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俄新一代飛彈列車還能像「手術刀」那樣鋒利嗎)
俄羅斯北方名城聖彼得堡有座「火車博物館」。進入博物館大門,人們的目光首先會被一列飛彈列車吸引。這件展品是冷戰時期大名鼎鼎的SS-24「手術刀」鐵路機動型洲際彈道飛彈。俄羅斯是世界上唯一實戰部署過鐵路機動型洲際彈道飛彈的國家。
去年12月10日,俄羅斯戰略火箭兵副司令安德烈·菲拉多夫表示,俄羅斯近期將重啟鐵路機動型洲際彈道飛彈項目。
SS-24為三級固體燃料洲際彈道飛彈,由烏克蘭「南方」結構設計局於1969年開始研發,歷經20年,1989年裝備部隊,起飛質量65噸,可攜帶10個35萬噸當量分導式彈頭,射程13000千米,圓概率誤差260米。蘇軍和俄軍都對該型飛彈引以為豪,將其命名為「棒小夥」。
飛彈列車由牽引車、指揮控制車、電源車、發射車及生活車組成。3節發射車,每節搭載1枚飛彈。飛彈儲存在發射筒內,車廂頂棚打開後即可發射。平時,飛彈列車儲存在基地的加固隧道內,可在距離基地1500千米範圍內的專用鐵路線上作戰巡邏。
鐵路機動型飛彈能進一步降低被偵察和發現的概率,提高生存力。SS-24飛彈列車外觀與普通列車一樣,偵察難以發現。據估算,飛彈列車駛離基地後,要持續跟蹤鐵路網上機動的飛彈列車,需動用15顆偵察衛星。SS-24飛彈曾進行過1次發射,美國未能在發射前後鎖定飛彈列車方位。
1993年,葉爾欽和布希籤署了2000年生效的第二階段《美俄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其中規定,SS-24飛彈應在2007年前全部銷毀。俄國內普遍認為,葉爾欽在該條約上向美國作出了過多妥協。2003年,俄羅斯開始退役SS-24飛彈,並於2005年執行完畢。
俄羅斯之所以同意銷毀SS-24飛彈,一方面是當時為了爭取西方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部分的飛彈設計和生產設施在蘇聯解體後歸屬了烏克蘭,造成飛彈技術保障難度大。俄羅斯將其退役後,可將節省下來的經費用於研發和部署「白楊」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