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靖縣山城鎮注生宮,有一塊保存完好的乾隆時期的「石契」(即民居房契),當地村民一直恪守著「石契」條款,傳承純樸習俗與良好民風。同時,這塊「石契」也牽動了兩岸宗親的血脈親情。
據注生宮理事王天降介紹,該「石契」高60釐米、寬40釐米、厚10釐米,標題為《公議禁碑》,碑文共133字,包括「不許各色人等霸佔私肥」「不許匪數聚集、開設賭場」「寮仔地不許永佃、築造廠鋪」等內容,行文質樸,少隱諱不粉飾,是當地歷史文化、社會民情的如實記錄。
「由於碑文記載劃分土地,這裡的人習慣稱為『石契』,大家自覺遵守,歷久不磨。」王天降說,每當有臺灣宗親來到注生宮認親、進香謁祖或文化交流,大都會抄錄「石契」文字或拍照帶回臺灣,「臺灣宗親是把『石契』當作了認親標誌」。
不僅這塊「石契」成為兩岸宗親的認親標誌,注生宮也是聯結兩岸宗親、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近年來,注生宮每年都會迎來數百名臺灣信眾前來進香朝拜,開展形式多樣的聯誼活動。
山城注生宮,又稱「三媽廟」,主祀碧霞元君(註生娘娘,也稱送子娘娘,是閩南、臺灣一帶頗受尊奉的生育之神),是省內為數不多的專門供奉碧霞元君的宮廟之一。據當地村民介紹,注生宮始建於明崇禎年間,廟宇為磚木結構,單進單開間。廟內今尚存清乾隆、嘉慶重修碑三方,以及嘉慶年間的神龕額頂「生者眾」匾額一塊。
據史料記載,山城注生宮於清代曾分靈臺灣。臺灣高雄市路竹鄉慧賢宮供奉的就是從南靖注生宮分靈出去的註生娘娘。因年代久遠,記載不詳,當地宗親一直不知祖宮在大陸何地,最終通過查對石碑記載,1997年終於在南靖縣山城鎮找到了同樣供奉「註生娘娘」,並與族譜記載相符的「祖籍地」——注生宮。當年,高雄市路竹鄉慧賢宮首次組團60人,前來祖宮進香謁祖。其後,慧賢宮又先後十餘次、組團上百人前往山城注生宮交流註生娘娘信仰文化。2010年,山城注生宮組團首次前往高雄路竹鄉慧賢宮開展聯誼活動,並進行繞境巡安會香祈福,受到臺灣信眾的熱烈歡迎。
2012年10月,臺灣高雄慧賢宮、峰月宮、北德殿進香團一行132人,到山城注生宮進香,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交流活動。不少臺胞信眾表示,臺灣的註生娘娘是從福建傳過去的,每年回祖宮進香,目的也是為了回鄉謁祖,進一步深化兩岸宗親文化交流。
如今,每年的農曆三月十八、八月十四和十一月十八,山城注生宮依次會舉行註生娘娘生日、拾福和建宮紀念日的慶典活動,兩岸信眾共聚一堂,同場焚香膜拜,共祭註生娘娘,十分熱鬧。
本報記者 劉深魁 通訊員 饒秀峰 林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