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空局和太空叉在衛星碰撞事件中誰在說謊?ESA是否捅了馬蜂窩?

2020-12-20 深空探索者

原本歐空局(ESA)在社交媒體上發的一頓牢騷,近日在媒體上的關注度卻愈演愈烈,說的是SpaceX(太空叉)不同意改變一顆星鏈衛星的軌道高度,而這顆衛星即將撞向ESA的風神號地球探測衛星。實際上近地軌道飛行物之間的避險,很多情況都是商量著來,但這次ESA先抱怨太空叉後,星鏈團隊卻給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解釋。

近地軌道衛星碰撞機率在增加

SpaceX承認是溝通不暢 未收到郵件

SpaceX在9月4日發布了正式的聲明稿,稱未能讓代號為「星鏈44號」衛星改變軌道避免撞上歐洲衛星是一個誤會。由於自身內部的實時尋呼系統出現了問題,星鏈團隊並沒有收到歐洲ESA發來的協調郵件。但是歐空局空間碎片負責人霍爾格·克拉格卻說太空叉拒絕挪動衛星!人們好奇的是,協調兩顆衛星避免碰撞本來是件很不起眼的小事,ESA出來賣一下乖,卻引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ESA到底戳痛了太空叉的哪根神經?

事件中主動變軌躲避的ESA風神號

SpaceX還稱,如果能夠及時收到ESA的郵件,相信一定會配合改變「星鏈44號」的軌道,避免撞向歐洲的風神號衛星。您真的沒看錯,在普通人看來如此高大上的偵察衛星、寬帶星座,他們之間的溝通交流居然使用的是電子郵件!也許你會說歐美人就是喜歡用電郵啊,但是你考慮過沒有,如此重大的事件僅用一封電郵沒收到為由搪塞過去,合理嗎?

一般情況下,兩顆衛星間撞擊概率大於萬分之一時就需要進行軌道規避,但「星鏈-44號」與「風神號」的撞擊概率已經高達了千分之一,雙方之間的溝通效率怎麼會如此之低?如果SpaceX說的是事實,那也只能表示他們確實收到了歐空局的協商要求,但郵件在SpaceX內部系統流轉時發生了未送達或者未提醒的BUG,這已經是對太空叉最合理的解釋。

歐空局卻說SpaceX無法挪動衛星 捅了馬蜂窩?

但是,歐空局的空間碎片主任克拉格卻明確表示SpaceX不同意改變「星鏈-44號」衛星的軌道!我們再假設歐空局的說的是真的,那麼可能是什麼情況呢?風神號地球觀測衛星運行在320公裡的軌道,原本跟運行在550公裡軌道的星鏈衛星永遠不會有交集,但是有10顆星鏈衛星並沒飛到工作軌道就出故障了!也就是說代號為「星鏈-44號」的衛星很可能就是失控的衛星之一,如果不能控制衛星,也就無法改變軌道躲避風神號了。

本次事件的另一個主角 星鏈衛星

如果我們猜測的是正確的話,那歐空局這次可算捅了SpaceX的馬蜂窩了。整個星鏈星座需要發射12000顆衛星,需要花費數百億美元,這些錢大部分來自不同投資人的支持,因此馬斯克也在一直避談星鏈系統的各種問題,以給眾多的投資者信心。按理講由於星鏈系統衛星數量眾多,因此有一個硬指標就是衛星損失率不能高於5%,但剛剛發射了60顆驗證星,就已經有10顆壞掉了,故障率高達17%。

如果這次歐空局描述的正是一顆壞掉的星鏈衛星,那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SpaceX當然不想讓星鏈問題擴大化,只好給出了一個更加正式的官方解釋——事實尋呼系統故障造成溝通不暢。更可能的是即便在溝通順暢的情況下,這顆「星鏈44號」也沒有能力進行機動變軌,因為它已經失去控制。當然這只是我們的猜測,我們沒法確切地告訴您雙方誰說的是真的。

星鏈衛星其實很先進 只待系統更加成熟

星鏈衛星實際上是非常先進的,也配備有自動躲避太空碎片的能力。只是目前在天上飛的這60顆衛星只是測試版,並不具備所有的功能,成熟度也不夠好,因此才出現了如此多的失聯情況,相信隨著星鏈衛星的不斷量產和品質提升,以後星鏈衛星的故障率會大大降低。

小衛星越來越多 碰撞概率將增大

歐空局本想為自己被迫主動為風神號變軌在社交媒體上吐槽一下,因為讓一顆大衛星給小衛星讓路顯然有點說不過去,沒想到卻意外地捅了太空叉的婁子,不過在SpaceX正式聲明出來之後,歐洲ESA也沒再揪著不放,畢竟太空是大家商量著來的事兒,傷了和氣對誰都不好。

相關焦點

  • 地球軌道上太空飛行器數量快速增長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
    我國的「傲龍一號」曾進行過在太空中抓取目標的試驗;歐空局的「清理碎片」計劃,以國際空間站為試驗平臺,成功測試了網式和魚叉式的太空垃圾清理手段。不過,以往開展的試驗,都人為釋放了「靶星」,並沒有清理實際存在的太空垃圾。   「清潔太空一號」也採取主動抓取後帶離的清除方式。
  • 馬蜂窩事件vs人工智慧黑箱
    這事情好像還沒完,馬蜂窩不是隨便捅的,用腳趾頭想都知道,馬蜂窩肯定會闢謠公關,扭轉輿論質疑,隨後幾天圍繞「馬蜂窩公司疑似點評造假」事件的攻防進入新回合。10月23日上午,乎睿數據團隊就事件發聲明稱,曝光馬蜂窩數據造假,純屬「順手為之」:因為點外賣吃壞肚子,給差評反遭回懟,才決定著手研發鑑別真假點評的產品;選擇馬蜂窩,是因看到其廣告鋪天蓋地。
  • 「捅了馬蜂窩」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那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捅了馬蜂窩, 其英文表達是:stir up a hornet’s nest 捅了馬蜂窩(尤其指引起公憤的麻煩,困境)His remarks about
  • 夜讀|童年趣事——捅馬蜂窩
    今晚和大家一起來聽一聽著名作家馮驥才童年的趣事《捅馬蜂窩》。捅馬蜂窩馮驥才爺爺的後院雖小,它除去堆放雜物,很少人去,裡邊的花木從不修剪,快長瘋了;枝葉糾纏,陰影深濃,卻是鳥兒、蝶兒、蟲兒們生存和嬉戲的一片樂土,也是我兒時的樂園。
  • 「捅馬蜂窩」英語怎麼說?
    Poke the hornet's nest:捅馬蜂窩。poke:(用手指或其他東西)捅,杵;推;捅;戳;探;露出;伸出;探出。hornet's nest:大黃蜂窩。我想把馬蜂窩捅掉。Why do you want to take a poke at my lower body and my private parts? Lay off!
  • 馬上就評|豐巢敢於自捅「馬蜂窩」,到底底氣何來?
    從事件的進展看,目前雙方都沒有退讓的意思,甚至還有越鬧越僵的趨勢。這事件背後究竟有何玄機,最終又將如何了結,咱們不妨作一番分析。豐巢為何敢自捅馬蜂窩?當初我在小區第一次見到豐巢快遞櫃的時候心裡曾經咯噔了一下,因為豐巢的名字讓我首先想到的是蜂巢,也就是馬蜂窩。
  • 美國捅了馬蜂窩,三大武裝組織聯手向其宣戰,沒有一個是善茬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近日報導,美國高層出面證實,賓拉登之子哈姆扎已經死於美軍特種部隊的一次暗殺,同時美國高層表示,此舉定然能重創蓋達組織,然而美國此舉卻「捅了馬蜂窩」,為了給這位「恐怖皇太子」報仇,塔利班、蓋達組織、「IS」三大武裝組織聯手對美國宣戰,並表示定然會讓美國付出血的代價。
  • 歐洲版本的太空飛機?快速部署,還可以攜帶軌道中的衛星返回地球
    據歐空局稱,「太空騎士」是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大小約為兩輛小型麵包車,可運載800公斤的有效載荷。歐空局說:「該太空飛行器可由Vega-C火箭發射升空,另外,該飛行器也可以帶著其他有效載荷返回地球,並在未來的任務中重複使用。太空騎士為歐洲的太空和非太空應用,包括在軌研究和技術演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 太空垃圾多「撞暈」衛星 有必要制定「太空交規」
    【「撞暈」衛星】  太空垃圾是人類空間活動產生的空間碎片,包括完成任務的火箭箭體、衛星本體、火箭的噴射物、在執行航天任務過程中的拋棄物、空間物體碰撞產生的碎塊等等,是空間環境的主要汙染源。空間碎片是太空飛行器和衛星的「天敵」,即使輕微碰撞,也會造成重大損壞。一塊僅有阿司匹林藥片大的空間碎片也能將人造衛星撞成「殘廢」。
  • 英國衛星實驗,用網捕捉太空垃圾
    目標是此前項目組投放的小型衛星「CubeSat」,測試表明,這個網式設計可能是清理地球軌道上所有垃圾的有效方法。衛星被捕獲後,「CubeSat「和捕獲網會攥成一團,並在接下來幾個月中脫離原有軌道,最終墜入大氣層燒毀。
  • 僅20天合肥消防接到500起捅馬蜂窩警情!怎樣防止被馬蜂蟄?被蟄了...
    21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合肥市消防支隊獲悉,8月1日至8月20日,合肥消防共接到群眾關於處理馬蜂窩的報警已有500起,而上月的一天,消防官兵出動100多次捅蜂窩。合肥消防人士稱,群眾對馬蜂窩的恐懼,消防部門非常理解、理應解決,只是在處置過程中,希望有更多群眾對消防官兵多些理解與包容。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我國5米光學業務衛星順利通過在軌...
    歐空局追加阿里安6項目經費   歐空局將要求參與其下一代阿里安6火箭研製工作的各成員國為該項目追加2.3億歐元(2.68億美元)經費,這將讓該型號總研製費用超過38億歐元(44億美元),明顯高於競爭對手太空探索公司花在「獵鷹」9火箭研製上的大約4億美元。此次追加經費也是應對被推到2022年二季度的首飛。
  • 太空垃圾多且「繁殖」 人類或失去同步衛星軌道
    太空飛行器的「天敵」   太空垃圾是人類空間活動產生的空間碎片,包括完成任務的火箭箭體、衛星本體、火箭的噴射物、在執行航天任務過程中的拋棄物、空間物體碰撞產生的碎塊等等,是空間環境的主要汙染源。   空間碎片相對於太空飛行器和衛星的相對速度很大,一般為每秒幾千米至幾萬米。太空垃圾因此成為太空飛行器和衛星的「天敵」,即使輕微碰撞,也會造成重大損壞。一塊僅有阿司匹林藥片大的空間碎片也能將人造衛星撞成「殘廢」。太空飛行器的體積越大、飛行時間越長,其遭遇太空垃圾襲擊的風險也越大。   隨著太空垃圾增多,其對太空飛行器和航天任務的影響也越來越嚴重。
  • 歐空局破解「惠更斯」號探測器旋轉方向錯誤的謎團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歐空局(ESA)的工程師已經確定了該航天局的「惠更斯」號(Huygens )探測器在15年前墜落在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泰坦時突然開始以錯誤的方式旋轉的原因。它於1997年作為NASA / ESA / ASI 卡西尼-惠更斯飛行任務的伴星而發射,任務是通過降落傘降落到泰坦的甲烷層,如果倖存下來,則從該衛星表面傳回數據。它做到了,但是仍然存在一個重大故障,而這仍然是個謎。在卡西尼號探測器進入土星軌道的三周前,惠更斯號被獨自釋放三周,然後於2005年1月14日與土衛六會合。
  • 吉利繽越「捅馬蜂窩」了!網友在評論區扎堆詬病!
    國產車日益強大,吉利在這支隊伍中起到領頭羊的作用,收購沃爾沃技術後更加深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吉利今天的成果不言而喻,放眼現在只有長城能與之較量。吉利遠景、帝豪、博越、領克等系列車型都得到很好的成績,繽越上市以來也備受關注,為何網友扎堆詬病它,像捅馬蜂窩一樣呢?
  • 嫦娥五號上升器悲壯撞月的背後,是無法忽視的上億規模的太空垃圾
    不少人還想著未來我國航空事業發達了,將月表的著陸器和軌道上的上升器一併回收,放進博物館紀念中見證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這下不少人只剩難過了。無數的太空垃圾這些太空垃圾主要是一些失效的衛星,衛星失效後還會在軌道上解體,衛星間的碰撞同樣會產生數量極為龐大的太空垃圾。
  • 太空垃圾或致同步衛星軌道報廢【2】
    低地球軌道的碎片以大約每小時2.8萬公裡的速度飛行,即使尺寸很小,也能給衛星造成巨大破壞,同時對太空人的安全帶來致命威脅。在已經編目的太空垃圾中,大約有70%位於距地面約2000公裡以內的低地球軌道,時刻威脅著各種衛星的安全。更為可怕的是,地球周圍的太空垃圾雲仍在不斷擴大。 不過,凱斯勒表示,太空垃圾問題目前仍處在可控制範圍內,因為衛星操作人員能夠採取預防措施,防止衛星發生相撞事故。
  • 垃圾分類這麼火 太空垃圾屬於哪一類?
    頭條最近,垃圾分類成為了大家新的關注點,除了地面上的垃圾需要分類、清理、再利用,遠在太空中的垃圾也需要人類投注更多的目光。自1957年人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目前已將超過8000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那麼這些衛星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太空垃圾屬於垃圾分類中的哪一類呢?
  • 本周一顆小行星與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親密接觸」
    摘要: 據外媒報導, 本周一顆小行星與地球同步軌道的通信衛星「親密接觸」 。地球同步衛星或地球靜止衛星位於赤道上方的軌道帶內,其軌道周期與地球自轉相等,這意味著它們始終保持在同一地點上空。這些衛星構成了軌道通信系統的骨幹,任務規劃者們費盡心思確保太空飛行器之間不相互幹擾。然而,有時意想不到的危險會出現得很突然。
  • 歐空局爆出黑科技,研發出使用空氣微粒作為燃料的電動推進器
    除我國之外,能研製並應用電火箭發動機的只有俄羅斯、美國、歐空局和日本。電推系統靠噴出高速的帶電粒子產生推力,這些粒子需要攜帶工質,即稀有氣體「氙」。雖說供應電推使用沒有問題,但關鍵是能提供的總衝量還是相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