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A類目標:獨立完成挑戰單,明確圓的周長跟直徑(或半徑)有關,能對圓周長與直 徑的關係進行合理的猜測、驗證。
B類目標:通過課堂對話達成共識:(1)在探索圓周長與直徑的數量關係中,理解圓周率;(2)通過數學實驗,發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C類目標:體會數學實驗的價值,激發進一步探索數學(圓周率)的興趣。
第一板塊:自我挑戰,遭遇問題。
課前挑戰:
1.思考:圓的周長跟什麼因素有關?
2.圓的直徑的2倍與圓的周長相比,誰大誰小?為什麼?
3.圓的直徑的4倍與圓的周長相比,誰大誰小?為什麼?
4.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猜想並驗證「圓的周長」與「圓的直徑」之間的關係。
5.請提出你感興趣的新問題。
分析:
從學生的挑戰單反饋來看,學生都能直觀感知到圓周長與它的直徑(或半徑)有關,直徑越大,圓周長越長,如何進一步「量化」(精確)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到底是多少?圓周率為什麼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怎樣快速、精確地計算出任意一個圓的周長?這些問題需要對話,需要聚焦,更需要去做數學實驗,去推理……
與得到結果相比,經歷探索過程更美妙。
第二板塊:聚焦問題,展開對話。
師:什麼是圓的周長?你覺得圓的周長跟什麼因素有關?
生1:圓的周長就是圓一周的長度。比如這個圓(手指著圓)最外面一圈曲線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
生2:同意,並且圓的周長跟它的直徑(或者說半徑)有關,直徑越大,圓的周長就越大。
師(隨即出示挑戰單):都認同這位同學的說法嗎?
生:認同!
師:圓的周長跟它的直逕到底有什麼關係呢?會不會存在著一種神秘的數量關係?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聚焦這種關係,圓周長與直徑的2倍比,誰大誰小?
(出示挑戰單)
生3:我和他猜測的結果一樣,不過他上面的「直徑的2倍是兩條直線」說法有問題,直徑是線段不是直線……
師:那你能不能重新解釋一下。
生3:直徑是一條線段,它有兩個端點,而這兩點之間,圓周長的一半是用曲線在連接,直徑是用線段在連接,我們知道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所以圓周長的一半比直徑要長,整個圓的周長就比兩條直徑(也就是直徑的2倍)要長。
師:哇,太厲害了!好有大師風範,語言嚴謹,邏輯清晰呀。圓周長比它直徑的2倍大,比直徑的4倍呢?
(出示挑戰單)
師:你能讀懂這位同學的說法嗎?
生4:我想問一下,為什麼要在圓的外面畫一個正方形呢?
師:這個問題問的好,誰來解釋一下?
生5:如果在一個圓的外面,緊緊的挨著圓畫一個正方形(外切),那麼這個正方形的四條邊的長度(周長)就是圓直徑的4倍。
生:為什麼?
生5:我們可以看著這個圖,如果在中間橫著畫一條直徑,向上或向下平移,不就和正方形的邊長度一樣嗎?同樣的道理,在豎直方向畫一條直徑,往左或者往右平移,不也是正方形的邊長嗎?
生6:明白了,是不是還可以這樣解釋:正方形對邊互相平行,臨邊互相垂直,在正方形中間畫一條垂線,就是圓的直徑,根據平行線之間的垂線段處處相等,也可以得出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圓直徑的4倍。
師:當然也可以這樣解釋了!這個問題搞清楚了,這位同學挑戰單上的解釋你能讀懂嗎?
生7:我能讀懂他的意思了,把圓的「曲邊」平移上去轉換成「直邊」進行比較,發現圓的曲邊化直邊後,正方形邊長仍有剩餘,所以圓的周長比直徑的4倍要短。
師:「化曲為直」這種思想不錯,都認同嗎?(認同!)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8:我想給這個同學提點建議,用「A」表示那一段線段的長度有些不合適,應該用兩個字母表示一個線段(一個表示起點,一個表示終點),這樣更好些。
師:接受她的建議嗎?
生:接受!
師:圓周長比它直徑的2倍多,又比它直徑的4倍少,到底是幾倍呢?
生:會不會是3倍?
師:有可能,但怎樣驗證呢?
生9:我們可以測量出一個圓的周長,再量出它的直徑,用周長除以直徑算一下。
生10:對,我們量一下,算一下,就可以得到準確答案了。
師:看來只能這樣了,可圓的周長應該怎麼量?量幾個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準確答案呢?這位同學的方案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生11:我也是這麼想的,在一個圓上找一個點,開始在尺子上滾動一周,再次滾到這個點結束,這個長度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生12:我覺得只準備(或是只測)一個圓,應該不會太準確,測量還會產生誤差,應該多測一些圓(也可以測圓形物體)。
師:有道理,儘可能減少誤差,多測幾個圓,才可能找到準確的結果,要不大家合作一下,以組為單位,一起來完成這個過程。
生:好,我們合作完成。
師:有結果了嗎?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吧!
生13:我們組剛才測了一個圓形的瓶蓋,瓶蓋周長為5.8釐米,直徑為2釐米,得出周長是直徑的2.9倍。
師:其他組呢?和他們組結論一樣嗎?
生13:不一樣,我們組測了三個圓形物體分別是瓶蓋、膠帶輪廓、玩具車車輪輪廓,得到三組數據,分別是3.4,2.8,3.375,然後求了這三個數據的平均數3.225,最終我們組得到的結論是圓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應該大於3,小於3.5。
生14:我們組也測了好幾組數據,得到的結論是圓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應該在2.8和3.1之間。
生:為什麼我們得到的結論都是在3左右,卻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
師:是呀,為什麼呢?誰來幫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生15:我想我們測量的時候有誤差,有時候差一毫米都會影響結果,還有我們測的圓形物體如果不標準(不是標準的圓),也會影響得到的結論。我覺得我們想得到準確的數據,還需要更精準的測量工具,更標準的圓形物體……
生16:我同意他的說法,但我覺得即使是這樣,圓的周長一定比它的直徑的3倍多,不可能小於3倍……
師:為什麼?你這樣說的依據是什麼?
生17:因為我之前看過一本書,說如果在一個圓裡畫一個(內接)正六邊形,把圓心與正六邊形的頂點連起來,就可以得到6個正三角形,而正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就是圓的半徑,這樣的話正六邊形的周長就是圓的6個半徑,也就是3個直徑,很明顯正六邊形的周長並沒有圓的周長呀(每兩個端點間線段短,曲線長),也就是說圓的周長一定比它直徑的3倍多,不可能比它的3倍小……
生:好像說的有道理!
師:呵呵,不是好像有道理,是確實有道理!在我國古代(魏晉時期)有一位傑出的數學家劉徽就是用這種方法,在圓中畫內切正多邊形的方法(也被稱為「割圓術」)求圓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係,他最終一直算到了圓內接正192邊形,得到圓周長是直徑的3.14倍……
生18:太牛了!
師:再後來到了南北朝時期,我國又出現了一個數學牛人——祖衝之,他把圓周長與直徑的商精確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一成就在世界上領先其它國家大約1000年。值得我們國人驕傲和自豪,也讓我們記住這個牛人的名字。
生19:難道圓周長與它直徑的商是一個無限的小數?
師:是的,這個小數不僅無限,還不循環,特神奇!即使是現在,用最精密的測量儀器,電子計算機來計算,可以精確計算到小數點後面12411億位,也沒算完呀!
生:哇!太厲害了!太神奇了!
師:是呀,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是一個固定的數,這個數還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人們還專門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圓周率」,用字母「π」來表示。
生20:是不是有了這個數,我們以後要算圓的周長就可以快速的計算出來?但是這個數應該說是圓周率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我們該怎麼算?
師:根據實際需要,我們通常計算時,取它的近似值(保留兩位小數)3.14。
生21:那是不是我們要計算一個圓的周長,直接量出直徑乘上3.14(π)就可以求出來了。
師:是的,根據我們的發現和達成的共識,我們就可以解決這一類的問題了。
生22:圓周長就等於直徑乘上圓周率。
師:用字母也可以表示為:C=πd
第三板塊:基於共識,拓展延伸。
師:誰能把我們剛才發現的規律(公式),再變換成兩個關係式?
生23:根據C=πd,也可以得到:C÷d=π或C÷π=d。
師:如果只知道圓的半徑,能不能計算出圓的周長?
生24:當然可以,半徑乘2不就是圓的直徑嗎,然後再乘上圓周率就可以求出圓的周長。也可以用字母表示C=2rπ。
師:確實是這樣的,不過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π」是一個固定的數,那麼數與字母在相乘時,按照我們的習慣通常把數字放在前面,字母放在後面,就成了C=2πr。
生25:根據C=2πr也可以再得到幾個等量關係式:C÷r=2π,C ÷π=2r,C÷2π=r 。
師:對的,接下來就用我們達成的共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吧!
課堂練習:
1、一個圓的半徑是5m,求它的周長。
2、一個圓的周長是50.24dm,求它的直徑和半徑。
編輯:璐瑤
校對:趙靜、田瑞潔
END
欲了解其他課程,請點擊以下連結:
命名左×、右×(一上)
【課堂實錄】認識「寸、尺、丈」及實踐活動(二上)
有理數(3)——絕對值(七上)
【課堂實錄】圓的美妙與神奇
【課堂實錄】整數除以整數(被除數大於除數,但不能整除)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