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娃後,家長們就面臨著各種育兒問題。在孩子還不會走的時候,家長們也是操碎了心:寶寶6、7個月放在腿上還不會跳,就怕是發育慢了;但要是6個月就能扶著東西站起來了,又擔心是過早站立,會影響腿部的發育......
為了幫助家長們消除內心的焦慮與疑惑,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寶寶的站立問題。
1、寶寶什麼時候可以站立?
一般嬰兒出生後2~3個多月大時會用手臂支撐俯臥抬頭,4~6個月時會翻身,7~8個月時會爬行,9~10個月左右能拉物站起,1歲左右時會獨站然後到行走。
一般來說,6個月左右,扶著寶寶腋下,他的雙腿可以支撐身體,有些寶寶興奮時會表現為彈跳;7~8個月,可以在大人的幫助下,扶著東西站立一會兒;9~10個月,雙腳已經有力量支撐身體,能自己拉物站起及坐下。
但孩子發育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有的孩子稍微早一點,有的稍微晚一點也是沒關係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揠苗助長」,比如有的家長看別人家的寶貝七個月就能扶站了就很著急,每天讓自己家的也學習站立,那這樣就是不對的。
寶貝如果是自己扶著床欄站起來的,那是不需要幹預的,說明寶寶的發育可以支撐自己的重量,但如果寶寶還沒有扶站的欲望,家長不可強迫這麼做,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家長需做的是引導,可以給孩子提供爬行墊、圍欄等扶站環境,讓孩子自己玩,有助於孩子學習爬行和扶站。
2、寶寶過早站立需要幹預嗎?
有些寶寶發育比較快,早早地就能扶著東西站起來,家長就擔心過早站立會不會不好,想要採取點辦法去幹預一下。
但其實並沒有證據指出,過早站立對寶寶有什麼影響。寶寶自發的行為,說明寶寶的肌肉以及骨骼做好站立的準備了,家長不用阻止,保證寶寶周邊環境安全即可。
在發育過程中,寶寶一旦達到某種程度,獲得某種能力就會不斷嘗試,這樣能激發他的自信心。我們要尊重孩子這個天然的學習者,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勇於嘗試,適當協助而不是時時、事事幹預。
3、家長們應該如何引導?
學步前的正確引導方式:
在1歲前,儘量讓寶寶在床上或地面柔軟的墊子上學習爬行。爬行是小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它處於「坐」和「走」之間,是小寶寶開闊視野、認識世界的好方法。
同時,又鍛鍊了小寶寶軀幹,讓小寶寶的大運動發育處於一個良好的發展狀態。爬行時小寶寶必須把頭、頸抬起來,胸、腹離地,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這不僅使手、腳、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鍛鍊而逐步發達起來,而且爬行又是一個全身動作,必須靠手、腳運動協調才能爬行的好、爬行的快,所以爬行可以使小寶寶身體的平衡協調功能得到完善,從而為以後站立、行走和跳躍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寶寶學會爬行以後,擴大了視野和接觸範圍,通過運用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刺激了大腦使之更加聰明,從而促進了各方面的協調,對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與其焦慮寶寶發育是不是有問題,不如定期帶寶寶來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檢查,綜合評估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守護寶寶的健康成長。
兒童保健科門診時間每周一至周日8:00-12:00 13: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