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小張擁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還有一個體貼顧家的老公。
在別人看來,小張簡直就是人生贏家。可是看似幸福的背後,卻有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痛苦。小張的孩子雖然活潑可愛,但是有時候「熊」起來,小張也無可奈何。
又是一個周末,早上八點鐘的時候,小張去喊兒子起床去上書法興趣班。
可是在小張喊起床第一遍之後,小張的兒子不但不為所動,還拿被子捂著耳朵嘟囔道:「別吵我,我要睡覺!」
第一次小張沒有當回事,過了15分鐘之後,小張第二次來喊兒子起床。可是兒子依然保持之前的睡姿,絲毫沒有要起床的樣子。
見到這個場面,小張突然爆發了。她一把掀開孩子的被子,然後大聲喊道:「上午還有書法課,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你怎麼越來越不聽媽媽的話了?」
孩子也不甘示弱,同樣大聲叫嚷道:「我就是不起床,你能拿我怎麼辦?」本來就在氣頭上的小張被這一句話又點了一波火,於是小張舉起手來就要打孩子。一時間,原本安靜的家裡陷入了兵荒馬亂之中……
上述案例中,小張的眼中孩子一直賴著不起床的這種行為,就是一種挑戰家長權威的熊孩子的做法。可是在孩子眼中,家長的暴躁行為是在彰顯沒有必要的權威。
因此,兩個人互不相讓,矛盾激發。
現代教育的幾個育兒怪圈,「熊孩子」教育問題被追捧
如果你在知乎上搜索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應付熊孩子?」
你可能會搜索到數以千計的答案,這些答案支出的妙招數不勝數,而且各有特點。在這些龐大答案數字的背後,顯示出了人們對於熊孩子的頭疼。熊孩子雖然一直都存在,但是在近幾年來愈發引得人們的反感。
以前碰到熊孩子,通常大人會說:「不就是一個小孩子嘛?幹嘛要和她計較呢?」可是到了現在,年輕人們對於這樣的回答十分排斥,覺得「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憑什麼要讓著你?」
大家對於熊孩子的敵對情緒,其實都是淺層次的,背後反映出的現代教育怪圈才是我們值得深思和探索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咱現在教育中存在著哪幾個怪圈呢?
1)堅持傳統
有的家長堅信「古人的話,總有他的道理」。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擁有這種觀念的家長通常會堅持傳統的育兒方式,從而採取一種相對比較嚴厲和權威的教育方法。
雖然很多60後、70後甚至一小部分80後家長都在採用這種教育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在本世紀初遭到了很多批評。這些批評認為過於傳統和嚴厲的教育會使得家庭教育僵化、家庭氛圍降溫以及親子距離拉遠。
2)過於激進
上述那些反對傳統教育方法的人,也在另一個方面推另一種比較激進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就是近些年來大肆流行的「快樂教育」。
快樂教育推崇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採取一種寬鬆的教育方式。快樂教育雖然有它的可取之處,但是一旦激進過頭,也會產生一些不利影響。
」快樂教育」下的孩子真的快樂嗎,能對孩子有所幫助嗎?
1)孩子會放鬆學習
實行快樂教育方法的家長往往會採用一種比較寬鬆的教育方式,所以他們對於孩子的學習或者成績沒有硬性的要求和標準。
這樣一來,就有很多在學習上不那麼自覺的孩子會放鬆自己的學習,從而提不高成績。
雖然我國現在在推行素質教育,但是應試教育依然是中小學生的主流。如果孩子放鬆了學習,那麼就會在學習這條路上被別人越甩越遠。
2)孩子會脾氣驕縱
家長如果把孩子的快樂放在自己的教育原則之上,那麼孩子就會在家長愈加寬鬆的教育環境下變得越來越嬌縱。
比如說,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開心,他們會沒有節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在這樣條件下成長的孩子,一般會比較自我,也會比較嬌縱。
3)易形成懶惰心理
我們都知道,前進的道路總是困難的,而墮落的道路則是輕鬆的。
如果一個小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沒有養成上進的習慣,反而一直在一種比較輕鬆快樂的溫室環境裡成長,那麼他們就很容易養成懶惰的慣性心理。
一旦養成這種不上進的心態,孩子就很容易在未來的競爭中喪失主動權和優勢。
尋求家長權威與快樂教育的平衡,輕鬆「拿下」熊孩子
一:堅持原則,樹立權威
家長的權威和快樂教育其實是可以並存的,關鍵就在於家長如何把握他們之間的度。家長需要一定的權威來保證自己對於孩子的管教力度,也需要快樂教育
來讓孩子有一個充滿美好回憶的童年。因此,家長朋友們可以把握權威愉快的教育之間的一個平衡,從而正確育兒。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家長想要確立自己的權威,就要在生活中堅持自己的教育原則。」
如果孩子踏到自己的底線,家長要立刻起明確的給予孩子告誡和懲罰。這樣才可以讓孩子明白家長的權威不能被輕易挑戰,以至於為後來家長教育孩子奠定基礎。
二:尊重孩子,適當放鬆
家長的權威不是無處不在的,而是有針對性的。因此,家長也要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孩子尊重,讓孩子放鬆神經,從而快樂成長。
家長在生活中一定要秉持這樣一個觀念: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當得到應有的尊重。
如果家長朋友們可以這麼想,那麼就會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愛,從而在根本上感受到快樂教育的精髓。
三:正確育兒,靈活對待
教育孩子是一件大工程,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
如果你有孩子,那麼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千萬不要操之過急,而是要學習各種各樣科學的育兒方法,然後去靈活地分辨和對待,這樣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了,各位家長朋友們,如果對於本篇文章有更好的建議和看法,歡迎在下方給我們留言哦!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