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人逝世之後,就一直信奉死者為大、入土為安等說法。並且古人的觀點是,人逝世後是要去往極樂世界的,所以對喪葬禮儀十分地重視。這這些禮儀中,其中有一條規矩就是要將死者的臉蓋上,這是為什麼呢?
在這個規矩的後面,還有一個歷史事件。在春秋戰國時,各路諸侯互相殺伐,連年徵戰。而大家都知道一個故事,就是吳王夫差打敗了楚國,並且俘虜了越王勾踐。關於如何處置勾踐,吳王和臣子們商量了很久。而吳王的大臣伍子胥非常堅定地建議吳王直接殺掉勾踐,斬草除根,勉絕後患。可是吳王反倒聽信了讒言,沒有殺勾踐不說,還反手殺了伍子胥。
伍子胥一腔忠誠,熱血為國,卻被吳王誅殺,心中有滔天的冤屈。在死之前,伍子胥說,在我死後就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放在東門上,我要看看吳國是怎麼滅亡的!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勾踐臥薪嘗膽,後來率領兵馬,滅掉吳國。而吳王這時候悔恨交加,他告訴手下的人,在他死後把臉蓋上,他沒有臉面去見伍子胥。
就這樣,人在去世後把臉蓋住,就成了一項不成文的規矩。在當今現代社會我們已經知道,人的生老病死都是一種正常的生命現象。至於人死蓋臉這種行為到底是不是從那時候流傳下來不能肯定,但是這種行為,是有一定依據的。
首先就是為了防止假死情況的發生。在古代,醫療水平不發達,很容易就會出現誤診、誤判。人如果只是昏厥假死,但是一般人很難判斷,而家人也只能準備後事。可以想像,如果這個人醒來發現自己已經被賣掉了,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於是古人就想出了辦法,一就是蓋臉。人在假死情況下,仍舊還有微弱地呼吸,這樣蓋一張紙,過一會兒口鼻部位就會被打溼發潤,大家就能發現這種情況。二就是停屍三天,一來方便遠方的親戚朋友來弔唁,二就是為了觀察死者的生命體徵。
還有就是為了避免死者家屬的過度悲傷。失去親人的悲傷是非常巨大的,在很長一段時間會茫然若失,有些人還為因為過度悲傷,情緒失控而昏倒。所以把死者的臉蓋上,避免讓家屬看到而過度地悲傷。
也有一點是為了維護死者的尊嚴。人死之後,全身僵硬,面部青白,看起來比較比較陰森,用紙遮上,保全死者生前的好形象。其次如果是夏天,會受到蚊蟲叮咬,會破壞死者的容貌,所以用一張紙來蓋住。對這種習俗,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