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作為項目的公募支持方,攜手滿天星公益與貝殼公益,邀您共建鳳陽社區圖書館,我們期待有更多的愛心人士能通過每月一捐的形式安放流動兒童的閱讀夢,陪伴他們成長。
穎梅,華洲街興仁圖書館和華洲圖書館館長,在城中村的社區圖書館裡,陪伴孩子們走過了3年的時光。下面的文字來自穎梅,讓我們來聽聽她和圖書館的故事……
孩子們在圖書館看書
華洲街地處廣州市海珠區東南端,總面積約12.2平方公裡,現轄龍潭、土華、小洲3個經濟聯社,轄內紡織業發達,是典型的流動人口社區。 與其他城中村一樣,華洲街人口密集,居住及公共設施不夠完善,據統計,2020年街道外來人口81224人,超過轄區總人口的80%。
樓房密集、缺少公共空間的土華村
2014年4月,滿天星公益與海珠區圖書館、華洲街道文化站、龍潭村經濟聯社在龍潭村共建了海珠區圖書館興仁書院分館。2018年6月,滿天星公益在同一街道的小洲村,開始運營第二個直營社區圖書館——海珠區圖書館華洲街道分館。
在你的想像中,圖書館是個怎樣的存在呢?
在興仁和華洲兩個社區圖書館裡工作了3年,我聽到許多讀者說,原來以為圖書館只是個看書和借書的地方。 這是圖書館靜態的、簡單的一面。
社區圖書館是孩子們身邊的閱讀王國
但對於城中村裡的孩子來說,在他們身邊的社區圖書館,無形中充當著閱讀之外的很多角色,是他們的陪伴者,是一方落腳地,也是一扇看到更多可能性的窗。
七七和媽媽是華洲圖書館的讀者,除了閱讀,母女倆還時常參加圖書館的閱讀活動和活力親子園的親子課程。 七七2歲時話還說不完整,就會告訴媽媽 「書館好棒」。七七媽媽說從來沒想過一個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會記住自己的名字,會跟自己打招呼,乃至她現在去大型公共圖書館都有些不習慣。
#社區圖書館是一種陪伴
越來越多的流動人口以家庭為單位遷徙,中青年掙錢養家,孩子則在周邊上學或由祖輩照看。多數異地務工家長平日早出晚歸,既少有休息時間,也缺乏足夠的精力去陪伴孩子。 小微和小欣兩姐妹是興仁圖書館的常客,幾乎每晚到了閉館時間都不願離開。有一天晚上八點工作人員還沒離館,姐妹倆竟也一動不動還在看書。
孩子們在圖書館看書
姐妹倆的爸媽時常需要夜裡加班趕貨,白天的休息時間則是在睡覺或者玩手機。作為製衣產業的打工人或小作坊老闆,他們起早貪黑。謀生與陪伴孩子成了兩難的選擇。
小微和小欣在家裡做作業的位置是家門口路邊支起的一張桌子,往來車輛行人不斷,像這樣出租屋周邊逼仄的居住環境,顯然不能為像姐妹倆一樣的城中村孩子提供適宜的生活與學習環境。
在社區圖書館裡,陪伴有了更多的詮釋。書籍、館員、家長、孩子之間,乃至整個圖書館空間,都成了陪伴的一部分,給予孩子生命的滋養。
奶奶給小孫子講故事
孩子給館員和志願者講述《烏鴉麵包店》繪本故事
家長和工作人員會給孩子講故事,就像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一書中講道:「念書給孩子們聽,就好像和孩子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一段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即使經過幾十年,我們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美好的回憶珍藏在內心深處。」
在這樣的陪伴中,社區的孩子與圖書館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有一年快過春節了,一對姐弟在返回湖北黃岡的老家前特意來圖書館告別,弟弟準備離開時又轉身輕輕抱了我一下,說 「姐姐,明年再見」。被感動的同時,我深深體會到他們的不舍。
#社區圖書館是一個庇護所
書籍是隨身攜帶的庇護所,圖書館則是社區孩子的庇護所。
「***有沒有來過這裡?」
「你們有見到***嗎?」
「請問***在圖書館嗎?」
……
這是我們常常會聽到的問話,家長找不到孩子了,就會來圖書館或者打電話詢問。 孩子和大人都自然地認為圖書館是一個安全的場所。
小毅是華洲館的小讀者。 有一天早晨上學前,爸爸說下午有事晚點才能接他放學,內心敏感的小毅擔心父母不去學校接他,從家裡跑出來逃學了。
爸爸找不到小毅,第一反應就是衝上剛開館的圖書館尋人。結果爸爸前腳剛走,小毅就來到了圖書館,躲到角落裡看書。
被拒絕透露不上學的原因後,圖書館員翻出進館登記表,給小毅媽媽打了電話,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家長為了使圖書館和小毅的信任關係不被破壞,答應為我們這次通話保密。
用身份證換了借閱證的小毅(右一),每天都能喜滋滋地借書回家
#社區圖書館是一扇窗
即使身在一線城市,城中村的孩子們也是被邊緣化的群體,生活半徑是家附近的村子和社區。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公園……即使這些豐富的公共資源與自己同在一座城市,孩子們依然難以企及。
於是,社區空間的建設對孩子們而言十分重要。我們開展真人圖書館活動,邀請航天機長、動物保護志願者、海洋生物研究員……走進圖書館分享各自的經歷,為孩子們打開一扇扇窗,看見多樣的職業選擇和多元的價值體現,了解當下之外的另一種生活面貌。圖書館也會帶孩子們走出去,走進社區、走進城市,讓孩子與自己生活的地方產生更多情感聯結。
孩子們學習如何使用望遠鏡
孩子們參加地理科普活動
在圖書館裡,我們還遇到很多很多人和故事。或許圖書館只是他們的人生驛站,或許,這些身邊的圖書館曾為他們擦亮一方天空。
2020年,在海珠區鳳陽街道,我們正在籌建一所新的社區圖書館。
我們希望鳳陽圖書館能為社區中9000名孩子和他們的父母提供一個相互陪伴、相互溫暖、相互成長的空間,我們也有信心讓這所圖書館變成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
(穎梅/文)
掃描下方圖片二維碼,每月定期捐贈,成為鳳陽社區圖書館合伙人,您也能一起陪這裡的流動兒童閱讀世界。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對城中村的孩子來說,社區圖書館意味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