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歐空局(ESA)在社交媒體上發的一頓牢騷,近日在媒體上的關注度卻愈演愈烈,說的是SpaceX(太空叉)不同意改變一顆星鏈衛星的軌道高度,而這顆衛星即將撞向ESA的風神號地球探測衛星。實際上近地軌道飛行物之間的避險,很多情況都是商量著來,但這次ESA先抱怨太空叉後,星鏈團隊卻給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解釋。
SpaceX承認是溝通不暢 未收到郵件
SpaceX在9月4日發布了正式的聲明稿,稱未能讓代號為「星鏈44號」衛星改變軌道避免撞上歐洲衛星是一個誤會。由於自身內部的實時尋呼系統出現了問題,星鏈團隊並沒有收到歐洲ESA發來的協調郵件。但是歐空局空間碎片負責人霍爾格·克拉格卻說太空叉拒絕挪動衛星!人們好奇的是,協調兩顆衛星避免碰撞本來是件很不起眼的小事,ESA出來賣一下乖,卻引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ESA到底戳痛了太空叉的哪根神經?
SpaceX還稱,如果能夠及時收到ESA的郵件,相信一定會配合改變「星鏈44號」的軌道,避免撞向歐洲的風神號衛星。您真的沒看錯,在普通人看來如此高大上的偵察衛星、寬帶星座,他們之間的溝通交流居然使用的是電子郵件!也許你會說歐美人就是喜歡用電郵啊,但是你考慮過沒有,如此重大的事件僅用一封電郵沒收到為由搪塞過去,合理嗎?
一般情況下,兩顆衛星間撞擊概率大於萬分之一時就需要進行軌道規避,但「星鏈-44號」與「風神號」的撞擊概率已經高達了千分之一,雙方之間的溝通效率怎麼會如此之低?如果SpaceX說的是事實,那也只能表示他們確實收到了歐空局的協商要求,但郵件在SpaceX內部系統流轉時發生了未送達或者未提醒的BUG,這已經是對太空叉最合理的解釋。
歐空局卻說SpaceX無法挪動衛星 捅了馬蜂窩?
但是,歐空局的空間碎片主任克拉格卻明確表示SpaceX不同意改變「星鏈-44號」衛星的軌道!我們再假設歐空局的說的是真的,那麼可能是什麼情況呢?風神號地球觀測衛星運行在320公裡的軌道,原本跟運行在550公裡軌道的星鏈衛星永遠不會有交集,但是有10顆星鏈衛星並沒飛到工作軌道就出故障了!也就是說代號為「星鏈-44號」的衛星很可能就是失控的衛星之一,如果不能控制衛星,也就無法改變軌道躲避風神號了。
如果我們猜測的是正確的話,那歐空局這次可算捅了SpaceX的馬蜂窩了。整個星鏈星座需要發射12000顆衛星,需要花費數百億美元,這些錢大部分來自不同投資人的支持,因此馬斯克也在一直避談星鏈系統的各種問題,以給眾多的投資者信心。按理講由於星鏈系統衛星數量眾多,因此有一個硬指標就是衛星損失率不能高於5%,但剛剛發射了60顆驗證星,就已經有10顆壞掉了,故障率高達17%。
如果這次歐空局描述的正是一顆壞掉的星鏈衛星,那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SpaceX當然不想讓星鏈問題擴大化,只好給出了一個更加正式的官方解釋——事實尋呼系統故障造成溝通不暢。更可能的是即便在溝通順暢的情況下,這顆「星鏈44號」也沒有能力進行機動變軌,因為它已經失去控制。當然這只是我們的猜測,我們沒法確切地告訴您雙方誰說的是真的。
星鏈衛星其實很先進 只待系統更加成熟
星鏈衛星實際上是非常先進的,也配備有自動躲避太空碎片的能力。只是目前在天上飛的這60顆衛星只是測試版,並不具備所有的功能,成熟度也不夠好,因此才出現了如此多的失聯情況,相信隨著星鏈衛星的不斷量產和品質提升,以後星鏈衛星的故障率會大大降低。
歐空局本想為自己被迫主動為風神號變軌在社交媒體上吐槽一下,因為讓一顆大衛星給小衛星讓路顯然有點說不過去,沒想到卻意外地捅了太空叉的婁子,不過在SpaceX正式聲明出來之後,歐洲ESA也沒再揪著不放,畢竟太空是大家商量著來的事兒,傷了和氣對誰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