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松江一家兒童遊樂場內,兩孩子搶玩具玩鬧。
一家長竟教訓起別人家孩子,出手掌摑9歲兒童。
這個家長的做法實在是太過分了。
現在該男子已因毆打他人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馬女士的孫子在遊樂場玩耍時,搶走了另一名小朋友的積木。
對方家長劉某看到後心疼自家孩子,直接上手以掌摑的方式「教訓」馬女士的孫子 。
隨後出手掌摑,孩子被嚇得呆坐在地。
所幸被及時發現了,那個男孩沒有別的危險發生。
警方很快將打人男子劉某傳喚至派出所。
經詢問,劉某坦言平日十分愛護女兒,碰到此情況太激動了。
所以採取了錯誤的解決方式。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劉某的行為已構成毆打他人,松江警方已對其採取行政拘留的處罰。
這位父母,真的太激動了,雖然這種心情我能理解,可是這樣做太不正確了。
既沒起到教育的作用,還給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陰影。
「愛子心切」
在一家早教機構內,一名女子抓起一名女童直接頭朝下扔在了海洋球池子裡。
女童家長來到現場之後該女子仍然不依不饒。
可見這位家長有多麼的不冷靜。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才能讓這位媽媽這麼對待一名孩子?
這名女子是一位男孩的媽媽。
男孩試圖搶過女孩手中的玩具,在雙方的追逐與嬉戲中,女孩用手拍打了幾下男孩的頭部。
就在這個時候,這一幕恰巧被男孩的媽媽看到。
她誤以為是自家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了。
於是大打出手。
護子心切的母親抓起女孩就把她扔進了海洋球池子裡。
並稱之為「保護兒子的正當防衛」。
女孩遭扔出的時候頭部朝下,脖子處出現了多處指甲印記與皮膚破口。
可見這位母親有多麼狠心...
隨後該早教機構工作人員通知了女童家長。
浪花媽媽對這件事表示非常不理解,都是為人父母,處理事情應該更加理智一些。
不能看到自己家孩子被「欺負」 不了解情況就做出什麼出格的行動。
我們更要以身作則,去好好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矛盾。
這樣也能更好的教育他們。
澳洲富人區
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不止中國家長會這麼做。
Dalkeith是澳洲20個最富有的地區之一,當地家庭年收入中位數接近20萬澳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
Dalkeith Primary School是當地一所公立學校,成立於1938年。
在珀斯富人區一所小學操場上,兩方孩子家長大打出手。
原本一樣也是兩個孩子之間的爭執,卻引發了家長衝突,最後甚至驚動了警察。
當時正值放學時間,家長們來到Dalkeith Primary School接孩子。
有兩個孩子在操場上玩沙子,其中一個孩子將另一個孩子的沙堡砸爛。
看到自己孩子的「傑作」被毀,該兒童的家長非常生氣。
隨後對那名男孩進行了嚴厲警告。
而那男孩的母親看到兒子被罵也非常憤怒,叫上一個家長朋友上前討要說法。
隨後3人發生爭執,並動起手來,還導致了一名女性家長脖子受傷。
最後,警方趕到現場衝突才被阻止。
冷靜解決問題
如果在社會上大家遇事都能冷靜一下,不要衝動行事,是不是就會少了很多類似的糾紛呢?
本只是孩童之間的嬉戲打鬧,做家長的應當了解到其中的分寸與限度。
我們做一個調停者與控局者。
而不是親自下場為自己孩子贏得所謂的「不吃虧」
這樣的行為只會使事情越鬧越大,最終出現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所以具體當孩子們發生爭吵時,家長都能做些什麼呢?
下面浪花媽媽為大家整理三個辦法,可以分享給你身邊需要的人。
1.父母要耐心聽,不要急於解決。
發現孩子爭吵時,只要不是那麼激烈,父母就要耐心聽他們為什麼事爭吵,做到心中有數,一般不要急於管。
讓他們爭吵一會兒,他們把話說完了或是意見統一了,自然就不爭吵了。
2.父母不要急躁,不要橫加指責。
孩子發生爭吵,必然聲音大,態度不好,父母千萬要冷靜,聽聽他們爭吵什麼。
手裡拿什麼東西,在不了解原因前不要橫加指責,各打五十大板。
這樣簡單、粗暴地處理,會使孩子產生牴觸情緒。
3.孩子間相互爭吵,父母要給以正確的評價。
孩子爭吵,父母一定要以理服人,不要以誰會說,誰的力氣大就說誰佔理。
這種不公正的評判,會使孩子是非不分,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以致影響孩子正確認識做人的標準。
—— 你怎麼看 ——