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思維:孩子愛搶玩具,不是「壞」,家長別因為誤會傷了孩子

2020-12-20 孕育島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周末,很多家長帶著自家孩子在商場的兒童樂園玩。沙堆這一塊,聚集的孩子尤其多,經常看到孩子們拿著小鏟、小車挖沙又運沙,玩得不亦樂乎。孩子專心地玩,家長剛好可以清閒一會兒。不過還是不能放鬆警惕,這不,就有兩個孩子因為誰拿鏟子的問題,開始爭執起來。

其中一個高大的男孩說:「這鏟子是我先拿的,你憑什麼搶?」小男孩說:「我正好需要鏟子,你為什麼不給我?」兩人分別拿著鏟子的一端,誰也不肯鬆手。這時候小男孩對著高大男孩做鬼臉,高大男孩被激怒,扔掉鏟子,就開始打小男孩。小男孩也不示弱,兩人就這樣扭打起來。雙方家長見這情況,連忙出來幹涉,拉開孩子之後,父母對各自孩子進行了教育。

高大男孩的父母說:「你比人家大,怎麼不知道讓著點弟弟呢?」,小男孩父母說:「你怎麼隨便搶別人東西,我教你的禮貌都忘記了嗎?」。這時候,高大男孩和小男孩反應出奇得一致,都不覺得自己有錯。

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孩子因為搶玩具發生爭吵,怎麼勸說都不管用。「家裡明明有很多玩具,看到別人的,還是要搶」、「大家一起分享玩具多好,偏偏喜歡自己拿著玩具玩,孩子真的太小氣」、「就怕孩子小來搶玩具,養成壞習慣,長大更惹別人討厭」。家長們發一些自家孩子搶玩具的牢騷,屢見不鮮。

其實,關於孩子愛搶玩具的問題,有原因可以解釋,並不是因為「壞」。那些不聽家長勸導仍然要搶玩具的,大多是4-5歲的孩子,他們對於「物權」概念有不一樣的理解,家長別因為誤會傷了孩子。

年幼孩子對「物權」的錯誤認知

1、 我喜歡的就是我的

孩子為什麼會搶別人的玩具?是因為他們喜歡這件玩具,喜歡就要得到。在他們的意識裡,只要是感興趣的東西,即使自己拿不到,父母也會幫他們拿到。比如看到水壺想玩玩,可是放得太高,找父母幫忙就拿到手了。別人家餐桌上有好吃的糕點,看到了就拿一個,大家看到是小孩子拿也不會說什麼。作為孩子其實有特殊權利,不太受規則的限制。喜歡什麼就拿,是本能反應。

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時,因為喜好差不多,發生爭搶是常有的事。小女孩帶著各自的芭比娃娃出來玩,讓她們曬太陽,給她們換裝。小女孩A有很仙的衣服,小女孩B看到了,拿來給自己的娃娃穿上。小女孩A發現衣服被拿走,作勢要搶回來,沒想到小女孩B說:「這是我的,你不能拿走」。明明是小女孩A的衣服,小女孩B怎麼說是自己的呢?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根本沒有「你的」「我的」這種概念,他們只知道喜歡的就是自己的。這種思維在大人看來非常不合理。如果一個大人搶別人東西,說:「這是我的」,估計會被別人罵得體無完膚。小孩子這麼說,也會讓大人感覺不合適。家長可能會想:「難道孩子就是這種性格?喜歡搶別人東西,還據為己有,可見是個壞孩子」。大人這麼想,確實是誤會孩子了。

2、 經過「加工」的就是我的

小孩子一起捏橡皮泥,在還沒有做成型之前,大家都是和和氣氣的。後來通過集體的智慧,捏成了一隻大象。其中一個孩子特別喜歡大象,就想帶回家。而且自己也參與了製作,肯定得拿回家啊。於是,孩子不顧眾人的目光,把大象佔為己有,其他孩子從一臉懵逼到大哭,這時候家長出馬,大象最終作為展覽品被學校收藏。

這個要拿走大象的孩子,覺得大象屬於自己,因為孩子腦子裡有「經過加工的就是我的」的意識。問題是其他孩子都參與了製作,孩子只是習慣性地以自我為中心了。父母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不要覺得尷尬,多給孩子一點耐心,相信孩子是可以教好的。

3、 我先玩的就是我的

小區裡僅有的兩個鞦韆,非常受孩子歡迎。晚飯過後,很多孩子出來溜達,最愛在鞦韆上玩。可是小孩這麼多,鞦韆數量有限,大家怎麼分配呢?如果家長不在旁邊,孩子的秩序很容易混亂。很多孩子的想法就是,「我先玩就是我的」,一旦這些孩子坐到千秋上,別人就別想玩。一群孩子又不能制止,只能眼巴巴地在旁邊看著,多心酸。可是在鞦韆上的孩子意識不到,只要自己玩得開心就行。什麼時候不想玩了,別人才有機會玩。孩子對公共資源的認知不明確,這需要家長多教育才行。

4、 不懂得「送給別人」的意義

好朋友的孩子生日,買了蛋糕帶女兒去參加生日會,女兒親自提著蛋糕送給壽星。大家看到孩子像個小大人一樣「送禮」,氣氛一片祥和。生日會結束後,因為大家吃得太飽,蛋糕就沒有吃。這時候孩子說:「蛋糕不拿回去嗎?」媽媽說:「這是送給別人的,怎麼能拿回去?」

孩子不解,送給別人怎麼就不能拿回去了。她只知道,蛋糕是媽媽買的,就是自己家的。自己家的東西當然要拿回家,幹嘛留在別人家?孩子根本不懂得「送」的意思,也不知道自家蛋糕會變成別人的。

5、 這是我的別人不能玩

在家裡玩具一直是孩子的專屬品,大人多碰一下都不行。本來父母也不愛玩具,不會有什麼想法。不過,家裡來了其他小朋友的時候,孩子還不愛分享玩具,就顯得有些過分了。上周表姐帶著孩子來串門,大人聊天,本來想讓孩子一起玩。兩人一開始見面還好,很快就玩到了一塊。後來在客廳聊天的媽媽們聽到一句「這玩具是我的,你不能玩」。這麼不友好的聲音,就是自家孩子發出的。儘管媽媽對孩子進行了教育,但孩子仍然沒有退讓,這讓她很是無奈,只能向另一位媽媽表示歉意。這裡孩子對物權的理解就是「我的你不能拿」。

如何糾正孩子的「物權」思維?

1、 幫助孩子懂得「物權」

孩子對「物權」的認知不成熟,而且這種現象十分普遍。當然,這種錯誤認知是可以通過後天改正的,當孩子搶玩具時,父母可以說:「別人的東西,你不能搶,只有爸爸媽媽給你買的,才完全屬於你自己」、「不是喜歡的東西就可以拿,下次碰到喜歡的東西先告訴爸爸媽媽,得到同意後再拿」。孩子可能一時之間不能接受這個道理,父母要不厭其煩地給孩子灌輸這些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對物權的概念有成熟的認知。

2、 演練小遊戲,幫助孩子同理他人

人都是這樣,對於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很難做到感同身受。小孩子會搶別人玩具,是沒體會到自己被搶玩具的無奈。如果只是跟孩子說「你搶別人玩具是不對的」,這種語言的力量很弱。要讓孩子切身體會到「痛」,他才可能做出改變。

比如,當孩子搶別人的玩具時,父母可以沒收孩子的玩具。不管孩子怎麼哭鬧,都不要心軟。並且明確告知孩子,這是因為你搶了別人的玩具,才不被允許玩玩具。這時孩子才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會理解當初自己搶別人玩具的感受。這種情況下,父母再適時教導孩子不要搶別人玩具,才會收到效果。

孩子不是生下來就完美無缺,父母要對孩子有耐心,不要在潛意識裡把他們歸為「壞孩子」一類。多了解孩子心理,才能引領他們變得優秀。

相關焦點

  • 小孩總愛搶別人玩具?德培DAP:3個妙招培養孩子物權意識
    在一家玩具店的暢玩區,一個胖嘟嘟的小男孩和一個瘦小的小男孩爭搶一個汽車玩具。兩個寶寶爭得面紅耳赤,都說「玩具是我的。」兩個孩子的家長在旁邊無奈的告訴他們:「玩具是全部人都可以玩的,不屬於哪個孩子……」然而,兩個孩子聽不進,仍舊堅持玩具是自己的。
  • 小孩總愛搶別人玩具?德培DAP:3個妙招培養孩子物權意識
    孩子的問題,得從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孩子愛搶別人玩具,主要是因為:4、5歲的孩子,他們對物權的理解,與成人不一樣。從大人的角度來看,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但在孩子的世界裡,這是合理的。因為他們的世界裡還沒有明確的「你的」,「我的」界限,只是單純的認為,我喜歡的就是我的。
  • 孩子喜歡搶別人的玩具?從小培養孩子「物權意識」,很重要
    不少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都會因為搶其他小朋友或是和被其他小朋友搶玩具而哭鬧不止,甚至是大打出手。有時看著孩子帶傷回家,讓父母都心疼不已。其實,父母不知道的是,解決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就足夠了。
  • 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先別說孩子,家長要讀懂孩子「心理秘密」
    在大多數父母看來,孩子搶玩具是非常沒有禮貌、沒有教養的行為,但我卻要和家長們說,孩子搶玩具是成長發育過程中非常正常且必然的事情,因為這是孩子物權建立的信號。我們還斥責孩子之前,首先應該讀懂孩子搶玩具背後的"心理秘密"。面對孩子搶玩具,你是怎麼做的?
  • 孩子喜歡搶對方玩具,物權意識在作怪
    家長也很疑惑,為何他們喜歡搶別人東西呢?主要有這3個原因。第一個原因:物權意識模糊。年幼的孩子對周圍的事物缺乏清晰的認知,也無法分辨自己行為的對錯。他們的物權意識也較為模糊,不懂得&34;和&34;之間的區別。
  • 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是不乖?不,也許孩子正在經歷「物權意識」階段
    常常能夠聽到有些父母會說自己的孩子真小氣,自己的玩具什麼的從來不捨得分享;帶孩子出去玩其他小朋友想要玩孩子的玩具,孩子一把搶回來護在胸口,結果惹得一旁的孩子哇哇大哭,搞得媽媽覺得很沒面子。有時候孩子在幼兒園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每天上學書包裡都會放一些玩具,孩子們課間在一起玩的時候孩子總是很「護短」,自己的玩具從來不願意分享,甚至別人碰一下都不行。這種情況可愁壞了一些媽媽,甚至有些媽媽調侃的說「我和孩子爸爸都不小氣啊,這孩子不知道到底隨了誰呢?真是愁人!
  • 孩子玩具總被搶,家長怎麼辦?別總叫孩子讓步,物權意識要重視
    前幾天跟一位鄰居聊天,她擔心的跟我說,她兒子的性格太溫順了,別人搶他的玩具,從來不懂得反抗,只知道哭,作為媽媽,該怎麼處理這種情況呢?其實,作為一個帶孩子的全職爸爸,我也經歷過好幾次這樣的狀況,在探討之前,先分享一下我們家孩子的經歷。
  •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家長幫孩子「搶回去」很重要
    玩具,能帶給孩子快樂美好,但也往往會帶來很多爭端。對於幼小的孩子們來講,玩具就是他們的精神世界。經常會收到這樣的私信:孩子的玩具總是被其他小朋友搶過去,是孩子太內向了嗎?大人是否應該鼓勵他搶回來?或者應不應該參與其中?
  • 孩子拒絕分享,真的不是自私!是孩子進入了物權意識敏感期
    所以面對這樣的狀況,很多家長習慣讓孩子跟大人打招呼。打完招呼之後,熊大人也不會在繼續逗孩子了,開心地應一聲,把東西還給孩子,誇誇孩子真棒,很有禮貌。2但是這個方式真的好嗎?其實,我一直不能理解這個思維,我想很多孩子也不理解。為什麼別人要我手上的東西,我不應該是【同意或拒絕別人】嗎,而是要跟她打?招?呼?
  • 孩子不分享玩具,就是自私:錯,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從說不開始
    孩子不願意將自己的喜歡的玩具和別的小朋友分享,說明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了。在這個階段孩子很喜歡說:「我的,這是我的!不給!」現實是,遇到自家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而別家孩子撒潑打滾時,家長大多會面子掛不住,和自己孩子商量把玩具讓給別的小朋友玩,被孩子拒絕後,會給孩子貼上「小氣」的標籤,有時家長還會強行把玩具搶過來給其他小朋友玩。
  • 孩子搶玩具是自私?這樣引導,更利於寶寶心智發展
    相信許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棘手的情況。孩子搶玩具這事兒,其實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有強硬派家長認為,孩子玩具被搶,必須讓他搶回來啊!有的家長覺得,讓孩子自己處理就行了,大人就別跟著瞎操心了!,如果這個階段執意讓寶寶分享,會讓他很痛苦,因為家長破壞了孩子的物權意識。
  • 孩子這3個行為不是"頑皮",而是高智商的徵兆,家長別誤會了
    調皮的孩子,簡直是父母心目中的混世魔王,他們安靜不下來,喜歡嘰嘰喳喳、喜歡頂嘴。有的孩子還喜歡拆家,玩具到了他們手裡,過不了幾分鐘就會被拆成零件。於是乎,這孩子的這些行為,很多家長誤會是頑皮。那麼各位父母有沒有想過,其實孩子某些行為不是"頑皮",而是高智商的徵兆呢?
  • 孩子之間搶玩具,該怎麼辦?
    ,家長們能起到的作用是調和,是引導,而不是替孩子做決定。然而,很多媽媽卻因此產生了苦惱:孩子之間搶玩具起爭執還傷了大人的和氣,該怎麼辦? 曾有網友爆料說,親戚孩子想要自家孩子最愛的小木馬玩具,因為覺得孩子有權力處理自己的玩具,所以並沒有讓孩子給出自己的玩具,事後,親戚發朋友圈指責:孩子不懂事,連家長也不懂事。最後,該網友還被親戚拉黑。
  • 孩子玩具被搶,要搶回來還是鼓勵分享?多數家長做錯了
    換作以前,我可能會很生氣,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小氣、自私、不懂得分享,讓對方家長以為自己平時就是這麼教育孩子的。但是這一次,我沒有說孩子一句不是,而是告訴他「如果你真的不喜歡別人玩你的自行車,那就不要讓他玩。如果你願意,就可以把玩具分享給小朋友一起玩,你的東西你說了算。」
  • 孩子搶別人玩具怎麼辦?
    這時候兩個孩子的家長也過來了,搶玩具那個孩子的家長連忙道歉,讓孩子把東西歸還,可她就是不肯,也哭了起來,弄得家長一時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這是因為孩子從一歲多起,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他們會覺得我所能見到的都是我的,所以,會經常因為「搶玩具」爆發衝突。
  • 孩子玩具被搶,該不該搶回來?
    做大人的不應該因為自己武力雄厚,而去欺壓孩子。而孩子也不應該因為喜歡而搶奪他人的玩具。孩子之間搶奪玩具,其實經常發生,那麼又該如何避免這個問題呢?如果想要玩同伴的玩具,通常會先詢問對方的意見,如果對方拒絕,他也不會強迫同伴分享,也不會使用暴力去搶奪。因為他們深知:這個玩具即使我再喜歡,但我也不能因為自己的喜歡而去搶奪他們的玩具。因為,我自己也不喜歡別人來搶我的玩具。
  • 自己孩子總是搶別人玩具,訓斥還是強制歸還?家長的做法影響很大
    他們的物權意識還沒有覺醒,或者說還沒有意識到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的,所有才會出現看到好玩的好看的就想拿到手裡的情況,家長這時候不要把這種情況定義為自私,這只是這一階段的心理發展特徵。如果孩子有這樣搶東西的習慣,家長要有耐心,認識到這是培養孩子物權意識的好時機,不要粗暴的打一頓或者訓斥一頓,這可能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對其他人非常仇視,不利於正確的引導孩子。*選擇好時機,教會孩子東西的歸屬權不同;物權意識的培養是要從一個家庭開始的,家長們可以抓住時機,提醒孩子這是不同人的東西。
  • 孩子玩具總被人奪走,別再教娃搶回來,4個方法讓娃學會自己維權
    第一,換位思考,有同理心也許很多父母都覺得就一個玩具嘛,不至於大動幹戈,所以會去責備大吵大鬧的孩子,這樣做的父母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拿成人的思維去思考孩子遇到的問題。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嘗試想一下,如果有個人突然來搶自己的錢自己會怎麼想、怎麼做?一定也是和孩子一樣不依不饒吧?
  • 孩子玩具被搶咋辦?別直接搶回來,也別瞎客氣,家長這樣做才機智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什麼地方都不缺熊孩子,尤其是親戚聚會,大家都把孩子帶過來。在這當中,總會有那麼幾個熊孩子。要說這些熊孩子最愛幹什麼,除了破壞別人家裡的東西,恐怕就是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了。這個時候被搶的小孩子就會哭哭啼啼找家長告狀。
  • 寶寶愛搶玩具,試試這5招管教,能有效改掉孩子壞習慣
    那麼,當面對孩子愛搶奪的壞習慣時,我們家長應該怎麼辦呢?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孩子們到底為什麼總喜歡搶別人的玩具呢?是因為「其他小孩的玩具更好玩」嗎?其實,孩子搶東西搶玩具,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建立明確的「物權」意識和概念。下面,是小朋友對「物權」概念的理解:我喜歡這個東西,它就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