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巖》丨一個男人是如何「戲弄」死神的

2020-12-17 1905電影網

而勇敢者中的勇敢者,在徵服懸崖峭壁時,選擇赤手空拳且不加任何保護措施。業內將這種不加任何保護措施的攀巖稱為「Free Soloing」,也就是本片《徒手攀巖》的英文原名。

「想像一下,一位奧運會選手如果不發揮出最佳水平、得不到金牌就會死」

 

《徒手攀巖》有兩位主角。


其中一位叫做Alex Honnold,Free Solo最狂熱的踐行者之一。

 

 

美國加州人,85後,他的名字在攀巖圈子內如雷貫耳。不過以世俗的眼光看,Alex恐怕是一個怪人。

 

他兒時是一個「學霸」級人物,雖然從小就熱愛攀巖,保持著相當程度的訓練,但依舊沒有耽誤他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錄取。

然而,19歲那一年,他從無數人擠破頭都想進的世界名校輟學。回家搞了一輛貨車,吃住全在車裡,開著車訪遍各地,四處攀巖。

 

攀巖事業上的成功給他帶來了相當可觀的經濟收入(相當於一名成功牙醫的收入),但是他始終離群索居,始終住在自己的貨車裡,吃穿一切從簡:

 

 

在感情層面上,他恐怕是會被國內某些營銷號當成「直男癌」典型的人。

 

影片中,他有一個女朋友,是在自己的籤售會上認識的,名字叫做Sanni,認識Alex之前,Sanni並不是攀巖圈子裡的。

 

 

不過,在提到自己的女朋友時,他的語氣不太像是在談論一個活生生的人:

 

 

因為女友的一次失誤,導致他受傷,他的第一反應是要和Sanni分手。

 

 

雖然在表達自己的感情時,他笨拙地像一個嬰兒。但是,在看完影片之後,你絕對不會懷疑Alex對Sanni的愛:

 

 

這樣一位怪人,將自己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在無保護徒手攀巖上,徵服了一座座不可能的天險:

 

 

而有一個地方,讓他始終心嚮往之,那就是本片中的另一個主角:位於美國加州、高914米、無數攀巖者心中的聖地:酋長巖。

 

 

Alex要做的,就是徒手攀登這個懸崖。他選擇的攀登路線,對於通常意義的攀巖者高手來說,需要3—5天完成,吃住都要在懸崖上的懸掛帳篷解決。

 

換句話說,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徒手攀巖的攀巖者死亡率相當高,其中不乏Alex認識的人。

 

而Alex即將挑戰的項目,比前人所完成的還要困難,在外人看來,無異於「自殺」。

 

拍攝過程中,攝影師一度不敢看拍攝畫面。

 

 

他的女友在他出發攀巖後,擔心到痛哭。

 

 

強悍如Alex,也深知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多麼瘋狂。所以,他緊密地籌備自己的攀登計劃。

 

《徒手攀巖》前80%的內容,都是Alex和他的團隊做準備的過程。徒手攀巖是勇敢者的遊戲,但並不是只有勇氣與體力就可以。

 

長達兩年的準備期間,Alex和朋友們一次次的沿著預訂的線路攀爬,將每一個關鍵點、落腳點、需要做的動作做成筆記:

 

錯過一個只有幾毫米的落腳點、每一隻巖縫裡可能躥出來的動物,甚至拍攝過程中Alex對攝像機產生的心理壓力,都有可能致Alex於死地。

 

 

影片的後20分鐘左右,濃縮了Alex從開始挑戰到登頂的全過程。

 

 

在Alex登頂後,攝像機逐漸拉遠,Alex逐漸變成一個小小的紅點,消失在廣袤的天地間。


大自然以它的鬼斧神工蔑視著渺小的人類,而Alex以血肉之軀證明人類的意志與能力,可以有多麼雄偉。


 

看完《徒手攀巖》後,我的心情難以平復,不僅僅是因為驚險的攀巖過程、高度帶來的眩暈與手心的汗水。

 

給我衝擊更大的,是他對待生命的方式。現如今,要懷抱一顆赤子之心做事兒,究竟該有多難得?

 

挑戰成功後,Alex臉上的笑容無比的純粹:

 

 

影片的結尾部分,朋友問完成歷史壯舉的Alex接下來的打算。

 

我本以為Alex會說「慶祝」、「休息」、「看看家人」之類的,但是Alex的回答令人吃驚:「做懸掛訓練」。



緊接著就是Alex在車裡訓練的畫面,影片結束。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條件發達的社會,在消費主義浪潮的裹挾下,穿差不多的潮牌、吃一樣的快餐、說同樣的網絡用語、看大同小異的商業片、做不太感興趣的工作、你辛苦工作的汗水早晚一天也會變成貸款,回歸到資本家們手中。

 

而當我們問問自己內心自己究竟是誰、究竟熱愛何事的時候,往往會陷入迷惘,給不出答案。

 

Alex以及眾多和他一樣極限運動者的身上,有一種強大的力量。那份力量與車子房子票子都無關,與外人的評價無關。

 

這份力量也許關乎榮譽,關乎一個生命所能到達的極限,一份出自靈魂深處的熱愛和欲望。


雖然我們這輩子都可能與如此精彩、危險的事情無緣,這也許是一種幸運。

 

但是,當我們徹底失去某種力量與欲望時,恐怕就是最大的不幸了。


作者:寨主。朝陽區最直男性,低俗文學作家

微博ID:黑龍寨寨主




看到手心出汗請點

相關焦點

  • 揭秘《徒手攀巖》主人公:峭壁上與死神共舞
    最新出爐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傳來噩耗,攝影師之一Andrew Berends突然逝世,年僅46歲,死因暫未公布。在此,我們邀請了環球旅行作者Seamouse來分享自己三度觀看《徒手攀巖》的感受。究竟這部電影除了題材本身之外,為何能夠斬獲包括奧斯卡在內的多項大獎?而片中主人公亞歷克斯,又為何如此骨骼清奇,敢於一次次與死神共舞呢?
  • 徒手攀巖900米高垂直巖《徒手攀巖》
    僅憑四肢在 90° 直角 900 米高陡壁上移動攀爬,好比徒手攀上 30 層聳立高樓。這樣緊張刺激的場景,光是想起來就夠汗毛直豎、心中發毛,紀錄片每一個場景都時刻刺激著觀眾的腎上腺素。《徒手攀登(Free Solo)》紀錄片是 Alex 親自出鏡的自傳影片,但他的性格並不是善於交際的外向型,他最初選擇孤身攀巖的原因,也只是因為不想面對難以應付的人際關係,以及不知道如何找到同好做攀登搭檔。在他 18 歲時,父親的逝去讓正值青春期的他,深刻地思考了生命的含義。
  • 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引進《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
    這個全世界都在關注「死了沒」的人,是一名徒手攀巖者,也是美國攀巖圈的傳奇人物。他花了4個小時爬上攀巖者的終極夢想——高達3200英尺(975米)的酋長峰,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記錄了這一過程。  9月6日,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徒手攀巖》在國內上映,截至記者發稿,該片票房已突破3500萬。
  • 《徒手攀巖》:與死神並肩卻樂此不疲,用什麼徵服了觀眾?(下)
    阿萊克斯登頂成功,你的鏡頭上看到的,他的孩子一樣,滿足單純天真爛漫的笑容其實,片長100分鐘的電影,最後的10分鐘,記錄了亞歷克斯正式徒手攀爬酋長巖的過程酋長巖長達900多米,在沒有阿萊克斯保護的情況下,攀登需要3小時56分鐘在此之前,他將進入在電影中記錄大量篇幅的這一壯舉前的準備階段這次的攀巖發生的時間是2017年6月首次保護的地位又大
  • 徵服奧斯卡的《徒手攀巖》,死亡率50%的free solo運動
    體育大生意第1734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文|黃詩旋體育大生意記者在《徒手攀巖》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之前,如果打開任意一個搜索軟體輸入影片主角艾利克斯·霍諾德「半圓頂」全貌,北側為著名戶外品牌北面的標誌來源雖然那時候霍諾德已經有十年的室內攀巖訓練經歷,也在室外攀巖甚至是無保護單人攀巖積累了一定經驗,但那時他還不知道如何為攀登做準備,就乾脆沒有準備,打算直接探險攻克「半圓頂」。也就是說,他期待能依賴一次超常發揮。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主創解析"人類壯舉"
    8月30日,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徒手攀巖》首映,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攜影片主人公、傳奇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亮相。影片將於9月6日上映,8月31日,《徒手攀巖》將開啟全國30城IMAX點映活動。  酋長巖如何難以徵服?
  • 徒手攀巖:是極限運動還是人生哲學?
    徒手攀巖:是極限運動還是人生哲學?故事在走進電影院之前,我就已經知道這是一個真實的現代英雄故事。2017年6月,Alex Honnold 用3個小時56分鐘徒手登頂了美國優山美地國家公園3000英尺高的酋長巖(El Capitan),堪稱人類歷史上迄今最偉大的徒手攀登。主人公Alex在完成徒手攀巖前一年多的日常生活、訓練準備和最終攀登過程被這部紀實電影完整記錄了下來。
  • 《徒手攀巖》這部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拿命拍的!
    在各大搜尋引擎上打出「Alex Honnold」的名字,一個常見的後綴就是「死了沒」。 亞歷克斯還活著,但同行死去的意外,一直都在發生:「單人徒手攀巖」先驅約翰·貝克,2009年7月攀爬時從懸崖墜落死亡,終年52歲;
  • 《徒手攀巖》如何正確解讀一失足成千古恨?
    看完本片後完全能理解《徒手攀巖》是如何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電影講述的是亞歷克斯·霍諾德從2009年就夢想著徒手攀登酋長巖,自此之後嘗試了1000多次,把酋長巖當成了自己的 「終極目標」。 電影拍下了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及酋長巖的壯麗景色及霍諾德登頂的重要時刻。
  • 類型化包裝削弱了《徒手攀巖》的原始力量
    坦率地說,在沒有坐進電影院之前,我對於徒手攀巖並不是很了解,以往的新聞中常常有登山者不幸死亡的消息,這類消息看多了,在惋惜之餘,也不禁令人感嘆,為什麼這些人不好好珍惜生命,卻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攀登那些險峻的高峰和雪山?如此漠視生命,是不是對家人和生命的不負責任?
  • 尋找第四象限中的安全島,那是你作為投資人的徒手攀巖|譚校長一千...
    來源:RIH投讀會文/譚校長今天收盤後跟團隊喝茶,說到前一陣比較火的一部電影《徒手攀巖》。其實我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不過我看了書。看完書之後,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有一個情節。徒手攀巖是一項極其高危的活動,在普通人看來簡直是危險係數爆表,主人公亞力克斯的女朋友確實也是好幾次擔心他會一去不復返,兩人還為此鬧過好幾次分手。
  • 徒手攀巖的亞歷克斯,爬上「攀巖宇宙中心」後,是一種什麼體驗
    向來不理解極限運動的我,今天才看了去年的高評分紀錄片《徒手攀巖》,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長紀錄片獎。看完之後,由衷的敬佩,亞歷克斯身上那種專注一件事並做到極致的精神,讓我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善泳者溺於水,每個徒手攀巖的人都死於攀巖,卻沒能阻止一個又一個後來者:這就是極限運動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亞歷克斯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所謂徒手攀巖就是指不藉助任何保護工具進行攀登,這是一項不能容忍任何瑕疵的極限運動,每個小錯誤都可能導致致命的後果,可以說,對徒手攀巖者來說,只有完美登頂和死亡兩種結局。
  • 徒手攀巖——最危險的極限運動,人稱——峭壁上的芭蕾
    2019年電影《徒手攀巖》上線各大影院,《徒手攀巖》是一部關於攀巖題材的電影,講述的是美國著名攀巖者亞歷克斯,在無任何保護的情況下,徒手攀登酋長巖的壯舉。這是一部在絕美中卻又殘忍的紀錄片,沒有驚豔的劇情,也沒有光鮮的明星面龐,維繫全片的只有亞歷克·霍諾德對徒手攀巖無盡的熱愛。
  • 徒手攀巖,是最沒求生欲的極限運動嗎?
    《孤身絕壁》簡體中文版書影,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徒手攀巖是什麼?「徒手攀巖」這個詞對很多中國讀者來說,可能還比較陌生;其英文名Free solo又很容易和「自由攀」(free climb)混淆。徒手攀巖(free solo)則和前兩者完全不同。它又可以譯作「無保護獨攀」。亞歷克斯·霍諾德在挑戰與其他攀巖者相同的路線時,沒有同伴幫助,沒有保護措施,不使用任何繩索,不利用任何人工設置的保護點作為人工手點。紀錄片裡對徒手攀巖有一個比喻,它就像是一場只有金牌的奧運會比賽,拿不到金牌的話,就迎來死亡。它是最純粹最極限的攀巖運動,任何細微的錯誤,都會導致最嚴重的後果。
  • 死亡率高達50%的徒手攀巖運動,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而實際上,徒手攀巖可謂極限運動界的「槓把子」。與普通攀巖不同,徒手攀巖是在沒有任何外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僅僅靠著雙手去實現登頂的目標。所以這項運動對攀巖者的心理素質和攀巖技巧有著極高的要求,畢竟每一次攀登都是在拿生命做賭注,任何微小的失誤,都能讓你頃刻間粉身碎骨……這也是該運動死亡率逼近50%的原因。
  • 《徒手攀巖》足足拍了一年半:原來最牛的攀巖人,也怕掉下來
    《徒手攀巖》這部電影,借著年度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風頭,在國內小火了一把,上映至今票房超過了3000萬!別小看這個成績,對一部紀錄片來說,相當了不起了。從觀影的角度來說,紀錄片形式相對沉悶,《徒手攀巖》談不上一部好看的電影。但片中的主人公——亞歷克斯霍諾德的挑戰,還是突破了我們認知的極限。他要幹嘛?他要挑戰自由攀爬914米的酋長巖——沒錯,就是這片看上去滑溜溜的超級大光壁。
  • 《徒手攀巖》解讀:極致的專注,才是成功之道
    《徒手攀巖》,2019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主角埃裡克斯是富有盛名的徒手攀巖大神。2017年,他用3小時56分鐘,創造了一個奇蹟。無保護,徒手登上了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 3000英尺的酋長巖。觀看《徒手攀巖》的過程,就是一個手心不斷冒汗,又不斷擦汗的過程。除了驚嘆他不會恐懼的腦迴路。他極簡的生活方式,對攀巖極致的專注。
  • 《徒手攀巖》看片 跟隨亞歷克斯感受一場「生死挑戰」
    原標題:《徒手攀巖》看片 跟隨亞歷克斯感受一場「生死挑戰」 由金國威、伊莉莎白·柴·瓦薩赫伊聯合執導的紀錄片《徒手攀巖》將於9月6日上映。8月31日,影片在廣州舉行了IMAX版的提前觀影活動。
  • 《徒手攀巖》追求,付出,收穫,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有愛相伴
    在看過《徒手攀巖》這部電影的簡介和影評後,上映的第一天就忍不住去看。《徒手攀巖》是一部英雄史詩般的紀錄片。關於挑戰極限與克服恐懼作為一個普通人,聽到FREE SOLO(在沒有任何輔助和保護下的徒手攀巖)的第一反應一定是這人瘋了。
  • 《徒手攀巖》是一部怎麼樣的影片,評分那麼高?
    《徒手攀巖》是美國的一部紀錄片,故事講述的是亞歷克斯霍諾德2009年就夢想著徒手攀登酋長巖,此後嘗試了一千多次,他把徒手攀登酋長巖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除此之外,影片中還回顧了他怎麼處理極限目標中的危險時刻,以及他如何追求卓越完美,從而在無繩索保護的情況下做到萬無一失。地作為一部紀錄片,一次次地從榮耀和成就展開,深入生活,通過主人公的朋友、親人、愛人去了解主人公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又通過如何完成最終目標來表現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和外人是怎麼看待理想高於一切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