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說過我國有4個「天下第一泉」,那麼這4個泉又各有什麼特色呢?接下來我們一一給大家介紹。
中泠泉,人稱「天下第一泉」,位於江蘇處鎮江市西北長江南岸的金山上。中泠泉亦稱揚子江南零水。用中泠泉水沏茶,茶味清香甘洌。據唐代張又新《煎茶水記》載,品泉家劉伯芻對若干名泉佳水進行品鑑,較水宜於茶者分七等,而中泠泉被評為第一,故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譽,自唐迄今,其盛名不衰。
真正的中泠泉水極為難得,該泉之水原來在波濤洶湧的江心,汲取其泉水極不容易。《金山志》記載:「中泠泉,在金山之西,石彈山下,當波濤最險處。」據說古人汲水要在一定的時間。「子午二辰(即白天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夜間23時至凌晨1時),還要用特殊的器具——銅瓶或銅葫蘆,繩子要有一定的長度,垂入石窟之中,才能得到真泉水,若淺若深或移位於先後,稍不如法,即非中泠泉真味了。無怪當年南宋詩人陸遊在遊覽此泉時,曾留下這樣的詩「銅瓶愁汲中濡水,不見茶山九十翁。」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有詠泉詩曰:「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北鑄文淵,男兒斬卻樓蘭首,閒品《茶經》拜羽仙。」
近百年來,由於長江江道北移,南岸江灘不斷漲大,中泠泉到清朝末年已和陸地連成一片,泉眼完全露出地面。後人在泉眼四周砌成石欄方池,池南建亭,池北建樓。清代書法家王仁堪寫了「天下第一泉」5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刻在石欄上,從而使這裡成了鎮江的一處古今名勝。
谷簾泉,世人並稱「天下第一泉」,在江西九江廬山主峰大漢陽峰南面康王谷中。相傳唐代名人陸羽遍遊全國的名山大川,品嘗各地的碧水清泉,按衝出茶水的美味程度,將泉水排了名次,確認廬山的谷簾泉為「天下第一泉」。谷簾泉經陸羽評定,聲譽倍增,馳名四海。歷代文人墨客接踵而至,紛紛品水題留。宋代王禹偁考究谷簾泉後,在《谷簾泉序》中說到此泉水:「其味不敗,取茶煮之,浮雲散雪之狀,與井泉絕殊。宋代王安石、朱熹、秦少遊、白玉蟾等都饒有興趣地遊覽品嘗過谷簾泉,並留下絢麗的詩章。
玉泉,乾隆皇帝欽定的「天下第一泉」。在北京西郊玉泉山東麓,在風景秀麗的頤和園可以看到玉泉山上的高峻塔影和波光山色。明代蔣一葵在《長安客話》中,對玉泉山水作了生動的描繪:「出萬壽寺,渡溪更西十五裡為玉泉山,山以泉名。泉出石罅間,諸而為池,廣三丈許,名玉泉池,池內如明珠萬鬥,擁起不絕,知為源也。水色清而碧,細石流沙,綠藻翠荇,——可辨。池東跨小橋,水經橋下流入西湖,為京西八景之一,曰『玉泉垂虹』。」
清乾隆皇帝是一位嗜茶者,更是一位品泉名家。乾隆在《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說;「則凡出於山下,而有洌者,誠無過京師之玉泉,故定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乾隆御封「天下第一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位於濟南趵突泉公園濼源堂之前。近據專家考證,趵突泉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至我國的商代,迄今長達三千多年。「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噴湧不息的特點。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趵突泉:「泉源上奮,水湧若輪。」
趵突泉水從地下石灰巖溶洞中湧出,其最大湧量達到24萬平方米/日,三窟並發,浪花四濺,聲若隱雷,勢如鼎沸,出露標高可達26.49米,「趵突騰空」為明清時濟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18℃,嚴冬,水面上水氣嫋嫋,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
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飲用水。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時帶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濟南品嘗了趵突泉水後,便立即改帶趵突泉一路飲用,並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