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注生宮乾隆時期"石契":保存完好碑文共133字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福建注生宮乾隆時期"石契":保存完好碑文共133字

  在南靖縣山城鎮注生宮,有一塊保存完好的乾隆時期的「石契」(即民居房契),當地村民一直恪守著「石契」條款,傳承純樸習俗與良好民風。同時,這塊「石契」也牽動了兩岸宗親的血脈親情。

  據注生宮理事王天降介紹,該「石契」高60釐米、寬40釐米、厚10釐米,標題為《公議禁碑》,碑文共133字,包括「不許各色人等霸佔私肥」「不許匪數聚集、開設賭場」「寮仔地不許永佃、築造廠鋪」等內容,行文質樸,少隱諱不粉飾,是當地歷史文化、社會民情的如實記錄。

  「由於碑文記載劃分土地,這裡的人習慣稱為『石契』,大家自覺遵守,歷久不磨。」王天降說,每當有臺灣宗親來到注生宮認親、進香謁祖或文化交流,大都會抄錄「石契」文字或拍照帶回臺灣,「臺灣宗親是把『石契』當作了認親標誌」。

  不僅這塊「石契」成為兩岸宗親的認親標誌,注生宮也是聯結兩岸宗親、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近年來,注生宮每年都會迎來數百名臺灣信眾前來進香朝拜,開展形式多樣的聯誼活動。

  山城注生宮,又稱「三媽廟」,主祀碧霞元君(註生娘娘,也稱送子娘娘,是閩南、臺灣一帶頗受尊奉的生育之神),是省內為數不多的專門供奉碧霞元君的宮廟之一。據當地村民介紹,注生宮始建於明崇禎年間,廟宇為磚木結構,單進單開間。廟內今尚存清乾隆、嘉慶重修碑三方,以及嘉慶年間的神龕額頂「生者眾」匾額一塊。

  據史料記載,山城注生宮於清代曾分靈臺灣。臺灣高雄市路竹鄉慧賢宮供奉的就是從南靖注生宮分靈出去的註生娘娘。因年代久遠,記載不詳,當地宗親一直不知祖宮在大陸何地,最終通過查對石碑記載,1997年終於在南靖縣山城鎮找到了同樣供奉「註生娘娘」,並與族譜記載相符的「祖籍地」——注生宮。當年,高雄市路竹鄉慧賢宮首次組團60人,前來祖宮進香謁祖。其後,慧賢宮又先後十餘次、組團上百人前往山城注生宮交流註生娘娘信仰文化。2010年,山城注生宮組團首次前往高雄路竹鄉慧賢宮開展聯誼活動,並進行繞境巡安會香祈福,受到臺灣信眾的熱烈歡迎。

  2012年10月,臺灣高雄慧賢宮、峰月宮、北德殿進香團一行132人,到山城注生宮進香,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交流活動。不少臺胞信眾表示,臺灣的註生娘娘是從福建傳過去的,每年回祖宮進香,目的也是為了回鄉謁祖,進一步深化兩岸宗親文化交流。

  如今,每年的農曆三月十八、八月十四和十一月十八,山城注生宮依次會舉行註生娘娘生日、拾福和建宮紀念日的慶典活動,兩岸信眾共聚一堂,同場焚香膜拜,共祭註生娘娘,十分熱鬧。

  本報記者 劉深魁 通訊員 饒秀峰 林順來

相關焦點

  • 老屋藏明、清時期百年古契保存完好 閣樓隱縷縷墨香
    大武夷新聞網訊近日,在建甌市磨房前路段的一處民宅,市民汪女士在祖屋拆建中,發現老閣樓上藏著不少明、清時期的古契約、古字據。據這些古契約所載時間從明朝天啟年間到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光緒、宣統年間,內容有關山場、田園買賣的民間契約和官契,另有一部分有關買賣糾紛的訴訟狀、借據、收據。
  • 湖北孝昌發現清代光緒年間石板橋 保存完好
    湖北孝昌發現清代光緒年間石板橋,保存完好 宋俊初 攝中新網孝感5月7日電 (宋俊初)湖北孝昌縣周巷鎮近日發現一座至今保存完好、橋面平整的清代古石板橋。據碑文記載,該橋建於清光緒34年。是迄今為止,在孝昌境內發現保存最完好的古石板橋之一。
  • 明清時期蒙古文碑刻述略
    明清時代的蒙古文碑刻分布地域遼闊、形式多樣、數量眾多,其不僅以獨特的載體形式保存了大量的書法篆刻藝術,而且也為研究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珍貴的文物史料,對蒙古學研究及史學考證來說是彌足珍貴的史料。明清時期碑文多為皇帝聖旨、皇后懿旨、皇子諸王令旨或帝師法旨。
  • 中國唯一紀念文字發明創造的廟宇 5000年碑文無人能識!
    全國百棵名樹之一的「柏抱槐」有4000多年的樹齡,柏樹中生長的槐樹也有近2000年的樹齡,兩棵樹同生共長,形成這一奇妙的景觀。「柏抱槐」也被民間稱為「結緣樹」,寓意朋友結緣,友誼長存;夫妻結緣,白頭到老。世界上樹齡最長的古柏,是相傳為倉頡親手所植的「手植柏」,此柏高17米,腰圍7.28米,根圍9.3米,距今已有5000餘年的歷史。
  • 建甌:老屋藏古契 閣樓隱墨香
    近日,在建甌市磨房前路段的一處民宅,汪女士在祖屋拆建中,發現老閣樓上藏著的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古契約、古字據,80多件。據了解,這些古契約所載時間從明朝天啟年間(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21--1627年)到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光緒、宣統年間,內容有關山場、田園買賣的民間契約和官契,另有一部分有關買賣糾紛的訴訟狀、借據、收據。這些契約字據大都保存完好,墨香如初。
  • 《營造法式》築城技術現身石峁 千年木頭保存完好
    《營造法式》築城技術現身石峁 千年木頭保存完好時間:2016-08-17 08:37:18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敬澤昊編輯:雖然距今已經4000多年,但這些紝木仍然保存完好。 西部網訊(記者 敬澤昊)「每築高五尺,橫用紝木一條。」
  • 棲霞山首次出土完整乾隆御碑 描寫玲峰池景色
    歷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到過棲霞山,尤其是乾隆皇帝對棲霞山鍾愛有加,他六次南巡,六次到棲霞山,題字描寫棲霞山各名勝的詩詞有119首,書寫楹聯、匾額50餘副,立碑多通,但對於在棲霞山究竟有多少塊乾隆御碑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只知現存較為完好的乾隆御碑有三通,分別是景區內試茶亭、白乳泉摩崖石刻旁的《皇甫冉陸鴻漸棲霞寺採茶詩韻》、棲霞寺內的《遊棲霞山》以及《詩六首》。
  • 京東小村的皇家傳說 乾隆為何在這裡留下御筆
    筆者最近研究丫髻山有關資料時,翻閱《乾隆帝起居注》,其中記載:「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二月,二十日庚辰,駕幸通化寺,至丫髻山行宮駐蹕。」1959年第一次文物普查資料記述通化寺的附屬文物「西邊有石山一個,用自然石頭而成,御筆字跡不清」。證明《乾隆帝起居注》所記載的,就是樊各莊通化寺了。那麼,這次乾隆從哪裡來的,又走的什麼線路呢?
  • 石氏宗祠彰顯大姓望族
    福建漳州南靖石氏宗祠 福建上杭石氏祠堂 湖北大冶石任村石氏宗祠
  • 中國已知存世最早課本現身山西 清乾隆十年成書
    該書共有三卷,成書於清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由清初大學者王步青編撰。據專家學者考證,此書為中國目前已知存世最早的課本,對研究中國古今教科書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據了解,封麵包皮上有「大學」「侯德長」五個字,由此可見,此書原屬山西靈石縣早期中共黨員、老紅軍侯德長的藏書,不知何故流散在民間。  據悉,此書字體秀麗,行距較寬,看上去清新悅目。卷一刻有「金壇後學王步青輯、子士鰲編、孫維甸尚餘乃畇爾畯校」,每頁版心均鐫有「敦復堂」三個字,背面版心下邊均鐫有「課本」二字,文前有輯者王步青撰的序。
  • 乾隆時期瓷印的鑑定與價值體現
    這八所學校的活動在康熙、雍正、乾隆、乾隆、道光和鹹豐之間有近200年的歷史。這項工作要完全展開並不容易。特別是經過丁丑兵火之難,「文物蕩然,即藏印一事,亦多散佚」(高野侯《丁丑劫餘印譜敘》),一睹八家遺制,已然。在近幾年的拍場中,「西泠八家」的作品偶一出現,必為藏家全力追逐。而現今為止,民間所知能集齊西泠八家篆的只有日本的懷玉印室。
  • 南京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近代建築群,600多年歷史,見證了風雨!
    南京總統府是中國近代建築遺蹟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建築群。總統府佔地約5萬平方米,既有中國古代江南的傳統園林,又有近代西風東漸的建築遺存。後來,一再成為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以及重大事件的策源地。南京總統府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92號,是中國近代建築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築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築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南京總統府的歷史可以說追溯到600多年前的明朝。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見證了一百多年歷史的巨變,從清朝到近代,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 長樂發現保存完好宋代燈塔!
    福州新聞網1月15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文/攝)日前,文史愛好者、高校教師高展澍在長樂區鶴上鎮湖尾村發現一座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塔。經考證,石塔所處位置為宋代港口,該塔實際上是一座燈塔。石塔高約6米,為四面五級攢尖頂結構,每級由六至七層石塊垂直堆疊而成,底座四邊平均長約1.5米。石塔每級向內縮進約20釐米,最頂層是一個四面出簷的佛龕造型。
  • 二二八事件紀念碑碑文
    紀念碑碑文共642字歷時一年,近30次會議字斟句酌,二二八事件紀念碑碑文昨天終告定案,共642字,全文如下: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消息傳來,萬民歡騰,慶幸脫離不公不義之殖民統治。療愈社會巨創,有賴全民共盡心力。勒石雋文,旨在告慰亡者在天之靈,平撫受難者及其家屬悲憤之情,並警示國人,引為殷鑑。自今而後,無分你我,凝為一體,互助以愛,相待以誠,化仇恨於無形,肇和平於永恆。天佑寶島,萬古長青。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謹立。
  • 中國唯一用「牡蠣殼」建築的房子:建於清朝時期,至今保存完好!
    中國唯一用「牡蠣殼」建築的房子:建於清朝時期,至今保存完好!廣州的景點,真的會讓你毫不猶豫喜歡上,與眾不同的是,我更喜歡的方式就是到古鎮古宅,去追尋時代的氣息,可在廣州這座一線城市中,我偶然機會下找到了這樣的千年古村,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裡有一座用牡蠣殼建造的房子,建於清朝時期,至今保存完好。
  • 南海一號博物館:沉沒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體保存相當完好
    南海一號 是一艘南宋時期福建泉州特徵的木質古沉船,沉沒於廣東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裡處,是發現的最大的宋代船隻。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初步推算,「南海一號」古船是尖頭船,整艘商船長30.4 米、寬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約4米,排水量估計可達600噸,載重近800噸。專家從船頭位置推測,當時這艘古船是從中國駛出,赴新加坡、印度等東南亞地區或中東地區進行海外貿易國。
  • 福建最值得去的古城,中國最完整的石砌古城,擁有美麗的海岸線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052字,閱讀約3分鐘導語:福建最低調的古城,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線之一。海岸線極其美麗。福建位於中國東南部,是一個經濟非常發達的省份。北有江蘇,西有江西,南有廣州。依山傍海的福建,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這裡有很多好山好水,也有很多歷史古城。福建泉州是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唐宋以來,泉州的地位日益重要。宋元時期是海外交通貿易港口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之一。位於泉州的崇武古城是一個值得一遊的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