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毆打搶自家孩子玩具小孩被拘:父母最大的罪惡是過度保護孩子

2020-11-08 丄學號

今日,有則新聞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在上海松江,一男子因為自家小孩的玩具被搶,二話不說,上前毆打他人小孩,結果被拘留。

本來這是孩子之間的小爭奪,卻因家長的不當舉動,變成了毆打事件,對此網友紛紛議論。


家長毆打搶自家孩子玩具小孩被拘: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這家長未免也太過於保護自家孩子,孩子間的事,應該由孩子自己解決。

也有人認為,這種過分保護,對於孩子的將來,根本就是害而不是愛。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

然而愛也好,保護也罷,一切前提都是要適度,如果過了,那未必就是好。

《戰國策》裡有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所以,真正有遠見的父母,不是全方位的把孩子養成一朵溫室的小花,而是讓孩子在適度的保護中,學會更好的成長,小小年紀可以與之共擔風雨

1、父母過度的保護,是害不是愛

美國醫學博士魯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戰》一書中如是說:「毫無疑問,你愛自己的孩子,他是你的一部分,也是這個地球上與你最親密的人。」

這或許是全天下的父母的心聲,然而很多事情都是講求適度,如果用力過猛,不僅沒有達到它的效果,反而帶來的是危害

這不禁讓我想起,英國的一部科幻劇《黑鏡》第四季裡的一個故事:

家長毆打搶自家孩子玩具小孩被拘: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劇中,主人公瑪麗是一位單親媽媽,由於女兒在3歲的時候,曾差點走丟,所以瑪麗就對女兒在外特別緊張。

為了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瑪麗就去了一家科技公司,在薩拉的腦裡植入了晶片,讓其隨時可以監控到女兒的行蹤,還有身體各方面的情況。

這樣女兒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瑪麗都能第一時間知道,並保護女兒。

時間久了,女兒開始對瑪麗這種監控產生反感,叛逆心導致她不斷的發起反抗。

至此,無論做什麼事情,女兒都和瑪麗對著幹,母女也因此感情破裂,因愛成恨。

最終,女兒為了擺脫瑪麗的監控,而將其母親瘋狂地砸死。

父母對於子女的保護太過度,就會讓孩子產生反作用,也就是逆反心。

父母本以為,監控孩子,是想保護孩子,讓孩子免受到傷害,殊不知,這種過度的保護,帶來的效果是背道而馳的,反而成了傷害。

最後,成為了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

這種過分的保護,終將是害不是愛。

2、如何引導父母正確對待孩子的保護問題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我們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愛,孩子就以適應這種愛的方式成長。」

要想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全、美好的人生,父母就要學會正確對待孩子的保護。

首先,要正確樹立教育孩子的原則

中國傳媒大學,曾製作過一部短片《巨嬰》。

影片中的男主,是個典型的「巨嬰」,他沒有一點生活的自理能力,爸爸負責賺錢,媽媽就負責服侍兒子,作為兒子的他,每天只會玩遊戲。

終於有一天,父親因車禍死了,家裡的唯一經濟支柱沒了,致使整個家庭深深陷入困境。

兒子要買新款的VR,家裡拿不出錢,就大發脾氣。

在兒子看來,從小隻要自己想要的,父母從來都不會拒絕。

即使長大了,內心卻還是那個向父母索取無度的孩子。

家長毆打搶自家孩子玩具小孩被拘: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山伯教育


大多數家長,就像影片中的這對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盡力去滿足孩子的要求,認為這是愛,是保護孩子。

其實,這才是一種錯誤表達愛的方式。

所以,家長應該要樹立正確教育、愛護孩子的原則。

反之,如果沒有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觀念,那麼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次,父母要調整對孩子保護的心態

網上看到一對德國夫婦,他們的家住在法蘭克福的「富人區」,環境特別好,夫婦兩還有一雙可愛的兒女:11歲的約翰和7歲的艾麗。

然而,一向對公益事業慷慨解囊的夫婦,對於家裡兩個小孩,卻很「小氣」。

兩個孩子,每月零用錢30歐左右,要想得到,孩子們必須要做家務活,到了暑假,孩子還要頂著炎炎的夏日,騎車去送報,賺取自己開學書本費。

很多人對於這對夫婦的做法表示不解,他們卻說:「作為父母,不能總是想著孩子還小,需要保護,要為他們遮風擋雨,其實,只有讓他們不斷去體驗生活,才能讓孩子更好的闖出一片天,這才是最好的保護。」

大多家長認為,如果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就會不需要家長,會覺得失落和不安。

殊不知,每個孩子,最終都會走向獨立,父母們應該要培養孩子自我獨立的能力,換一種心態,換一個方式,讓孩子變得更好,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第三,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

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玩泥巴,父母會說:這個太髒了,不要玩。

孩子在水坑裡踩水,父母會說:不要踩了,會弄髒衣服。

孩子在追逐打鬧的時候,父母會說:不要跑太快,不要摔著了。

這樣的情況,孩子就會覺得很煩,家長什麼都要管,做什麼都無法自由。

在家庭中,家長是可以給孩子創造一片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給出孩子相對的自由,在密切觀察的保護中,讓孩子也能盡情的投入去做,這樣既可以給到孩子愛的關懷,也可以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

3、捨得放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紀伯倫在《致孩子》中寫道:「父母是弓,孩子是箭,父母應當學會適當放手」。

換句話說,就是父母要學會對孩子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勇敢去做、去體驗,孩子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放手,也是父母的一種愛的表現。

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父親,就很明白這個道理:

汪曾祺的父親是個性格非常隨和的人,對待子女,從來都不過分的疾言厲色。

他對於孩子的學業雖然關心,但從來都不強求,兒子的作文寫的好,他會拿出來給人看,孩子的數學不好,也會關心兒子,讓他不要氣餒。

在兒子十七歲初戀的時候,在家裡寫情書,他的父親還在一旁瞎出主意。

由於在這樣開明的家庭長大,他才能盡情的追逐自己想要的,最後,成為一名寫作大家。

父母只有對孩子放手,讓孩子自由發揮、發展,才能讓孩子見識到更廣闊的天地,和更高的人生格局。

明智的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能夠在充滿著形形色色的社會中,學會面對各種人生的難題,學會在跌倒中認識自我

家長毆打搶自家孩子玩具小孩被拘: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山伯教育


作為父母,不要去插手孩子的人生,而是站在孩子的身旁,為他加油打氣,並肩作戰,陪伴他們走過精彩的一程。


作者┃日遙沐沐

編輯┃丄學號

來源┃山伯教育-專注禮育養育教育資訊

相關焦點

  • 男童搶夥伴玩具遭對方家長毆打,打人者已被刑拘
    有些人認為他們的孩子不會因為搶別人的玩具而吃虧就行。許多人認為他們的孩子還年輕無知,不懂事還小,父母默許他們的孩子去搶別的小孩的玩具。他要他的孩子成為強盜,但我們不能讓他們的孩子成為強盜的受害者。自己的孩子搶別的孩子玩具被打,家長卻護犢子毆打被搶玩具的孩子,實在是不講道理。
  • 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我本可以長大的機會都被父母奪走了。」這句話,一語中的。所有「巨嬰」的誕生,都源於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愛孩子,保護孩子,是所有動物的本能。但父母過度的保護,讓孩子一點苦都不吃,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馮夢龍在《古今譚概》中講了一則「翠鳥移巢」的寓言:翠鳥為了避免災禍,開始時往往把它的巢築得很高。
  • 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我本可以長大的機會都被父母奪走了。」這句話,一語中的。所有「巨嬰」的誕生,都源於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愛孩子,保護孩子,是所有動物的本能。但父母過度的保護,讓孩子一點苦都不吃,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
  • 男童搶夥伴玩具遭對方家長毆打,打人者已被行拘
    近日,上海松江,一男子因自家孩子的積木被搶,掌摑他人小孩。原本是孩子玩耍間的小爭奪,但一方家長竟因自己家的孩子吃了虧,而動手毆打並持續推搡對方孩子。網友評論多數網友不認同這位家長的做法原標題:男童搶夥伴玩具遭對方家長毆打 你怎麼看來源:綜合 燃新聞 網友評論流程編輯:TF010
  • 世界兒童難題:搶玩具!家長做好這6點,不讓孩子被別人教育
    如果別的孩子搶了你家孩子的玩具,你會怎麼處理?近日,上海一遊樂園內,一男子因自家孩子的積木被搶,掌摑並持續推搡他人小孩。目前,該男子因毆打他人被拘留。也有網友表示:搶別人家孩子玩具的孩子以及家長就不要被教育了嗎
  • 孩子之間搶玩具,該怎麼辦?
    然而,很多媽媽卻因此產生了苦惱:孩子之間搶玩具起爭執還傷了大人的和氣,該怎麼辦? 曾有網友爆料說,親戚孩子想要自家孩子最愛的小木馬玩具,因為覺得孩子有權力處理自己的玩具,所以並沒有讓孩子給出自己的玩具,事後,親戚發朋友圈指責:孩子不懂事,連家長也不懂事。最後,該網友還被親戚拉黑。
  • 孩子玩具被搶,該不該搶回來?
    其實,對於10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們之間的矛盾衝突,經常會因為搶奪玩具和零食而毆打謾罵,對於力量較小的一方來說,嚴重時可能會頭破血流。面對這種情況,一些脾氣比較衝的家長,他們會直接上手教訓對方小孩,而當對方家長知道後,也不善罷甘休,火力一樣猛噴。最後,兩敗俱傷。如何避免小孩之間互相搶奪東西,是孩子開始社交必學的第一步。
  • 兒童搶夥伴玩具遭對方父親毆打,孩子間起衝突家長該不該介入?
    近日,有一條熱搜牽動著家長網友的心。上海松江,一男子因自家孩子的積木被搶,掌摑並持續推搡他人小孩,該男子因毆打他人被拘留。站小孩?關注象樂成長,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哦~孩子間起衝突家長該不該介入?生活中,孩子間起爭執和矛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眾所周知,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家長見不得孩子受到任何的委屈,又怎麼能夠任由外人欺負呢?那麼,孩子間的衝突家長到底該不該介入呢?我們先來看看一些家長不恰當的處理方式。
  • 物權思維:孩子愛搶玩具,不是「壞」,家長別因為誤會傷了孩子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周末,很多家長帶著自家孩子在商場的兒童樂園玩。沙堆這一塊,聚集的孩子尤其多,經常看到孩子們拿著小鏟、小車挖沙又運沙,玩得不亦樂乎。孩子專心地玩,家長剛好可以清閒一會兒。不過還是不能放鬆警惕,這不,就有兩個孩子因為誰拿鏟子的問題,開始爭執起來。
  •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如今這個年代,生養孩子的成本高了,孩子生得少了。每個孩子都成了家長的心肝寶貝,也成了社會的稀缺資源。於是乎,過度保護,就成了一種常態。 01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吃苦  鄰居家一個小男孩,全家人都對這個小孩疼愛至極,那真是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傷害。 從孩子會走路開始,他幾乎都沒離開過家人的視線,去哪都要有大人陪著。
  • 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先別說孩子,家長要讀懂孩子「心理秘密」
    在大多數父母看來,孩子搶玩具是非常沒有禮貌、沒有教養的行為,但我卻要和家長們說,孩子搶玩具是成長發育過程中非常正常且必然的事情,因為這是孩子物權建立的信號。我們還斥責孩子之前,首先應該讀懂孩子搶玩具背後的"心理秘密"。面對孩子搶玩具,你是怎麼做的?
  • 滕洪昌老師就9歲男童搶夥伴玩具竟遭對方家長毆打事件接受山東教育電視臺採訪
    近日稱其孫子被一名男子毆打經了解,馬女士的孫子在遊樂場玩耍時,搶走了另一名女童手中的積木,女童家長劉某看到後心疼自家孩子
  • 孩子的玩具被搶,是教孩子分享還是搶回來,聰明的父母是這樣做的
    當別的孩子來搶自家孩子玩具時,媽媽們的反應會是如何呢?A媽媽立刻去把兩個孩子分開,並對自己的孩子說:「玩具要跟小朋友分享的,你這樣太小氣了。」然後,不管自家的孩子的淚痕還在臉上,就把玩具徑直給了另外一個孩子玩。B媽媽嘴上一邊說:「沒關係的,給小哥哥玩一下,玩具是要分享的。」可手卻一直在掰開另一個小朋友的手指,讓玩具回到了自家孩子手中。
  • 家長拖拽毆打女兒同學!只因他碰了自家孩子:聰明父母這樣做
    家長進入校園替孩子「報仇」!本是孩子間無意的碰撞,不曾想,在家長眼中,碰撞了自家孩子,那自己就得親自出馬「打」回去。家長進入校園毆打孩子同學這樣的案例,其實有很多,很多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或者受傷害了,家裡大人氣不過,就會去學校報復。但事情的經過、嚴重性他們或許都沒搞懂,假如只是孩子間的碰撞摩擦、小打小鬧呢?
  • 公共場所,孩子間搶玩具該怎麼辦?
    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那就是兩個孩子的父母為了孩子在公共場合玩玩具的事情,而大打出手。不是進了警察局就是進了醫院。這樣做,真心讓人覺得非常難堪啊!不僅沒有給孩子做到榜樣的作用,說不定還給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陰影呢。可是,如果公共場合,孩子們搶玩具,就不能管了嗎?那倒也未必。只是,要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了。
  • 孩子喜歡搶對方玩具,物權意識在作怪
    但小孩子隨意搶別人的東西,會被戴上&34;的帽子。尤其是和小夥伴玩耍,搶對方的零食或玩具,對方的家長便會說:&34;自家寶貝搶別人的東西,有些父母會選擇對其嚴厲責罰,使其明白&34;的後果;也有的家長過於&34;,認為他們年紀小不懂事,搶玩具也是常有之事,沒必要過於苛刻。
  • 孩子喜歡搶別人的玩具?從小培養孩子「物權意識」,很重要
    不少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都會因為搶其他小朋友或是和被其他小朋友搶玩具而哭鬧不止,甚至是大打出手。有時看著孩子帶傷回家,讓父母都心疼不已。其實,父母不知道的是,解決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就足夠了。
  • 9歲男童搶夥伴玩具竟遭對方家長毆打,看到評論區10000句髒話我只想說:罵得真好!
    在上海松江一家兒童遊樂場內,兩孩子搶玩具玩鬧。一家長竟教訓起別人家孩子,出手掌摑9歲兒童。這個家長的做法實在是太過分了。現在該男子已因毆打他人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8月21日松江公安分局中山派出所接到市民馬女士報警, 稱其9歲的孫子在本區一兒童遊樂場內玩耍時,被一名成年男子毆打。馬女士的孫子在遊樂場玩耍時,搶走了另一名小朋友的積木。對方家長劉某看到後心疼自家孩子,直接上手以掌摑的方式「教訓」馬女士的孫子 。
  •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家長幫孩子「搶回去」很重要
    玩具,能帶給孩子快樂美好,但也往往會帶來很多爭端。對於幼小的孩子們來講,玩具就是他們的精神世界。經常會收到這樣的私信:孩子的玩具總是被其他小朋友搶過去,是孩子太內向了嗎?大人是否應該鼓勵他搶回來?或者應不應該參與其中?
  • 孩子被別的孩子搶了玩具,記住這6點完美處理
    孩子被別的孩子搶了玩具是每個爸爸媽媽都會遇見的,又因為對方是小孩子總不能自己動手去搶,但又不能讓自己孩子受委屈、給孩子心裡造成傷害。「給別的小朋友玩一下嗎,不要那麼小氣,要懂得分享」,這是我們最常聽見的,因為是熟人的孩子不好意思說,就選擇說孩子小氣,要知道分享跟被搶完全是兩個定義,不能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