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由於這種病毒適合在夏季環境下生存,所以每年的夏季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主要症狀是發燒和手足口三個主要部位出現丘疹樣的皮疹。
主要症狀
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3-5天,一般常見於5歲以下孩童,沒有明顯先期症狀,因此家長一定要時刻留意孩子的身體狀況。手足口病是一種發病急、傳播快嬰幼兒傳染病,在幼兒園的集體環境中,一旦有人染病就很容易相互傳染。因此,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突然發燒、厭食,嘴唇起水泡或者四肢起疹子,不要盲目自診為感冒或者溼疹、過敏,一定要立即就醫診斷治療。
傳播方式
接觸傳播、呼吸道飛沫傳播、消化道傳播、手汙染傳播等,主要傳播途徑是呼吸道飛沫傳播。
如何預防
疫苗接種是最有效、最穩妥的方式,一般社區醫院就可以接種手足口病疫苗。另外就是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常通風,曬太陽:
1.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嬰幼兒洗手,不要讓嬰幼兒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嬰幼。
2.家長在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汙物。
3. 嬰幼兒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消毒。
4. 少去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回家及時洗手。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勤通風,勤曬衣被。
5. 嬰幼兒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就醫。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進行消毒並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