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已過,秋風起,三蛇……呃,青蟹肥。
在瓷器國,說起蟹,言必稱陽澄湖的大閘蟹。按肥二理解,陽澄湖大閘蟹,比
起土生土長的牛田洋青蟹,那是弱爆了。
這天高氣爽的時節,必須吃一吃著名的青蟹,牛田洋的青蟹。
俗話說:強龍難壓地頭蛇。肥二雖是條肥龍,但為了玩好吃好,還得找條地頭蛇。於是肥二約上了牛田洋「地頭蛇」——「鮀浦妹」,讓她帶我們去牛田洋掠蟹。
牛田洋,在礐石大橋以西,韓江榕江在此交匯出海,地域、水域開闊,是一片得天獨厚的溼地。這裡魚類豐富,附近有桑浦、礐石等山麓,吸引鳥類築巢安家,成千上萬的白鷺、燕鷗每天飛翔覓食,「落霞與白鷺齊飛,海水共長天一色」的自然美景極為常見。周末或節假日,不少市民常舉家出遊,到牛田洋看溼地、觀候鳥、吃海鮮。
▲醃鹹膏蟹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這話說得一點也不對。現在可是很多人吃過豬肉,就從來沒有見過豬跑。同樣道理,絕大部分人吃過青蟹,可就從來沒見過怎麼掠蟹。找地頭蛇帶路就是有好處,可以去看尋常難得一見的掠蟹。
在「鮀浦妹」的帶領下,肥二來到勝兄承包了十多年的蟹池,看他如何掠蟹。
下午四點多正是餵螃蟹的時間。肥二戰戰兢兢和勝兄乘竹排出海……呃,出池。竹排上載滿了青蟹的美餐——「紅肉」+螺。在蟹池中「巡邏」一圈投食完畢,竹排上還留下一點餌料。
青蟹怎麼個捉法,還真讓人期待。
▲豆醬焗蟹
原來,池裡沉放了十二個蟹簍。勝兄劃著竹排,順著紅色的浮標,逐個撈起蟹簍,挑出裡面個頭大、肉硬實的青蟹,放進船上的紅塑料箱裡。個頭小、不太肥的青蟹則被重新投進池裡。
螃蟹怎麼會自投羅網的?機關就在這個簍裡。簍上開了一個大口子,勝兄將簍沉入池底時,會將船上餘下的鮮美餌料放進簍中,吸引青蟹晚上進簍覓食。據勝兄講,現在這個季節,青蟹最當時。每天清晨五六點、傍晚四五點,是下池捉蟹的時間。因為青蟹習慣晚上覓食,所以早上的收穫好些,每天平均能收穫幾十公斤。
好奇的肥二從來問題都是很多的。
勝兄說,青蟹在池裡是不能繁殖的,因為養殖池的生態環境根本不適合青蟹產卵。青蟹的嬰幼兒時期的百分之百野生滴。農曆三月,海蟹產卵,在淺海灘涂,經常有無數小拇指甲蓋大小的小蟹棲息。附近村民會用紗網等各種容器捕撈小蟹苗,再賣給養殖場。平日村民也會經常「下溪」(下海抓魚蝦蟹),運氣好的話,也能捕到蟹苗。答:牛田洋青蟹學名鋸緣青蟹,個大、肉甜、味甘,肥美異常,是資深食客的心頭好。作為知名水產品牌,「牛田洋青蟹」能成為市場寵兒,自然得有幾把刷子。養蟹人說,蟹和人一樣,住得好,吃得好,心情好,心寬體胖,肉質當然鮮美了!住得好。牛田洋養殖基地位於榕江、韓江兩大河流交匯的出海口,水質鹹淡適中,最適宜青蟹成長。養蟹人還會抓住潮汐時間更換池水。此外,合理搭配魚蝦養殖密度,改善池塘自身生態環境,給青蟹營造舒適的居住空間。吃得好。牛田洋青蟹的飼料以「紅肉」(俗稱薄殼米)為主。「紅肉」學名「紅肉河籃蛤」,肉味鮮美,是養殖青蟹、對蝦、鰻鱺等的良好餌料。這種餌料餵養出來的青蟹,有著橘紅色的膏脂。每天清晨和傍晚,養蟹人會往蟹池投放餌料,供青蟹享用。只要餵養得當,蟹苗經過3至4個月就能上市。 答:蟹一定得新鮮,所以一定得揀活的。大小都可以,但是一定要重。拿起「一頭」牛田洋青蟹,往光源處照一照,能看出其肉質是否飽滿壯實。至於選「公」還是選「母」,據懂行的人介紹,農曆八、九月裡挑雌蟹,這個時候有蟹黃。九月過後選雄蟹。區分螃蟹的公母要看其腹部。雌蟹的腹部為圓臍,雄蟹的則為尖臍。肚臍凸出來的,一般肉質更加飽滿。(肥二)粉絲蟹煲是一道家常菜,肉蟹可做,梭子蟹也可做。粉絲吸飽蟹的鮮美湯汁,再加上粉絲本身的柔潤爽滑,吃粉絲勝於吃蟹。
(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