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熊孩子」,真的就得這樣做嗎?

2020-09-05 熊孩幫

這幾天,小編在家庭群裡收到了一個微博視頻連結。


點進去後,看到了一個既讓人忍俊不禁又讓人感到心疼的寶寶。

這個看起來只有一歲多的孩子,正在超市的水果區張著嘴大哭。



原來,這位寶寶進了超市後很好奇,不停地用手去觸摸放在貨架上的各種水果;


柚子、橘子、橙子、柿子、黃桃都讓她愛不釋手。


媽媽提醒了她好幾次不要亂摸貨物,寶寶還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


為了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亂摸,媽媽便把她帶到了放榴槤的貨架邊.....


果不其然,在感到了榴槤的「威力」後,寶寶放聲大哭,再也不敢隨便亂碰水果了。


不得不說,這位媽媽的育兒方式真的很硬核。


雖然有點心疼寶寶的小手被榴槤扎疼了,但是很多人卻很能理解這位媽媽的良苦用心。


因為有時候教育孩子,嘮叨一萬遍不如讓孩子自己體驗一遍。


孩子摸水果不要緊,但是給懵懂的孩子進行必要的危險教育,真的很要緊。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百種;


可當孩子做出不正確或不安全的舉動時,讓孩子親身感受到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不利後果,無疑是最有效的一種。


有時候教育孩子,真的得「硬核」一點。


畢竟,父母給的巴掌,總好過社會給的巴掌。


很多時候,熊孩子的惡意,比任何惡意都來得可怕。


4歲,本應是天真無邪的年紀,卻差點成了殺人犯。



去年,一位寶媽哭訴自己未滿月的兒子,竟遭到年僅4歲的侄女暴打。


據這位寶媽說,自己的女兒之前就被侄女打,但她一直忍氣吞聲,因為侄女的「後臺」太硬了!


她有她奶奶,也就是寶媽的婆婆護著,說不得也打不得!


千防萬防,誰知道現在侄女又把毒手伸向了尚在襁褓的兒子…


而且她是直接攻擊臉,朝著男嬰的眼睛一陣猛打!


看監控,這力道絕對不是逗寶寶玩,真的是下手不知輕重啊!!!



從寶媽po出來的照片看,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寶寶眼睛這一圈都紅腫了!


果然,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溺愛的家長。


當熊孩子惹出事來的時候,他們的家長總會說,「他只是個孩子,不懂事」,「你這麼個大人,為什麼和孩子過不去?」



孩子,這兩個字似乎成了他們的一把保護傘,無論多大的事,你都必須原諒。如果計較反而是你的問題了。


可是有些惡,讓人無法原諒。


去你家做客時,弄斷你的口紅,摔碎了粉餅,倒掉了乳液,「不小心」弄亂你珍貴的手辦;


因為不讓其玩王者榮耀,還可以連劃小區地庫裡的29輛私家車;


看到別人手裡的玩具,耍賴撒潑地非要得到,得不到就鬧脾氣;


因為好奇,可以把火腿腸放進塑料瓶,讓來進食的流浪狗卡在瓶口活活憋死;


隨地大小便,甚至還故意對著電梯按鈕肆無忌憚地撒尿……


他們的惡,有時候卻嚴重到已經接近「犯罪」了:


因為沒得到姑娘手裡的炸雞排,在地鐵來臨的瞬間,男孩猛地從後面把姑娘推向軌道。


幸好旁邊的市民眼疾手快拉住了姑娘,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事後,男孩的媽媽拉著他,迅速隱蔽地離開了現場,連句道歉的話都沒有......


一小男孩因為沒得到年輕姑娘的手機,於是往姑娘的火鍋裡吐口水。


姑娘跟他父母說了之後,他們一臉不屑地說:

「孩子小,不懂事,讓一讓就好啦」。


在老闆更換了湯鍋之後,小男孩把滾燙的鍋底潑向了對面的女生。



年輕貌美的一張臉,說毀就毀了......


因為嫌樓外施工聲音太吵妨礙自己看動畫片,一氣之下,在8樓的10歲小男孩用小刀割斷了樓外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繩。


......



身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有些甚至不是「一時衝動」,更不是「無心之失」,而是昭然若揭的壞!!!


為什麼很多人對熊孩子深惡痛絕?這就是原因!


熊孩子不知道底線在哪裡,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好玩、好奇!


是因為即使自己犯了錯,家裡人也不會怪罪,甚至還會幫著自己和外人理論!


所以才會愈發地驕縱蠻橫,愈發有恃無恐。


有人說,熊孩子是世襲制的。


這話一點都不假,「熊」這種基因是會遺傳的。


每一個肆無忌憚的熊孩子背後,幾乎都有一個蠻不講理的熊大人。


而熊大人作起惡來,遠比熊孩子更加可怕和無恥。


迪士尼小男孩摸臀猥褻年輕姑娘,姑娘提醒了男孩幾句,沒想到小男孩的母親上去就給了姑娘一巴掌。



親戚們輪番上前暴打,嘴裡滿是骯髒汙穢的咒罵:「你他媽的屁股沒給人摸過嗎?(既然如此,我兒子摸摸怎麼了)」


電影院內,女孩因提醒熊孩子不要拽她頭髮而被熊家長打到腦顱出血……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


每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


《鏡子》裡有句經典臺詞: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在紙上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於父母。


今天,你替熊孩子開脫,甚至「以身作則」為熊孩子樹立「好榜樣」。


明天,你的孩子就會被人人唾棄。


今天,你縱容他的惡,總有一天,他會嘗到社會的「惡」。


慣子如殺子,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但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難道要對他們百般嚴苛,容不得一點錯嗎?



其實不然,只是相對於寵愛,「狠心」在教育的過程中,也尤為重要。


①. 敢於直面錯誤


有時候,狠心並不代表不愛孩子。相反的,它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錯誤了,這是不對的行為,應該受到懲罰。


而懲罰孩子,是促使他們在心中立下戒尺,知道好與壞的界限在哪裡。


重慶9歲的航航,為了買遊戲裝備,偷拿了奶奶2000元。事情敗露後,父母果斷決定,讓他收廢品賺錢來還給奶奶。


為了儘快「還債」,瘦小的航航在各種廢品中忙碌著,他不得不拖著比自己重幾倍的廢品,遊走在附近的大街小巷上。



父母看似狠心的舉動,其實暗藏滿滿的溫柔和力量,讓孩子直接認識到了錯誤,並在第一時間做出了相應的彌補。


當孩子敢於直面錯誤,勇於承擔責任時,偶爾偏離了人生軌跡又怎樣?反正他們會及時回頭!


②. 培養孩子的界限感


界限感,就是在合適的地方做合適的事情,根據環境做出為公眾所接受的符合行為規範。


比如,在圖書館就應該安安靜靜的看書,在餐廳就好好吃飯,不打鬧,不喧譁。



作家周國平說:界限感是成熟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嚴。


界限感是就是隱形的規則,它就像是一種身份,讓人自覺遵守。


它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約束,讓人明白,你的界限是有限的,屬於你的空間可以控制,而不屬於你的界限,也不允許對別人進行打擾。


③.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培養同理心,就是培養孩子品格的第一步。


同理心,指設身處地的考慮別人,從別人的角度出發,代入別人的處境,因而做到不影響他人。



擁有同理心,才能明白做一些妨礙別人的行為會帶來什麼後果,從而克制自己的行為。


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有意識地教孩子換位思考,比如,如果你坐在這裡安靜的看書,旁邊有個小朋友大聲說話,你是什麼感受呢?


我們都說言傳身教重要,父母做出好的行為規範難能可貴,但是孩子畢竟還小,很多時候不能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因此,需要父母在平時生活的一點一滴中提醒孩子,多從對方角度考慮,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這也是避免孩子成為「熊孩子」的重要途徑。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家有「熊孩子」,更是讓人勞神費力。


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


每個孩子剛出生時都是白紙一張,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後天被寵壞、縱容壞的孩子。



身為父母,我們有責任讓孩子知道,犯了錯,就會付出相應的代價;


傷害了別人,就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我們也有責任讓孩子明白,犯錯不可怕,犯錯還不改正,才最可怕。


每個父母都很疼愛自己的孩子,但也正因為此,我們才更不能縱容孩子。


因為我們懲戒孩子之後,還會給孩子成長的機會;


但是冷冰冰的社會,不一定會給孩子補救過錯的餘地。


教育孩子,該硬核的時候,就得硬核。

相關焦點

  • 熊孩子,真的只是孩子「熊」嗎?
    如果父母第一次發現孩子會抽走別人的凳子惡作劇時就告訴他後果他還會將六旬老人凳子抽走嗎?如果平日裡父母就教導孩子不能推搡孕婦 他還會狠狠的推那孕婦一把嗎?一個熊孩子背後往往反應的是父母素質低下 教育缺失的問題
  • 熊孩子健身房搗亂,這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好好教育!
    以下是截圖:不得不說把這樣的熊孩子帶到健身房真的很危險,來看網友們是怎樣評論的:為什麼小朋友可以進健身房?……所以該揍還是得狠狠揍一頓!大哥你過分了,下手這麼輕!熊孩子要有人收拾呢不行呢,打不得的,打輕了說你溺愛孩子,打重了說你暴力男,心裡變態。
  • 熊孩子健身房搗亂,這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好好教育
    以下是截圖:不得不說把這樣的熊孩子帶到健身房真的很危險,來看網友們是怎樣評論的:……所以該揍還是得狠狠揍一頓!5、大哥你過分了,下手這麼輕!6、熊孩子要有人收拾呢7、不行呢,打不得的,打輕了說你溺愛孩子,打重了說你暴力男,心裡變態。
  • 熊孩子高層連扔酒瓶,母親的教育讓人欣慰,熊孩子就得狠揍
    導讀:熊孩子高層連扔酒瓶,母親的教育讓人欣慰,熊孩子就得狠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熊孩子高層連扔酒瓶,母親的教育讓人欣慰,熊孩子就得狠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想治理熊孩子,試試這樣做
    可以說熊孩子真的是即天真又邪惡得可怕,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釀出慘案,特別是家裡有兩個娃的。有些網友表示:不打還留著過年嗎?如果一開始沒有制止,他只會越來越熊,所以教育熊孩子就一個字:打。還熊,就是打得輕,得狠狠往死裡打,打到他記住疼了,下次就不敢了。也有網友表示自己在家裡裝了攝像頭,在公司上班的時候,偶爾有空就打開,看看保姆和孩子在幹啥。如果看到孩子熊癮犯了,在搗鼓亂七八糟的東西,就立馬一個電話吼過去,熊孩子就老實了。
  • 遇到熊孩子+熊家長,就一點辦法都沒有?這樣做解氣
    難道我們面對著別人家的熊孩子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嗎?如果遇到了這樣的熊孩子和熊家長,我會這樣做!一、如果熊孩子年齡很小,就嚇唬他。,我會先跟他講道理,耐心地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面對家長這樣的態度,你很難再通過什麼有效的行為去讓家長知道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對,不如耐心等待,等到熊孩子遇上他「惹不起的人」的時候,就知道什麼是「社會毒打」了。
  • 你也遇到過這樣的熊孩子嗎?
    我同學和我說過一些更加魔鬼的熊孩子的事跡,比如什麼「到別人家看到喜歡的就哭著要,主人家不給的話拿起什麼東西就摔」,再比如「欺負主人家的寵物,打貓打狗,家長還在旁邊叫好……」。看看人家多可愛然後我接觸過後我就在想,難道這些孩子的父母都不擔心孩子日後長大了三觀不正嗎?
  • 熊孩子來了,是真的
    入水需謹慎,出水更要提防熊孩子的「突襲」。在愛姬出水的時候不要驚擾它,如果沒有傷人,這時候給它一塊香腸是最好的獎勵。 儘管熊孩子很淘氣,在父母眼裡它們永遠是最可愛的乖寶寶。你能想像到如今350公斤、身高兩米的大傢伙,小時候是如此軟萌、酷似毛絨玩具的小可愛嗎?
  • 教育「熊孩子」,需尋求家長權威與快樂教育平衡,輕鬆拿下熊孩子
    現代教育的幾個育兒怪圈,「熊孩子」教育問題被追捧如果你在知乎上搜索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應付熊孩子?」你可能會搜索到數以千計的答案,這些答案支出的妙招數不勝數,而且各有特點。在這些龐大答案數字的背後,顯示出了人們對於熊孩子的頭疼。熊孩子雖然一直都存在,但是在近幾年來愈發引得人們的反感。
  • 繪本真的可以幫助熊孩子嗎?
    這個都看不出來嗎?是純天然花瓣呀。這套書特別在設計和用紙上採用淳樸之風,每十本書一個主題,選用一種手工紙做環襯。這套是心理篇,用了花瓣,你覺得這是一種暗示嗎?嘿嘿,當然嘍, 繪本鋪子出品的圖畫書經常關照細節哦。細細碎碎的天然花瓣也象徵了孩子們純美、童真的美好歲月。真實而樸素,天然而雅致的感覺油然而生。
  • 熊孩子打碎45萬「迪士尼城堡」:每個熊孩子背後是教育失職的父母
    01 沒規矩的熊孩子背後,是父母教育的缺失5月30日,上海玻璃博物館,永久性藏品Arribas夢幻城堡,因為兩個孩子翻越展區圍欄,追逐玩鬧中撞到展櫃,導致城堡塔尖倒塌、破碎,其餘部件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錯位、破損。網友怒了:熊孩子沒人管嗎?
  • 「熊孩子」還有得救嗎?
    , 這對爸媽的做法簡直是極佳的「教育範本」。爸媽前往樓下住戶拍下「慘狀」並感嘆:「一家家道歉還得找保潔,這生的是個什麼玩意!」為人爸媽者常會犯的錯誤,是一邊抱怨孩子的糟糕透頂,把他們的自尊心貶低到塵埃裡;一邊把最爛的言傳身教傳承給孩子,讓他們真的長成了糟糕透頂的大人。
  • 遇見這樣的熊孩子,做父母的要狠心教育,不打不長記性
    過後這位朋友問熊孩子為什麼這麼做,這樣子很危險,熊孩子一邊吃零食一邊看電視滿不在乎的說,「電視上說孕婦摔一下會流產,我就想看看推倒她會不會也流產」...... 接下來這位朋友一手拿拖把一手拿擀麵杖打的孩子背也腫了膝蓋也青了,熊孩子再也不敢靠近懷孕的嫂子,並且看見她都繞著走。
  • 你家那個娃是真的熊孩子嗎?也需他只是一個需要幫助的動覺學習者
    總有媽媽說:「我家孩子特頑皮,三天兩頭就給家裡換個樣,搗騰他的小玩具搗騰到滿屋子都是,翻箱倒櫃把儲物櫃的豆子、麵粉全倒出來玩,還有前一天放桌子上的文件睡醒後鐵定會被弄得皺巴巴的……這樣的熊孩子,我根本不敢帶出去,怎麼辦?現在特頭疼......」其實,很多爸爸媽媽都會有類似的困惑。但是,你們仔細想過沒有?到底怎樣的才是熊孩子?
  • 「男孩更容易成為熊孩子?」聰明爸媽這樣做,養出的孩子更出色
    閨蜜感嘆,二寶真的是有成為熊孩子的潛質,在二寶的教育問題上,閨蜜也極為煩惱。一般說來,男孩的天性會更為調皮一些,日常經歷旺盛,很多父母都在擔心孩子會闖禍而成為熊孩子的焦慮中無計可施。其實,男孩的教育問題並非真如父母們所想的那般困難,找到背後的原因有針對性的進行幹預會很有幫助。
  • 兒子玩具被搶,父親出手教訓反被拘,熊孩子輪得著外人管嗎?
    遊樂場裡,兒子的玩具被另外一個孩子搶走,你會出手教訓熊孩子嗎?上海松江的一名男子選擇了&34;。眼見兒子積木被搶,他當場&34;給熊孩子一套掌摑、推搡、辱罵組合拳,結果因故意打人被拘留。別人家的熊孩子輪得著外人管教嗎?
  • 熊孩子可恨,熊家長更可恨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了「熊孩子」這個詞,很多時候熊孩子讓人無奈,有的時候熊孩子做的事情真的讓人感到可恨,但有一部分熊孩子的背後卻有著熊家長,熊孩子背後的熊家長更加讓人可恨。座位踩髒,在行動中的地鐵中行走都還有安全隱患呢,這倒好,直接在地鐵裡面做引體向上了。這樣的熊家長怎麼能夠教育好孩子?
  • 父母如何管教「熊孩子」,對於熊孩子,家長又該怎麼教育呢?
    但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育環境也會讓他們具備不一樣的品質。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的放縱不管,而變成了令人嫌棄的惡魔,俗稱:熊孩子。8.當你準備試一下前兩天剛買的新口紅時,打開後卻發現口紅上面留下了熊孩子清晰的牙印。這時的媽媽肯定很想問一下:「孩子呀,味道還好嗎?」 那麼對於熊孩子,家長又該怎麼教育呢?
  • 「熊孩子」之所以層出不窮,是因為家長養而不教,別做「毒」父母
    孩子的教養是父母教養的體現,熊孩子的背後,往往站著一個不明事理、胡攪蠻纏、不懂教育孩子的家長。養育孩子,不是給他吃的穿的,把他養大就行了;撫養和教育的責任,父母應該好好承擔。很"敢講"的寧靜曾經在採訪中談到,她特別討厭那些父母哭訴孩子不孝的節目,表示:孩子是從嬰兒開始就那麼橫的嗎?這番話引發了熱議,不少網友都認為"沒毛病"。確實,孩子剛生下來什麼都不懂,需要通過父母來學習為人處世。父母如果從不教育他們什麼是對錯、不引導他們向善,那又有什麼資格來指責孩子呢?
  • 熊孩子當道,好的教育究竟是怎樣的?
    【一鳴專欄】熊孩子當道,好的教育究竟是怎樣的?原創作者|一鳴前幾天,朋友在微信上跟我吐槽,說他竟然自修了一套教育熊孩子的神功。哈哈,真是太有畫面感。朋友說,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父母。當他們的父母本無道理可言就別為難孩子聽的懂!心理學研究指出,年幼的孩子正是建立邊界感的時候,他會嘗試性地犯錯,如果父母不明確地制止,他會做更過分的事。每個孩子的行為背後,都藏著父母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