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的兒子(童童)今年剛上幼兒園,每天晚上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拉個粑粑再說,媽媽很奇怪便問道:「你怎麼不在幼兒園拉粑粑呢?」
童童說道:「生活老師說如果在幼兒園拉粑粑屁股會出血,出血了就不能再拉粑粑了,我害怕所以不敢在幼兒園拉」。媽媽聽後氣不打一處來,打算下學期換個幼兒園。
孩子總喜歡在幼兒園憋臭臭這件事,並不是個例,而是比較普遍存在的情況。一位寶媽曾在網上分享自家娃這種行為後,瞬間引起了網友們的紛紛討論。
網友案例:
@敷衍@:我們家從小班開始,到現在的大班都沒在學校拉過粑粑。
@半生已過:我家孩子說上課時不允許上廁所,所以我家孩子幾乎都是憋回家拉的便便。
@小涵子:我家孩子幼兒園三年基本上都是在家裡上大號,每天早上出發前拉大便,現在一年級還是這樣,已經習慣啦。
@伴你餘生:我還以為只有我家孩子是這樣呢?在學校只是小便,從來不大便,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上廁所,難道在學校忍著不難受嗎?
案例分析
看了網友們的回覆才知道,原來孩子在幼兒園憋臭臭這件事是比較普遍的情況。憋臭臭的原因或來自於心理作用、或來自於環境影響、或來自某項發育的生理功能。但不管哪種情況,家長都需要弄清楚,早了解早解決。
10個孩子9個不願在幼兒園拉臭臭,相信多數家長都有過同感。孩子寧願憋著,也不在幼兒園拉臭臭?背後的原因老師才不會告訴你,家長早了解早解決,以免對孩子造成傷害。
出於對部分老師的「心理恐懼」
像文章開頭的例子一樣,部分幼兒園老師師德欠佳,嫌棄孩子拉粑粑太臭不好照顧,所以會想方設法(通過威脅、恐嚇等方法讓孩子對在幼兒園拉粑粑產生心理恐懼感),以此來讓孩子儘量不在幼兒園拉粑粑,這樣老師能夠省心一些。
不適應新環境
孩子最熟悉的環境莫過於自己從小長大的家了,在家拉粑粑是從小建立起的一種習以為常的事,沒有緊急迫切感。但對於在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他們拉臭臭需要先和老師說,剛入園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或是不敢和老師說、再加之不熟悉幼兒園的廁所環境等,就容易出現憋臭臭的現象。
進入了「肛欲期」
1歲半~3歲的孩子,他們會進入一個敏感期叫「肛欲期」。進入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會出現憋大小便的現象,進入「肛欲期」的孩子,他們能夠充分感受到憋大小便帶來的緊張和放鬆感,一般來說「肛欲期」持續的時間會在一年半到兩年左右的時間。
孩子總憋臭臭,對孩子來說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會造成危害。家長在發現孩子總喜歡在幼兒園憋臭臭這種情況後,首先需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憋臭臭的原因,然後在找到對應的方法及時解決,以免讓孩子遭受傷害。
「心理恐懼」所致的憋臭臭,及時和老師溝通
孩子喜歡憋大便是老師所導致的情況,家長需要及時找老師溝通。如果是老師故意讓孩子產生過大的心理恐懼來達到自己省事省心的效果,這種方式絕不能接受,一定要讓老師做出改變,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不適應新環境所致的憋臭臭,及時疏導孩子,和老師多溝通
如果是孩子因為不適應新環境所致的憋臭臭,家長首先要及時疏導孩子,告訴孩子:「拉臭臭是一項身體排洩廢物的本能,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在幼兒園想拉粑粑了及時告訴老師,老師可以幫你擦屁屁,他們並不會嫌棄你的」。
不僅如此,孩子出現了憋臭臭的情況 ,多和老師溝通。可以讓老師每天問一兩次孩子要不要拉臭臭,不要憋著之類的話,能讓孩子消除陌生緊張感。
「肛欲期」所致的憋臭臭,尊重接納即可
「肛欲期」是孩子心理髮育必然經過的一個階段,家長首先需要尊重孩子的這種身體和心理變化。不要過於責備孩子、更不要產生過大的焦慮感。慢慢地引導孩子不要憋臭臭,即便拉在褲子上了,家長也不要打罵孩子,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後,溫和地告訴孩子下次如果想拉粑粑了就告訴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