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麵食花樣十分繁多,比如焙子、烤饃、鍋盔、饃饃、玫瑰千層饃、白吉饃、清真白饃、饢餅、捆饃等等,可以說讓人眼花繚亂,天天不重樣。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寧夏羊排小揪面,可以說也是西北的一大特色,眾所周知,在寧夏,有一種羊十分出名,它的名字便是寧夏灘羊。寧夏灘羊主要分布在石嘴山市、銀川市、以及吳忠所轄縣、區的大荒原上。可以說,遼闊的賀蘭山東麓的山前荒原為寧夏灘羊的繁殖生長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氣候適宜、土地平坦開闊、土質堅硬,而且寧夏的天然牧場中的牧草,礦物質十分豐富,再者寧夏灘羊飲用水中礦化度比較高,具有一定量的碳酸鹽和硫酸鹽成分,所以水質是偏鹼性的。在當地,還有句老話說,寧夏灘羊就是「吃著中草藥,喝著礦泉水」長大的。
今天要介紹的寧夏羊排小揪面,就是當地的一道特色麵食,其中以吳忠地區的寧夏羊排小揪面最為地道、正宗、好吃。而吳忠地區我們在上文的開頭剛提到,吳忠地區也有飼養這著寧夏灘羊的,可以說當地特色做成的當地美食,就地取材了,光是從一程度上,就可以保證寧夏羊排小揪面中羊排的新鮮度與正宗性。但是西北太遠了,許多食客或許都空有想去的心思,但是奈何生活工作的事還有待處理,所以,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我們如何在家動手製作寧夏羊排小揪面,在可能的情況下,做到最大程度上的原汁原味的還原西北的美味。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下本次製作寧夏羊排小揪面需要用到的食材。首先我們需要準備五百克的高筋小麥粉、兩個雞蛋、適量的鹽、適量的熱水、適量的辣椒麵、三個八角、一片桂皮、兩克的丁香、兩克的花椒、五克的孜然、兩克的山柰、兩片當歸、三克的黃芪、十克的姜、五十克的老豆腐、三十克的胡蘿蔔、三十克的蘑菇、三十克的平菇、一個西紅柿、三十克的土豆、適量的香菜、適量的小青菜、以及當然少不了我們這道菜的主角、八百克的羊排。以上有些材料,好比如高筋小麥粉、熱水等等其實都是用來製作麵食的,若是吃不慣這些口感的,也可以換成你喜歡的麵條或者其他都可以,不過我們這次菜譜是為了最大限度的還原,所以一切都是重頭來。
首先我們先來製作羊排,羊排作為主角,需要提前剁成小塊,然後配菜中平菇需要撕開備用,其他蔬菜,比如小青菜等等就統統切成小塊待用即可。接著熱鍋起油,用薑片熗鍋,緊接著就加入我們提前量好重量的八角、花椒、丁香、山柰、孜然炒香,香味出來之後,就可以把香料全部撈出來。然後加入羊排,將它們煸炒到收汁為最佳,接著再加鹽和辣椒粉進行調味,注意翻炒均勻。然後便可以把當歸和黃芪都放入鍋中,再加熱水沒過羊排,開大火進行燉煮,直至湯汁濃稠到可以掛在羊排上面為最佳,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把他們都盛出來。然後開始煮臊子湯,需要我們另起油鍋,把切好的西紅柿丁放入鍋中炒出汁水,然後再加入胡蘿蔔、蘑菇、土豆進行翻炒,等到蔬菜都炒勻後,再到入羊排臊子,這時候再加一點熱水,煮滾之後再加些老豆腐繼續燉煮,這個過程大概二十分鐘左右。
而當我們在燉湯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開始和面了,首先需要把兩顆雞蛋打入五百克的高筋小麥粉中,將它們和勻成麵團,注意,要將麵團和的硬一點。然後再蓋上乾淨的溼布,醒發大概三十分鐘左右,接著我們再將麵團揉至表面光滑,接著拿出擀麵杖,用擀麵杖,將麵團擀成薄薄的面片即可,然後再用刀將它切成四釐米寬的長麵條。
這時候我們重新煮沸我們的羊排臊子湯,此時,湯也燉煮的差不多,羊排也十分的入味了,我們就可以把麵條拿起來,將它揪成大小適中的面片丟進羊排臊子湯中,等到面片煮熟之後,就可以再加入一些小青菜或者你喜歡的蔬菜都可以,這點你自由發揮都沒問題,青菜熟後,就可以關火,出鍋。如果你是個香菜黨,那麼你在吃的時候還可以加一把香菜,這碗面,香氣會更加濃鬱。
各位食客心動不如行動,不妨嘗試製作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