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樂場裡,兒子的玩具被另外一個孩子搶走,你會出手教訓熊孩子嗎?
上海松江的一名男子選擇了&34;。眼見兒子積木被搶,他當場&34;給熊孩子一套掌摑、推搡、辱罵組合拳,結果因故意打人被拘留。
別人家的熊孩子輪得著外人管教嗎?
1
護犢子的心理,幾乎所有人都有。但有時犢子護得太過,容易把自己搭進去。
上海松江某商場裡,兩半大孩子在海洋球池中打鬧,突然孩子甲一把搶過了孩子乙手中的積木。孩子乙的父親二話不說,上前左手一巴掌,右手一推搡,無力對抗一個成年男人的孩子甲跌入海洋球池中——這一跌,把孩子乙的父親&34;進了派出所。
因為涉嫌故意毆打他人,這位父親被行拘。
此事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網友自動分成兩派。
一派主張不能以大欺小。村上春樹說:&34;成年男人各方哥們都碾壓未成年小屁孩,仗著人高馬大欺負小朋友既不道德也不體面。
一派堅持熊孩子就該受教育。俗語云:&34;熊孩子小小年紀就搶人玩具,長大了不得搶銀行啊?在家父母不教好,就別怪出門被別人家父母教!
2
以目前的輿論形式來看,認為&34;的觀念更佔上風。
知乎關於熊孩子的提問真不少:你收拾熊孩子最狠的一次是怎麼回事?如何反擊熊孩子?如何一針見血地徹底擊潰熊孩子和熊家長?答主們各抒己見,有讓打壞手辦的熊孩子賠得&34;的,有打得手賤撩裙子的熊孩子哇哇大哭的,不一而足。
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成年人信奉&34;這條理論。
僅僅因為女兒在學校被男同學不小心打到眼睛,瑞安一位父親手持水果刀衝進學校,在廁所連捅小男生數刀,致受害人當場死亡;同樣是女兒與同學有矛盾,上饒一位父親持刀闖進教室,當著全班小學生的面將小男孩殘忍殺害。
血淋淋的殺人案,對應的是血淋淋的輿論聲:
&34;
&34;
3
不急著歌頌父愛,給殺人犯判個死刑先。
不少成年人越活越退化,面對可能有點不太乖的小朋友,腦子裡就只有&34;和&34;兩個選項,典型的二極體思維。
教育的方式千萬種,偏偏部分家長觀念裡就只有&34;這一種。
孩子玩具被另一個小朋友搶了,可以調解矛盾,分析錯對;可以徐徐勸誡,陳述後果;可以嚴厲喝止,要求道歉。實在不行,找他爸媽,哪怕是跟對方家長大打出手,也比欺負一個落單的小孩子來得體面。
人類花了300萬年剔除一身獸性,有些人卻卯足了勁回歸弱肉強食。
嘴裡說著&34;,儼然已經把自己當成了社會的代言者、法則的執行人。熊孩子做錯事該不該打,那是人家父母要考慮的問題,你一個外人只有批評、提意見、要求道歉或賠償的資格。
打自己孩子叫家暴,難道打別人孩子就是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