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使自己的作品成為真正的文學,而不是網絡上爛大街的言情小說,就要掌握一定的文學理論知識和寫作技巧。今天,就讓我們看一下古今中外的大文豪是如何進行文學創作的。
首先,文學創作要有豐富的想像力。想像力在理想型文學、浪漫主義文學中有很明顯的體現。理想型文學具有表現性,它超越現實,靠作家想像創造出一個理想世界,表達作家超越現實的主觀願望。例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創造了一個「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人人平等的理想樂土。理想型文學還具有虛幻性,但它並非完全不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素材,而是將這種素材通過想像,進行誇張變形。例如:李白《秋浦歌》中「白髮三千丈」的誇張,追求的並不是邏輯真實,而是情感真實。
第二,文學創作要有對生活敏銳的洞察力。這在現實型文學中有所體現。現實型文學具有再現性,忠於現實生活。陀思妥耶夫斯基認為:「藝術不僅永遠忠於現實,而且不可能不忠於當代的現實,否則它就不是真正的藝術。」例如:魯迅的小說就是「為人生」,表現出直面人生的精神。現實型文學還具有逼真性,以寫實的手法,按生活中各種事物的本來面目進行精細逼真的描繪。巴爾扎克認為:「小說在細節上不是真實的話,它就毫無足取了。」
第三,文學創作要有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通過福爾摩斯對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案件的破解,體現了作者超強的邏輯推理能力,令讀者為之驚嘆。懸疑小說的作者,都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四,人物塑造在文學,特別是小說中是很重要的。一個文學人物十分鐘的行為,可能是他十年的經歷的反應,不要局限於小說情節,要去想像他的整個生命。小說中的人物在文學家的思想中擁有了生命,不是文學家讓他做什麼,而是他自己想做什麼。當你達到這種狀態時,文學形象的創作就是成功的。那些文學大家就是在思想中這樣孕育了成千上百個形象。文學形象往往有原型,例如:司湯達的《紅與黑》中於連的形象,就是以當時法國某城一樁情殺案中的青年原告為原型創作的。
最後,文學創作還要有熟練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作家在藝術構思中的那些形象、意念等,最終畢竟要藉助於語言文字落實到紙上,因此,對語言文字的熟練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意翻空而易奇,文徵實而難巧。」這就要求作家能夠用準確的語言把形象定型在紙上,使之成為可被讀者接受的意識形態話語系統,其難度可想而知。
不知道這些技巧大家學到了沒有,希望大家都能寫成好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