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適合學鋼琴嗎?這可能是你見過的最好分析!
每一個想送孩子學習鋼琴的家長,在最開始抉擇時,通常有著各種各樣的疑慮。
對他們來說,好像每一個學琴的孩子都非得表現出像莫扎特那樣的天賦,才適合進入音樂的大門。像孩子的手部條件好不好,對音樂的節奏感準不準什麼的,都是家長們急切想知道的。
但要某些鋼琴老師來說,家長與其深究孩子到底適不適合學琴,還不如用其他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學好鋼琴,如合理利用在線音樂教育的方式將學琴滲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裡等。
畢竟,成為鋼琴家是需要天賦沒錯,但如果學琴只是奔著順應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情操氣質等方面目的去的,那所謂的「適不適合」根本就不存在。
1.學鋼琴是需要條件的?
長期以來,鋼琴都屬於富貴人家和音樂天才這兩類人的特權,是讓一般老百姓望塵莫及的樂器。
在過去,受限於經濟因素,能夠學琴的孩子大多來自較好的文化背景,出自藝術之家,所以在傳統的教學經驗中,一直以這些孩子的學琴進程作為平均水平。
而到了現代,受教學經驗傳統影響很深的教師們,以這個水平為標準,對大部分以興趣為學琴導向的孩子依然進行機械化的要求,以致於經常給予家長和孩子有關學琴的負面反饋。
這更加強化了家長「學鋼琴是需要條件的」錯誤觀念。
但其實學鋼琴並沒有什麼條件的制約。家長們應該知道的是:不論是外在手的條件還是內在的音樂天賦,制約的只是孩子能學到什麼程度,這些並不是孩子能不能學琴的條件。
2. 學樂器最難堅持的,其實是家長
有人說學樂器不是考驗孩子,而是考驗家長的耐心和忍耐。這話雖有點偏激,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琴學得好的,往往背後都有個虎爸或虎媽。像李雲迪、郎朗等都是因為背後有隻「老虎」。所以在評價孩子適不適合學琴和老師教學質量時,評價自己對孩子學琴的態度也是必要的:你是否能認真堅持,陪孩子一起努力?
這時候有家長就開始抱怨了,那自己平常沒時間也不專業,能為孩子做的事很少,怎麼辦?
很簡單,有一個幫助孩子學琴的快捷方式,可以了解一下:在線音樂教育方式。像在線音樂教材,可以隨時隨地滲透孩子的日常生活,像可隨時調節速度快慢的音樂伴奏,可降低孩子學琴的難度,提高孩子學琴的興趣等。
總之,方法總比問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