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熊孩子」,需尋求家長權威與快樂教育平衡,輕鬆拿下熊孩子

2020-09-03 養娃女神Miss劉

30歲的小張擁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還有一個體貼顧家的老公。

在別人看來,小張簡直就是人生贏家。可是看似幸福的背後,卻有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痛苦。小張的孩子雖然活潑可愛,但是有時候「熊」起來,小張也無可奈何。

又是一個周末,早上八點鐘的時候,小張去喊兒子起床去上書法興趣班。

可是在小張喊起床第一遍之後,小張的兒子不但不為所動,還拿被子捂著耳朵嘟囔道:「別吵我,我要睡覺!」

第一次小張沒有當回事,過了15分鐘之後,小張第二次來喊兒子起床。可是兒子依然保持之前的睡姿,絲毫沒有要起床的樣子。

見到這個場面,小張突然爆發了。她一把掀開孩子的被子,然後大聲喊道:「上午還有書法課,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你怎麼越來越不聽媽媽的話了?」

孩子也不甘示弱,同樣大聲叫嚷道:「我就是不起床,你能拿我怎麼辦?」本來就在氣頭上的小張被這一句話又點了一波火,於是小張舉起手來就要打孩子。一時間,原本安靜的家裡陷入了兵荒馬亂之中……

上述案例中,小張的眼中孩子一直賴著不起床的這種行為,就是一種挑戰家長權威的熊孩子的做法。可是在孩子眼中,家長的暴躁行為是在彰顯沒有必要的權威。

因此,兩個人互不相讓,矛盾激發。

現代教育的幾個育兒怪圈,「熊孩子」教育問題被追捧

如果你在知乎上搜索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應付熊孩子?」

你可能會搜索到數以千計的答案,這些答案支出的妙招數不勝數,而且各有特點。在這些龐大答案數字的背後,顯示出了人們對於熊孩子的頭疼。熊孩子雖然一直都存在,但是在近幾年來愈發引得人們的反感。

以前碰到熊孩子,通常大人會說:「不就是一個小孩子嘛?幹嘛要和她計較呢?」可是到了現在,年輕人們對於這樣的回答十分排斥,覺得「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憑什麼要讓著你?」

大家對於熊孩子的敵對情緒,其實都是淺層次的,背後反映出的現代教育怪圈才是我們值得深思和探索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咱現在教育中存在著哪幾個怪圈呢?

1)堅持傳統

有的家長堅信「古人的話,總有他的道理」。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擁有這種觀念的家長通常會堅持傳統的育兒方式,從而採取一種相對比較嚴厲和權威的教育方法。

雖然很多60後、70後甚至一小部分80後家長都在採用這種教育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在本世紀初遭到了很多批評。這些批評認為過於傳統和嚴厲的教育會使得家庭教育僵化、家庭氛圍降溫以及親子距離拉遠。

2)過於激進

上述那些反對傳統教育方法的人,也在另一個方面推另一種比較激進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就是近些年來大肆流行的「快樂教育」

快樂教育推崇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採取一種寬鬆的教育方式。快樂教育雖然有它的可取之處,但是一旦激進過頭,也會產生一些不利影響。

」快樂教育」下的孩子真的快樂嗎,能對孩子有所幫助嗎?

1)孩子會放鬆學習

實行快樂教育方法的家長往往會採用一種比較寬鬆的教育方式,所以他們對於孩子的學習或者成績沒有硬性的要求和標準。

這樣一來,就有很多在學習上不那麼自覺的孩子會放鬆自己的學習,從而提不高成績。

雖然我國現在在推行素質教育,但是應試教育依然是中小學生的主流。如果孩子放鬆了學習,那麼就會在學習這條路上被別人越甩越遠。

2)孩子會脾氣驕縱

家長如果把孩子的快樂放在自己的教育原則之上,那麼孩子就會在家長愈加寬鬆的教育環境下變得越來越嬌縱。

比如說,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開心,他們會沒有節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在這樣條件下成長的孩子,一般會比較自我,也會比較嬌縱。

3)易形成懶惰心理

我們都知道,前進的道路總是困難的,而墮落的道路則是輕鬆的。

如果一個小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沒有養成上進的習慣,反而一直在一種比較輕鬆快樂的溫室環境裡成長,那麼他們就很容易養成懶惰的慣性心理。

一旦養成這種不上進的心態,孩子就很容易在未來的競爭中喪失主動權和優勢。

尋求家長權威與快樂教育的平衡,輕鬆「拿下」熊孩子

一:堅持原則,樹立權威

家長的權威和快樂教育其實是可以並存的,關鍵就在於家長如何把握他們之間的度。家長需要一定的權威來保證自己對於孩子的管教力度,也需要快樂教育

來讓孩子有一個充滿美好回憶的童年。因此,家長朋友們可以把握權威愉快的教育之間的一個平衡,從而正確育兒。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家長想要確立自己的權威,就要在生活中堅持自己的教育原則。」

如果孩子踏到自己的底線,家長要立刻起明確的給予孩子告誡和懲罰。這樣才可以讓孩子明白家長的權威不能被輕易挑戰,以至於為後來家長教育孩子奠定基礎。

二:尊重孩子,適當放鬆

家長的權威不是無處不在的,而是有針對性的。因此,家長也要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孩子尊重,讓孩子放鬆神經,從而快樂成長。

家長在生活中一定要秉持這樣一個觀念: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當得到應有的尊重

如果家長朋友們可以這麼想,那麼就會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愛,從而在根本上感受到快樂教育的精髓。

三:正確育兒,靈活對待

教育孩子是一件大工程,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

如果你有孩子,那麼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千萬不要操之過急,而是要學習各種各樣科學的育兒方法,然後去靈活地分辨和對待,這樣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了,各位家長朋友們,如果對於本篇文章有更好的建議和看法,歡迎在下方給我們留言哦!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2020年河南選調生面試熱點:熊孩子的教育
    「快樂教育」「讚賞教育」開始流行。但人們旋即發現,家長權威喪失後,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其行為習慣、個人品德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於是「適當體罰」「適度懲戒」等反思潮流湧現。對於孩子的「不服管教」,家長到底該怎麼辦?是懲罰多一點,還是包容多一點?這個問題變成了家家都有的「難念經」。
  • 父母如何管教「熊孩子」,對於熊孩子,家長又該怎麼教育呢?
    但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育環境也會讓他們具備不一樣的品質。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的放縱不管,而變成了令人嫌棄的惡魔,俗稱:熊孩子。8.當你準備試一下前兩天剛買的新口紅時,打開後卻發現口紅上面留下了熊孩子清晰的牙印。這時的媽媽肯定很想問一下:「孩子呀,味道還好嗎?」 那麼對於熊孩子,家長又該怎麼教育呢?
  • 叛逆期「熊孩子」教育之路
    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從12、13歲開始就不怎麼聽自己的話了。一回家就鑽進房間幹自己的事,有時還緊鎖房門,故意不讓家長知道。感覺沒以前那麼親近家長了,好像有自己的秘密一樣,但又不跟家長說。其實,這正是青春叛逆期「熊孩子」「長大」的表現。青春期孩子這種表現的原因關鍵在於生理機能的認知的提高。進入青春期就是一個「小大人」了,生理逐漸成熟,女孩的初潮和男孩的遺精都是具體表現。
  • 遇到熊孩子,對方家長說"孩子還小",你該如何有效教育熊孩子?
    現代生活中,熊孩子並不少見。而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會有兩個&34;。因為熊孩子犯錯的時候,總少不了家長的縱容和寵溺。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那個人人避之不及的熊孩子,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怕遇到熊孩子。我之前就遇到過一個&34;的熊孩子。貝貝是我大姑家的兒子,年紀雖然小但是脾氣卻很大。有一次過年回家鄉,貝貝一家到我家拜年。
  • 熊孩子健身房搗亂,這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好好教育!
    最近一則熊孩子在健身房搗亂的視頻引發健身圈熱議。視頻中一男子臥躺在槓鈴器材上練臥推,這時候走來一個熊孩子。當男子將槓鈴推舉到高處時,熊孩子用雙手將一邊的槓鈴高高推起,導致槓鈴失去平衡,另一邊的槓鈴脫落,而熊孩子一旁的槓鈴也狠狠墜地,致使男子摔倒在地。
  • 熊孩子健身房搗亂,這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好好教育
    最近一則熊孩子在健身房搗亂的視頻引發健身圈熱議。視頻中一男子臥躺在槓鈴器材上練臥推,這時候走來一個熊孩子。當男子將槓鈴推舉到高處時,熊孩子用雙手將一邊的槓鈴高高推起,導致槓鈴失去平衡,另一邊的槓鈴脫落,而熊孩子一旁的槓鈴也狠狠墜地,致使男子摔倒在地。
  • 熊孩子與家長應對策略點評||熊家長會讓熊孩子越來越熊
    下面將這些熊孩子行為及家長反應及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分享:A熊孩子事件:媽媽帶兒子去逛超市,一會兒功夫沒注意,小男孩就用手指把超市貨架上的桃子都戳了一個洞。家長應對:媽媽將孩子戳過的桃子全部買回家。【我的評價】媽媽對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而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值得肯定。
  • 熊孩子當道,好的教育究竟是怎樣的?
    【一鳴專欄】熊孩子當道,好的教育究竟是怎樣的?原創作者|一鳴前幾天,朋友在微信上跟我吐槽,說他竟然自修了一套教育熊孩子的神功。哈哈,真是太有畫面感。朋友說,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父母。當他們的父母本無道理可言就別為難孩子聽的懂!心理學研究指出,年幼的孩子正是建立邊界感的時候,他會嘗試性地犯錯,如果父母不明確地制止,他會做更過分的事。每個孩子的行為背後,都藏著父母的教育理念。
  • 熊孩子電梯裡小便,被貼監控截圖教育,家長: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熊孩子犯錯後,有些家長仍想別人為孩子設身處地著想,不要把事情搞得人盡皆知。其實,這是希望大家對熊孩子的錯誤睜一隻眼閉一隻的招呼過去,是另一種包庇和袒護。今後,孩子根本沒有大方承認錯誤的勇氣和自覺。熊孩子電梯裡小便,被貼監控截圖教育,家長不服前段時間,一則熊孩子「搞事情」的事情再次引來網友們的討論。事情發生在廣西玉林某小區,有住戶使用電梯時聞到異味,因此投訴給了物業。物業查詢監控後,發現了有一個熊孩子在電梯裡小便。
  • 遇到熊孩子我要怎麼辦?這兩招早早學上,以備不時之需
    2、 家長教育不夠,小孩才這麼皮的確,熊孩子說明家長的教育是存在問題的。但是如果說全是家長的問題,那就不一定了。出現熊孩子的情況,很大一方面是家人的溺愛,作為溺愛孩子的主力軍,長輩們在孩子教育上也也有很重要地位。
  • 孩子難教育?巧用「情感引導式教育」五步法,幫你馴服「熊孩子」
    >凡此種種,無不讓家長們急火攻心,氣到「吐血」於是為了馴服「熊孩子」,他們往往採用傳統式的教育方法來讓「熊孩子」聽話,「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親罵是愛」、「恫嚇」、「威逼利誘」……,是他們經常採取的教育手段。
  • 男孩掰車標,比熊孩子更熊的是熊家長
    最近網上有兩個小視頻在流傳,其中一個是我們同行一家翡翠店,熊孩子在珠寶櫃檯前尬舞,不小心摔倒,打翻了展示中的手鐲櫃檯,店主損失慘重。,畫面讓人有一種莫名的喜感:男孩掰豪車車標 父親粘鐵叉在看這兩則令人啼笑皆非視頻背後,倒也引人深思為人父母與教育子女的問題
  • 熊孩子打碎45萬「迪士尼城堡」:每個熊孩子背後是教育失職的父母
    估值45萬博物館展品被熊孩子破壞。熊孩子的背後,監護人的父母失職是教育教養的缺失。,拿出手機在拍攝記錄熊孩子可能因為年幼無知,但這裡也可以看出,監護人父母的教育職責的缺失。沒規矩熊孩子也不是一天養成的,是父母教育缺失的表現。什麼樣的家庭更容易出現熊孩子呢?家長又可以做些什麼?避免熊孩子出現。02 社會中沒規矩的熊孩子身影逐漸增多?是什麼導致熊孩子出沒呢?
  • 家長如何「對付」熊孩子?
    一想到前兩天兒子把我那隻價值170元的MAC的口紅掰斷、心愛的髮夾弄壞、喝的水直接噴到你的臉上、用水筆在床單上塗鴉、把飯菜打翻在地上,我都氣的要揍他,這就是典型的熊孩子,無所顧忌,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家長遇到熊孩子怎麼應對呢?Q:所謂的「熊」孩子到底是什麼意思?日常生活中熊孩子是指調皮搗蛋、不聽家長話、亂哭亂鬧,經常讓人哭笑不得的小孩。
  • 熊孩子出沒,請注意
    熊孩子與罪犯,往往是一步之遙。而這一步,多少熊家長卻親手推著孩子走過去。有次跟朋友聊天,聊到孩子的教育,朋友是滿肚子的苦水。孩子小不懂事,家長總不小了吧,不懂事不正是需要家長教育麼!別人有什麼義務替他成長過程中所犯的錯誤買單?
  • 一生E本|教育路上,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在孩子的言行上表現的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 熊孩子算啥,11~14歲的孩子才最難管
    熊孩子 遇上 恨叔叔在很多人的眼中,熊孩子是最難教育。當相比於熊孩子,11~14歲之間的孩子更難教育!這個時候的孩子剛進入青春期,性格叛逆、喜歡挑戰家長及權威,同時自尊心強,家長教育處理不當,很有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 熊孩子可恨,熊家長更可恨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了「熊孩子」這個詞,很多時候熊孩子讓人無奈,有的時候熊孩子做的事情真的讓人感到可恨,但有一部分熊孩子的背後卻有著熊家長,熊孩子背後的熊家長更加讓人可恨。這樣的熊家長怎麼能夠教育好孩子?
  • 熊孩子是如何被摧毀的?
    熊孩子媽媽戰鬥力也不是蓋的,一個超市監管不力輕鬆甩鍋,再一個大米吃不完博取同情,輕輕鬆鬆就將「禍事」變「喜事」,以1200元的優惠價將原價1868元的45袋大米拿下。那麼問題來了,此舉「拿優惠價」的砍價方式你學會了嗎?也不知道熊孩子回去後會不會被教育?
  • 教育「熊孩子」,真的就得這樣做嗎?
    因為有時候教育孩子,嘮叨一萬遍不如讓孩子自己體驗一遍。孩子摸水果不要緊,但是給懵懂的孩子進行必要的危險教育,真的很要緊。,都有一個溺愛的家長。當熊孩子惹出事來的時候,他們的家長總會說,「他只是個孩子,不懂事」,「你這麼個大人,為什麼和孩子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