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教授董藩曾因一段狂妄言辭出名了,這段話大概意思是,如果自己的學生在40歲還沒有4000萬身價,就不配做自己的學生,是一件丟人的事情,高學歷的貧窮意味著恥辱和失敗。
先不說一位大學教授在公共場合說出此番言論是出於何種目的,這麼說究竟是對還是錯?光是這位教授的勇氣就讓人十分佩服,出於好奇,我百度了這位教授的一些公開資料後驚奇發現,在這一長串的閃亮的頭銜中,董藩居然還是一位房地產專家。
既然是房地產專家,自然也會發表自己對於樓市的一些看法,董藩教授顯然不想做隨波逐流的那位,他關於房產一些觀點比起那個40歲4000萬身價有過之而無不及,一起來品一品那些非常有意思的言論:
觀點一,他認為2048年左右房價約9萬/平米,北京房價可達80萬/平米;
觀點二,真正的房奴並不是貸款買了房子的人,而是那些一直買不起房子、租房住的人;
觀點三,主張放寬限購限貸,將一些剛性需求釋放出來,不要帶著仇恨和個人情緒看樓市;
觀點四,結婚不買房,等於耍流氓;
觀點五,只有房地產市場才能拯救中國經濟,買房等於愛國;
從上述五大觀點不難發現,董藩教授對於樓市的看法有一個鮮明的特徵,那就是不管最終對不對,最重要的就要做到和當今社會主流觀點對著幹。
你們說房價要下跌,我偏說會繼續上漲,還是上漲好幾倍的那種;你說要限購限貸,我偏傾向於放寬政策;你們嘲笑房奴苦,我來告訴你們什麼才是真房奴;你們認為房地產綁架了中國,我一定要說出那句只有房產才能拯救中國的話。
如果我說這位教授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為大家送上出人意料的觀點,是為了在網絡上保持一定的「存在感」,我想很多人會贊成我這種觀點。這不,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董藩教授再拋房地產言論,這一次他認為,部分人買不起房子並不意味著我國房價高,而是這些人的收入問題。
那麼,我國房價究竟高不高呢?
2020年6月之後,全國房屋均價「破萬」,這也意味著即便在各大城市長時間的樓市嚴密調控之下,房價依舊還在上漲,從趨勢角度分析,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房屋均價依舊會呈現一定程度上漲。
與房價對應的就是居民家庭收入問題了。前段時間,由總理親自蓋章承認的我國有6億人口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9億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話還歷歷在目,將兩者做個簡單比較得出,全國有大約一半的人一年收入還買不起一平方米,如果從收入角度做分析,房價真的很高了。
不過,大家也清楚,平均值多數情況下是失真的,比如1萬的均價是絕無可能在北上廣深等一超級大城市買到一平米的,但在一些資源枯竭小城市則有可能買到一套房子,這兩種極端情況都合理存在於中國,對於前者來說,最優質的的資源都在那裡,即便整座城市房價再上漲也合情合理,對後者來說,未來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一萬買來的房子依舊可能是個「賠錢貨」。
所以,判斷房價高低不能單純依靠某一指標來看,最好將城市做一些分類,比如按照經濟體量、按照人口數量、城市位置區分等等,然後再結合城市獨有的情況做一個詳盡分析,這樣才能得出一個近乎合理的答案,才能確定屬於這座城市的房價究竟算不算高。
最後,再來談談這位教授。
就我個人而言,雖然說如今是言論自由的時代,但作為一名高等學府的專家級別教授,在一些公開場合的言論還是要謹慎些好,比如,董藩教授在此次房價問題觀點上否房價收入比指標的存在意義,認為我國居民家庭收入和房價計算方式均存在缺陷,這些作為被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指標,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和論證,還是不要輕易否定的好。
偏激的言論能引發全民瘋狂討論,言論發出者必然備受關注成為「紅人」,如果僅僅是這一目的,我覺得還是要謹言慎行些,畢竟這不僅是代表著個人,更是關係著一個百年高校的聲譽問題,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