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5月18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喻鉲)近日的「固體飲料」事件,讓家長們對「特醫奶粉」如何選擇十分關注。那什麼是「特醫奶粉」呢?又該如何科學選擇「特醫奶粉」呢?昨日,記者採訪了武漢市第一醫院新生兒科主任王娜和兒科任選輝醫生。
王娜主任介紹,「特醫奶粉」的全稱是「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是通過食品技術調整奶粉的成分,來滿足患有特殊疾病或是特定醫療狀況寶寶的營養需求。這裡的關鍵字眼是「特殊」,也就是說對於正常的寶寶家長來說,沒有必要特別關注這一類的產品。對普通健康寶寶而言,餵養的最優選擇就是母乳,母乳中的營養成分和比例是最適合寶寶的。純母乳餵養可以滿足寶寶半歲以內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因此建議母乳餵養至少持續到孩子生後6個月。對母乳不足的寶寶可以補充嬰兒配方奶粉。
然而,對於早產、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過敏等有特殊餵養需求的寶寶,為了保障寶寶的健康成長,通常需要選擇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奶粉。面對市面上種類繁多的奶粉如何挑選?各位寶爸寶媽們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國家食品安全法的規定,「特醫奶粉」生產廠家除了需要生產和經營許可外,還必須通過食藥監管部門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審批,才能展開生產、售賣,建議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選用,避開雷區。
市面上常見的幾種「特醫奶粉」如下:
1.母乳強化劑:對於早產或者低出生體重兒,親生母親母乳是最佳選擇,母乳中的蛋白質和主要營養素的含量隨泌乳時間延長而逐漸減少,因此,可以在母乳中添加母乳強化劑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營養素,保障早產兒營養需求。母乳強化劑只是作為母乳的補充,不能單獨作為食品用於嬰幼兒,母乳強化劑的使用和用量需在兒科醫師指導下使用。
2.早產兒奶粉:早產兒配方和早產兒過渡配方(早產兒出院後配方)均屬於早產兒奶粉。當早產兒母親母乳不足或不能提供母乳,需早產兒奶粉餵養。早產兒配方奶一般適用於剛出生的早產兒,常用在早產兒住院期間;早產兒過渡配方奶主要適用於早產兒出院後持續餵養。早產兒奶的能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均較普通配方奶高,滿足早產兒生長代謝較高的營養需要。
3.無乳糖或低乳糖配方:適用於寶寶存在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或者因腸炎、腸道手術等原因導致繼發性乳糖酶缺乏時。該配方主要通過麥芽糖或葡萄糖聚合物來替代乳糖,蛋白質、脂肪等其他營養素可以滿足嬰兒營養所需,可改善患兒腹瀉,腹痛、腸鳴等消化道症狀。平時家長所說的「腹瀉奶粉」即無乳糖奶粉。
4.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適用於有高度過敏風險的寶寶比如父母曾經有食物過敏病史。奶粉中的牛奶蛋白經加工分解成小分子乳蛋白、肽鏈和胺基酸,以降低大分子牛奶蛋白的致敏性。
5.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胺基酸配方奶粉:適用於已發生有食物蛋白過敏寶寶。深度水解配方是指通過特殊工藝將易起過敏反應的大分子乳蛋白水解成短肽及胺基酸,而胺基酸配方奶粉是指通過特殊工藝將牛奶蛋白變成無敏、低分子的游離胺基酸。兩者均不含有食物蛋白,但胺基酸配方奶粉水解更徹底,營養價值低於傳統配方奶,因此在選用該奶粉時,必須在兒科醫師指導下使用。
6.胺基酸代謝障礙配方:適用於患有特殊胺基酸代謝異常疾病的寶寶。這些寶寶因為疾病因素使體內胺基酸代謝異常障礙,從而出現體格生長及智力發育障礙。胺基酸代謝障礙配方奶粉是不含或僅含少量代謝障礙胺基酸的特殊配方食品,並適當調整其他胺基酸組成以確保提供足夠的必需及非必需胺基酸。可以替代普通嬰兒配方食品,改善患兒症狀,減輕智力損害,同時為寶寶提供必要的、充足的營養素以維持其正常生長發育的需求 。例如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寶寶就要選用這一類別的配方奶。
那麼怎樣判斷寶寶餵養是否恰當?兒科任選輝醫生介紹,3歲以內寶寶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期,觀察寶寶餵養是否合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測量寶寶的體重、身長和頭圍(可大致參考下圖,單位為釐米)。若寶寶各項指標偏離正常較多,需儘快就醫。
寶寶進食後無嘔吐、腹脹、腹瀉、腹痛等消化系統症狀,且無溼疹等過敏反應,精神狀態良好,也是餵養恰當的表現,若患有特殊疾病的寶寶需要用到特醫奶粉,建議最好每3到6月到正規醫院的兒童保健門診體檢,及時調整餵養計劃。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