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攝影師,社長我總少不了「被迫」跟各路美食店家吃飯消遣。
可2020從日料到小龍蝦、燒烤、五星級自助,一整個武漢美食似乎都在一場疫情裡躺下了。
當然躺下的還有我,社長開始在票圈裡求生存,硬是沒等到一家店讓我蹭吃蹭喝,不禁驚嘆:2020年第一筆收入可能要靠賣相機……
為了打探武漢美食現狀,加上小龍蝦的召喚,順便看看雪松路的甲方們活得怎麼樣了?咋不請我恰飯呢!
不如掃街雪松路!走起。
兩點半準時出發,一小時路程,三點半正式排隊,準時搶佔飯點。
六月是最適宜雪松路的日子,畢業前夕、蝦子上季,初夏微風在飄蕩。每年的六月,潛江小龍蝦來不及逃亡,來自全國的吃蝦人在都這裡掃蕩,油燜、蒜蓉、清蒸……
這裡的食客又狠又有規矩,店裡剝蝦喝酒、店外排著長隊一等就是數小時,提著剛打包好的美食,邊上還伴隨著等不及的武漢拐子:「信鳥你滴邪,排到幾多鳥?」
似乎武漢美食的美味店家在雪松路以飛沫傳播,截至2019年新增美味店家100000+、疑似美味店家100000+、確定美味店家100000+……
可以說雪松路開了超過一年還沒垮的店,味道都是那個事。
但與以往不同的是,2020年的雪松路,路上的人遠沒有去年的擁擠,人流量銳減,做多是黃色與藍色的制服在這裡王者榮耀、和平精英。
雪松路、萬松園交界的街上,有擺攤兜售的人,從專業貼膜到祖傳鞋墊,逐漸生活化;
勁松路,街邊擺賣著小龍蝦,叫賣著9元一斤。都說今年蝦子成了災,果然如此。
街上討生活的人與街上的食客五五開,兜售著鴨脖、螺絲、綠豆湯、削好的荸薺;
雪松路上三家峇里只開了一家,靚靚家門口也沒有長條的隊伍,兩家龍蝦扛把子,綠碼直接進。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問了幾位店家,平日裡熱鬧的五一,沒有外來遊客,「哈是本地人。」
甚至有數家店面鎖上了大門,黑黢黢的店面裡面滿滿灰塵,門面上貼著【門面轉讓】的白紙黑字。
在後疫情時代,似乎江湖武漢少了煙火傳說,但終究要等到深夜。
無疑,2020是美食店家所經歷過最難的一年。
可正巧雪松路,臨近西北湖、中山公園,若是叫上一份外賣,在無人的公園裡吃蝦喝酒,開狂歡的party,中山公園停擺著遊樂設施,空檔的草坪只有孩子們在奔跑,倒也是另類的雪松路吃法。
總有一種這裡是馬斯克已經建好的火星基地,建好了草坪、天空,外賣小哥乘坐著SpaceX為你送上完美食物。
上流。
而西北湖廣場人流更多。
溜冰少年、啤酒對飲青年、湖畔恩愛的情侶、大秀舞技的小嫂子……更適合飯後的消遣與飯前的準備。
迴轉到雪松路,吃蝦喝酒,一切回歸真實,你還在地球武漢,正處於後疫情時代。
在一家暫時關門的峇里龍蝦旁,接下享站吧老闆遞來一杯16元的草莓小麥,聽她說著:「營業額只有去年同期20%。」
旁邊是買來螺絲、鴨脖、油燜大蝦下酒的姐妹,店裡的電視機裡傳來少年的歌聲:「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可能,雪松路也還是那個少年。
從01年開始在武漢美食江湖闖蕩名聲,到09年排隊的武漢人幾乎把路堵掉。
這幾年武漢美食扛把子,不在這裡開家旗艦店,總覺矮人一等。臺北路的小鬍子燒烤開過來了,峇里龍蝦、靚靚蒸蝦、老街燒烤從這裡走出去了。
2020年,想必很快過去,雪松路還是鐵打的美味,正如這個逐漸復甦的武漢一樣。
等到日落煙火,雪松路的燈火瀰漫開來。外賣成了主力,堂食改街上吃飯成了主流。
夏氏砂鍋開了外賣專欄,美團、餓了麼的大哥涇渭分明;附近的疆料米粉影響了堂食,但外賣事業幾乎沒有影響;
峇里龍蝦門口開始有食客在等待,前往一探是在等油燜大蝦送到手上;沈記蟹腳熱乾麵的桌子擺在路邊,狹長一條;滷大龍火鍋桌挨著桌……
後疫情時代,還是那原汁原味的武漢味道。
雪松路在武漢繁華中摺疊起來,大隱隱於市。
往北是西北湖畔,遍地流金;往南是中山公園,綠野仙蹤;往西是武漢ICC;往東民生大廈。雪松路的美味傳說,從未衰老,在武漢繁華中跌宕,生根、枝繁葉茂。
對於這裡還說,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復甦,隨機問了一些路人得到一致結論:「要是這裡都不行鳥,那(武漢)算是完鳥。」
武漢伢,總繞不過這裡。
小時候在西北湖溜冰長大的漢口伢,耳畔是西北湖的彩虹門閃爍與風,當年一首「upside down」仍在迴蕩;考試雙百的新世界麥當勞套餐;
青年時刻帶著姑娘去國廣看電影,一路向北中山公園划船,班聚必須在西園米樂星唱歌才到位;等到成年長大,武漢三鎮到雪松路吃蝦排隊已成每年慣例。
恍惚間時光一去不回……
那個一年365天摩肩擦踵的雪松路,那個排著新種草的店鋪長隊,萬家燈火,人流湧動,每家店門口幾乎是排成長龍,沈記蟹腳熱乾麵、峇里龍蝦、靚靚蒸蝦、金焱牛肉粉大王......
回得去的雪松路,終究要滿血歸來。
歲月繞不開這裡,胃也留在這裡。用相機記錄下疫情後的雪松路,不負曾經。
復工之後,你堂食了嗎?
愛玩遊戲的武漢伢,來逛前進五路!
想見你,光谷大學城!
來源 武漢路邊社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