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日記:開家溝村「新食尚」,不懂你就out啦

2020-12-19 臨洮那些事

窗外,雪花飄飄;

屋內,爐火正旺。

大雪時節,在臨洮縣衙下集鎮開家溝村村委會的二樓會議室裡,每周一期的烘焙小課堂如期開課。村裡的「能婆婆」和「巧媳婦」們圍坐在火爐旁,一邊喝著奶茶,一邊認真學習烘焙技巧,現場瀰漫著濃鬱的奶油香味,洋溢著陣陣的歡聲笑語,大家體會著自己動手製作美食的快樂,享受著歡樂的烘焙時光。

蛋撻、桃酥、奶茶,這些平日裡只能在蛋糕店才能買到的食品,如今都被搬到了開家溝村的烘焙小課堂上,雞蛋、牛奶、麵粉、清油,經過簡單的加工,就可以做出蛋糕店的味道,這讓村裡的婦女們驚嘆不已,而這一鄉村「新食尚」,正是由開家溝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開啟的。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深入開展,開家溝村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房屋改造了,環境整潔了,自來水通了,文化廣場建起來了,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轉起來了,特別是光伏電站給全村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2019年9月底,開家溝村整體脫貧,告別貧困,迎來富足,開家溝人從此開啟了美好新生活。

「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作為一名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靳巧安是臨洮縣老幹部局派駐開家溝村的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駐村生活讓她對村情社情民情了如指掌,同時也和村裡的婦女成為了好姐妹。

「鄉村振興離不開婦女『半邊天』,我想通過烘焙培訓,激發大家的內生動力,通過共同學習,讓他們更加熱愛生活,積極向上。」靳巧安說,自己是一名烘焙愛好者,平時在家喜歡做東西,入戶走訪的時候,她發現大家對製作蛋糕、桃酥這些甜點非常感興趣,於是萌生了在村裡開辦烘焙小課堂的想法。

當日學習的內容是小桃酥和奶茶的製作。靳巧安首先為大家演示了小桃酥的製作過程。為了方便大家學習,她專門將配料表裡的具體克數換成了比例,一碗清油,六顆雞蛋,半碗白糖,經過簡單的加工烘焙,一個個金黃酥脆的小桃酥就做好了。同樣,用一勺白糖、一包牛奶、一點兒茶葉,經過炒制、烹煮,香醇爽滑的奶茶就出鍋了,房間裡瀰漫著陣陣奶香味。隨後,大家按照步驟一步一步進行,材料配比、雞蛋打發、麵粉攪拌、上模烘焙、時間掌控,絲毫不見馬虎。

「我的孫子喜歡吃桃酥,我也愛吃。現在學會了做桃酥,在家裡就可以做了,自己做的東西,吃起來更放心,也更香。」村民楊成秀說,「我們想學烘焙很久了,現在正好是農閒時節,有時間學著做,回家我就動手試試。」

「以前愁的是吃什麼、穿什麼,現在娃娃上學不花錢,看病能報銷,黨的好政策讓咱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村民朱淑秀的話語間充滿了幸福感。

烘焙課堂上,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烘焙課實實在在地給大家教會了一些東西,不僅可以讓自己在家人面前露一手,改善家人的夥食,同時還能學到一門新技能。

讓廣大農村婦女做生活中的百變多面手,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她能量」,這正是開家溝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開辦烘焙小課堂的初衷。「純手工製作,原材料綠色無汙染,這是我們的優勢。下一步,我們計劃鼓勵部分學員開辦小作坊,駐村幫扶工作隊通過直接購買、推介銷售等形式,幫助農戶銷售。」靳巧安說。

開家溝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賈運說,開家溝村有綠水青山,將來可以結合鄉村旅遊發展,通過加大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鼓勵更多農村婦女開辦農家樂、休閒農莊,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讓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從「廚房」走向「廳堂」。

開家溝村的烘焙小課堂按照每周一期的安排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大家陸續掌握了堅果小小酥、脆皮蛋糕、披薩、奶油蛋糕、曲奇等甜點的做法。

這兩天,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們又有了新想法。

「開家溝村屬於二陰地帶,氣候寒涼,適合種植冬小麥。看著冬日裡在積雪裡沉睡的小麥苗,我們在想,可以依靠村黨組織的帶動引領,發展小麥全產業鏈。」靳巧安說,她和隊員們正在嘗試著將開家溝村的小麥製成富含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的全麥麵粉,開辦小作坊製作銷售全麥麵條和全麥饃饃,把開家溝村的優質冬小麥推廣到城區家庭的餐桌上。

「冬小麥全麥麵粉麵條,開家溝村特色農產品,請多下單。」「全麥麵條中午就可以送到您家,這就搬運去啦!」「村裡嬸嬸們做的小桃酥、油果果,好評如潮,歡迎訂購。」連日來,靳巧安和隊員們通過朋友圈、工作群和好友群,賣力「推銷」開家溝村的特色農產品。

他們說,能為群眾做點事,就值,再平凡的奮鬥,也幸福。

烘焙小課堂上,靳巧安為大家介紹蛋撻的製作方法。(新定西·定西日報記者 陳麗)

歡聲笑語做美食

烘焙課堂多趣味

一起get新技能

來源|定西日報

編輯|馬 星

責編|趙建民 楊 陽

編審|譚明強

總編|邊國鵬

相關焦點

  • 【駐村日記】開家溝村「新食尚」,不懂你就out啦~
    蛋撻、桃酥、奶茶,這些平日裡只能在蛋糕店才能買到的食品,如今都被搬到了開家溝村的烘焙小課堂上,雞蛋、牛奶、麵粉、清油,經過簡單的加工,就可以做出蛋糕店的味道,這讓村裡的婦女們驚嘆不已,而這一鄉村「新食尚」,正是由開家溝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開啟的
  • 我在「國貧縣」的駐村日記①|四川宜賓錦屏鎮慄子村駐村工作隊隊員...
    劉波(左一)到貧困戶家了解情況封面新聞記者 伍雪梅 整理日記作者: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錦屏鎮慄子村駐村工作隊隊員 劉波我們扶貧工作者只有把心沉到最基層去,為群眾悉心服務、耐心講解、真心付出,瑣碎繁雜的扶貧工作也會變得簡單而溫馨
  • 未央區駐藍田縣灞源鎮松樹溝村幫扶:讓我們說話都硬氣咧
    未央區駐村幫扶,讓藍田縣灞源鎮松樹溝村村民交口稱讚,尤其是產業幫扶更讓村裡的男女老少都受了益。  8日下午,藍田縣灞源鎮松樹溝村編織袋加工廠一派繁忙景象:車間大門口的貨車旁,七八個人手抬肩扛,緊張地卸原料、裝成品;車間裡分列兩行的電動縫紉機嗡嗡作響,在一雙雙巧手的操作下,不斷「吐」出一條條編織袋。
  • 河北移動駐沽源縣五道溝村工作隊傾心幫扶贏民心
    11月12日,在張家口市沽源縣小廠鎮五道溝村,徐萬祥大爺對易地搬遷後的新家很是滿意,對駐村工作隊的張彥生、趙毅、王彥濤也是讚不絕口。2018年以來,河北移動駐沽源縣五道溝村工作隊認真履責,積極落實脫貧政策,視群眾如親人,傾心竭力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通過紮實有力的扶貧舉措,帶動所駐村貧困面貌發生巨大改變,用真心和真情贏得了當地群眾廣泛好評。
  • 2020/3/4(914)駐村幹警戰「疫」日記:30多個日夜的奉獻與犧牲...
    駐村防控工作做得怎麼樣?遇到了哪些問題,解決得怎麼樣?連日來,湖北省漢川市人民檢察院13名駐村幹警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寫下了他們的戰「疫」日記——30多個日夜的奉獻與犧牲、責任與擔當!這些「真實」的日記,記錄著他們每天所做的一件件具體事情,沒有任何虛構和編造,是他們防控工作中的真實寫照。
  • 永州經開區加大駐村幫扶工作隊督查力度
    永州日報訊(通訊員 歐陽賦饒) 為進一步強化駐村工作隊管理,推動駐村工作提質提效。11月1日晚8時到11時,永州經開區紀委、扶貧辦人員組成督查組,通過不打招呼、不定路線、隨機抽查的方式,對經開區8個村的扶貧工作隊駐村情況進行檢查。
  • 揭陽揭西縣鯉魚溝村 窮困「鯉魚」躍龍門 成為聞名「網紅村」
    揭陽揭西縣鯉魚溝村 窮困「鯉魚」躍龍門 成為聞名「網紅村」金羊網  作者:馬燦  2020-06-05 截至2019年底,鯉魚溝村36
  • 「厚臉皮」的駐村第一書記
    二道江區鴨園鎮二道溝村幅員面積29.3平方公裡,其中林地就佔了2.8萬多畝,林地多、耕地少,地理位置偏僻,進出只有一條路,加上地處水源地保護區,產業發展受限,曾是省級貧困村。 高健是二道江區委宣傳部下派到二道溝村的第一書記,其實他本來臉皮挺薄的,一不好意思,臉就會「唰」一下變得通紅。
  • 2020年大唐碧口水力發電廠幫扶玉壘鄉馬家溝村
    嚴防死守,築牢疫情防控「安全牆」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馬家溝駐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時間到村開展防疫工作,始終奮戰在抗「疫」一線,築起了一道嚴密的「防疫牆」。第一書記高鋒放棄春節放假,於1月28日到村和村幹部一起開展全村返鄉人員排查和隔離勸導工作,其餘兩名工作隊隊員均於2月11日返崗開展駐村工作,對全村639名群眾詳細摸排,排查外來返鄉人員59名。在全村村幹部群眾齊心努力下,該村排查出返甘人員42名,來甘人員17名,成功勸返人員24人次,勸返機動車10餘輛。2020年以來,玉壘鄉馬家溝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堅持常態化管控,始終築牢了疫情防線不放鬆。
  • 昭通巾幗扶貧故事(13):大關縣人社局駐尾甲村駐村工作隊的故事
    本期講述:大關縣人社局駐尾甲村駐村工作隊的扶貧故事作為全縣唯一的一支女子駐村工作隊,大關縣吉利鎮尾甲村工作隊用行動詮釋了「巾幗不讓鬚眉」,在脫貧路上展示出「鏗鏘玫瑰」的精神和毅力。她們撲下身子,丟下家中孩子、老人不分晝夜紮根村裡,一年多來,她們的身影總是穿梭在尾甲村的田間地頭,曾經最熟悉的家人變成了陌生人,而沒有半點血緣關係的村民卻成為了她們離不開的親人。作為女同志她們不辭辛勞、不顧炎炎烈日、風吹雨打,堅持每天進村入戶,走遍了尾甲村的溝溝岔岔,崎嶇的山路布滿了她們的足跡。
  • ...虛度駐村的每一天」丨六盤水市鐘山區青林鄉海發村駐村書記林金秀
    「常懷愛民之心,擅謀富民之策,恪守為民之責」,駐村的日子裡,六盤水市鐘山區青林鄉海發村林金秀仍然保持著每換一個民情日記本,都將這句話寫在本子扉頁的習慣。  2017年4月,鐘山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員林金秀主動請纓,到了鐘山區最邊遠、最貧困的北部金盆鄉營盤村當了一名駐村扶貧幹部。8月,因深度貧困村青林鄉海發村第一書記空缺,林金秀又被調整到青林鄉海發村擔任第一書記,踏上了駐村工作新徵程。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東方市大田鎮俄樂村駐村第一書記景春林:舍家為「大家」駐村更助村
    海南日報見習記者 肖開剛 通訊員 陳詩春「褘航,在玩積木呀,還咳嗽嗎?」近日,看著手機視頻中的兒子,東方市大田鎮俄樂村駐村第一書記景春林深感愧疚,但短暫通話後,他又立即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2018年11月,景春林被省科技廳派駐到俄樂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有兩年。駐村工作以來,他舍小家為大家,跟家人聚少離多,卻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與基層黨員幹部群眾打成了一片,親如一家。符亞祖是俄樂村一名脫貧戶,也是一名老黨員,景春林經常入戶了解他的身體情況,幫助他解決困難,這讓符亞祖十分感動。
  • 腳下沾滿泥 心中裝群眾——— 一位交通駐村黨員幹部的幫扶日記
    翻開青島西海岸新區交通運輸局駐張家樓街道莊家疃村幫扶幹部戴瑩的駐村日記,這樣一段話,被當作座右銘,工工整整地寫在扉頁上。作為一名駐村黨員幹部,只有多走近群眾,把群眾服務好,多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求真務實、踏實做事,才能取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在感悟感想中,戴瑩在自己的駐村日記裡,又增添了這樣兩段話。
  • 【大山駐村見聞】小橋流水人家
    【編者按】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記者唐大山來到金沙江畔的藏東朱巴龍鄉駐村。他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有何感悟,《大山駐村見聞》將給你展示一幅幅康巴大地的發展變化圖景,描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在金沙江流域,小橋流水人家隨處可見。
  • 忙碌而充實的一天(駐村書記扶貧日記)
    原標題:忙碌而充實的一天(駐村書記扶貧日記)今年雨季提前到來,金寶村的雨量遠遠大於往年,讓人又喜又憂。喜的是旱情有效緩解,糧食、烤菸長勢較好,憂的是連續降雨,特別是幾場單點性暴雨造成道路坍塌,部分農戶房屋受損。連日來,駐村幹部冒著雨分頭到各村民小組察看災情,看到受災情況,大家心急如焚,卻又無能為力。
  • 駐村日記|駐村第一天,清華畢業的她寫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那一天,是我第一次來到雲南省德宏州芒市五岔路鄉芒蚌村的日子,也是我成為雲南省檢察院駐村工作隊員的日子。一年,不過三百多個日夜,這一段歲月並不因漫長雨季而褪色,反而因為諸多難以忘懷的經歷,成為了時間長河裡經過浪花淘漉後方現的真金,愈發熠熠生輝。難忘大山深處的巨變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來到雲遮霧繞的山村。
  • 一個派出所所長駐村扶貧的419天
    「我叫陳如亮,是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公安局黃蓮派出所所長,2018年6月19日,我到黃蓮鄉芭蕉溪村駐村扶貧,419天後的2019年8月13日,我結束了扶貧工作。我駐的芭蕉村112戶55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從當初人均收入不到1800元,脫貧後人均收入超過5000元......」這是陳如亮駐村日記的最後一頁。
  • 勇鬥洪魔的堅強砥柱——西安思源學院駐村扶貧幹部的抗洪救災日記
    即將結束這場脫貧攻堅戰,思源扶貧隊駐村「第一書記」潘滿良感慨不已,翻開兩年前的日記,那場洪災歷歷在目,成為他扶貧路上最深刻的記憶……  初次來到巴山深處的平利縣八仙鎮,山大溝壑深,雲霧繞山頭,溪流遍布溝溝岔岔,覺得蠻有新鮮感。村委會還在建設中,我和我校的楊愛老師就臨時住在鎮林業站的一間倉庫裡,住了幾天,幾乎天天都在下雨,路上不時可以看到從山上滾落的石頭。雖然我生長在農村,但是習慣了平原地區生活的我看到路上橫流的雨水和滾落的石塊,也是感到心有餘悸。
  • 長城腳下「國際文化村」懷柔區北溝村掠影
    千龍網北京10月23日訊(記者 嶽崎)走進慕田峪長城腳下的懷柔區渤海鎮北溝村,你時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外國人在悠閒散步。別看這裡偏僻,但古老的長城、優美的環境和純樸的民風卻吸引了不少「洋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