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都有優勢所在,很多時候我們都被刻板印象給帶偏了,就比如說印度,總給人感覺貧苦落後還沒有自知之明,但是有一點卻不得不為人所稱讚,那就是他們的「送餐系統」。僅由5000名送餐人員組成,卻能保證每天準時準點送達20多萬份午餐,幾乎零誤差,甚至連物流巨頭都自愧不如。
在印度孟買旅遊的時候,你可能會在街上看到一身乾淨素白、頭頂方帽的男子提著各類飯盒穿梭在人群之中,他們就是印度本地的「外賣小哥」達巴瓦拉。他們沒有自己的專屬電摩,而是通過各類交通換乘運送自己負責的飯盒,有的是單車,有的是板車,還有的乾脆直接頂在頭上,最終準確地帶給在城市中為生活打拼的白領們。
據說這些「飯菜」並不是通過手機點單訂購的,而是由家裡的婦人們早早準備好,然後用圓筒飯盒裝好要送給自己的丈夫吃的。每個月配送費也就差不多折合人民幣30塊,就能毫無擔憂地交給達巴瓦拉,他們一定不會搞錯地方。
印度孟買的達巴瓦拉們基本上不識文字,所以飯盒上也沒有姓名以及送餐地址,他們純靠盒子上的符號來識別。哪怕是這樣,由5000個人組成的送餐團隊,每個人每天40份餐盒,基本上可以分毫不亂,聽說平均600萬份裡頭才會搞錯一次。而且他們是上午準時收件,下午兩點半前準時把空飯盒全部送回,堪稱物流界的一大奇蹟了。
印度這套讓人稱絕的送餐系統始於1890年,120多年來有條不紊,連咱們業內最為著名的幾個外賣送餐產業在達巴瓦拉面前都感到黯然失色。他們沒有導航,也沒有電動車橫衝直撞,全靠人腦就能做到又快又準。早在2002年,這套送餐系統就入選了金氏世界紀錄,後續也有哈佛商學院對其進行了細緻的分析研究並發表長篇報告,甚至連全球物流巨頭聯邦還時不時去孟買考察取經。
要說他們為何會產生出這樣一套讓人稱奇的系統,這都和當地的文化傳統有關。當地人很注重飲食,對吃非常挑剔。興起之初,是因為有一位當地銀行家僱了一位長期的送餐小哥,之後他的同事們都眼饞銀行家的家人為他做的飯菜,也紛紛僱傭送餐員為他們送餐,後來生意越來越好,商機也就此萌生,送餐員就開始召集人員一起參與,從最開始100人逐步壯大到現在的5000人。
其實最難能可貴的,還是達巴瓦拉們的品德和責任心。他們從不抱怨也不會敷衍了事,因為當地的文化薰陶,達巴瓦拉們知道,客戶們能吃到家裡人做的飯菜是一件很幸福也極其重要的事情,不得馬虎。
這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才能形成不同的文化產業。可能我們大家也很羨慕印度的那些上班族,能在忙碌了一上午後還能吃到家人現做的香噴噴的飯菜,但這並不能一概而論,他們的系統有可取之處,自然也有不足,畢竟他們送餐人員有限,那會不會遇上供不應求的境遇呢?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的?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哦!
關注小山旅途見聞,每天都有各類有趣新鮮事分享與你。
(文中配圖侵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