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搶玩具,試試這5招管教,能有效改掉孩子壞習慣

2020-08-28 奇異果醬育兒

搶東西估計是寶寶們最常見的相處模式了,尤其是有二孩的家庭。孖寶今年兩歲半,倆娃一起生活一起長大,從小就喜歡搶彼此的東西。每天上演世界大戰:搶零食搶玩具搶被子,即使是一模一樣的,也要爭奪一番甚至大打出手。大寶比較沒有攻擊性,但是會捍衛自己的玩具,將它緊緊抱在懷中不放手。小寶身體比姐姐壯實,也更有攻擊性,看到喜歡的,就會直接撲上去搶。溝通教育試過,黑臉發火試過,效果都不佳。

那麼,當面對孩子愛搶奪的壞習慣時,我們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孩子們到底為什麼總喜歡搶別人的玩具呢?

是因為「其他小孩的玩具更好玩」嗎?其實,孩子搶東西搶玩具,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建立明確的「物權」意識和概念。下面,是小朋友對「物權」概念的理解:

我喜歡這個東西,它就是我的。在小朋友的意識裡面,是沒有「我」和「你」的界限,他是以自己為中心的。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家孖寶在求抱抱的時候,不是跟我說:「媽媽來抱我呀。」而是說:「媽媽來抱你呀。」在他們的意識裡,壓根還沒分得清「我」跟「你」,也就是說,這時候寶寶還分不清楚自己和他人的物品,他們對物權的定義是:「眼之所及,只要是我喜歡的,就都是我的,其他人一概不許碰」。一旦覺得自己的東西被「侵犯」了,他們就會委屈憤怒,情緒激動。

最初是我發現(玩)的,它就是我的。這種情況多見於公共場所。之前在小區的健民中心,當時有一個小朋友正在玩滑梯。為免發生碰撞,我牽著孖寶在樓梯後面排隊等候,可是小朋友滑到一半,就硬生生地在滑梯中間停了下來,怎麼也不肯往下滑。再後來,索性滑下去之後一個逆行走上去再從中途滑下,反正就是霸佔著滑梯不給我們玩。孩子的媽媽可能覺得小男孩蠻橫無理,過去要求他趕緊下來,他卻一臉不情願:「滑梯是我的,你們都不許玩。」其實,小男孩的行為並不是出於自私,而是因為這時候,他對物權的定義是:「滑梯是我最初發現(玩),其他人不能玩」。

這個東西是由我加工出來的,它就是我的。這個情況常見於搶積木、拼圖或橡皮泥等需要手工組裝的玩具。比如大寶去鄰居莉莉家玩橡皮泥,她用一罐泥團捏了一隻小貓,還搓了好多圓柱形的小泥棒。對于大寶來說,無論是樣子可愛的小貓,還是造型簡單的小圓柱,都是她捏出來的,她就能拿回家。她不知道,這些橡皮泥就算她能捏出千手觀音來,也是屬於莉莉的。這時候,她對物權的定義是:「我把這個東西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所以它是我的。」

玩具送出去了,但我可以隨時要回來,因為它始終都是屬於我的。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情,以前我們很流行收集一種有香味的小珠子,俗稱「小香珠」。那次表妹來家裡玩,我們玩得興起,我頭腦一熱就把收集到的一包小香珠送她了。沒過一陣子,我就開始後悔,捨不得了,結果在表妹準備回家的時候,我硬是要把小香珠搶回來。當時,奶奶很語重心長地跟我說:「東西送出去了,就是表妹的了,如果你想重新拿回來,得經過表妹的同意。」一開始,我以為奶奶偏心,還哭鬧了好一陣子。後來,我才漸漸意識到」送「的意義,才知道東西送出去了,就是屬於別人的了。在當時的我看來,物權的定義是:「小香珠是爸爸給我買的,就是我的,我可以隨意支配,送出去了也可以再要回來。」

當爭搶的情況發生時,家長可以試試這幾招:

把孩子的和大人的物品分開放,用標籤、個人專屬小角落等方式幫助寶寶更好地理解「物權」等概念。在家裡,我會專門開闢出兩個小角落,把兩個孩子的衣服、洗漱用品、餐具等物品分開放,單獨放在專屬於他們的衣櫃、收納箱子裡,並貼好標籤。這樣,姐弟的東西不會混著放,更不會跟大人的混在一起。他們可以自主使用自己小柜子裡面的東西,是這個角落的小主人。

如果我們想要挪動或者丟棄這裡的東西,會先徵得孩子的同意。同樣,當孩子想要動用我們的物品時,就會先詢問我們的意見。

這樣,他們就能意識到,對於「我自己的」物品,可以有完全的支配權和使用權,但對於「別人的」物品,如果想要使用,是需要經過別人同意的。

引導寶寶理解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概念。上面一條是可以明確區分開來的、專屬於姐弟各自的私人物品。但家裡還有很多像玩具、ipad、兒童馬桶坐墊等姐弟一起使用的東西,這時候,就要跟孩子說明,家裡面的這些東西是要姐弟一起用的,不是單獨屬於哪一個人的。

平時一有機會,我就會抓緊給孩子舉例,比如在圖書館,我會跟孩子說:」你看,圖書館裡面的繪本,是大家都可以看可以借的,這是公共資源。再看看我們家的圖書,只有我們才能看,別人是不能隨意拿走的,因為這是私人物品。

在童裝店,我會指著漂亮的小裙子小襯衫跟寶寶說:「這些衣服所有人都可以買的,如果媽媽付錢了,衣服就屬於我們的了,其他人就不能拿走。但剛剛有個媽媽給小弟弟買了這件襯衫,襯衫就屬於小弟弟的, 咱們就算再喜歡,也不是咱們的了。」對於公共的物品,要按先來後來到的順序排隊,遵守秩序,誰先到誰先玩。

給孩子灌輸「輪流」的概念。既然公共物品是誰先到誰就先玩,不能霸佔,這時我們就可以趁機給孩子灌輸「輪流」的概念。比如姐姐在看一本圖書,弟弟也想看,我們可以設一個鬧鈴告訴姐姐:「等下當鈴聲響的時候,就輪到弟弟看啦。」同時也告訴弟弟:「等下鬧鈴響的時候,你才可以看這本圖書,現在要讓姐姐先看,因為是她比你先拿的。」

幫助孩子建立」交換「的觀念。有些小孩,很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時,會上來直接搶。這時,家長不要馬上否定和打罵孩子,可以引導、幫助他們建立物品交換的意識。

比如上文提到的,大寶在莉莉家玩橡皮泥,當她想把橡皮泥小貓摟在懷裡要拿回家時,我攔住了她,並且說:「寶寶你看,莉莉家有橡皮泥,我們家也有拼圖,我們用拼圖跟她換過來玩一下好嗎?」大寶點頭答應之後,我拿著拼圖走到莉莉面前:「莉莉,大寶想借你的橡皮泥玩一下,我們用拼圖跟你交換,等過一會再換回來好嗎?」莉莉之前來我們家也很喜歡玩這幅拼圖的,所以欣然答應了。大寶拿到了橡皮泥,也很高興,興高採烈玩了一下午,就還給了莉莉。

所以以後每次出門,我都會讓大小寶各自帶上一兩件玩具,用來跟別的小朋友互換。我發現,自從有了第一次交換的經驗之後,大小寶更樂於把自己心愛的玩具跟其他小朋友輪流照顧或玩耍了,也更願意跟別人分享了,從而結交到非常多的好朋友。

如果孩子拒絕分享,父母應理解並尊重,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有的小孩,確實不願意跟別的小朋友分享玩具,尤其是月齡小的孩子,心智還不夠成熟,講道理、溝通不一定能聽得懂。家長不應就此判定孩子的行為太自私。畢竟對於寶寶來說,這些都是他們心愛的「寶物」呀。

此時,我們可以嘗試通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來緩解他們對玩具被搶的失落感。比如,小寶把姐姐的玩具搶走,如果上述方法都試過還是談不攏時,我會用各種好吃的、更好玩的玩具來吸引他們,或者直接抱起來走到窗戶旁,讓他們看樓下的汽車、天上的飛機,以此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這樣,孩子就不會再糾結剛剛的玩具了。這個方法可以很好地緩和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

你們家的小孩也會搶東西搶玩具嗎?有什麼妙招,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END.

我是孖寶麻麻,堅持用愛管教,溫柔而堅定。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奇異果醬。

看完文章,記得點讚哦~

相關焦點

  • 孩子「搶玩具、愛打人」,怎麼說都不聽,試試「壞習慣抹除法」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一言不合就摔東西,同樣的玩具非要搶別人的,被父母兇幾下甚至會動手打人。這樣的熊孩子,相信每家都有,但是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做?父母思考過這件事嗎?父母說破嘴皮娃也不聽,其實是因為孩子認為:父母默許了自己的行為孩子搶玩具,愛打人還摔東西,父母說了千遍萬遍,甚至嘴皮都說破孩子還是不聽,這又是因為什麼呢?其實父母只顧說,而不制止孩子的行為,不懲罰孩子的話,孩子也會對父母的話視而不見。
  • 孩子搶玩具怎麼辦?教你5招輕鬆化解
    艾嘉今年3歲,媽媽發現他特別愛搶別人的玩具。一天,媽媽帶他在小區裡玩耍,艾嘉看到好多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具,就湊過去,把其中一個小男孩的玩具搶了過來,高聲說:「這是我的!」小男孩立馬就哭了。而在獨生子女家庭的大環境中,父母和祖輩把所有的愛都毫無保留地傾注在孩子身上,凡事都以孩子為先,對孩子的很多無理要求,他們也大多滿足,這就使孩子形成一種不良心理,即「我看上的所有東西都是我的」。
  • 為何孩子喜歡「偷」東西?只是觀念錯誤,3招讓他們改掉壞習慣
    旁邊是兒童玩樂的地方,就聽到幾個孩子在那裡一起玩耍。一個小男孩在偷拿別人的玩具,口袋裡都裝的鼓鼓囊囊的,別的孩子也在質問這個小男孩。都在說如果不還給他們,以後就不一起玩了。但是那個男孩卻作出&34;,對他們說:&34;後來這群孩子的家長都來了,包括那個小男孩的,男孩的媽媽走過來連聲道歉,將玩具還給了其他的孩子。我心想如此明事理的父母,怎會培養出孩子的&34;。
  • 2歲寶寶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改掉孩子壞脾氣
    2歲寶寶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改掉孩子壞脾氣看到同事在朋友圈求助,自己的寶寶2歲了,脾氣開始變得很壞,動不動就發脾氣。視頻中寶寶坐在地上大哭,雖然不會表達,但是可以從小傢伙邊哭邊揮動的胳膊看出他的憤怒。隔著屏幕我就感受到同事的頭大。
  • 盤尼西林法則:如何改掉孩子的壞習慣?父母要注意這「3個階段」
    不只是孩子,相信很多成年人也深有同感,這些壞毛病從小帶到大,時常懊悔自己小時候沒有改掉,長大後再想改就更難了。為什麼孩子的壞習慣這麼難改掉呢?這種現象也適用於孩子的不良行為,正如孩子不喜歡吃藥一樣,改掉壞習慣這件事也是孩子不喜歡的。「壞習慣」在父母眼裡是不好的,但卻令孩子感到舒服,比如賴床多睡一會兒。
  • 寶寶老愛挖鼻孔 這樣改掉壞習慣
    也許某一天,你會發現寶寶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愛挖鼻子。無論你怎麼跟他說不要挖,他就是不聽,哪怕聽了,過後也會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又開始挖鼻子了。
  • 孩子壞習慣很難改掉?那是家長做法有誤,三招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孩子的爸爸知道了這件事情,再加上爸爸本身就是一個脾氣比較暴躁的人,在看到孩子的這些壞習慣所帶來的影響之後,馬上對孩子進行了訓斥,甚至還將孩子打了一頓。果不其然,在這幾天當中,孩子的壞習慣果然沒有了,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沒有了任何的小動作。但是這樣的效果只是維持了幾天,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孩子的壞習慣又出現了,這樣位女士非常的煩惱,不知道要如何根治孩子的這些壞毛病。
  • 寶寶喜歡反覆扔東西怎麼辦?父母試試這5招,輕鬆改正孩子壞習慣
    上一篇小辰給大家捋清了寶寶愛亂扔東西的原因,今天就來分享下正確引導孩子的小方法。1.親子遊戲專門挑選一些可以扔的玩具,把扔東西這個行為培養成親子小遊戲,寓教於樂。像毛絨玩具,或者是有彈性的球都可以作為道具,準備幾個箱子或者開口大一些的容器,讓孩子把我們選好的,可以扔的東西投到箱子中,練準頭。或者把可以扔的玩具進行分類,毛絨玩具扔進左邊的箱子,彈球扔進右邊的箱子。
  • 改掉寶寶突然不愛刷牙的壞習慣,原來換種牙膏就可以了
    也不那麼愛刷牙了,每天早晨讓他刷牙,他就說媽媽我不想刷,我好難受。從那以後寶寶就有個壞習慣了,不刷牙,讓他刷牙,他就耍脾氣。為了這事兒,我沒少教育他,可是不管我怎麼說,她就是不刷牙了。寶寶突然就變得不喜歡刷牙了,對於這個壞習慣,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 面對孩子「撒謊成性」,家長學會這3招,輕鬆改掉壞習慣
    今日問題:孩子主意正愛說謊,不服管教,甚至撒謊成了習慣,這樣的情況家長該怎麼管?孩子的習慣養成可以說是非常的重要,習慣是影響所有人一生的,好的習慣可以受益終身,那麼壞的習慣也是可以毀掉一個人,所以從小養成好的習慣非常重要。說起習慣,有的人勤快,有的人懶惰,有的人誠實,有的人愛說謊。誠實守信可以說是人最重要的本質,那麼說謊是一種什麼行為呢?說謊會換來短暫的安逸,但是說完慌會給自己帶來恐慌。
  • 如何讓孩子改掉粗心的壞習慣
    因為我們也知道粗心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而這些不僅孩子身上會有這樣的壞毛病,我們這些當父母的也會有。雖然有些時候說吧!這粗心大意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現的那是非常特別的明顯。也許是因為我家孩子是急性子的原因,而造成的粗心,就是說在學習上不認真就非常容易出現粗心,但是你一定讓孩子認識到粗心的危害,讓他養成細心謹慎的好習慣,讓他讚美一次寫完作業的時候都要去檢查一下。就是讓孩子改掉粗心的辦法也是蠻簡單的,就是當孩子每次做完作業的時候,我們不要去給孩子檢查作業,這樣反而使孩子養成一種對我們的依賴。
  • 寶寶突然開始尖叫怎麼辦?試試這幾招
    早教中心的老師分享到,如果一個孩子不願意分享,總是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這時候就不能再繼續強化『搶』這個行為,避免重複提到這個詞,而是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引導他,比如說:你是不是很喜歡這個玩具呀,我們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起玩會更好玩哦。
  • 聰明的媽媽,不會跟孩子講道理,教你3招搞定寶寶的壞習慣
    ,壓根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與其跟孩子講道理,不如學會搞定孩子壞習慣的方法。教你3招搞定寶寶的壞習慣一、給孩子正確的回應教育學博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創始人在《正面管教》一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忍受不了孩子的哭鬧,責罵孩子或者不理孩子,可能會讓孩子哭鬧的壞習慣愈演愈烈。」
  • 3-12歲家長必看:如何有效管教你的孩子
    在他30年諮詢生涯和無數次家長面談中,他總結出一整套可複製的、被上萬對父母驗證過的有效管教經驗,即《有效管教指南》。這本書先客觀分析孩子淘氣背後的原因,讓父母體諒和寬容孩子的淘氣,緊接著就給出了有效管教的7大法則,告訴家長在孩子教育中一定要遵守的有效原則
  • 寶寶愛咬嘴唇易長殘!5招讓他戒除這個壞習慣
    文/孕嬰幫,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有些寶寶經常會時不時舔舔嘴唇或者咬咬嘴唇,很多家長都會覺得這是正常現象,就不予理會。但是這些家長卻不知道長久下來,寶寶這個不起眼的小動作,卻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壞影響。3、吮吸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寶寶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常常會通過咬玩具、咬衣服、吃手指等小動作來滿足自己的探索欲望,如果這個時候媽媽阻止了他的這些行為,寶寶就有可能會通過咬嘴唇的方式來代替前面的幾種行為。
  • 怎樣保護寶寶的乳牙?刷牙不是關鍵,要給寶寶改掉這5個壞習慣
    有些家長認為要想保護寶寶的乳牙,只要給寶寶經常刷牙就可以了,其實這並不是關鍵,刷牙只是讓寶寶的口腔保持衛生,要想讓寶寶擁有一口好的牙齒,家長要給寶寶改掉一些壞習慣。保護好寶寶的乳牙,要給寶寶改掉這5個壞習慣1、吃完藥後要漱口寶寶年齡小,抵抗力比較低,很容易生病,生病了就需要吃藥,而大部分嬰兒藥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比較甜,裡面含有糖分,所以寶寶吃完藥之後一定要漱口,不然糖分會影響乳牙健康
  • 寶寶總愛搶玩具怎麼辦?
    寶寶愛搶玩具是很正常的,別人東西都是新鮮的,自己沒有的,寶寶當然想要搶。這是孩子在自我意識敏感期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本能行為,並沒有任何惡意。尤其是年齡小的寶寶更正常。重要的是家長一定要善於利用這種機會,教會孩子如何通過積極的方法得到想要的東西,並獲得友誼。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注意,需要讓寶寶注意:自己的東西自己做主,別人的東西應該別人做主,這是學會與人相處的很重要的一步。
  • 淺談怎樣改掉孩子的壞習慣
    其實孩子的行為都有背後的目的,他打人(指的是6歲前無意識的打人)可能是家長沒有好好給以引導,所以孩子在不知道如何表達情緒或者想法的時候,就會用打人的方法來表現。 比如我的小侄女,小妞妞精靈古怪,非常聰明,但是一歲十個月了,會說的詞彙還很少,並且不願意開口學說話。著急會打人、高興會打人、害怕小朋友搶她玩具的時候不僅打人還咬人。
  • Newsmy天線寶寶故事機 一招改掉寶寶壞習慣
    每次給寶寶洗小手小腳丫的時候,死活都不肯了,強行也洗不了,她會尖叫、會亂蹬亂抓;寶寶不愛喝水,每次頂多喝一口就怎麼都不會喝了;寶寶斷奶後,對奶瓶仍然情有獨鍾,睡覺都不肯拿走……。爸爸媽媽們有沒有遇到過這種難題呢?這種不利身體的習慣一定不能放縱哦。
  • 睡覺愛靠床邊的壞習慣,不改掉安全怎樣保證?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她的睡覺習慣也越來越不像小時候那麼安穩了。現在他睡覺會時常的滾到床邊,習慣在床邊上睡覺。我知道這是一個特別不好的壞習慣。 在家裡的床上這樣睡覺就算是掉在床下,摔一下也不會很疼的因為家裡的兒童床並不是很高。還有一年,我家大寶就要去鎮上的中學上初中了,在鎮上上初中,那是要住上下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