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什麼時候站立?這三種行為的站立要立即喊停,影響腿部發育

2020-09-05 今晚就來咯

嬰兒大運動發展具有自發性,孩子究竟什麼時候可以站起來,和孩子自身的發育有關,同時也和家長的養育有關。

決定孩子站立早晚的因素

大運動發展的速度

三翻六坐八爬是嬰兒大運動發育的平均時間,但是具體到每個孩子身上時間是不同的。這個時間還和大人的撫養方式有關。

《兒童心理學》中說孩子發育的順序已經被寫在了基因裡,但是速度卻和撫養人有著很大的關係。

如果家長經常鼓勵嬰兒進行爬行,自然對於腰椎和下肢力量的鍛鍊會更多,所以家長的幹預也會影響嬰兒站立的時間。

孩子的體重

人們形容嬰兒總是說白白胖胖,小胳膊小腿就像是白白胖胖的藕節,看起來特別可愛。事實上這樣白白胖胖的寶寶在大運動發育上具有先天的劣勢那就是胖寶寶不喜歡動,相對於瘦寶寶,胖寶寶的下肢力量需要更多,所以大運動發育會比較遲。

嬰兒出生的時間

和足月寶寶相比,早產兒是需要按照矯正月齡來算的,因為早產,很多早產兒的後天發育和正常同月齡的足月寶寶相比,大運動往往會比較落後,孩子站立,走路的時間都會比較晚。

遺傳因素

孩子大運動發展的時間,出牙的時間,在嬰兒階段的發育速度都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所以如果父母中有一方在嬰兒期大運動發育比較遲,孩子很可能也會站的比較晚。

嬰兒站立需要滿足兩個因素

1、骨骼發育:脊柱出現頸前屈;胸後曲;腰前屈,一般需至少9-10個月;

2、肌肉發育:嬰兒會從趴著抬頭;翻身;到自行爬/坐,也要8-9個月的時間。

如果骨骼和肌肉發育未達到滿足站立的前提,而人為託著孩子的腋下站立,甚至蹦跳,對嬰兒脊柱和下肢發育不利。

嬰兒爬行的時間在7-9個月,所以孩子站立的時間在9-11個月,有的寶寶站立的比較早會在8個月左右開始嘗試站立。

如果孩子有下面的表現證明身體做好了準備。

看孩子是否有站立的意識,當孩子的身體做好準備,寶寶自己會有站立的意識,會嘗試著想要扶著東西站起來。

看孩子站立的姿勢。孩子如果可以自己扶站,父母可以觀察寶寶腳掌的著力點,如果雙腳著地,看起來很輕鬆,證明孩子做好了準備,如果是腳尖著地,就不要讓寶寶嘗試站立了。

因為嬰兒之所以不能過早站立,是因伸肌和屈肌張力不協調。只有協調,才可站立。

寶寶處於生長發育旺盛階段,骨結構以軟骨成分為主,骨骼富有彈性,可塑性強,肌肉的力量比較薄弱,骨骼容易彎曲變形,在身體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只能適得其反,影響嬰兒的腿部發育。

寶寶學站立的過程這幾件事情不要做

不要扶著寶寶在大人腿上蹦跳。五六個月的嬰兒會開始在大人腿上蹦跳,這是一種慣性反射,並不是孩子已經會站立了,過多的蹦跳並不適合嬰兒腿部發育。

大人不要扶站。當腿部力量不夠,伸肌和屈肌不能協調的時候,孩子扶站過久反而容易出現O型腿。

腳尖著地對嬰兒下肢發育不利。腳尖著地代表孩子腿部沒有力量,腿上肌肉不協調,一旦出現腳尖著地,就不要讓孩子站立了。

不要用學步車。學步車會導致嬰兒腿部發育畸形,因為學步車很多嬰兒是腳尖著地,並且腿部發力方式和站立的方式不同,長時間坐學步車容易導致嬰兒腿部O型。

幫寶寶學會站立父母多做這兩件事

提高爬行難度

當孩子開始站立之後,下肢重力會增加,所以可以在學站之前讓孩子多爬行,爬行可以鍛鍊腿部協調,可能鍛鍊腰部和背部的肌肉。提高孩子爬行的難度,可以通過爬行難度增加腿部力量,而且爬行可以鍛鍊孩子全身的協調性。

可以在寶寶爬行的時候設置障礙物,比如枕頭,被子甚至斜坡。

讓孩子玩蹲-起遊戲

扶著孩子的胳膊,讓寶寶站在床上或者墊子上,扶著寶寶腋下起立,在孩子腿快要伸直的之後開始下蹲,通過起立-下蹲來練習寶寶腿部肌肉。

這個遊戲最好在孩子熟練爬行之後還沒有開始學習站立的時候去做,不要時間過早。

父母應該做的是尊重孩子大運動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儘量引導孩子比如多做爬行練習。

相關焦點

  • 寶寶學習站立並非越早越好,不滿足這3點,學習站立影響腿部發育
    一、為什麼很多家長喜歡讓孩子早學會站立1、想要驗證孩子的腿部發育是否正常不知有些媽媽是從哪裡聽來的傳言,說孩子早早學會站立說明腿部肌肉很有力量,體質就會很好,而且身高發育會很好。很多的父母在對孩子進行肢體力量鍛鍊時,往往都會選擇讓孩子學站立的方式。崔玉濤老師說,不要去按照成人的意願和想法去養育孩子,更不要對孩子進行「拔苗助長式」方式和方法來幫助孩子提前發育和成長。要遵循孩子身體的自然成長規律,才是健康科學的成長過程,才更利於孩子身體正常健康的發育。過度幹涉孩子的身體成長會破壞孩子身體成長的自然規律,還會帶來不良影響。
  • 有人說,過早站立影響寶寶腿部發育,後果很嚴重
    「寶寶6個月自己能扶著東西站起來了,聽說過早站立不好,我要不要阻止呢?」 「孩子1歲了,一直沒敢讓他站過,擔心o型腿。現在感覺他腿軟,不會走路,要怎麼幹預呢?」 最近陌陌媽媽留言諮詢也是關於陌陌站立的問題。
  • 寶寶過早站立會影響腿部發育嗎 需要幹預禁止嗎?
    在孩子還不會走的時候,家長們也是操碎了心:寶寶6、7個月放在腿上還不會跳,就怕是發育慢了;但要是6個月就能扶著東西站起來了,又擔心是過早站立,會影響腿部的發育......為了幫助家長們消除內心的焦慮與疑惑,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寶寶的站立問題。1、寶寶什麼時候可以站立?
  • 寶寶過早站立會影響腿部發育嗎?需要幹預禁止嗎?
    在孩子還不會走的時候,家長們看寶寶6、7個月放在腿上還不會跳,就怕是發育慢了;但要是6個月就能扶著東西站起來了,又擔心是過早站立,會影響腿部的發育。 為了幫助家長們消除內心的焦慮與疑惑,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寶寶的站立問題。 1、寶寶什麼時候可以站立?
  • 寶寶七八個月就想站立,會影響腿部發育嗎?寶寶學站的要點請收好
    O型腿是否和站立有關?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只要孩子是自發的行為,不是大人強迫的,就說明孩子已經發展到相應的階段,不會影響身體發育。最後,發現寶寶有能力一隻手扶站以後,可以鼓勵他不藉助欄杆獨自站立。家長扶住寶寶,讓他站在床上,穩定之後,撒開手,讓他試著站立,看他要倒的時候,趕緊去扶住他。如此進行下去,寶寶慢慢就具備獨佔的能力。第三、控制時間因為寶寶的骨骼仍然在發育階段,所以每次站立不要太長時間,可以進行幾分鐘後,讓寶寶休息。等他有興趣的時候再開始練習。
  • 寶寶太早學會站立會影響到身體發育,那什麼時間合適呢?
    過早學會走路,身體的重量會增加脊柱和下肢的負擔,久而久之會使脊柱和下肢變形,很容易形成X形腿和O形腿,不僅影響孩子的外表,而且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孩子不應該過早走路,那麼什麼時候是最佳站立時間?在這個階段,嬰兒可以學會站立,也可以自己站立一段時間,但是每次的時間不要太長,保持五到十分鐘。一天站兩三遍即可。
  • 過早讓寶寶站立,對寶寶有什麼影響?
    但是,這種過早發育的行為對於寶寶來說其實只一種傷害,是不利於寶寶身體的發展的,寶寶的成長還是要根據時間規律來。那麼,過早讓寶寶站立,對寶寶有什麼影響?如果寶寶太早月份站立,就很容易發展出脊椎以及骨盆發育不對稱,以及脊椎彎曲等的問題,這都是發育早期由於姿勢壓力導致的骨骼畸形發展的結果。因此,寶寶太早站立脊椎的生理彎曲也沒有形成,這種情況之下,是很容易造成身體脊椎的負擔,影響骨骼正常發展。
  • 小寶寶什麼時候可以站立?過早站立有危害,練習扶站有技巧
    那麼,寶寶到底什麼時候可以站立呢?寶寶出生的第一年,是大動作發育最快的一年,站立、行走也是寶寶成長發育的裡程碑,而大動作發育與寶寶自身的發育有關,同時與家長的養育方式也有關。過早長時間讓練習寶寶站立的影響:當寶寶骨骼還沒有完全發育到能支撐身體的全部重量時,如果過早幹預寶寶站立、走路,就有可能對寶寶的脊柱和下肢造成損傷,出現我們常見的腿部異常現象,O型腿、X型腿,有的還會影響到寶寶走路的姿勢,比如
  • 七八個月的寶寶能不能站立?不看月齡,滿足兩個條件就可以
    七八個月的寶寶喜歡站立,可以讓他站立嗎?嬰兒發育需要尊重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有的寶寶本身發育的速度比較快,八個月左右孩子就可以扶著站立,但是有些寶寶的站立只是一種生理本能,家長可以仔細觀察,孩子站立的是腳尖著地的,這證明孩子的腿部力量並沒有發育好,那麼我們如何來判斷,孩子的站立姿勢是否正確呢?
  • 寶寶過早學站立對發育有什麼影響
    過早地訓練小寶寶學站立、學行走的危害1、小寶寶的下肢、腰背部的骨骼和肌肉發育尚不成熟,則可影響其正常的生長發育,甚至造成某些後患。4、在行走時,為了防止跌倒,小寶寶兩大腿需擴大角度分得更開,才能求得平衡,這就使身體的重心影響了正常的步態,時間一長,便會形成「八字步」,且在行走時,呈現左右搖擺的姿勢。
  • 嬰兒過早站立的不良後果
    一般來說,嬰兒過早站立引起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是造成孩子的脊柱出現側彎 因為孩子在站立的時候,脊柱的受力往往是比較大的,孩子的年齡比較小,脊柱周圍的韌帶沒有發育完全成熟。這就會引起脊柱的側彎發生率大大的增高。
  • 寶寶學站立,太早太晚都不好,學站立期間要注意這3件事
    不要過早站立,容易出現羅圈腿,就是人們所說的o型腿。一、寶寶什麼時候可以站立按照大運動發展的順序的話,是從寶寶會坐、會爬之後,剛開始她會無意的扶著東西想站起,大概在9個月左右,能扶著東西站穩,而9個月之前只能扶著東西站一會兒,因為寶寶腿部力量還不足,所以能站立的時間非常短。如果你家寶寶已經能扶著椅子或者沙發站起來了,這時家長不用太過於擔心她腿部支撐問題。
  • 若不滿足這2個條件,會影響腿部發育哦
    寶寶走路需要滿足這兩個條件,如果不能滿足,那麼就很可能會影響腿部發育。1、骨骼發育骨骼發育上,需要等到脊柱出現頸前屈、胸後曲、腰前屈才行。一般來說,這需要至少十個月到一年的時間,雖然也有些寶寶不到一周歲就學會走路了,但太早學站立、走路會容易對骨骼產生重壓,影響發育。2、肌肉發育骨骼是寶寶站立的支撐,想要走起來,還是要靠肌肉的力量。
  • 寶寶什麼時候站立,什麼時候走路,會有很多細節你會忽略
    每一個孩子到了一定階段就會做他可以做的事情了,什麼時候該爬什麼時候該走路什麼時候該跑步,似乎是水到渠成的過程。每個嬰兒具體什麼時候能坐、能站、能走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的發展情況不同,不能因人而異。絕大多數情況下,小嬰兒都是先學會爬,再慢慢學會站立起來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家長希望孩子更早的站起來,就幫助孩子進行站立,這種刻意的訓練寶寶站立其實會對寶寶脊柱和下肢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傷的。一些寶寶出現的圓圈型腿也是由於過早站立而導致的。
  • 如何鼓勵嬰兒站立?你寶寶學會站立的跡象?
    【如何鼓勵嬰兒站立】 在9個月後,大多數嬰兒將開始嘗試獨立。學習如何通過這些簡單的日常生活來鼓勵你的孩子的站立技巧。一、把他的嬰兒床變成一個安全的地方嬰兒很有可能會首先站起來嬰兒車,嬰兒床欄杆在完美的高度他很容易抓住,在準備的時候,把床墊移到最低的位置
  • 寶寶的O型腿是過早站立導致的?訓練寶寶站立,家長試試這2招
    那麼寶寶到底什麼時候可以站立呢?有些寶寶發育得較快,可能在10個月左右就可以走路了,而有些寶寶則發育得慢一下。當寶寶可以自己藉助於板凳、桌子站起來了,家長不需要過多地擔心寶寶的身體問題。在寶寶的生長發育過程中,一旦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就會有什麼樣的能力去嘗試做事情,順其自然地發展。過多的人為原因去限制寶寶的行為反而不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
  • O型腿、X型腿,多是因為過早站立,不滿足兩個條件,別強求娃站立
    而紙尿褲只接觸嬰兒的髖關節和大腿根部,對小腿的影響幾乎沒有,所以更談不上造成O或X型腿了。一般來說,小孩子「三翻六坐八爬」,也就是平均三個月的時候會翻身,六個月的時候能獨立坐著,而到八個月的時候會爬行。站立和行走會出現在接下來的一到三個月內。孩子有自己的生長發育速度,有的快些有的慢些,但總有些家長心急上火想要「速成」。
  • 知道 | 鳥睡覺的時候為什麼要單腿站立?
    通過觀察火烈鳥的行為,並記錄環境的溫度,發現隨著溫度降低,火烈鳥單腿站立的比例明顯增加,並且在溫度低的水裡單腿站立的比例尤為明顯。溫度降低可以增加火烈鳥單腿站立的比例,支持了有利於保暖觀點。,身體要向站立的腳傾斜,才能保持重心和支撐腳在一條線上,保持平衡(圖 B)。
  • 寶寶學站立 過程短卻很重要!
    另外切記,趴是大運動發育基礎,最好是學會了爬再訓練孩子站立,否則孩子學會了站立就不會再練習爬了。所以,多訓練一下寶寶趴和爬吧。  嬰兒能夠自行站立的前提  1、骨骼發育:脊柱出現頸前屈;胸後曲;腰前屈,一般需至少9-10個月;  2、肌肉發育:嬰兒會從趴著抬頭;翻身;到自行爬/坐,也要8-9個月的時間。
  • 寶寶多大學會站立?這2點或許是「關鍵」,新手爸媽別踩雷
    相信很多新手媽媽都聽說過三翻六坐八爬,這句話是寶寶運動發育的平均時間,很多媽媽會問,那麼寶寶什麼時候可以學習站立呢其實每個寶寶情況不一樣,學會動作的時間也會有所區別,正常情況下寶寶學會站立的時間是9—11個月,這時候寶寶的骨骼和肌肉發育都能夠滿足寶寶站立的需求,慢慢門可以觀察寶寶的行為,看寶寶是否有站立的意識,當寶寶有站立意識時,寶寶會嘗試藉助外界物體來支撐起自己站立起來,這時候就說明寶寶已經做好了站立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