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紀念碑碑文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紀念碑碑文共642字歷時一年,近30次會議字斟句酌,二二八事件紀念碑碑文昨天終告定案,共642字,全文如下: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消息傳來,萬民歡騰,慶幸脫離不公不義之殖民統治。詎料臺灣行政長官陳儀,肩負接收治臺重任,卻不諳民情,施政偏頗,歧視臺民,加以官紀敗壞,產銷失調,物價飛漲,失業嚴重,民眾不滿情緒瀕於沸點。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人員於臺北市延平北路查緝私菸,打傷女販,誤殺路人,激起民憤。次日,臺北群眾遊行示威,前往長官公署請求懲兇,不意竟遭槍擊,死傷數人,由是點燃全面抗爭怒火。為解決爭端與消除積怨,各地士紳組成事件處理委員會,居中協調,並提出政治改革要求。

不料,陳儀顢頇剛愎,一面協調,一面以士紳為奸匪叛徒,逕向南京請兵。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聞報,即派兵來臺。3月8日,二十一師在師長劉雨卿指揮下登陸基隆。10日,全臺戒嚴。警備總司令部參謀長柯遠芬、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及憲兵團長張慕陶等人,在鎮壓清鄉時,株連無辜,數月之間,死傷、失蹤者數以萬計,其中以基隆、臺北、嘉義、高雄最為慘重,事稱二二八事件。

斯後近半世紀,臺灣長期戒嚴,朝野噤若寒蟬,莫敢觸及此一禁忌。然冤屈鬱積,終須宣洩,省籍猜忌與統獨爭議,尤屬隱憂。1987年解嚴後,各界深感沈痾不治,安和難期,乃有二二八事件之調查研究,國家元首之致歉,受難者與其家屬之補償,以及紀念碑之建立。療愈社會巨創,有賴全民共盡心力。勒石雋文,旨在告慰亡者在天之靈,平撫受難者及其家屬悲憤之情,並警示國人,引為殷鑑。自今而後,無分你我,凝為一體,互助以愛,相待以誠,化仇恨於無形,肇和平於永恆。天佑寶島,萬古長青。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謹立。

相關焦點

  • 二二八紀念公園——以愛與寬容抹平歷史傷痛
    走在臺大醫院舊址前的常德街上,位於公園路的二二八和平公園,每到假日是親子散步、悠閒娛樂的地方。原名新公園,於二二八事件發生五十周年時1997年正式開館改名為二二八紀念公園,希望透過興建紀念館的方式,將苦難提升為進步或再創造的力量。  走進二二八公園的中間,其中深具意義的二二八紀念碑拱立在其中,當你參觀228紀念碑時,潺潺流水聲,會喚起你心中一絲絲平靜安息。紀念碑內部的尖拱、甕口欄杆代表漢民族遺物,石鋤代表著原住民遺物,流泉般的水池,更加添了一股肅穆的氣氛。
  • 「二二八」事件73周年 馬英九再向受難者及家屬致歉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2月28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今天是臺灣「二二八」事件73周年,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表示,「二二八」事件是臺灣近代史上巨大的歷史傷痛,無論如何療傷止痛,都不容易完全抒解。他再次向「二二八」、戒嚴時期不當叛亂及匪諜審判案件受難者及家屬表達歉意與慰問。
  • 【看天下】臺北「二二八」和平公園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現代史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隨後臺灣緊接著實施長達38年的戒嚴。「二二八」和平公園原名為新公園,是臺北市中心歷史悠久的公園。1996年,臺北市政府為紀念發生在1947年2月28日的「二二八事件」,改名為「二二八」和平公園。「二二八」事件及國民黨政府事後的鎮壓和清鄉工作,造成許多反國民政府的臺灣人民死傷,也加深了臺灣本省人和新住民之間,省籍、族群及文化的隔閡。
  • 臺灣一抗日紀念碑碑文被拆 原住民:感覺不受尊重(圖)
    【觀察者網綜合】臺灣屏東縣石門古戰場有一座紀念碑,碑文「澄清海宇還我河山」流露出當年當地人反抗日軍的決心。  但據臺媒11月21日報導,碑上的字跡現已被拆掉,當地民眾十分錯愕。  「牡丹社事件」後,1936年,日方在此興建銅製的「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以彰顯日軍在「牡丹社事件」中的「功績」。
  • 「二二八事件」與臺灣的轉型正義
    一些統派研究者指出,在二二八事件中,民眾穿著日本服飾,操日語,使用日式武器,唱日本國歌,發布日文戰報。而日本在國軍接收臺灣前有計劃讓臺灣物價飛漲導致,日本政府才是元兇。學者黃彰健的研究指出,二二八事件的幫兇是當時美國派駐在臺工作三名情報工作者,為了讓美國託管臺灣,處處協助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對抗長官公署。但這樣的說法雖有參考價值,但以分析和推測為主,缺乏很多事實依據,也很難受到輿論贊同。
  • 臺灣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係喺1947年2月到5月期間,臺灣所發生嘅一連串事件,其中包括官民武裝衝突、軍隊鎮壓平民、臺籍士紳被搜捕同埋殺害
  • 二二八和平公園——是臺北市裡一座綠洲式公園
    二二八和平公園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凱達格蘭大道3號,是臺北市裡一座綠洲式公園,創建於1899年,原名臺北公園。臺北市政府為紀念發生於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將其更名二二八和平公園。   公園佔地7公頃餘,內有綠地、花圃、噴水池、景觀池、音樂臺、藝術雕刻、228紀念碑、兒童遊樂園、臺北228紀念館,以及一些歷史古物和臺灣省立博物館。 靠近公園路的景觀池中有翠亭閣,周圍四座中式涼亭裡,分別堅立開臺功臣鄭成功、劉銘傳、丘逢甲、連橫的銅像,遊客多愛在此流連,或觀魚或談心,悠然自得。
  • 臺灣各界紀念「二二八」
    當日,臺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舉辦紀念儀式,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出席活動,向二二八和平紀念碑獻花並致辭。馬英九表示,「二二八」事件是一個巨大的歷史傷痛,面對歷史必須就事論事,面對家屬必須將心比心,臺當局補償「二二八」事件的誠意與行動將延續下去,永遠不讓歷史重演。
  • 寧波:修建日軍鼠疫戰紀念碑 碑文拼寫錯好幾處
    東方網9月28日消息:寧波市中心開明街和中山東路的交叉口旁,9月3日,矗立起一錐形紀念碑。通體醒目的黑色碑體引人注目。   這裡就是侵華日軍寧波鼠疫細菌戰遺址。以前這裡就有紀念碑的,為紀念抗戰60周年,新做了一個替代老的。   沉甸甸的歷史就凝刻在那黑色碑體上。但是,自新紀念碑豎立起來那天起,人們就陸續發現:碑文拼寫存在多處錯誤。
  • 基隆舉辦二二八追悼活動 市長盼不再重蹈歷史覆轍
    原標題:基隆舉辦二二八追悼活動 市長盼不再重蹈歷史覆轍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基隆市二二八紀念追悼會今天(28日)在中正公園和平紀念碑前廣場舉辦;基隆市長張通榮說,期盼不再重蹈歷史覆轍,攜手創造未來。
  • 臺灣的「二二八」事件究竟因何而發?
    關於「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是所有涉臺學者的必修課。一方面,「二二八事件」是批判國民黨反動派的材料,是來日人民政府合法性的來源;一方面,「二二八事件」業已被建構成臺灣反中意識形態的理論泉源,是「國民黨外來政權」暴力對待臺灣人民後激起後者「自主意識」的社會認識。
  • 臺灣舉辦多場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
    中新社臺北2月28日電 (記者 黃少華)今天是臺灣二二八事件發生65周年紀念日。臺北、新北、臺中、高雄等地舉辦多場追思、祈福、展覽、音樂會等紀念活動。  距臺灣光復僅一年餘的 1947年2月28日,臺北市民為前一天軍警打死商販而罷市、遊行請願,並聚集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抗議,遭衛兵開槍射擊,激起全省民眾憤怒,爆發了大規模暴動。
  • 二二八紀念公園 - 中國臺灣網
  • 【本周活動@北京】白先勇、廖彥博:白崇禧與二二八事件
    :北京大學未名講壇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理想國活動免費,無需報名 【活動流程】 1 播放「二二八事件」紀錄片(大陸首播) 2 白先勇、廖彥博對談 3 互動提問 【內容介紹】 沒有二二八,臺灣絕非現在的臺灣。
  • 白先勇披露父親白崇禧與臺灣二二八事件秘聞
    ●時隔68年,二二八事件為什麼仍然會被一遍遍提起  ●要看懂臺灣,一定先了解二二八事件  ●當年作為國防部長的白崇禧在二二八事件中起到了哪些關鍵作用  時間: 3月21日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101  主辦方:廣西師大理想國 北京大學未名講壇  嘉賓:白先勇 臺灣文學作家 白崇禧之子
  • 嘉義市景點探尋:二二八紀念公園(圖)
    1996年啟用的嘉義市二二八紀念公園,不僅是雲嘉南地區首座二二八紀念公園,也創建了島內第一座二二八紀念館;園區雖不大,卻融合了歷史文化的內涵與前衛藝術風格的設計,成為嘉義市極富人文藝術氣息的地方。  公園為平緩的山坡地形,佔地僅0.7公頃,除了紀念館外,另設有紀念碑、戶外集會的市民廣場、小花圃等,雖小巧卻十分精緻。紀念館為315坪的二層樓建築,主體融合了半地下化的覆土建築,與挑高透風的幹欄建築風格,並結合了綠色環保概念的設計,極具創意。館內主要陳列二二八事跡文物、嘉義交趾陶作品,及不定期舉行各類藝文展覽;而館中極富歷史意義的圖騰浮雕,則是整座紀念館最精彩的設計重點。
  • 皇民化、二二八與「臺獨」
    1947年2月28日發生的二二八事件是近代臺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臺獨」是由二二八而生,二二八事件所以會使一些臺灣人產生背棄中國的「臺獨」思想,照「臺獨」的說法,是因為在這個事件中,原來在臺灣光復時歡喜慶祝、熱烈真誠歡迎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因不滿祖國的腐敗惡劣統治,起而抗爭,結果中國派軍對臺灣進行了無情的鎮壓,數萬臺灣人慘遭屠戮。
  • 墓碑碑文的寫法規範參考!
    如《某某先生捐資建校紀念碑》。   2.正文   正文敘述在何時、何地、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麼好人好事,同時正文也要闡明立碑單位或個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稱或姓名,並署明立碑日期。   碑文在都能流傳後世,所以歌頌功德,寫人記事時,要客觀公正,不可虛誇事實,流傳謬語。
  • 臺灣抗戰紀念碑「還我河山」被拆 民眾大呼「抹滅歷史」
    身為牡丹社事件受害者後代的「原住民」也覺得不受尊重。文化處則強調沒有政治因素,只是想了解原來的日據字跡是否存在,拆下的字體仍存放,待研究如何呈現兩段歷史。紀念碑原貌(來源:《中時電子報》)  據了解,石門古戰場是當地「原住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牡丹社事件」遺蹟的一部分。
  • 臺灣「二二八」事件:消費和紀念
    背後隱藏的真實目的就是借228事件,來為「臺獨」路線博得同情分,為走臺獨死路壯膽。綠營不但玷汙了二二八事件的光榮,也褻瀆了慘死在國民黨暴政下的無數冤魂。把紀念日變成消費日,是島上分裂勢力的慣用手法。歷史從來不會孤立存在,它會影響著今天和未來。顛覆歷史,歪曲歷史的現像,在網絡上時常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