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傳奇商賈就是著名的明朝首富沈萬三。富可敵國的他,在財富得不到保護的年代,慢慢鑽進了統治者的圈套,最終因為朱元璋的一分錢而被發配充軍,流放千裡。
沈萬三像
首富之路
沈萬三真名叫沈富,他還有個弟弟叫沈貴,從他們哥倆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他爹有多麼渴望財富。而事實上,他爹也實現了自己的渴求,他們家裡本來還挺富裕的,但是無奈突如其來的一場洪水加瘟疫,不僅衝走了了他家的財產,更帶走了他的母親(母親因為災難後的瘟疫而死,並非淹死)和兩位兄長。
水災過後,一無所有的父子三人輾轉來到了周莊,遂定居了下來。
好在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三人通過不辭辛勞的耕作不僅實現了自給自足,而且迅速擁有了自己的莊園。而在打下基礎後,他們開始擴大規模,在當地不斷投入精力和人力從事農業生產,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糧食生產基地,最終成為江南地區的「售糧大戶」,完成了最初的資本積累。
沈萬三 雕像
打下基礎後的沈萬三沒有繼續投身於農業生產,反而另闢蹊徑,將目光投向了海外通番。
元朝海外貿易此時還尚處於無人開發地帶,並且元朝統治者鼓勵海外貿易,對海外貿易稅收較低,發現商機的沈萬三心中一喜,毅然決定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開始將國內市場飽和但是製作精美的紡織品和瓷器運向海外,打開海外市場,而後又將海外廉價的香料藥材運送至國內。
這樣一來二去,他很快就積累了一大筆財富。
沈萬三故居
禍端初生
發跡後的沈萬三誰也不知道他有多少錢,坊間傳聞說他不僅建了一個富麗堂皇的房屋,而且隔三差五就在家裡宴請達官貴人,一次宴會光歌姬和樂師就有幾十個,門外的侍從和更夫又有60多個人。並且宴會裡各種山珍海味應有盡有,光一晚上都要消滅十多壇酒、幾十盤豬肉。甚至根據明史記載,他家的私塾先生教書時,每寫一篇文章出來,就可以獲得二十兩白銀的報酬。
如此豪奢的沈萬三也就自然而然也就引起了乞丐出身的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注意,當時朱元璋正好準備定都南京,並欲擴建應天城,好讓自己的宮城氣勢磅礴。可惜畢竟此時還剛剛推翻元朝,大家都是窮鬼,連他也囊中羞澀,於是他找到了這個便宜的結拜老哥。
沈萬三也知道都被皇帝親自找上門了,此事肯定無法拒絕,於是極為乾脆的接下了這份差事,答應協同修建宮城。對此事十分上心的他連忙聘請了一批最好的匠人,親力親為的當起了監工,結果這項工程居然比朱元璋挑選的皇家建築團完成的還快了三天。也不知道到底是員工問題,還是負責人問題,朱元璋頓時心裡有些膈應,但為了保持面子證明自己不是為了佔便宜,還是賜予了沈萬三的兒子一襲官身。
沈萬三 劇照
而沈萬三此時雖然被賞賜,但也意識到了危機,也變的誠惶誠恐,不知該如何是好。想來想去不知如何去緩解關係,畢竟當朝皇帝什麼也不缺,想著想著他突然想起來這會兒皇帝可不就缺錢嘛。這也恰好是他擅長的領域,於是沈萬三開始心底謀劃著,明著捐錢給皇帝的話,肯定有損他臉面,要不然我主動去要求犒賞軍隊?
越想越滿意,於是他向朱元璋提出了這個申請。這下可不得了,朱元璋聽完當即臉色就變了,等到在後宮見了馬皇后更是怒不可遏的吼道,一介商賈居然敢收買天子軍隊的人心,犒賞我的部隊,莫非他想造反不成,這樣的賊人必須要斬殺。好在馬皇后聽完勸了他幾句,他才慢慢恢復了冷靜。
沈萬三 劇照
一文錢之難
隨著朱元璋對沈萬三的不滿情緒越來越盛,他開始著手思考怎麼處理這個天下富商,畢竟地位差距懸殊,不好直接下手。想來想去,還真讓他想起了一個辦法。
隨後,沈萬三再次得到召見。朱元璋扔給沈萬三一枚銅錢,對他說道「他這一枚是本錢,從今天開始放在沈那一個月,每天本錢和利息一致」。沈萬三也沒想那麼多,畢竟自己家財萬貫富可敵國,小小的一文錢能掀什麼風浪,遂坦然接受了這道皇命。
可當沈萬三回家後,他又想了道皇命,於是在心裡默默計算,可隨著「一一得二,二二得四,四四十六這樣算下去」,他的心也變得越來越沉,更是冒出了一額頭的冷汗。沈萬三最終沒能交上五億多的本息,被朱元璋抓住機會抄了資產,全家人也被流放。
朱元璋 劇照
歸根到底,沈萬三的悲劇似乎和許多開國功臣一般,都因為不會明哲保身而被天子針對處理。相信哪怕沒有這齣一文錢的好戲,他依舊逃不過這樣的下場,畢竟作為一個渾身上下充滿誘惑力,而又沒有威脅的「香餑餑」,只要有能力,誰不想去咬一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