清源山、老君巖以及泉州古城古街盡收眼底,畫作蒼遒有力,泉州古城景之美、韻之深躍然紙上。當年,世界著名藝術品拍賣行佳士得在上海舉行拍賣,蔡國強《故鄉》拍出1500萬元,成為關注焦點。
「世界之大,泉州是我的火柴盒,它讓我在世界各地點火。」蔡國強不斷將泉州文化帶到國際舞臺上,讓家鄉名揚四海。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APEC會議光藝展示現場,蔡國強將東西塔通過主題焰火表演,呈現在亞太經合組織21個經濟體的領導人面前。「我將故鄉的雙塔帶到全世界的舞臺上,讓它們大放異彩。」演出結束後,蔡國強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深情吐露。
蔡國強是東西塔的宣傳者,每次有海內外朋友來泉參觀考察,都會帶他們到開元寺感受千年古塔的魅力。
努力傳播泉州文化 颳起「蔡旋風」
泉州文化開放、包容和創新的特質,成就了蔡國強藝術上自由自在的風格、豐富多變的表現形式與無拘無束的思考。30年來,他在藝術之路上的不斷探索和大膽追求,也很快贏得了世界的矚目。他的創作對西方藝術界產生巨大衝擊力,被西方媒體稱為「蔡旋風」。
許多人是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焰火晚會開始了解蔡國強、被他的藝術所震撼。而家鄉人民認識蔡國強就要更早一些,2006年5月14日下午,蔡國強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內創作了高18米、寬9米的《同文、同種、同根生》,是現存最大的爆繪畫之一。
「我生在泉州,長在泉州,泉州這座城市給予自己源泉般的靈感和開放的精神。」蔡國強說,在今後的藝術道路中,還會繼續創作,用藝術的方式傳播泉州文化。(來源: 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