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多年的時間裡,要數中國的房價漲得最可怕,從最開始的2000元/平米,漲到2021年6月的均價1萬元/平米,就連小縣城的房價都飛上了天,更何況,像北、上、深這些一線城市,房價足足漲了20-30倍。如今在一線城市購房少則六七百萬/套,多則要上千萬/套。當地老百姓要麼乾脆買不起,要麼動用六個錢包,外加三十年的房貸,日子肯定不好過。
面對高房價、高地價,一些做實體的企業家們表達了不滿。玻璃大王曹德旺認為中國房地產泡沫過多,樓市吸納了過多本來應該流向實體企業的資金,導致實體企業發滯後房地產,國內房地產泡沫太大,遲早要崩盤。而華為任正非則認為高房價、房地價,使得企業的各項生產成本上升,也削弱了企業產品的競爭力。與此同時,格力董明珠也認為,格力是不會涉及房地產業的,否則人心容易浮躁,主業也會搞不好。
不過,也有機構和個人看好國內房地產業的,一個是中國社科院,預測今年房價上漲5%。另一個就是北師大的董藩教授,他指出,到2050年前後,全國房價將漲到9萬元/平米,同時北京房價會漲到80萬元/平米。董教授的講話,遭到很多網友的吐槽,現在北京房價從2017年頂峰時的7萬多/平米跌至6萬元/平米不到,如果要漲到80萬元/平米,至少要漲13倍,這不是在講笑話嗎?估計董藩教授是想博人眼球吧!
首先,我們覺得董藩教授應該是在複製過去經驗,過去房價2000元/平米,現在漲到6萬多元/平米,足足漲了30倍。可能在董藩教授看來,未來二三十年後,國內房價再漲了十幾倍根本也不算什麼大事。但我們告訴董教授,2000元/平米漲到6萬多/平米相對容易一些,但是現在房地產盤子大,要想上漲很艱難,因為需要大量資金來推動,即使銀行把信貸全都投向房地產市場,房價也漲不到80萬元/平米,董教授把房地產市場想得太美妙了。
再者,2019年全球最貴城市前六名,我國就佔了4席,分別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這意味著,中國居民只拿了發達國家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工資收入,卻要面對全球最高的房價。在國內的一線城市,居民即使工作30年,也買不起一套商品房。更關鍵的是,中國老百姓把錢都壓在了房地產上面了。我真的不知道,哪裡還有錢將房價炒到80萬元/平米。過去房價上漲主要還有人們要改善居住條件的需求,現在各城市房產趨於飽和,要想成交都很困難。
再次,過去房價一路上漲,最主要是財富效應,而且房地產投機沒什麼風險。現在情況不同了,從表面上看,有不少城市房價在上漲,但同樣像玉門、鶴崗、乳山、鐵嶺等中小城市房價在下跌,甚至還有大城市如鄭州、青島、煙臺、太原、濟南等較大城市房價也在下跌。投資房地產風險也開始越來越大了,投資者也要擔心房價如果不漲,會遭受巨大損失的。
最後,我國現在正在建立健全房地產長效機制,未來三至五年內將推出房產稅,將會在房產保有環節向擁有多套房產的房東徵稅。與此同時,我們看到,我國政府正在發展除商品房市場以外的其他兩個市場,一個是共有產權房市場,另一個是房屋租賃市場。未來中高收入者購買商品房,中低收入者購買共有產權房,而剛剛學校畢業參加工作的就租房子居住。將來國內的購房需求出現嚴重分流,要說將來北京房價漲到80萬/平米,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有些不切實際。
北師大教授董藩表示:全國房價漲至9萬元/平米,北京房價漲至80萬元/平米,這是董藩把過去的經歷,再完全搬到未來,有些不切實際。受到國家房地產調控,以及「房住不炒」理念的影響,國內房價很快會去泡沫化、去槓桿化,更是去投資化,回歸到原來居住屬性。等到房地產調控退出歷史舞臺後,房地產長效機制將建立健全,屆時,大家可以根據自己財力的多少,選擇是租房住,還是購買商品房或者共有產權房,屆時國內購房需求被分流,投機性需求全部撤離,北京房價不僅不會漲到80萬/平米,很有可能與當地百姓的收入掛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