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家長幫孩子「搶回去」很重要

2020-10-19 爆炸母嬰課堂

玩具,能帶給孩子快樂美好,但也往往會帶來很多爭端。對於幼小的孩子們來講,玩具就是他們的精神世界。

經常會收到這樣的私信:孩子的玩具總是被其他小朋友搶過去,是孩子太內向了嗎?大人是否應該鼓勵他搶回來?或者應不應該參與其中?

當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時,如果出現了求助、氣餒、不高興、委屈、呆滯以及哭鬧等情緒,那麼建議家長要幫孩子把玩具「搶回去」。孩子的玩具被人搶走,建議家長可以這樣做:

一、看事態發展,先安撫孩子‍

2-3歲孩子之間的爭搶行為並沒有惡意,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可以先讓孩子自己解決。如果孩子沒有解決能力而且玩具已經被其他小朋友搶了過去,也千萬不要罵自己的孩子沒用,更不要貼上「膽小」、「沒用」之類的標籤。

心愛的玩具被搶走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崩潰的,這時候的第一任務是安撫孩子的情緒,抱一抱、拍一拍受委屈的孩子:「剛才寶貝拿著玩具在玩,旁邊的大哥哥一下子就把玩具搶走了,所以寶貝被嚇了一跳對嗎?」。

二、視情況而定,幫孩子「搶回去」‍

等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我們需要詢問孩子的意願,幫助孩子達成自己的想法。可以問孩子「這個玩具你是想分享給哥哥,還是更想要回來呢?」,如果孩子明顯想要把玩具要回來又沒有社交能力,那麼家長就要把玩具「搶回去」了。

這個「搶回去」當然不是要讓家長動武,而是要代替孩子認真地跟那個小朋友聊一聊,比如以孩子的口吻說:「大哥哥,這個玩具是弟弟的,他暫時不想分享給你,或者你拿他喜歡的玩具交換玩怎麼樣?」,如果委婉的引導不起作用,那麼可以客氣地跟老師或者對方父母商量一下,一定要把孩子的東西要回來。

為什麼說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家長幫孩子「搶回去」很重要?

一歲半到兩歲之後,孩子將逐漸形成自主意識和物權意識。這時候家長給孩子建立起物權意識以及「我的東西」的觀念就很重要了,軟弱或者討好型父母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甚至會讓孩子將來不敢捍衛自己的權利,不會保護自己。

我們不僅要教給孩子「你的東西給不給別人,你自己說了算」,還要教會他「沒有經過別人允許,別人的東西你不可以隨便拿」,這才是「物權意識」的真正意義所在。

當孩子知道我的玩具我要保護好,他會慢慢明白我的食物、我的衣服、我的爸爸媽媽、我的家、我的身體,都是需要自己保護的。知道這些之後他才會採取行動維護自己的權利以及保護好自己。

三、不要讓孩子「讓玩具‍」

許多老人非常喜歡叫自己的孫輩讓玩具(不管孩子幾歲),但是對方讓過來的玩具卻又教自己的孫孫不要拿,這種做法並不提倡,大人們的社交在年幼的孩子們來看是非常複雜的,而且容易混淆權力的界限。

心理學研究發現,2歲多的孩子開始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處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幾乎任何東西都不肯和他人分享,這是孩子物權意識發展階段的正常表現,卻往往被老人誤以為是自私、小氣的表現。

物權意識發展的規律展現出,基本上孩子3歲時在父母的引導下才會與人分享,5-6歲後才能掌握主動分享。為了孩子有清晰的邊界意識,在孩子3歲之前,家長們最好不要勸孩子去分享。

四、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只是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物權意識」還不夠,孩子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社交知識,懂得什麼樣的行為是不對的,該如何去拒絕別人以及一些基本的社交規則。

尤其是入託入園之後可能會遇到的社交衝突更加複雜,「搶回來」和「打回去」的做法並不是萬能的,這時候培養孩子對同伴和對環境的社交敏銳度,培養孩子的逆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那麼該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多樣化地去應對衝突呢?

「學會管自己兒童良好品格培養系列」由《學會表達和溝通》、《學會控制情緒》、《勇敢和自信》、《友愛與分享》、《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等共10冊繪本組成,從尊重他人、誠實守信、學會拒絕、勇敢自信等各個方面教會孩子諸多道理並培養孩子如何社交。

3-6歲是把握孩子性格培養的黃金時期,該套圖書紙張厚實,字跡清晰,繪圖精美,超大開本,用10個鮮明的主題展開了豐富有趣的內容,每個主題故事中都圍繞著孩子成長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展開,可幫助父母們解決各種早教難題~(中英雙語)

相關焦點

  • 那個內向愛哭的孩子,終於敢把被別人搶走的玩具搶回來了
    孩子玩具被搶,作為家長是應該息事寧人,還是幫孩子「搶」回來呢?2、插手幫孩子搶回來的家長以下這個例子則是會「插手」幫孩子搶回來的家長了。媽媽帶著自己4歲女兒在小區兒童遊玩區玩,女兒帶了一個兔子玩偶,結果一個比她女兒矮一些的女孩看中了這個玩偶,她女兒一時沒有防備,玩偶被小女孩搶走了。她女兒頓時就不開心了。
  • 孩子玩具被搶走還被打了,比叫他打回去更重要的是這件事
    孩子在玩具被搶走時,內心已經很委屈了,當他們看到媽媽怒氣衝衝地衝過來,用非常生氣地態度開始嘶吼時,他們不會知道媽媽是在生別人的氣,反而會覺得是自己做錯了。可以在遊戲、講故事、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再把前面發生的事講述一遍,讓孩子利用故事或遊戲中的角色去體驗,同時藉助這些角色與孩子討論:如果那個小男孩再過來搶你的玩具,你可以怎麼做呢?如果你不想給他你要怎麼保護你自己和心愛的玩具呢?
  • 娃的玩具被搶走,父母愛面子勸分享?三步教孩子搶回玩具不傷和氣
    孩子的玩具被其他的小朋友搶走了,要爸媽幫他出頭,把玩具搶回來,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統共分三步。直接上案例:三歲的兒子委屈的跑過來撲倒在我的懷裡,眼淚在眼睛裡打圈兒,委屈了一會兒後,他用手指著不遠處的一個小孩兒,我看見小孩兒手裡拿著兒子的玩具消防車,心裡瞬間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 孩子的玩具被搶走或被欺負,怎麼辦?
    二、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孩子被欺負、玩具被搶之後,首先要與孩子共情,感受孩子的內心是傷心的、委屈的、憤怒的還是不安的?然後讓孩子明白,父母在關愛他,當他們遇到危險時,父母會第一時間出來保護他。比如毛豆的玩具被搶走了,他難過的大哭起來,我就蹲下身,與他平齊,看著他的眼睛,說:「你的玩具被人搶走了,你一定很難過吧。」
  • 孩子喜歡搶別人的玩具?從小培養孩子「物權意識」,很重要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濤濤經常會把其他小朋友手裡的玩具搶過來據為己有,有的時候因為搶玩具還會和同齡人打起來。因為濤濤的個子比班上大部分孩子都壯實,所以濤濤總是勝利的那一個,但是被打傷的孩子家長,可沒這麼輕易罷休。
  • 走親訪友孩子總愛搶別人玩具,四種媽媽的不同做法,情商立分高下
    我們先來看看有幾種家長的應對方式:1、你怎麼搶別人玩具呢?以後再不帶你出來玩了!威脅型的家長,總喜歡嚇唬孩子,可是說到做不到以後孩子還會怕你嗎?下次孩子照樣搶玩具,你再拿他怎麼辦呢?好處型的家長,只會讓孩子更願意搶別人玩具,因為只有搶了別人的玩具,自己才會得到更好、更大的玩具。媽媽的這種好處型的引導法,暫且把玩具還給了別人,但是卻要以自己購買更大的玩具作為代價,實屬不可。每個孩子家裡都有很多玩具,不能每一次搶別人的玩具就要再購買一個新的玩具,而是要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 孩子被欺負了,該讓孩子「打回去」嗎?
    隨著越來越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成為家長,大多數父母都有這樣的疑惑:我教孩子不打人,要守規則,要分享,做個文明人。我的孩子做到了。可是總有別人的孩子來搶他的東西,還打人。但是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回擊,任由別人搶,該怎麼辦?
  • 孩子喜歡搶別人的東西,做事太霸道,家長的教育很關鍵
    前言:小孩子看到別人的東西時總喜歡動手去搶,畢竟小孩子看到別人有自己沒有的東西時,想做的第一反應就是搶來自己玩玩,玩夠了再給別人,有的孩子甚至玩夠了之後直接拿回家,面對這樣的孩子,大部分的家長都是比較頭疼的,有無數的家長也當場呵斥孩子,之後孩子總是會嗷嗷大哭。
  • 孩子玩具被搶,教他謙讓還是幫搶回?聰明父母讓孩子更有主見
    在現實生活中,寶媽寶爸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自家娃心愛的玩具突然被其他小朋友給搶走了,孩子哭得稀裡譁啦的,做父母的非常心疼,但是卻不知道是否該插手孩子之間的事情。孩子玩具被搶,教他謙讓還是幫搶回?小何是一位年輕的寶媽,生下女兒的時候才二十幾歲,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她是十分欣慰。
  • 孩子玩具被拿走,你是幫他搶回來,還是讓他懂得分享?
    到家裡面有了孩子之後,家長自然會買很多的玩具給他們,孩子在外出的時候也喜歡拿著這些玩具玩,在小區裡面,會遇到一些小朋友,但是,有可能小朋友會把他們的玩具搶走,這樣的場景是很常見的。,你會發現,孩子會不斷地看著你,他們希望自己的玩具能夠要回來,有的家長會告訴孩子,要懂得分享,小朋友玩一會兒還會給你送來,也有很多的家長會說,自己去搶回來,趕緊去搶,遇到玩具被拿走,你是怎樣教孩子的?
  • 世界兒童難題:搶玩具!家長做好這6點,不讓孩子被別人教育
    如果別的孩子搶了你家孩子的玩具,你會怎麼處理?近日,上海一遊樂園內,一男子因自家孩子的積木被搶,掌摑並持續推搡他人小孩。目前,該男子因毆打他人被拘留。也有網友表示:搶別人家孩子玩具的孩子以及家長就不要被教育了嗎
  • 孩子搶別的小朋友玩具,家長該怎麼辦?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當面對自己寶寶愛搶玩具時,一般家長的做法;第一種 威脅型不許搶了,再搶就帶你回家,再搶我就打你了,這樣說,剛開始孩子還能接受,時間久了依然會搶。建議大家試試這樣的方法:第一種方法 教育型1 首先安撫被搶的小朋友,不要哭,一會阿姨給你要回來,這樣也避免了家長之間的糾紛2 把自己的寶寶拉到一邊說,你很想玩那個玩具對嗎?那是別人的玩具,不能搶,如果你想玩要問一下別人願不願意給你,別人願意和你分享你要說「謝謝」。
  • 當孩子玩具被搶走,應該幫忙「搶回來」還是不管,智慧家長這樣做
    在視頻被傳到網上之後,很多網友表示氣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有人說無論孩子是搶贏了還是搶輸了,家長都不應該插手,這是孩子的事情。實際上這兩種想法都是比較片面的,首先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家長肯定是要第一時間安慰孩子的,而並不是想著怎麼幫孩子出氣,方向不要弄錯。
  • 孩子總喜歡搶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家長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煩心事:孩子一出去就喜歡搶別人的玩具, 所以,孩子喜歡搶東西,絕不是家長們擔心的品質問題,而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自然發生的情況。只不過,身為父母的我們都知道,搶東西是不對的,不管孩子有怎樣的初衷,我們都得糾正他們的這種行為。 下面就與家長們分享一下如何在不傷害孩子的前提下,幫助孩子克制這個不受歡迎的行為。
  • 孩子搶別人玩具怎麼辦?
    這時候兩個孩子的家長也過來了,搶玩具那個孩子的家長連忙道歉,讓孩子把東西歸還,可她就是不肯,也哭了起來,弄得家長一時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其次,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比如,想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不可以搶奪,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和別人交換著玩。
  • 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是制止還是放任?明智的家長都這樣處理
    導讀: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是制止還是放任?明智家長都是這樣處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是制止還是放任?明智家長都是這樣處理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之間搶玩具,家長應該介入還是旁觀?小故事讓你知道怎麼辦
    作者:寶寶知道 成長育兒小朋友為搶玩具打架不是新聞,當媽媽的為幫孩子搶玩具而打架就比較少見了,好吧,這倆媽媽還打到骨折,鬧到了派出所——上新聞了。2017年1月8日,陳女士和王女士分別帶孩子到南京邁皋橋附近一個商場玩兒。倆孩子為了一個黃色塑料玩具產生了爭執。監控顯示,王女士看到女兒的玩具被搶後,就動手幫女兒搶玩具,結果另外一個孩子大哭。
  • 自己孩子總是搶別人玩具,訓斥還是強制歸還?家長的做法影響很大
    另一種就是對孩子的合理需求都不滿足,總是給孩子灌輸一種匱乏感,試圖用這種方式讓孩子產生愧疚感,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自己不配享受好東西的潛意識,繼而變得自卑壓抑,不敢表達自己。還可能對別的孩子享受的玩具抱有很強的敵意,可能傷害別人或者搶走別人的 玩具進行破壞,自己享受不到的別人也不能享受。
  • 年幼的孩子被夥伴搶走玩具,父母三個辦法讓孩子停止哭泣
    親眼看到了一場戰爭,雖然是沒有硝煙的戰爭,但是讓我很受鼓舞,就是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在跟這個小孩的孩子一起玩耍的時候,小孩不由分說的就把小姑娘的玩具給搶走了,然後小姑娘就非常的生氣趴在地上大哭,母親看到之後就趕快上前哄她。
  • 孩子被打了究竟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孩子被打了該怎麼辦,這是每一位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這裡我沒有說她打人不對,也沒有去放大打人的事情,而是了解這個過程,與孩子產生共情,平時我們對孩子都是這麼說的:「如果別人打你,你要保護好自己。」「如果別人打你,你要告訴老師,讓老師幫你解決問題。」「如果別人打你,你要好好溝通,告訴她大人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