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有一個同事,由於她是銷售崗,每天都很忙,雖然幼兒園距離公司很近,但確實擠不出時間去接。所以,我們這些「閒人」自然而然被她打起了主意——輪流給她接孩子。
在接孩子的時候也遇到過很多囧事,比如有一次我們同事去接,結果寶貝說不認識他……同事當場楞在原地~當然,最讓我們覺得尷尬的是每次接回來之後,他第一件事必然是上廁所,注意哈,是每次,而且每次都很急的樣子。
我們當時很好奇啊,為什麼要憋一整天等到回來再拉啊?現在我的孩子也上幼兒園了,她卻沒有這個問題,所以說這是個例,並且是可以引導改正的,今天我們就來具體聊聊。
我們作為家長,要理解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是不同於家的「新環境」,只要面對陌生環境,孩子內心都會焦慮不安,從而有不願上廁所和憋尿等行為。
首先要跟大家科普一個概念,那就是「肛欲期」。
肛欲期意義很廣泛,具體的大家可以去網上搜索,但它一個具體的重要表現就是孩子會通過排便表達自己對環境的積極服從,也可以通過「憋著」來表達自己不肯屈從。所以,我們家長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孩子知道排便是怎麼一回事,其實排便不是一件丟人的事。
讓孩子了解,每個人都會排便,比如解釋便便是如何產生的,孩子明白得多了,自然就不會再對如廁這件事有恐懼了。
至於具體如何給孩子的方式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繪本。比如:《便便大象》、《拉便便好疼》、《所有人都要嗯嗯》等等都是比較好的,當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解答孩子關於便便的一些疑問,讓他們知道,這些事都是正常的,沒什麼大不了。
二、孩子不如廁,家長不要訓斥。
孩子在幼兒園對排便有恐懼是正常的,家長不要以訓斥或逼迫的方式讓孩子如廁,鼓勵並給孩子信心才是正確的訓練方式。如果家有哥哥姐姐,也可以讓大寶引導小寶如何在公共衛生間和幼兒園上廁所。
這種事情是不能操之過急的,如果成年人對孩子大小便的訓練太嚴厲,孩子就會感覺緊張,心理壓力大,會擾亂孩子控制待小編的自然節律,孩子就會變得更糟。
三、幫助孩子更快的融入環境,建立安全感。
其實很多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如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害羞或是緊張,不敢在陌生的環境和人面前做「這樣」的事。我們家長應該配合老師讓孩子更快地進入狀態,喜歡上幼兒園、喜歡上自己的老師,把自己放心的老師,建立孩子在幼兒園時的安全感。
當然,如果發現孩子長時間進入不了狀態我們既要反省自己的問題,也要考慮幼兒園和老師,是否由於人太多沒有顧及到,畢竟,孩子進入了不一樣的環境,這種心境完全不是一方就能完美解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