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學習中文專業或者一些文學愛好者來說,理論類知識的學習都是比較枯燥的,然而文學理論是一門非常接近美學的課,它能培養鍛鍊人的邏輯嚴謹性,對於學習中文的同學來說這門課是必修課。那麼,如何選擇文學理論的相關書籍呢?羅貝爾埃斯卡皮的《文學社會學》是文學理論初學者比較推薦閱讀的書籍,《文學社會學》語言簡潔易懂,非常適合初學者閱讀。
一、作者及作品:
羅貝爾埃斯卡皮生於1910年,早年攻讀英國文學並取得博士學位。他在比較文學上也有很高的造詣,對中國現當代文學也有一定了解。羅貝爾埃斯卡皮的著作頗豐,早年以小說創作步入文壇,後轉向文藝理論研究。羅貝爾埃斯卡皮作為學術界的「雜家」涉及小說創作、比較文學、文藝理論以及傳播學、書籍社會學等方面。他主要的文藝社會學觀點都反應在《文學社會學》和《文學性和社會性》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埃斯卡皮在法國南方波爾多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以他為首的法國波爾多文學社會學學派的研究開始於50年代。
羅貝爾埃斯卡皮1958年寫出《文學社會學》一書,列進著名的「我知道什麼?」叢書,作為新學科之一種出版。雖然當時毀譽參半,但經過時間的考驗,證明它是獨具價值的,到1978年已出了第六版。並被譯成六種外文,如果加上中文本,它的傳播面就將更為廣泛了。早在1957年,埃斯卡皮就公開打出了文學社會學綱領,他借《社會信息》這一雜誌推出了總題目為「文學和廣大公眾」的文學社會學專號,並且率先往其中闡述了文學社會學研究的諸項問題。
二、為什麼推薦《文學社會學》
我國早期沒有特別完善的文學理論書籍,《文心雕龍》、白居易《與元九書》、鍾嶸《詩品序》等書中有涉及,所以現在大部分文學理論知識都來自國外。如果推薦國外文學理論的相關書籍來讀,大概有韋勒克的《文學理論》、蘇珊朗格的《藝術問題》、《審美經驗論》等,童慶炳老師也編著了文學理論的書籍教材,此外還有《美的歷程》,但是大部分人看課外書應該不願意看教材,初學者有不容易看太過高深的書,那麼這些書中最容易理解的就是羅貝爾埃斯卡皮《文學社會學》了。
其次,羅貝爾埃斯卡皮《文學社會學》內容容易理解,不會與大部分理論作品一般讓人覺得枯燥,確實有一些內容不好理解,但大部分沒有難度。
三、《文學社會學》的主要內容
《文學社會學》將文學創造到文學消費描繪為一個活動過程,而這一過程不能不受一定的社會關係的制約,從而浸潤著社會思潮,反映著社會風貌,雖然存在經過藝術修飾的虛構成分,但仍舊直接或間接地回答了社會問題。因此,在研究文學時可以將社會學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視角,實際上文學與心理學等學科也存在一定的關係。文學社會學無疑構成文學理論的一種重要形態,如果我們沒有真正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來研究文學的話,那麼就不可能對文學現象及文學事實有全面的把握,也無法正確的衡量文學價值,從而將會導致文學事實的誤解和文學價值的喪失。
羅貝爾埃斯卡皮在《文學社會學》中的觀點認為文學性包含著社會性,文學研究不能局限於作家或作品,而應包括由人、社會、文學共同構成的各類社會事實。埃斯卡皮將文學事實劃分為文學生產、文學傳播、文學消費三個相互影響的環節,並分別以各環節的主體——作者、作品、讀者——作為研究切入點。具體而言,在文學生產環節,埃斯卡皮分別從時代、社會這兩個方面,來研究作家文學生產力的變化、作家群現象、作家的產生及作家的經濟來源問題;在文學傳播環節,埃斯卡皮主要考察書籍的發表、出版社職能及文學發行圈的差異;在文學消費環節,則圍繞讀者的閱讀行為、閱讀狀態和閱讀環境進行研究。
理論課程都不太好學,但靜下心來還是可以理解的。《文學社會學》算是比較好懂的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