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攀巖「魔鬼塔」,攀巖的絕佳地點,80年只有不到100人登頂!

2020-12-22 柒姐姐講故事

不少小夥伴喜歡一些驚喜刺激的戶外運動,在整個過程中心驚膽戰,卻又在戰勝自我的過程中得到極大的滿足,攀巖就是再合適不過的一項體力與膽量並存的戶外運動,今天小編要介紹的,就是攀巖愛好者不可錯過的絕佳地點---魔鬼塔。

美國西部懷俄明州東北部的一處自然巖石景觀,被稱作魔鬼塔,遠遠看去,整座巖石外觀呈圓柱形,高聳而立,據統計,高出地面200多米,站在底下向上望去,感覺自己渺小無比,早在羅斯福總統時期,就掛牌了美國第一處國家紀念區的稱號,可見其的重要性。

說它是魔鬼塔,一方面得益於它的高度和形態,還有一方面則是在周圍一片平原草地裡唯它獨立而起,與周圍矮小的一切顯得格格不入,仿佛天降巨石,即便是遠在百裡之外,也可瞧見它的恢弘氣勢。

它的出現早在5000萬年前,地殼運動致使沉積巖被巖漿侵襲,巖漿一邊冷卻結晶一邊物理沉積,歷經時代更迭,風霜吹打,卻也成就了如今的巨觀,細看就會發現,巖石的表面並非光滑成片,而是有著大大小小的裂縫,短的數十米,長的有100多米,加上裂縫之間有著一定的寬度,符合攀巖的地形條件,但相關機構經過專業測評後發現這裡雖適合攀巖,但難度係數卻是一般攀巖愛好者所不及,1939年開始陸陸續續有將近50000人嘗試攀登,但最後成功到頂的不到100人,可謂是概率極小。

想要前去的小夥伴還得知道,這裡每年六月份是不允許攀巖的,當地表示這是由印第安信仰所決定,當然來到這裡也不只是攀巖,獨特的人文風光,優美的平原景色也值得你去觀賞一番。如果看到了地上的一個個小窟窿,說不定還可以看到幾隻上竄下跳的北美草原犬鼠呢,怎麼樣,有沒有興趣一試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美國的魔鬼塔,距地面只有百米,卻沒有多少人成功登頂
    說到世界上最難攀登的山峰,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珠穆朗瑪峰吧,其實除了珠峰,世界上還有不少山峰都很難攀登的,例如在美國就有一座「奇山」。魔鬼塔位於美國西部的懷俄明州東北部,它是美國的國家紀念地,同時也是印第安人的聖地。
  • 美國怪異的「魔鬼塔」,高度僅386米,成功登頂的人卻寥寥無幾
    魔鬼塔,位於美國西部懷俄明州東北部,是一座巨型的圓柱體巖石,被譽為美國國家名勝。對於美國土著印第安部落來說,魔鬼塔是一個聖地,如今這裡仍然是舉辦各種大型宗教儀式的地方。從幾十公裡外遠望,它像個屹立不倒的樹樁,如今,這裡已成為聞名世界的地貌景觀奇觀,每年接待遊人超過60萬人次。
  • 世界上最難爬的山峰:高度不到300米,5萬人嘗試不到100人成功
    我們總是普遍的認為最高的山峰就是最難爬的山峰,登上了最高的山峰仿佛徵服了全世界,其實並不是這樣,一座山峰的是否好爬,不僅僅是依靠高度,其險峻的地形以及惡劣的天氣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其實就算是這樣,每年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都有很多。但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山,是比珠峰要難爬的山峰,據說5萬人嘗試登頂最終只有不到100人成功。
  • 只有264米高的山,卻很少有人登頂,成功率只有0.2%!
    魔鬼峰,形狀有點奇特,是千萬年前一次火山噴發形成的。神奇的是,一開始只是形成在地底下,隨著幾百萬年水的侵蝕,只剩下了玄武巖材質的火山頸,高度也只有264米。如此奇特的龐然結構最能引起人們對它的崇拜。魔鬼塔上的紋路色彩斑斕,紫、綠、黃交織在一起,吸引無數遊客拿出望遠鏡眺望。還有許多枯樹,明顯有山火燒過的痕跡。圓柱上端平頂廣達6000餘平方米,為曠世罕見的奇景。著名影片《第三類接觸》就取材於此地,外星人巨大的飛碟在此降落,長期生活在這裡的印第安人認為它是「熊的家園」。
  • 優勝美地攀巖之父RoyalRobbins離世享年82歲高齡
    1957年,他來到優勝美地谷,帶領團隊首次從西北面登頂海拔610米的半圓頂。此前,很多人都認為那裡根本無法攀登。這也成了Robbins履歷中第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事實上,他的一生中有無數的「第一」。比如,1963年,他首次從西面進行單人攀登,登上了斜塔峰,也是第一次單人攀登者登頂大巖壁。5年後,他又完成了首次單人登頂酋長巖。
  • 徒手攀巖的亞歷克斯,爬上「攀巖宇宙中心」後,是一種什麼體驗
    善泳者溺於水,每個徒手攀巖的人都死於攀巖,卻沒能阻止一個又一個後來者:這就是極限運動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亞歷克斯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所謂徒手攀巖就是指不藉助任何保護工具進行攀登,這是一項不能容忍任何瑕疵的極限運動,每個小錯誤都可能導致致命的後果,可以說,對徒手攀巖者來說,只有完美登頂和死亡兩種結局。
  • 《攀巖人生》:哪有什麼個人天賦,只有父母無私助力才能人生登頂
    這種「一覽眾山小」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但是湯米卻用了7年的時間實現了這種不可能,並與好友並肩登頂。我由衷為湯米感到自豪,不禁感概:一個人的成功,哪裡僅靠個人天賦?父母的無私助力、後天的努力進取,才是人生登頂的關鍵。
  • 《徒手攀巖》足足拍了一年半:原來最牛的攀巖人,也怕掉下來
    《徒手攀巖》這部電影,借著年度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風頭,在國內小火了一把,上映至今票房超過了3000萬!別小看這個成績,對一部紀錄片來說,相當了不起了。自由攀爬的意思,就是不帶保護繩,不要任何保護措施,就一個人、一雙攀巖鞋和一個防滑鎂粉袋。中途一旦失手掉下去,必死無疑。酋長巖作為全球攀巖人眼中的聖地,一向以難度極大著稱,實力不夠的想都不敢想,就算是頂尖高手,掛著安全繩登頂的為數不多。
  • 戶外攀巖運動,3個戶外攀巖地點,帶你開闊攀登視野
    在戶外攀巖中,戶外攀巖的地點選擇很重要。今天和大家分享幾個適合進行戶外攀巖的地點,一起來看一下吧。史密斯·洛克州立公園,俄勒岡州,美國史密斯·洛克州立公園位於美國西北部的一處美麗的天然地區。它提供給中級以上的攀巖者大量的攀爬線路。下方的線路是空手式裂紋,難度級別為5.10a,一條經典的三星級線路。
  • 攀巖希望之星戰隊——上海體育場攀巖運動中心代表隊
    上海體育場攀巖運動中心代表隊的前身是曾被譽為攀巖中國夢之隊的上海東亞攀巖隊,曾擁有劉常忠、陳馮樂、張寧、李光譜、王定國、李春華、邱洪樹、劉贇卿這些至今活躍在攀巖屆響噹噹的人物。2010年之後成立的上海體育場攀巖運動中心代表隊,擁有目前國內最頂級的攀巖運動員瞿海濱,還有近兩年來在青少年比賽中成長起來的範毅。為了推進攀巖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上海體育場攀巖運動中心代表隊吸收了一批新鮮血液,這些攀巖才一年多甚至只有幾個月的娃娃們,在教練們的帶領下,2014年參加了凱樂石全國攀巖希望之星全國總決賽,拿到女子D組難度第三、第五名,速度第八名的好成績。
  • 《徒手攀巖》這部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拿命拍的!
    徒手攀巖運動本身風險極大,而酋長巖獨特的地貌,更是為登頂增加難度。攀巖神話是怎樣煉成的1985年,亞歷克斯·霍諾爾德在美國加州出生。從小不善言辭的他,愛上了徒手攀巖這項有些孤獨的運動。 有多愛呢?愛到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退學,愛到在攀巖與女友間,永遠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 死亡率高達50%的徒手攀巖運動,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而實際上,徒手攀巖可謂極限運動界的「槓把子」。與普通攀巖不同,徒手攀巖是在沒有任何外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僅僅靠著雙手去實現登頂的目標。所以這項運動對攀巖者的心理素質和攀巖技巧有著極高的要求,畢竟每一次攀登都是在拿生命做賭注,任何微小的失誤,都能讓你頃刻間粉身碎骨……這也是該運動死亡率逼近50%的原因。
  • 國內的攀巖絕佳地點,你去過幾個,超過三個都是攀巖界的大師了
    適當的選擇一些自己能夠接受的新鮮事物去挑戰一下,或許這才是一個最適合現代社會的人們放鬆方式,蹦極不一定是最合適,許多的人是接受不了這個充滿刺激的遊玩項目,不妨試一試攀巖,通過自己的努力攀登上頂峰的喜悅。國內的攀巖館有著很多家,戶外的也有,但是對於我這種小白來說還是室內的能讓我有一絲的安全感。
  • 《黎明牆》:「九指攀巖者」的熱血人生探險路,不一樣的攀巖精神
    《黎明牆》這部影片,講述了兩名男子徒手徵服「世界最難攀登絕壁」黎明牆的經歷,劇中很大一部分的篇幅向我們交代了主角湯米一生傳奇的經歷,小時候,湯米身體虛弱,父親刻意地對他進行了嚴格甚至魔鬼般的攀巖訓練,16歲那年,本來去觀看攀巖比賽的他卻意外地拿到了冠軍,22歲時,湯米和女友以及另外兩名夥伴去吉爾吉斯坦攀巖,卻不幸被當地反叛軍挾持為人質,為了逃命,在一處山峰處湯米勇敢站出來
  • 徒手攀巖900米高垂直巖《徒手攀巖》
    超脫生死,看淡一切,攀巖成為了他困境的出口。等待是為登頂自從踏上全職攀巖的生涯後,短短幾年他就在圈子裡名聲大噪,接連創下了多項金氏世界紀錄,成為世界著名的攀巖運動員。2017 年 5 月底的凌晨,Alex 離開了家,開著房車駛往優勝美地,他知道這一天到了。大腦中已經記憶了十年的筆記開始一條一條地播放,每一個動作早已稔熟於心,他像裝上了勇者之翼,精準地抓住每個攀點,穿過一個又一個關鍵組結,Alex 後來回憶說就像是開了自動駕駛模式。
  • 《徒手攀巖》丨一個男人是如何「戲弄」死神的
    業內將這種不加任何保護措施的攀巖稱為「Free Soloing」,也就是本片《徒手攀巖》的英文原名。「想像一下,一位奧運會選手如果不發揮出最佳水平、得不到金牌就會死」 《徒手攀巖》有兩位主角。 美國加州人,85後,他的名字在攀巖圈子內如雷貫耳。不過以世俗的眼光看,Alex恐怕是一個怪人。
  • 全球最「奇特」的山,高度僅254米,卻只有不到100人成功登頂
    金錢決定旅行的長度,眼界決定旅行的寬度,心靈決定旅行的深度如今在旅遊大肆發展的時代,很多人都喜歡去爬山,但是有更專業的人會攀登各難度相對比較高的,雖然危險程度也非常的高,但是依然有很多的人前去挑戰。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座特別怪異的山峰,僅僅只有264米,卻只有極少的人成功登頂,一起來看看吧!
  • 國內攀巖精英介紹--劉喜男
    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同樣尖銳,同樣讓人深刻地感受和體味生命。他濃黑散亂的長髮,輪廓鮮明的五官,似乎也勾勒著內在性格的頑強堅毅,和不拘一格、獨自前闖的勇氣。  生命本來沒有什麼確定的真諦,一切都靠我們自己去詮釋,快樂了,滿足了,生命就充實了。也許嚴謹與放縱都不過是達成目的的手段,收放自如便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境界。
  • 徒手攀巖:是極限運動還是人生哲學?
    2017年6月,Alex Honnold 用3個小時56分鐘徒手登頂了美國優山美地國家公園3000英尺高的酋長巖(El Capitan),堪稱人類歷史上迄今最偉大的徒手攀登。主人公Alex在完成徒手攀巖前一年多的日常生活、訓練準備和最終攀登過程被這部紀實電影完整記錄了下來。
  • 英國71歲奶奶愛好攀巖和探險 疫情期間在家自製攀巖牆
    據英國《都市報》5月11日報導,來自英國德比郡格洛索普71歲的Judith Plowman,在退休後發掘了自己的兩個新的愛好——攀巖和洞穴探險。疫情期間,她也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兩個愛好,Judith Plowman利用自家閣樓外壁製作攀巖牆,床底當成洞穴,在家進行「攀巖」和「洞穴探險」,自稱十分過癮。2016年Judith Plowman跟隨兒子Tim來到曼徹斯特攀巖中心,在Tim教家庭的年輕成員攀巖時,她對這個運動開始有了興趣,當時68歲的她開始了室內攀巖,在嘗試著登頂後,愛上了這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