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空局破解「惠更斯」號探測器旋轉方向錯誤的謎團

2020-12-20 太平洋電腦網資訊中心

歐空局破解「惠更斯」號探測器旋轉方向錯誤的謎團

2020-01-20 14:09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吃薄荷的貓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歐空局(ESA)的工程師已經確定了該航天局的「惠更斯」號(Huygens )探測器在15年前墜落在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泰坦時突然開始以錯誤的方式旋轉的原因。 揭開「惠更斯」號探測器旋轉方向錯誤的謎團可能對未來的航天任務產生影響。

從許多方面來說,「惠更斯」號任務是一項巨大的成功。它於1997年作為NASA / ESA / ASI 卡西尼-惠更斯飛行任務的伴星而發射,任務是通過降落傘降落到泰坦的甲烷層,如果倖存下來,則從該衛星表面傳回數據。它做到了,但是仍然存在一個重大故障,而這仍然是個謎。

在卡西尼號探測器進入土星軌道的三周前,惠更斯號被獨自釋放三周,然後於2005年1月14日與土衛六會合。其以7.5 RPM的速率運行-通過有效地變成一個大陀螺儀來穩定太空飛行器的標準做法。

歐空局工程師們的想法是,當探測器遇到泰坦的外部大氣時,機上36個成角度的葉片將減慢並控制旋轉。但是,隨著「惠更斯」號開始下降,自旋的減速速度超過了預期,並在10分鐘內以相反的方向旋轉。在下降的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和十五分鐘內,它繼續執行此操作,儘管這影響了某些觀測的時間,但旋轉速度不會對任務造成太大幹擾。

但是,問題仍然存在。「惠更斯」號旋轉方向的錯誤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例如,由於英制和公制測量值混合使用,導致NASA的「火星氣候軌道器」在火星大氣中燃燒。

據歐空局稱,最近在法國奧爾良大學PRISME實驗室進行的亞音速風洞測試發現了導致這一錯誤的罪魁禍首,它們是惠更斯分離子系統(SEPS)和雷達高度計(RA)天線。當它們被部署時,它們就像機翼一樣,朝相反的方向推動探針,直到它們克服了控制葉片和旋轉翻轉的方向。

該航天局正在繼續調查這一事件,尤其是惠更斯號大氣結構儀器(HASI)吊杆的影響(可能在下降期間未完全部署),以便更好地準確了解發生了什麼,並利用這些知識來提高未來行星的可能性任務。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第1863回:卡西尼和惠更斯號,旗艦級空間探測器
    卡西尼-惠更斯號是前往土星系統的一架旗艦級空間探測器,也是由美國宇航局(NASA)、歐洲空間局(ESA)和義大利航天局(ASI)合作進行的任務。整個任務分為兩部分:環繞土星的卡西尼號(Cassini)與在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登陸的惠更斯號(Huygens)。
  • 卡西尼號解開的那些土星衛星的謎團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旅行者」和「先驅者」行星際探測器提供了土星衛星群的粗略影像。這些年,NASA的卡西尼-惠更斯火星探測器(常稱作卡西尼號)新發現了一些衛星,以此解決了關於已知土衛的謎團,並研究它們與土星環的相互作用,同時提出了新的謎團,如在存在液態水海洋的土星衛星上發現了可能供給地外生命的物質成分等等。
  • 朱諾號探測器揭開了木星的大氣謎團,得以一窺木星的深層大氣層
    在這張動畫動圖中,木星一氣旋外圍的雲層逆時針旋轉,而氣旋核心則是順時針旋轉。拍攝這一動畫的朱諾攝像機拍攝於距木星雲層頂部28,567公裡的高度。25年前,美國宇航局向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大氣層發射了歷史上的第一個探測器。但是,伽利略號探測器在降落到木星時傳回的信息卻令人撓頭,它所墜入的大氣層比科學家們預期的要密集得多,溫度也更高。來自美國宇航局「朱諾」號宇宙飛船的新數據表明,這些「熱點」比預期得更廣更深。
  • 天文知識__金星探測器
    探測器:麥哲倫號 製造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發射火箭: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為了保證探測器安全可靠,其上還安裝了兩種星載錯誤保護系統裝置,一種用於針對姿態控制,一種用於針對除姿控外的各種錯誤。
  • 茫茫太空 各國探測器何處「潛伏」?
    2010然發射成功後,本來是預期於當年晚些時候進入環金星軌道的,但是卻因技術故障進入了錯誤的軌道,繞著太陽運行了5年。直到去年底,它才成功「活了」過來,重新環繞金星運行。今年4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布了來自這艘探測器的第一批科學研究成,並稱其正在「幾乎完美」地工作。
  • 惠更斯號(Hygens)登陸泰坦15周年
    美東時間2005年1月14日9時,惠更斯號泰坦(土衛六)著陸器進入其大氣層。土衛六是土星類似行星的衛星中的第六顆,也是最大的,其半徑略大於水星行星的半徑,但質量不到其一半。只有在2005年初從卡西尼-惠更斯號研究任務中沉積了探針後,研究人員才對土衛六的表面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
  • 物理人物誌(三)——惠更斯
    數學方面惠更斯曾首先集中精力研究數學問題,如懸鏈線(他發現懸鏈線既擺線與拋物線的區別)、曳物線、對數螺線等都進行過研究,還在概率論和微積分方面有所成就。1657年發表的《論賭博中的計算》,就是一篇關於概率論的科學論文(他是概率論的創始人),顯示了他在數學上的造詣。
  • 探測器在火星拍到酷似「蘑菇」的東西,它會是什麼?聽聽專家怎麼說
    2018年,探測器在火星發現了一個冰湖,還發現了有機分子的存在。近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已連續三天於火星上拍攝到15張貌似「蘑菇」的照片。雖然是黑白照片,依然清晰可見該物體擁有菌傘和菌柄。
  • 牛頓和惠更斯的千古論戰!
    惠更斯提出了一個後來被稱為「惠更斯原理」的學說,闡明波面在媒介中的傳播性質,在此基礎上用作圖法巧妙地解決了這些問題。惠更斯牛頓的死對頭胡克也支持波動學說。牛頓剛提出微粒學說時,備受胡克的譏諷,聲稱牛頓學說正確的部分是剽竊他的,其他部分則荒誕不經。
  • 6個問題,3個數字,解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否則,探測器只能繞著地球轉。月球探測器(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要實現繞月飛行,速度要超過第一宇宙速度,7.9公裡/秒 圖片來源:新華社在長徵五號火箭出現之前,當時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大約可以將兩噸左右的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地-火轉移軌道發射能力,超過了5噸。
  • 陳寶林:我們的發展方向談斥力的本質
    從而提高動能量增加,增大旋轉力矩,使之得到比輸入動能大幾倍的功率。在進行研究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驗證了生產全部過程,做出該驗證樣機,驗證樣機證明,《一種懸浮重力裝置》的增力體系是成立的。惠更斯的定律 (1)同一物體如果以相同的速度在不同的圓周上運動,離心力與直徑成反比,圓越小,離心力越大。
  • 歐空局和太空叉在衛星碰撞事件中誰在說謊?ESA是否捅了馬蜂窩?
    原本歐空局(ESA)在社交媒體上發的一頓牢騷,近日在媒體上的關注度卻愈演愈烈,說的是SpaceX(太空叉)不同意改變一顆星鏈衛星的軌道高度,而這顆衛星即將撞向ESA的風神號地球探測衛星。一般情況下,兩顆衛星間撞擊概率大於萬分之一時就需要進行軌道規避,但「星鏈-44號」與「風神號」的撞擊概率已經高達了千分之一,雙方之間的溝通效率怎麼會如此之低?如果SpaceX說的是事實,那也只能表示他們確實收到了歐空局的協商要求,但郵件在SpaceX內部系統流轉時發生了未送達或者未提醒的BUG,這已經是對太空叉最合理的解釋。
  • 嫦娥四號創造歷史 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10時15分,在距離月球約6.5萬公裡、環繞地月第二拉格朗日點、能同時看見地球和月球背面的中繼星「鵲橋」的通信協助下,嫦娥四號上的變推力發動機被點燃,探測器的速度從相對月球1.7公裡每秒降到接近為零。探測器調整了姿態,朝著艾特肯盆地中馮·卡門撞擊坑相對平坦的坑底垂直降落下去。
  •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是如何工作的?天文學家為您解惑
    從設計到現實圖解:這是好奇號著陸的蓋爾隕石坑(Gale Crater)。注意,這個藝術概念圖有垂直方向上的誇大,為了讓人們更好地了解該地區的地形。過了一會兒,安裝在火箭輪輞上的制動火箭爆炸了,把火箭和探測器固定在離地66英尺(20米)高的地方;從這裡,上面的舞臺就像天空中的仙鶴,將好奇號像蛛絲上的蜘蛛一樣降下。一旦探測器安全著陸,它的纜繩就被割斷,好奇號就開始了它的旅程。著陸前不久,火星下降成像儀拍攝了著陸區域的高清彩色視頻。這段視頻有助於著陸,並為研究人員和任務專家提供了探索區域的鳥瞰圖。
  • 歐空局2018機器學習系列課程發布:從概念到實踐(視頻+PPT)
    嶽排槐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今年,歐洲空間局(ESA)在歐洲空間控制中心(ESOC)舉辦了一次為期六講的機器學習課程。這個系列課程,主要定位於基本概念級別的講授,而且不會在數學方面太過深入,更多是的案例介紹。
  • 《炫彩拼圖》評測:史上最著急3D旋轉拼圖
    主要亮點:3D旋轉解謎、流光溢彩畫面、挑戰高智商主要缺點:過關難度較大、滿滿的都是廣告《炫彩拼圖》是一款以3D旋轉拼圖為玩法的手遊。在遊戲過程中玩家需要在流光溢彩的世界裡面,將一堆看似散雜亂無章的拼圖碎片,通過不同的角度旋轉,尋找出它們的分布規律,並將其重新整理在一起,從而構成一個個簡筆畫式的圖形。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已成功返回樣本
    在太空度過六年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射的小行星取樣任務探測器—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