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幼兒園,3歲的貝貝就開始拒絕「拉臭臭」,每次即便老師問她,她也不說話。可是放學一回家,就往廁所衝,有時候還會因為著急上廁所而哭鬧,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貝貝的情況並非個例,這個問題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曾出現過,曾有報告顯示,有80%的孩子都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對於孩子們而言,原因並不固定,但是都大同小異,很多孩子不在幼兒園拉臭臭也是有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5種:
1、環境的改變讓孩子們不適應
家裡的環境與幼兒園不同,一般很多家長在家都給孩子準備了小馬桶,或者小坐便器,而幼兒園裡一般都是蹲便,環境的改變會讓孩子們有所不適。
其實不光是孩子們,成年人有時候換了環境也會出現排便不規律的情況,這其實是正常情況,只要不是長期存在,就不必過於焦慮。
2、孩子們心理作用
孩子們總會不經意間有心理暗示,覺得幼兒園的環境有很多陌生的地方,比如不願意在老師面前上廁所,或者不想與同學一起上廁所,或者會覺得很害羞,不好意思等等。
每個孩子的心理想法並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都有可能是導致孩子們不願在幼兒園上廁所的直接原因。
3、害怕與老師溝通
很多寶寶是不敢與老師溝通和交流的,他們的性格內向,比較喜歡安靜和獨處,不像外向的孩子那麼善於表達,他們更喜歡隱藏想法。
再加上每個老師性格不同,孩子們第一次去接觸老師,每個孩子性格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表現,而內向的孩子就更可能會寧可堅持回家也不上廁所。
4、幼兒園時間有規定
幼兒園裡肯定不像是在家裡,時間自由,想什麼時間去廁所都可以。幼兒園裡通常都是老師會定點問問孩子們是否願意去廁所,而有時候老師問到時可能並不想上廁所。
有時候老師問到時,雖然想去上廁所,但是好像沒有其他小朋友要去,自己也會因為害怕、膽怯等原因不敢向老師表露真實的想法,最後導致沒有上廁所。
5、害怕被嘲笑
幼兒園的孩子們都還小,有些還不會提褲子、有些不會擦屁屁、有些還會尿褲子等等,遇到這些情況,孩子們很有可能會被其他的小夥伴嘲笑,雖然孩子們都是無心的,但是就有可能讓當事人感到不適。
還有些孩子也並非沒有在學校上大便的經歷,但是因為拉了臭臭不會擦、或者臭臭太臭被老師或者同學有意無意的語言或者眼神刺激,導致孩子們不願意再去嘗試,所以可能會選擇憋回家再上廁所。
遇到這些情況究竟該怎麼辦呢?
1、引導孩子知道不拉臭臭的危害
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去了解不拉臭臭的危害,比如會造成腸胃不適,還有可能會影響便便的排出,影響身體健康等等。
其次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拉臭臭並不是什麼害羞的事,每個人都會拉臭臭,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觀念。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表達也可以通過一些繪本去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認識。
2、幫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
幫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孩子不會提褲子、不會擦臭臭、容易尿褲子等等情況都會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也會導致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上廁所。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孩子從18個月開始就要培養自主大小便的能力。
父母及時培養孩子自主排便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也會幫助孩子從生理和心理上改善這個現象。
3、增強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
很多孩子不在學校拉臭臭,也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關。
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一方面有利於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幫助孩子更好的與老師和同學溝通,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引導孩子表達出為什麼不願意在學校上廁所的原因。
4、多和老師溝通
除了以上這幾條,與老師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經常在上學放學時和老師了解孩子的情況,也有利於及時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孩子如果有特殊情況,也可以及時告知老師,方便幼兒園老師在學校幫助孩子。
總之,孩子不願意在學校拉臭臭,其實是很多寶寶都存在的情況。如果寶寶能夠每天在家規律排便父母其實也不必過於焦慮,如果孩子拒絕在學校排便,而且經常憋著回家上廁所那父母可以從培養孩子從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幫助孩子緩解。
我是陽媽@陽媽育兒大作戰 ,喜歡可以點讚關注我,育兒路上為你避坑,也會有兒童心理學和孩子性格發展相關文章推薦。(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