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家住馬橋村的劉女士拉著孫子小強(化名)急急忙忙走進了市公安局馬橋派出所:「警察同志,不得了了,我孫子說他剛才被人綁架了!」
原來劉女士的孫子早上七點不到就像往常一樣離開家去上學,因為學校離家不遠,孫子小強都是去找同學結伴而行。可到了九點鐘,學校老師卻突然給她來電話詢問小強怎麼沒來上學。這下劉女士著急,明明看見孫子離家去學校的,忙聯繫兒子劉某。沒過幾分鐘,兒子給她回了電話,說孩子找到了,可孫子說自己被人綁架了。
這下劉女士嚇壞了,忙到派出所報警。
民警一聽,頓時怒了,這還得了,哪裡來的犯罪分子竟敢綁架未成年人,簡直是無法無天。警方迅速展開調查,詢問小強被綁架經過。據小強回憶:他是在走到橫港村附近時,被一歹徒強行從後方將其控制住,隨後對方用一塊毛巾似的東西捂住了他的口鼻,很快他被拖上了一輛車……小強還說等他清醒之時,自己已經在淺水灣大酒店的路邊了,身無分文的他只能求助好心路人,藉手機給爸爸打了電話。
警察首先檢查了小強的身體,發現並無任何明顯的傷口,只是隨身背的書包不見了蹤影,至於綁架者的體貌特徵等細節問題,小強也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民警擔心小孩內心對此有陰影,便帶著小強的家屬來到監控室,看從視頻監控中能否尋找到線索。
警察前前後後忙乎了兩個小時,真相終於浮出水面,原來小強根本就沒有被綁架。在一旁的家長們頓時羞紅了臉,看著視頻中的孩子是又氣又好笑:「這熊孩子逃學的本事見長啊,看我回家不收拾他。」
從家長的話語中,我猜測這個孩子應該是不是第一次逃學,既然不是第一次逃學,作為孩子的家人為什麼不選擇送孩子上學呢?如果孩子沒有逃學的情況,因為離學校近,說為了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自己去,我覺得很好,但是既然孩子可能不是第一次逃學,那作為家長難道不應該天天送孩子去學校麼?即便不送,是不是為了幫助孩子克服逃學的陋習遠遠的跟著,這樣既可以保護孩子,也可以制止孩子逃學。
從家長的話語中,我發現小強的家人教育小強的辦法就是收拾,說收拾除了打我預估沒有其他辦法。事實上,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除了打早無其他,總把打當成神器,那真的有效麼?要說完全無效,恐怕過於絕對,但總結起來說弊大於利一點也不為過。甚至有些孩子被父母打皮了!
有的家長不僅打孩子,還喜歡在大庭廣眾下批評和打罵孩子,連警察都勸說小強家人不要在公共場合批評教育小朋友,以免打擊孩子自尊心,有問題可以耐心教導,不要用暴力解決問題。
我個人覺得小強的家人對於小強還是有些過於信賴,其實小強的描述認真思考就會發現存在漏洞:既然是綁架,就應該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小強的家人勒索錢財,為什麼既沒有勒索錢財,又要把小強丟在淺水灣大酒店門口呢?甚至還動用了迷幻藥,迷暈小強呢?這不是多此一舉麼?
當然不可否認,聽到孩子說被綁架肯定著急,但著急之餘是不是稍微冷靜一下,仔細想想是否有什麼值得推敲的地方。甚至,不妨問問自己為什麼就少了一個書包,其他什麼都沒有丟失呢?哪個綁匪就為搶個書包,就犯下如此大的刑事案件呢?不難發現,小強的描述中有很多經不起推敲的地方。
面對這樣的熊孩子,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冷靜下來。孩子撒了彌天大謊既成事實,作為家長第一要務是冷靜,唯有冷靜,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第二、負起責來。正如我前面所說,作為父母家人,要進行分工,每天有專人接送孩子,確保孩子每天能夠按時進校、準時回家。孩子之所以能夠逃學,還是鑽的父母家人不以為然的空子,總覺得離學校近,孩子就能安全、準時入學。真正要想去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必須在孩子養成了按時上下學的習慣後才能慢慢放手。這是其一。其二、父母還要多陪伴孩子,不僅僅有生活上陪伴,更要有學習上陪伴,通過陪伴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遇到孩子不會的,既要督促孩子第二天認真聽講,有能力還要引導孩子通過溫習課本、多讀題目、多追問等方式逐步解決。
第三、鼓勵孩子。有的孩子之所以厭學,就是父母對於孩子只有批評沒有鼓勵。作為父母,不妨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不斷地誘發孩子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