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養科技新領域人才,國內許多高校都開設了人工智慧專業。雖然人工智慧是個新興的專業,尚未形成成熟的教育體系,但它十分貼切未來的行業趨勢,做到學以致用。目前人工智慧領域人才緊缺,畢業後很好找工作也是一個緣由,因此吸引了無數學子將它填入高考志願。
有所大學能讓學生無時無刻不沉浸在研究人工智慧的學術氛圍之中。據外媒報導,在阿聯首都阿布達比,世界上第一所人工智慧大學已經建造完畢,專攻人工智慧,計劃在2021年1月份迎接第一批學生的到來。
大學的名字直接以阿聯王儲命名——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慧大學(MBZUAI),足以看出酋長國對這所大學的重視程度,也是國家經濟多樣化計劃中的一部分,有望通過培養新型人才,促進石油產業轉型。
這所大學對學生的待遇非常好,所有被錄取的大學生竟然都可以獲得全額獎學金,還有每月津貼和住宿補助、為學生買健康保險。不過,它的招生標準較為嚴格,學生數量也是驚人的少。該校表示將會從1400多名申請者中只篩選85名碩士和博士生出來,錄取比例不到6%。
谷歌中國總裁李開復博士是學校董事會成員之一,同時擔任的還有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前副主任麥可•布雷迪爵士。李開復認為,在人工智慧領域上,中美雙寡頭已經出現,中國正在迅速崛起,有趕超美國的趨勢。龐大的數據集、年輕的科技人才隊伍、進取心十足的企業家,以及強力而務實的政府政策,讓中國的人工智慧取得驚人的進步。同時中國又能提供巨額的資金支持,為培養新人才創造條件。
中國的人工智慧教育
隨著世界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中國政府也越來越重視我國人工智慧教育的發展,以培養人工智慧新技術人才為目標。據估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帶動的相關產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可見中國的人工智慧的發展前景十分可觀。雖然我國人工智慧規模十分龐大,但中國的人工智慧人才儲備在全球上只佔據5%左右,因此中國人工智慧的人才十分短缺,缺口超過500萬。
那炙手可熱的人工智慧專業到底學些什麼?
阿聯MBZUAI暫定了一套有關人工智慧核心組件的課程,包括「人工智慧的數學基礎」、「大數據處理」、「人類和計算機視覺」以及「自然語言和語音處理」等等課程。
一位目前就讀於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碩士專業的學生(微博@在下小蘇)通過視頻的形式分享了她對這個專業的認識。據了解,人工智慧專業碩士、博士階段所學的課程有人工智慧技術、模式識別等。目前本科也開設了人工智慧專業,主要是學習數學、編程和計算機技術等對數學要求比較高的專業。
如果中學生對人工智慧感興趣,要做些什麼準備工作?
這位高材生建議我們學好數學、物理和英語。數學和物理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基礎和關鍵,當然英語也很重要,因為現在人工智慧發展情況最好的地區是一些發達的英美國家,許多先進的技術也都是這些國家先發展起來的,並且許多上課使用的課本很多是全英語的,想要進一步開闊自己的眼界,必須重視英語。
對於考研生來說,考官一般會側重在本科階段是否發表過相關文章和做過一些有關人工智慧的項目,或者是有相應的實戰經歷。與此同時,考官也會看重考研生的學分績點,最重要的還是看你是否對這個專業有很大的興趣。帶著這份熱愛做科研,會事半功倍,研究成果也更具價值。畢業後薪資水漲船高的人工智慧專業,入學門檻也是較高的。
人工智慧最難的一部分就是創造力的應用。人和人工智慧的區別就是,人擁有思想和豐富的創造力。人工智慧是理想的腦力勞動者,有人類明確的指令下達,就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冗雜的任務,在最快時間內凝練出人類大腦的智慧。創造力還是人類自身的,也是最難養成的。
那麼,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未來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嗎?
事實上,人工智慧需要很大的發展空間才能完全取代人類,目前它們還是需要人類的思想和創造力來運作。它們現在的創造力水平甚至還不如小學水平,它們一般只會簡單地模仿別人。它們有時候可以做一些有創造性的動作或者隨機地說話,但是這種創造性需要建立在之前模仿的基礎之上,它們缺乏獨立的思考和創造力。
雖然人工智慧不能完全取代我們,聰明的人類可以把它作為一項輔助工具,利用它來更高效地幫助我們完成工作。有了人工智慧的幫助,我們不但可以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還可以節省出寶貴的時間,獲得更多精神上的自由。
(聲明:除STEAM在線原創文章外,STEAM在線分享和轉載的文章皆為促進STEAM教育在中國的傳播,僅做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都會註明來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後臺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