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亞的自我覺察練習|李崇建

2021-12-29 家和愛心理

來電顯示陳茂雄,我們好幾年沒聯絡了。

我與茂雄認識20年,平常並無往來,只有幾次互通電話,都是邀請彼此去演講,我們最後一次通電話,已經是4、5年前,我邀請他去馬來西亞演講,他略微考慮後答應了,不是因為演講費高,而是因為其他原因,他是一個溫暖且仗義之人。

與茂雄及薩提爾的緣分

20年前我初識薩提爾模式,震懾於貝曼的示範,驚訝於這樣的模式,能幫助一個人改頭換面?震驚於怎麼能如此對話?不與人產生衝突、辯論或屈服。貝曼的對話如魔法,太過神奇了。

專訓有33位學員,僅有3位男士,除了我與張天安之外,另一位就是陳茂雄。

當時茂雄50歲了,應是專訓中最年長者,自我介紹時得知,他曾是IBM亞太區總經理,當時赫赫有名的公司,竟然與我一同學習。

當時我心中的想法:這非常不可思議,位居生涯職務高端,年紀已經半百了,還來此地重新學習,乃終身學習的典範。

我認識的茂雄

茂雄身上毫無架子,毫無倚老賣老之態,一身穿著非常樸實,有鄉下樸實誠懇氣質。我們一起學習,互相探索冰山,他更主動上臺示範,讓老師示範冰山對話,他的謙虛、坦誠、認真與創造,是我對他專訓的印象。

專訓結業之後,我們仍分別在貝曼、葛莫利的課程進修,茂雄進一步進入心理研究所,考取心理師執照,並學習教練技術,結合他自身的專業,成為領導人教練,以及企業講師。

茂雄不為年齡限制,不斷擴充自己,我經常聽見夥伴分享,茂雄的課程帶來的學習,他分享的薩提爾模式,結合了豐富的視野,運用簡單的語言,發揮細膩精緻的能力。

我在他前一本書《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即已看見他整合的能力,深入淺出融入教練與薩提爾模式,很令人佩服讚嘆。冰山的豐富與運用

時隔五年茂雄再次出版,這本《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依然精彩呈現他的整合,以冰山為基礎講解,最令我佩服的是「簡單」

他列舉很多日常案例,以一般人即能懂得的說明,輕易讓人理解生存姿態,比如四種應對姿態,他以通俗的語言,詮釋討好是「老好人」、指責是「自我中心的人」、以「法官」形容超理智、以逃避的各種狀態說明打岔。

每種姿態列舉的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狀態,引起人深深共鳴。

茂雄以四種生存姿態為起手勢,潛入冰山各層次說明,每個姿態常見的感受,更進一步解釋一般人的困惑,感受與觀點分不清,他簡便的以形容詞、句子,區分兩者的不同,我深信對一般人而言,會是一個很好入手的理解。

薩提爾女士發展出此成長模式,實乃融入自身經驗,以及整合多家學派,比如完形治療、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庭動力學,成為家族治療的先驅,她留下的寶藏甚多:冰山、互動要素、自我環、影響輪、面貌舞會、家庭雕塑、天氣報告、家庭圖……,至今都可在新興學派見到其影響力。



薩提爾的冰山理論,由貝曼老師整理,歸納精細的脈絡,供有心人探索與學習。但是每個人運用這些框架,出現了不同的詮釋,比如對於「一致性」的詮釋,很多人都有細微的差別;對於冰山「渴望」層次的解釋,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關於冰山底層的「自我」「大我」,更是出現多樣的面貌;對於冰山層次「自我」,還有應對姿態中「自我」「情境」「他人」「自我」的詮釋,更是有眾多看法出現。

而每個人運用冰山探索,亦出現個人風格,這牽涉每個人詮釋、習慣脈絡,還有「路徑」的差異,形成了諸多個人風格。

這亦是薩提爾模式精彩、可愛之處。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精彩一端

茂雄在本書中,運用極大的巧思,呈現人如何覺察,並且改變自身慣性。

我與茂雄關於冰山的理解,還有對冰山的詮釋,並不盡然相同,但是我很讚嘆他的發展,也因為此書而有所學習。

比如書中宜君的案例。茂雄以第一輪冰山探索,內在充滿生氣的宜君,探索出宜君的期待為:「要改變哥哥」,再以此期待為「所依」,進行第二輪冰山探索。

一般冰山探索,是以事件為「所依」,探索冰山各層次。

茂雄以眼前事件,探索出的期待為「所依」,不以原有的事件為「所依」,發展出來的探索。如下列路徑:

★期待(此時期待是所依)→感受→觀點→期待。►新的「期待」浮出冰山。茂雄再次以新的「期待」為「所依」,重新探索一次冰山。★新的期待(此時期待是所依)→感受→觀點→期待。►更新的「期待」浮出冰山。三輪的冰山探索,帶出來的期待分別是「我要改變哥哥」、「讓家人開心」、「自己做到尊重他人」。讓宜君重新覺察,重新認識、整理自己,帶出新的決定。

茂雄的探索路徑,展現了一種向度,他大方的公開了路徑,我相信會讓很多有心人興奮。

冰山的探索路徑

冰山的探索,以提問為基礎,因此需要好奇的素養。

當有了好奇的素養,進入冰山各層次探索,需要一次又一次練習,最後會形成個人提問風格。

我與茂雄一同專訓時,貝曼分享了一個簡單路徑,我一經使用之後,發現威力強大:事件→感受→應對。再以應對為所依,進入感受,則產生新的感受,直接連結渴望層次。

茂雄分享的即是他的發現,很有意思的冰山路徑。

我接起茂雄的電話,他邀請我為新書作序,我當下允諾好好拜讀,也好好寫一序文。

與此同時,我也正在寫新作,亦是細膩的呈現路徑,展現冰山各種可能,而茂雄的書為我做了典範。

學習薩提亞

幫助你認識內心的愛人

薩提亞模式諮詢師系統培訓項目level 1

第一階段:2020年09月09-13日

第二階段:2020年12月09-13日

第三階段:2021年03月31-04月04日

相關焦點

  • 視頻課程上架了 | 李崇建《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如果你希望在夫妻的相處中提升彼此的親密度如果你希望在人際交往中自我賦能而不是感覺被掏空課程分為24個單元★薩提亞冰山理論帶入對話中的脈絡講解★好奇的重要性與好奇的練習★對話與提問的三原則運用★刻意練習好奇的「八不」原則與好奇的十句練習
  • 『對話的力量』國際知名學家李崇建老師2020年元月精品課
    或許,愛一直都在,只是在日常親子交流中,我們欠缺了一些覺察和恰當的對話方法。【課程地點】:北京某處(繳費後入群通知)李崇建,中國臺灣著名親子導師、薩提亞教育實踐家、東南亞久負盛名的教育家、教育界享有盛名的作家、國際著名學者及演講家。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30歲前曾任泥水匠、工廠作業員、酒店服務生。30歲之後,任教臺灣第一所體制外中學7年。
  • 從對話開始覺察冰山之下的自我
    ‎一次與張輝誠老師的對話中,他提及如何利用薩提爾的系統方法幫助老師們穩定內在,應對教學現場裡所遇到的壓力,也曾到臺積電等企業為人資籌辦工作坊,協助建立員工關懷的連結力,「安內攘外」的做法很有意義,所以我邀請輝誠老師於11/17到勤誠辦了一場《從「自我覺察」到「深度溝通」」講座,雖然那日不巧與大型項目會議衝堂,很多同仁因此無法參加, 但口碑迴響很大,大家對於老師講的五種對應姿態很有所感,
  • 李崇建薩提亞工作坊,我知道你等了很久!
    自李崇建書友會成立以來,我們的線下和線上活動每一期都得到很多好評,一封又一封的感謝信讓我們在傳播愛與溫暖的道路上越來越有力量,這次更有力量的一件事情是:李崇建來了!話說   你說啥??是在大家心目中如神一般存在的,李崇建?
  • 李崇建丨薩提亞模式——從個人成長到生活運用工作坊
    臺灣知名親子導師、心理諮詢師、薩提亞教育實踐家,東南亞久負盛名的教育專家,教育界享有盛名的作家、國際著名學者及演講家。曾任新加坡耕讀園教育中心顧問,馬來西亞薩提爾全人發展協會顧問,馬來西亞德信學校顧問、小樹成長園教育顧問,香港自然學校顧問等,現任臺灣地區青少年教育協會理事長。創辦薩提亞心靈成長工作坊以及「千樹成林」「快雪時晴」創意作文班。
  • 李崇建親授:從閱讀到對話一日工作坊
    教育書:《麥田裡的老師》、《心教》、《對話的力量》(與甘耀明合著)、與《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其中《麥田裡的老師》曾獲選2013年《中國教育報》影響中國教師之10本書;《薩提爾的對話練習》獲得金石堂2018年十大影響好書。
  • 如何覺察和回應--阿建老師最新解答
    阿建老師以自我成長為案例,清晰的解讀如何覺察和回應自己。 自接觸阿建老師之後,我也開始進入阿建老師所說的那種奇妙的境地,學會了在思考與體驗之間的自由切換,亦常常令自己進入臨在的狀態。頭腦間的概念容易解釋,體驗性的部分,卻很難用文字做出詳盡的表達。阿建老師從不藏私,也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來做如此深刻的回答,這便是「無理由的愛吧!」
  • 自我覺察:覺察什麼?怎麼覺察?
    最近幾年,常求見或偶遇高人,談到自我修煉,總有人會告訴我要學會自我覺察,但是很少有人告訴我覺察什麼?如何覺察?今日鬥膽在此分享我近幾年的思考和實踐。一、自我覺察到底是什麼?覺察:字典裡的解釋是指察覺,發覺,看出來。
  • 保持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是觀察自我想法的過程。比如,你可以覺察你此刻自己腦海中不停冒出來的想法。這些小聲音,會讓你產生內耗和糾結,如果不去覺察這些小聲音,會消耗在自己的念頭中無法自拔。比如昨天和朋友聊天,她告訴我說在家裡練習毛筆字,但是中間卻忍不住要上網去查查別人的毛筆字,然後腦子中就出現,我要寫的比他好,結果練習了半天,別人網上上傳的大師手筆,自己怎麼練習都達不到,然後她就放棄練習毛筆字了。這時候呀就需要覺察,為什麼會去想著比較?這個念頭是怎麼出來的?
  • 自我覺察幫助自我成長
    成長需要勇氣,若我們總是逃避去覺察某些部份,那麼我們將無法改變與成長。不論是不是心理諮詢師,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自我覺察來幫助自我成長。在團體輔導的過程中,我會讓學生來給自己畫一張自畫像,不要求畫得有多好,只需要隨自己的心來畫,可以用任何形式來畫出自己,抽象的、形象的、寫實的、動物的、植物的什麼都可以,總之,把自己心目中的最能代表自己的東西畫出來。
  • 「韓林語」遇見你不了解的自己—-冰山覺察訓練營
    心理學家,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也提出了一個「冰山理論」。薩提亞的「冰山理論」是一個自我的隱喻: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我們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為,而更大一部分的內在世界藏在更深層次,不為人所見,恰如冰山。
  • 什麼是自我覺察,怎樣自我覺察?自我覺察會帶來什麼?
    我們在很多書裡,或者文章中都會看到說,要做自我覺察,要覺察自己。有時候,也會聽到心理諮詢師這樣說,所以很多人就會問:「什麼是覺察?我要覺察什麼?自我覺察有什麼好處?」什麼是自我覺察?自我覺察就是一個人了解、識別、思考、反省自己的感受、行為、想法等等以及它的狀態變化,然後辨別和了解自己的需求、信念、價值觀和目標。通過自我覺察,一個人把自我當做被觀察的對象,從而超越自己的心智,向內探索自己,關注自己,關愛自己,影響自己的自我調控。我怎麼知道什麼時候需要自我覺察呢?
  • 自我覺察,時刻覺察自己的情緒,成為自己的觀察者
    很重要的練習就是學習覺察。當我們不能覺察自己的念頭、自己如何思考,我們就沒有辦法找到解決方案。所以,當我充滿掙扎的時候,需要思考一下:我用了怎樣的語言,我是如何思考的? 快速回到自己的COACH(教練)狀態的三個重要方式:1、練習,它能帶來熟能生巧的感覺。
  • 搶報 | 李崇建給孩子們的作文課
    針對現場教學真實案例的呈現,老師進行作文脈絡講解;如何覺察自己內在的情緒(在跟孩子互動中,情緒卡住的地方);內在情緒的整合(接納自己並學會一致性溝通);如何將薩提亞模式融入對話和實施教學;養成一位教育者的慈悲之心以及對孩子信任、尊重和欣賞的態度。
  • 覺察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 愛彌兒教育集團心理成長工作坊
    12月18日,愛彌兒教育集團管理層、骨幹老師近60人參加了「薩提亞冰山理論-幼兒教育工作者的情緒覺察與自我成長」心理成長工作坊。陳鳳娟老師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講解。通過冰山理論,讓大家通過練習覺察到自己冰山下的情緒,從而更好的與同事溝通,與家長溝通,與自己溝通。
  • 為什麼說人需要自我覺察?
    但是首先,我們必須通過自我審視,看看內心有什麼東西,而這些東西往往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明顯。自我覺察為什麼重要?高度的自我覺察可以有效地預測一個人是否會成功,也許是因為一個有自我覺察的人知道什麼樣的機會是適合自己的,也知道如何讓一個合適的企業運作得好。
  • 薩提亞模式說:溝通中的「不良姿勢」源於缺愛
    這篇文章,討論了薩提亞模式中的四種不良姿態,結合我的學習體驗,進行大膽自我解剖。你可以了解人際溝通中的不良溝通姿態,反觀和覺察自我,也讓你更加了解他人。從而讓你有意識的增加積極溝通的內心力量。1.初識薩提亞模式去年11月在備考二級心理諮詢師的時候,初步了解過薩提亞這個人及她創建的療法。
  • 探究自我覺察之路
    我們今天談自我覺察,就是讓心靈中無意識的內容得以意識化的過程。這也是一個修行的過程,讓覺悟的光照破無明的黑暗。自我覺察就像探險尋寶一樣,了解「我」這個寶藏,才能開啟生命的資源。家裡有礦而從來不知道,終究是個窮人。必須自己打著燈一路深入,走到哪照到哪。有的人說,要是發現路上都是坑不是寶怎麼辦?那也要恭喜他,因為當看到路上有坑的時候,他就開始有辦法了。
  • 自我關注與自我覺察:兩種完全不同的內心狀態
    自我關注」、「自我覺察」,兩者都有「自我」這個詞,因此,有些人會以為兩者是同一回事。恰恰相反,兩者有著本質的差異,自我關注往往伴隨著強烈的情緒,很多時候令人痛苦,而自我覺察則可以帶來輕鬆和自在。首先來談一談自我關注。
  • 薩提亞心靈成長工作坊(眾籌課程)
    薩提亞女士發展出的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是一種關注家庭對個人內在心靈的影響,以及個人內在心理如何與外界的人事物互動的一種心理成長模式。 如果您是願為自己生命負責任的人,願意為自己創造更美滿的人際關係,成為一個更身心一致的人,請進入薩提亞——修讀人生最重要的功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